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备案号J 199-2012)》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建筑机械的正确使用,发挥机械效能,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备案号J 199-2012)》适用于建筑施工中各类建筑机械的使用与管理。
    建筑机械的使用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3 动力与电气装置
3.1 一般规定
3.2 内燃机
3.3 发电机
3.4 电动机
3.5 空气压缩机
3.6 l0kV以下配电装置
4 建筑起重机械
4.1 一般规定
4.2 履带式起重机
4.3 汽车、轮胎式起重机
4.4 塔式起重机
4.5 桅杆式起重机
4.6 门式、桥式起重机与电动葫芦
4.7 卷扬机.
4.8 井架、龙门架物料提升机
4.9 施工升降机
5 土石方机械
5.1 一般规定
5.2 单斗挖掘机
5.3 挖掘装载机
5.4 推土机.
5.5 拖式铲运机
5.6 自行式铲运机
5.7 静作用压路机
5.8 振动压路机
5.9 平地机
5.10 轮胎式装载机
5.11 蛙式夯实机
5.12 振动冲击夯
5.13 强夯机械
6 运输机械
6.1 一般规定
6.2 自卸汽车
6.3 平板拖车
6.4 机动翻斗车
6.5 散装水泥车
6.6 皮带运输机
7 桩工机械
7.1 一般规定
7.2 柴油打桩锤
7.3 振动桩锤
7.4 静力压桩机
7.5 转盘钻孔机
7.6 螺旋钻孔机
7.7 全套管钻机
7.8 旋挖钻机
7.9 深层搅拌机
7.10 成槽机
7.11 冲孔桩机
8 混凝土机械
8.1 一般规定
8.2 混凝土搅拌机 
8.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8.4 混凝土输送泵
8.5 混凝土泵车
8.6 插入式振捣器
8.7 附着式、平板式振捣器
8.8 混凝土振动台
8.9 混凝土喷射机
8.10 混凝土布料机
9 钢筋加工机械
10 木工机械
11 地下施工机械
12 焊接机械
13 其他中小型机械
附录A 建筑机械磨合期的使用
附录B 建筑机械寒冷季节的使用
附录C 液压装置的使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4各操纵杆和制动踏板的行程、履带的松紧度或轮胎气压应符合要求。
    5.4.5启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离,各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并应按照本规程第3.2节的规定启动内燃机,不得用拖、顶方式启动。
    5.4.6启动后应检查各仪表指示值、液压系统,并确认运转正常,当水温达到55℃、机油温度达到45℃时,全载荷作业。
    5.4.7推土机机械四周不得有障碍物,并确认安全后开动,工作时不得有人站在履带或刀片的支架上。
    5.4.8采用主离合器传动的推土机接合应平稳,起步不得过猛,不得使离合器处于半接合状态下运转;液力传动的推土机,应先解除变速杆的锁紧状态,踏下减速器踏板,变速杆应在低挡位,然后缓慢释放减速踏板。
    5.4.9在块石路面行驶时,应将履带张紧。当需要原地旋转或急转弯时,应采用低速挡。当行走机构夹人块石时,应采用正、反向往复行驶使块石排除。
    5.4.10在浅水地带行驶或作业时,应查明水深,冷却风扇叶不得接触水面。下水前和出水后,应对行走装置加注润滑脂。
    5.4.11推土机上、下坡或超过障碍物时应采用低速挡。推土机上坡坡度不得超过25°,下坡坡度不得大于35°,横向坡度不得大于10°。在25°以上的陡坡上不得横向行驶,并不得急转弯。上坡时不得换挡,下坡不得空挡滑行。当需要在陡坡上推土时,应先进行填挖,使机身保持平衡。
    5.4.12在上坡途中,当内燃机突然熄灭,应立即放下铲刀,并锁住制动踏板。在推土机停稳后,将主离合器脱开,把变速杆放到空挡位置,并应用木块将履带或轮胎楔死后,重新启动内燃机。
    5.4.13下坡时,当推土机下行速度大于内燃机传动速度时,转向操纵的方向应与平地行走时操纵的方向相反,并不得使用制动器。
    ……      
前言/序言
       
				 
				
				
					建筑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守护建设工地生命线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大地,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日新月异,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辛勤的汗水,更是建筑机械不知疲倦的轰鸣。然而,伴随着巨大的生产力,建筑机械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为了确保建设工地的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系列严谨、科学的安全技术规程应运而生。其中,《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作为行业内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以其详尽的规定和严苛的要求,为建筑机械的安全使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规程》的颁布与实施,绝非偶然,它是中国建筑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的必然产物。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施工机械的种类日益增多,技术日趋先进,但与此同时,机械化作业带来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企业、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可操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规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集结了国内顶尖的工程技术专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智慧与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实践检验,最终形成的一份权威性文件。它不仅是对以往事故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未来建筑机械安全发展的科学规划与指引。  《规程》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性、前瞻性和操作性。《规程》的覆盖范围极其广泛,它不仅仅关注某一类特定的建筑机械,而是将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等各类常用的建筑施工机械都纳入了规范的范畴。对于每一类机械,《规程》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安全技术要求。从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到日常的检查、维护、保养,再到操作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规程》都一一囊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全流程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源头把控:从设计制造到安装验收的严苛要求  《规程》的起点,是对建筑机械本身质量的严格要求。它明确规定,所有用于建筑施工的机械,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拥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机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能,结构应牢固可靠,关键部件应具备足够的安全系数。制造过程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  在机械投入使用前,安装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防线。《规程》对机械的安装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例如,对于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等大型设备,其基础必须稳固,符合设计要求;力臂和塔身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并经过严格的检验;所有安全装置,如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都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并经过调试合格。安装完成后,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这一环节的严格把控,从源头上杜绝了因机械本身不合格或安装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过程监管: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的生命线  建筑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环境、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件磨损、性能下降。因此,《规程》将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将其视为保障机械安全运行的生命线。  《规程》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机械的日常检查内容和周期。例如,操作人员在每次作业前,都必须对机械的制动器、转向器、操纵杆、仪表、灯光、信号装置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此外,还应对机械的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电气系统进行目视检查,是否存在漏油、漏水、松动、短路等现象。  除了日常检查,《规程》还对定期的维护保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包括对机械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例如,定期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易损件;检查螺栓、螺母的紧固情况,防止因松动而发生的事故;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和油液更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定期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清除积尘和污垢,防止短路和火灾。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设备的年检和季检制度。对于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工作量的机械,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这一制度的推行,确保了机械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有效预防了因设备老化或保养不当而引发的故障和事故。  三、人员素质:持证上岗、规范操作的基石  建筑机械的安全使用,离不开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机械的运行安全。《规程》对此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首先,《规程》强调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这意味着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操作指定的建筑机械。培训内容涵盖了机械的结构原理、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故障排除方法等。  其次,《规程》详细规定了各类建筑机械的操作规程。这些规程不仅包括了机械的启动、停止、运行等基本操作,更强调了在不同作业环境、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操作要点。例如,在起重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吊装方案,严禁超载、超幅度起吊;在回转作业中,必须注意周围环境,防止碰撞;在行走作业中,必须注意路面状况和行人安全。  《规程》还明确了操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操作人员不仅要遵守规程,还要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这种将人员管理与机械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了建筑机械使用的整体安全水平。  四、环境保障:作业区域、危险源的防控  除了机械本身和操作人员,《规程》还将作业环境的安全纳入了重要的考虑范围。  《规程》要求,施工现场应根据机械的作业特点,划定明确的作业区域、危险区域和禁区。这些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  对于可能存在危险源的区域,如高压线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区等,《规程》提出了特殊的安全防护要求。例如,在进行起重作业时,必须与架空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易燃易爆区域,机械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严禁明火作业。  此外,《规程》还对恶劣天气下的作业安全做出了规定。例如,在强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暂停作业,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固定好机械,防止倾覆或坠落。  五、应急响应:事故预防与处理的预案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规程》也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它同样重视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同时,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如机械故障、人员伤害、火灾等,都应有明确的处置流程、人员分工和救援措施。  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同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结语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法规条文,它是无数建设者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是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石。它凝聚了中国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承诺,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通过对机械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人员培训、环境安全以及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的严格规范,《规程》为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在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规程》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继续为守护中国的建设工地,守护每一位建设者的生命安全,贡献其不可替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