書很不錯啊!真需要!!!
評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評分紙質和印刷都沒的說。隻是此係列是為搞書法的人齣的,所以都沒有說明所據底本的版本,是此類碑帖的通病。此碑聞名遐邇,至今始一睹其風采,幸甚幸甚。
評分 評分碑文主要記述瞭唐貞觀九年(635)至建中二年(781)景教在中國的流傳情況,及景教之教義教規。“大秦”為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聶斯托裏派。據碑文記載,唐貞觀九年(635)大秦僧人阿羅本初來長安,太宗使宰相房玄齡賓迎人內,又下詔於義寜坊建大秦寺使之宣講景教。至高宗朝,詔諸州各建景寺,以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後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諸朝,景教均受到大力推崇。唐建中二年(781),特刊立此碑,以述景教來華史實,碑文中還以敘利亞文記錄瞭景教僧眾之姓名、官職。此碑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和敘利亞、伊朗等國文化交流提供瞭寶貴數據。《景教碑》約在唐武宗減佛期間被埋人地下,明天啓年間重見天日後,一些在華傳教士即將碑文譯成拉丁文寄往歐洲,由此引起瞭世界學術界的關注。
評分碑文主要記述瞭唐貞觀九年(635)至建中二年(781)景教在中國的流傳情況,及景教之教義教規。“大秦”為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聶斯托裏派。據碑文記載,唐貞觀九年(635)大秦僧人阿羅本初來長安,太宗使宰相房玄齡賓迎人內,又下詔於義寜坊建大秦寺使之宣講景教。至高宗朝,詔諸州各建景寺,以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後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諸朝,景教均受到大力推崇。唐建中二年(781),特刊立此碑,以述景教來華史實,碑文中還以敘利亞文記錄瞭景教僧眾之姓名、官職。此碑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和敘利亞、伊朗等國文化交流提供瞭寶貴數據。《景教碑》約在唐武宗減佛期間被埋人地下,明天啓年間重見天日後,一些在華傳教士即將碑文譯成拉丁文寄往歐洲,由此引起瞭世界學術界的關注。
評分“碑帖”常放在一起閤稱,其實“碑”主要指漢、魏、唐碑,按照類型來分,則有墓碑、廟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則是指書人的書劄或詩稿等。因為古代沒有照相技術,隻能依靠拓本流傳,隨著印刷術的提高,碑帖拓本專屬收藏,流通漸少,因而所謂的碑帖收藏,實際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評分可以,瀏覽下還行
評分物流超級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