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書,值得收藏。碑帖,“碑”和“帖”,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將歌功頌德、立傳、紀事的文字,先按字的點畫墨道兩側,鈎摹在
評分活動時候買二送一,便宜。
評分今天剛剛拿到書,這本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紀念版)很不錯,這本書是在史鐵生2010年12月30日的,第二天的淩晨,史鐵生就永遠離開我們瞭。本來,這是我們送給他的一個新年大禮,現在迴過頭來想,我與地壇其實是史鐵生送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當年我與地壇發錶的時候,韓少功說過,即使今年沒有任何文學作品,隻要有我與地壇,就是文學的豐收年。這篇作品是史鐵生送給所有人的無價的禮物。史鐵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過瞭四十年的輪椅生涯,寫下瞭數百萬字的作品,成為當代最有成就的作傢。他的影響和貢獻,遠超於文學之上他給予讀者的,不僅是精美潔淨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愛和對人生真諦的探尋。現在,他走瞭,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在講他自己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重新認識史鐵生,深刻理解史鐵生。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上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地壇離我傢很近。或者說我傢離地壇很近。總之,隻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齣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瞭,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傢,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瞭。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瞭等我,而曆盡滄桑在那兒等待瞭四百多年。它等待我齣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瞭雙腿。四百多年裏,它一麵剝蝕瞭古濺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瞭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瞭一段段高牆又散落瞭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瞭。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瞭。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問,並看見自己的身影。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瞭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裏,有這樣一個寜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瞭,我就搖瞭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裏。跟上班下班一樣,彆人去上班我就搖瞭輪椅到這兒來。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裏活躍一陣,過後便沉寂下來。園牆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陰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
評分質量不錯,文字優美。
評分 評分此碑於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傳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於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傳教士景淨撰刻,朝議郎前行颱州司參軍呂秀岩[1]書並題額。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龜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寬92.5厘米,下寬102厘米,正麵刻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十個敘利亞文。
評分南宋以後,碑帖的製僞高手越來越從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進一步鑒彆齣書法的風格、用筆等,這就成瞭鑒賞中的主要依據。再有鑒彆碑帖的輔助依據,即題簽、印鑒、題跋等這些文字,都能幫助我們鑒定真僞。
評分碑帖
評分大秦景教流行碑是指初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羅人伊斯(或景淨)受唐政府資助在國都長安義寜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塊記述景教在唐朝流傳情況的碑刻。它記述瞭當時景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錶現瞭唐政府當時包容、自由、寬鬆的思想政治環境,對研究我國古代的宗教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此碑於唐建中二年(781年)由波斯傳教士撰刻樹立,當時名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