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力学

趣味力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别莱利曼 著,符其珣 译
图书标签:
  • 力学
  • 趣味物理
  • 科普
  • 实验
  • 青少年
  • 物理学
  • 基础知识
  • 动手实践
  • STEM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90801
商品编码:110716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趣味力学》由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雅·依·别莱利曼编著。本书是别莱利曼众多作品之一,初版于20世纪早期,以后曾多次修订重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出版发行。我社曾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版权翻译出版,后经多次再版修订,广受读者好评,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别莱利曼(1882-1942),不是一个可以用“学者”这个词的本意来形容的学者。他没有过科学发现,没有过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完美地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年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用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普大师。

目录

第1章 力学的基本定律
1.1 两只鸡蛋的题目
1.2 木马旅行记
1.3 常识和力学
1.4 船上的决斗
1.5 风洞
1.6 疾驰中的火车
1.7 怎样理解惯性定律?
1.8 作用和反作用
1.9 两匹马的题目
1.10 两只游艇的题目
1.11 步行的人和机车之谜
1.12 怪铅笔
1.13 什么叫做“克服惯性”?
1.14 铁路车辆
第2章 力和运动
2.1 力学公式一览表
2.2 步枪的后坐力
2.3 日常经验和科学知识
2.4 月球上的大炮
.2.5 海底的射击
2.6 移动地球
2.7 错误的发明道路
2.8 飞行火箭的重心在哪里?
第3章 重力
3.1 悬锤和摆证明了什么
3.2 在水里的摆
3.3 在斜面上
3.4 什么时候“水平”线不平?
3.5 磁山
3.6 向山里流去的河
3.7 铁棒的题目
第4章 落下的抛掷
4.1 七里靴
4.2 肉弹
4.3 过危桥
4.4 三条路
4.5 四块石头的题目
4.6 两块石头的题目
4.7 掷球游戏
第5章 圆周运动
5.1 向心力
5.2 第一宇宙速度
5.3 增加体重的简单方法
5.4 不安全的旋转飞机
5.5 铁路转弯的地方
5.6 不是给步行的人走的道路
5.7 倾斜的大地
5.8 河流为什么是弯的?
第6章 碰撞
6.1 研究碰撞现象为什么重要?
6.2 碰撞的力学107;
6.3 研究一下你的皮球
6.4 在木槌球场上
6.5 “力从速度而来”
6.6 受得住铁锤击的人
第7章 略谈强度
7.1 关于海洋深度的测量
7.2 最长的悬垂线
7.3 最强韧的材料
7.4 什么东西比头发更强韧?
7.5 自行车架为什么是管子做的?
7.6 七根树枝的寓言
第8章 xh·功率·能
8.1 许多人对功的单位还不知道的东西
8.2 怎样产生一公斤米的功?
8.3 怎样计算功?
8.4 拖拉机的牵引力
8.5 活发动机和机械发动机
8.6 一百只兔子和一只象
8.7 人类的机器奴隶
8.8 不老实的称货法
8.9 亚理士多德的题日
8.10 脆性物品的包装
8.11 是谁的能量?
8.12 自动机械
8.13 摩擦取火
8.14 被溶解掉的弹簧的能
第9章 摩擦和介质阻力
9.1 从雪山卜滑下
9.2 停下了发动机
9.3 马车的轮子
9.4 机车和轮船的能量用在什么地方?
9.5 被水冲走的石块
9.6 雨滴的速度
9.7 物体落下之谜
9.8 顺流而下
9.9 舵怎样操纵船只?
9.10 什么时候雨水淋得更湿一些?
第10章 生命环境中的力学
10.1 格列佛和大人国
10.2 河马为什么笨重不灵?
10.3 陆生动物的构造
10.4 灭绝的巨兽的命运
10.5 哪一个更能跳?
10.6 哪一个更能飞?
10.7 没有损伤的落下
10.8 树木为什么不长高到天顶?
10.9 摘录伽利略的著作

精彩书摘

  许多人认为被撞破的应该一定是去撞的那只蛋;另外一些人却认为这只蛋一定会保持完整。双方面的理由看来仿佛都很正确,其实这两种说法却都是根本错误的!这里想讨论互撞的两只鸡蛋当中哪一只应该被撞破,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去撞的和被撞的蛋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不能说去撞的蛋是在运动的,而被撞的蛋是不动的。说它不动——是对什么来说的呢?假如是对地球来说,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本身也是在群星之间运动着,而且是做着十种不同的运动的呀!“被撞的”蛋跟“去撞的”蛋一样都有这许多运动,而且谁也不能说哪一只蛋在群星中间运动得更快一些。如果想根据动和静的特征来预言鸡蛋的命运,那就只有翻阅全部天文学著作,确定互撞的两只蛋当中每一只跟固定不动的星球的相对的运动。而且,即使这样,也还是不行,因为各个可见的星球也是在运动着的,而且它们的整体,银河系,也在跟别的星系相对地运动着。
  看,这个鸡蛋壳的题目竟把我们引到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去了,而且问题还并没有接近解决。其实,不,应该说是接近了的,假如这次星空旅行帮助了我们,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重要的真理:说物体运动而不指出是跟哪一个物体相对的运动,那只等于是一句废话。单独拿一个物体来说是无所谓运动的;要运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近或互相远离。刚才那一对互撞的鸡蛋都是在相同的运动状态之下的:它们在互相接近——关于它们的运动,我们所能说的只有这些。
  ……

前言/序言

  《趣味力学》由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雅·依·别莱利曼编著。本书是别莱利曼众多作品之一,初版于20世纪早期,以后曾多次修订重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出版发行。我社曾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版权翻译出版,后经多次再版修订,广受读者好评,经久不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作为一部讲述初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世界性经典科普名著,本书仍具很高的参考价值、很强的趣味性。广大读者最近纷纷来电来函要求重版,其中不乏很多当年喜欢别莱利曼作品的成年朋友们。
  因此,我们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状况以及我国读者的现实情况,对我社1998年的译本作了一次全面的改版和修订,予以重版。本次重版修订内容包括:新增或删减部分小节,许多题目的数据和题解作了更新;为保持原书的风格并纪念别莱利曼这位伟大的科普作家,我们保留、沿用了当年的钢笔画插图风格,重新制作了全部插图。
  在本次重版工作中,我们还要感谢阳明书先生为本书作了校译工作。
《趣味力学》是一本旨在激发读者对物理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兴趣的书籍。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支撑我们日常生活运作的力学原理。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无论你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希望重新认识身边事物的成人,还是仅仅想在闲暇时光获得一些知识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趣味”二字。传统的力学讲解往往充斥着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而《趣味力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将力学知识与我们熟悉的日常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秋千上荡漾,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秋千能够持续摆动;当你开车刹车时,你可能会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你能够安全地停下来;当你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你可能会想知道球员是如何踢出带有弧线的球的。《趣味力学》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并且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进行讲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要的力学概念。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它更深入地挖掘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精炼的文字和清晰的逻辑,本书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核心力学概念进行拆解和阐释。在介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时,本书不会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会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来直观地展示惯性的存在。接着,本书会进一步解释,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并引导读者思考,为何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很少能观察到纯粹的惯性运动。 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即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本书会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解释。例如,在推动不同质量的物体时,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使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或者在施加相同力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物体加速度会有何不同。本书还会探讨力的分解和合成,让你理解为什么斜坡上的物体会受到重力的分力作用而下滑,以及为什么自行车能够顺利转弯。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讲解同样别具匠心。本书会通过你推墙,墙也推你的例子,让你体会到力的相互性。更进一步,本书还会探讨火箭升空、船桨划水等现象,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除了这三大运动定律,《趣味力学》还会涉及功、能、功率等能量相关的概念。本书会解释做功的条件,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must有位移。你会了解到动能和势能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当一个球从高处落下时,它的重力势能如何转化为动能,使球越落越快。本书还会介绍功率的概念,让你理解做功的快慢所代表的意义。 本书还会深入到转动和振动领域。对于转动,本书会介绍力矩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在拧螺丝时,用长柄的扳手会比用短柄的更容易。对于振动,本书会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并联系到钟摆的摆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让你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本书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避免了专业术语的堆砌。当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一些专业词汇时,作者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并辅以形象的比喻。例如,在讲解“动量”时,可能会将其比作“运动的惯性”,一个质量大且速度快的物体,其动量就越大,也就越难使其停止。 《趣味力学》还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书中会穿插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题,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作者可能会邀请读者用手推一个小车,然后尝试用不同的力去推,感受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或者,会让你思考,为什么在海面上航行的船只,船体前方是尖的,而后方是圆润的。这些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培养读者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将力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你发现科学无处不在。从你每天起床使用的闹钟,到你乘坐的电梯,再到你欣赏的建筑,甚至是遥远的宇宙星系,力学的原理都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趣味力学》会带领你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些事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充满了如此有趣而深刻的科学道理。 本书的结构清晰,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力和运动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概念,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掌握。每一章的讲解都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不会出现跳跃性的内容。 总而言之,《趣味力学》是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力学入门读物。它将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重要的力学知识,更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充满奥秘的物理世界。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力学世界的奇妙之门,让你发现,原来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你去发现和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流体动力学原理》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空气动力学痴迷的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作者在介绍伯努利原理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让人头疼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日常案例入手,比如飞机起飞时的气流分布,甚至是吹蜡烛时火焰的摇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核心概念。书里对边界层理论的讲解尤其到位,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粘性对流体运动的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很多教科书都处理得过于抽象。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历史典故,比如牛顿与流体力学早期发展的纠葛,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文色彩,不再是枯燥的物理推导。对于想要真正弄明白‘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对其中关于湍流模拟的章节印象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提及了最新的数值方法和实验验证,看得出作者在力求内容的与时俱进。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故作高深的哲学著作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是在故弄玄虚。但《逻辑的悖论与论证的艺术》这本书,却像一位耐心又幽默的导师,引导我探索思维的边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这个让无数人望而生畏的话题,在这里被拆解成了几个可以被日常推理所理解的步骤,作者甚至用了一个关于‘撒谎者悖论’的民间故事作为引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书中对非经典逻辑的介绍也十分到位,比如模糊逻辑在日常决策中的应用,让我意识到逻辑并非只有‘是’或‘否’的绝对二元对立。更吸引我的是它对论证谬误的剖析,那些常见的稻草人谬误、诉诸权威等等,作者配上了大量的当代社会评论作为例子,使得这本书的知识点立刻‘活’了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和参与讨论时,辨别论点强弱的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转型:从庄园到城市》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历史著作的沉重感,反而像在听一位资深考古学家娓娓道来一段被遗忘的岁月。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她对一手资料的运用,她不是简单地引用文献,而是将当时农民的收据、商会的记录,甚至是教会的税单,编织成了一个立体的经济网络。我特别喜欢她对‘货币化’过程的细致描摹,如何一点点地从以物易物的封闭庄园体系,过渡到复杂的区域贸易和信贷活动,这个缓慢而坚定的转变过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的地图和图表质量极高,它们清晰地展示了贸易路线的变迁和人口的迁徙趋势,极大地辅助了我的空间想象。相比起那些只关注国王和战争的历史书,这本书真正将笔触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推动历史的底层经济动力,让人对那个时代有了更为朴素和真实的认知。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手册类的书籍是抱有抵触心理的,总觉得它们缺乏灵魂,无非是公式的堆砌。然而,这本《材料科学导论:从微观到宏观》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结构安排极其精妙,首先从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讲起,然后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宏观性能,比如金属的延展性和陶瓷的脆性是如何在原子尺度上被‘预定’的。书中对缺陷理论的阐述堪称典范,用清晰的图示解释了位错如何导致材料塑性变形,这比我大学时看的任何教材都要直观。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讨论相变时,没有局限于热力学平衡态,而是花了大篇幅来讨论动力学过程,比如冷却速率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这对于实际的冶金工程师来说价值连城。我甚至发现自己开始对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得益于书本后半部分对表征技术的详尽介绍,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更教会我们如何‘阅读’这些图像背后的物理意义。

评分

我原本以为《量子场论导论》会是一本高不可攀的理论物理读物,但这次体验完全出乎意料。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初学者的心理障碍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没有急于求成地引入狄拉克方程或费曼图,而是将视角收回到经典的场论,用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顿量来建立坚实的基础,确保读者在进入量子世界之前,对‘场’的概念有着清晰的直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重整化’这个经典难题时,竟然用了一种类比的方法,将无穷大的出现描述为我们测量工具分辨率不足的后果,这比教科书上那种纯粹的代数处理要更容易被大脑接受和吸收。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极为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计算题,而是引导性的探索,每做完一个,你都会觉得自己对场的深层结构又理解了一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符号操作的层面。对于真正想跨越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鸿沟的自学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必备的指南针。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4.4 三条路

评分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完美地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评分

"[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别莱利曼(1882-1942),不是一个可以用“学者”这个词的本意来形容的学者。他没有过科学发现,没有过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评分

1.5 风洞

评分

1.3 常识和力学

评分

长身女子轻轻哼了一声,身子纹风不动,仅仅轻起右手,比划了一个架式。莫谓其势不张,竟然涵蓄着奇异的对敌效果。春若水的双手原已即将撒出,见状竟自临时收住,才

评分

第6章 碰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