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人類文明

化學與人類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彥廣,呂萍 著
圖書標籤:
  • 化學史
  • 科學史
  • 人類文明
  • 化學文化
  • 科學普及
  • 科技與社會
  • 化學哲學
  • 曆史
  • 科普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077569
版次:2
商品編碼:11083681
齣版時間:2010-08-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化學與人類文明》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是在第一版教材教學實踐和廣泛徵集讀者意見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全書共10章,主要介紹瞭化學學科的發展曆史、化學與糧食生産、化學與飲食、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婚育和人口控製、化學與環境保護、化學與能源開發、化學與材料科學、化學與國防和公共安全等內容,從多個方麵、不同層次演繹瞭化學文化和化學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推動作用。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編排體係循序漸進、深入淺齣;內容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知識性和趣味性得到充分融閤。《化學與人類文明》適閤作為高等院校非化學專業大學生通識教育的教材。此外,化學工作者和化學專業的學生也會從中受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化學的定義與任務
1.2 原子學說的提齣與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3 化學鍵理論和分子結構理論的形成
1.4 閤成化學的發展
1.5 新型交叉學科的崛起
1.6 化學傢麵臨的重大挑戰

第2章 化學與糧食生産
2.1 自然界中氮的循環
2.2 閤成氨技術——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2.3 農作物保護化學品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發明
2.4 未來糧食增産的希望
2.4.1 光閤作用——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2.4.2 固氮作用

第3章 化學與飲食
3.1 與食品營養有關的化學
3.1.1 糖
3.1.2 維生素
3.1.3 礦物質
3.2 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
3.2.1 食品防腐劑和抗氧化劑
3.2.2 提供食品色、香、味的添加劑
3.3 茶葉、咖啡和酒的化學
3.3.1 茶文化與茶葉的化學
3.3.2 咖啡文化與咖啡的化學
3.3.3 酒文化與酒的化學
3.4 煙草的化學和吸煙的危害
3.5 化學與食品安全
3.5.1 農藥殘留的檢測
3.5.2 食品中非法添加劑的檢測
3.5.3 食品加工過程中産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的鑒定以及形成
機理研究

第4章 化學與健康
4.1 藥物的發明
4.1.1 從植物發展的藥物
4.1.2 從染料發展的藥物
4.1.3 從微生物中發現的藥物
4.1.4 後基因組時代的藥物
4.2 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發明
4.2.1 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
4.2.2 生物降解吸收性高分子材料
4.3 臨床化學與醫學影像
4.3.1 臨床化學
4.3.2 現代醫學影像技術中的化學

第5章 化學與生命科學
5.1 蛋白質與核酸的化學
5.1.1 蛋白質的化學
5.1.2 核酸的化學
5.1.3 酶的化學
5.1.4 遺傳密碼的破譯與中心法則的揭示
5.2 化學與基因工程和人類基因組計劃
5.2.1 多聚酶鏈式反應技術和DNA重組技術的發明
5.2.2 人類基因組計劃
5.3 綠色熒光蛋白的發明與活細胞的實時監測
5.3.1 綠色熒光蛋白的發明
5.3.2 活細胞的實時檢測
5.4 化學與生命起源

第6章 化學與婚育和人口控製
6.1 愛是一種絕妙的分子
6.1.1 昆蟲世界的信息分子——費爾濛
6.1.2 人類的信息分子
6.2 激素
6.2.1 激素的發現
6.2.2 與愛情有關的激素
6.2.3 與生育有關的激素
6.3 排卵期預測試紙的發明
6.4 化學與人口控製

第7章 化學與環境保護
7.1 自然環境中水和氧的循環
7.2 保護大氣環境
7.2.1 大氣圈的化學組成與大氣汙染
7.2.2 光化學煙霧之謎
7.2.3 酸雨形成之謎
7.2.4 溫室效應之謎
7.2.5 臭氧層空洞之謎
7.3 保護水資源
7.3.1 水的化學淨化、純化和軟化
7.3.2 海水的淡化
7.4 綠色化學

第8章 化學與能源開發
8.1 自然界中碳的循環及能量的産生與轉化
8.1.1 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8.1.2 能量的産生與轉化
8.2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利用中的化學
8.2.1 煤炭經濟中的化學
8.2.2 石油經濟中的化學
8.2.3 天然氣經濟中的化學
8.3 生物質能源開發中的化學
8.4 氫經濟與氫燃料電池
8.5 甲醇經濟與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第9章 化學與材料科學
9.1 塑料、橡膠和縴維——20世紀閤成化學的驕傲
9.1.1 塑料
9.1.2 閤成橡膠
9.1.3 閤成縴維
9.2 有機固體光電材料
9.2.1 導電聚閤物的發現
9.2.2 有機電緻發光材料
9.2.3 太陽能電池材料
9.3 納米材料的化學

第10章 化學與國防和公共安全
10.1 國土防禦中的化學
10.1.1 化學武器
10.1.2 炸藥、煙幕彈和燃燒彈
10.1.3 現代武器裝備中的化學
10.2 化學與反恐
10.3 公安執法領域中的化學
10.3.1 化學在緝毒方麵的作用
10.3.2 化學在法醫取證方麵的作用
附錶1 曆屆諾貝爾化學奬獲奬簡況

前言/序言



鐵與血的交響:一部工業革命的史詩 圖書名稱: 鐵與血的交響:一部工業革命的史詩 作者: [此處可填充一個富有曆史學者氣質的虛構姓名,如:亞曆山大·科爾賓]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充一個嚴肅的學術齣版社名稱,如:環宇曆史文庫] --- 內容提要 《鐵與血的交響:一部工業革命的史詩》並非一部探討化學元素如何重塑人類日常生活的通俗讀物,而是一部聚焦於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以英國為中心,席捲全球的工業、社會與思想變革的宏大敘事。本書以“技術驅動的社會重構”為主綫,深入剖析瞭蒸汽機、冶金術和機械化生産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徹底顛覆瞭數韆年來以農業為主導的文明形態。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工業革命並非簡單的技術迭代,而是一場涉及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城市形態乃至人類時間觀念的全麵“革命”。我們將從煤炭的開采與利用這一最基礎的能源變革入手,追溯其如何催生瞭鋼鐵工業的爆炸性增長,進而驅動瞭鐵路和蒸汽船等交通革命,最終將世界緊密地連接成一個相互依賴的全球體係。 我們拒絕將工業革命描繪成一幅光鮮亮麗的進步圖景。相反,本書大量運用一手史料,細緻描繪瞭城市化進程中工人階級的悲慘境遇——從童工製度的殘酷剝削,到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的貧民窟景象,再到汙染對環境的不可逆轉的損害。作者力圖在技術成就的輝煌與社會成本的慘重之間,搭建起一座審慎而平衡的分析橋梁。 第一部分:火之源泉——能源與材料的突破 本部分聚焦於驅動工業革命的兩大物質基礎:煤炭與鐵。 第一章:黑金的覺醒 詳細考察瞭煤炭從一種次要燃料轉變為核心能源的曆史契機。我們分析瞭紐科門蒸汽機和瓦特改良型蒸汽機在提高熱效率方麵的關鍵性突破,並論證瞭這些早期熱力學應用的成功,如何直接刺激瞭對更精煉、更堅固金屬的需求。本章探討瞭煤氣照明技術如何改變瞭城市夜晚的麵貌,延長瞭工廠的生産時間,模糊瞭晝夜的界限。 第二章:鐵的意誌 深入研究瞭焦炭冶鐵技術的普及,以及亨利·科特(Henry Cort)的攪煉法(Puddling Process)如何使大規模生産高質量熟鐵成為可能。本書強調,廉價且大量的鋼鐵供應,是構建復雜機械、精密工具和龐大基礎設施(如橋梁和廠房)的前提。我們審視瞭英國冶金業如何超越瞭傳統木材和青銅的限製,為機械時代奠定瞭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章:工具的自我復製 考察瞭切削工具和機床製造的革命。從亨利·莫茲利(Henry Maudslay)的精密車床到約瑟夫·惠特沃思(Joseph Whitworth)的標準統一螺紋,這些“製造工具的工具”的齣現,標誌著人類從依賴工匠的經驗手工藝,轉嚮瞭可以精確復製和大規模生産的標準件時代。這不僅是生産效率的提升,更是工程學和標準化思維誕生的裏程碑。 第二部分:機械的脈動——工廠製度與社會重塑 本部分探討瞭技術進步如何滲透到社會結構和日常生活的核心。 第四章:流水綫的前夜 細緻描繪瞭工廠製度(Factory System)的興起與鞏固。本書對比瞭傳統傢庭手工業(Cottage Industry)與集中式工廠的運作模式差異,重點分析瞭工廠主如何通過時間和紀律的嚴格管理,將工人轉化為機器生産鏈上的一個可替換部件。我們將引入福祿拜爾(Flaubert)對早期工廠環境的描述,以展現這種製度對人類主體性的衝擊。 第五章:無形之網——鐵路與時間觀念的統一 鐵路被視為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標誌之一。本章分析瞭喬治·史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的“火箭號”機車如何開啓瞭軌道運輸的時代。更重要的是,我們探討瞭鐵路如何迫使地方性的、基於太陽或鍾擺的時間概念,被統一的、基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工業時間”所取代。這種對時間精確性的集體服從,是現代社會運作的基石。 第六章:鋼筋水泥的陰影 本章專注於城市化帶來的社會危機。通過對利物浦、曼徹斯特和倫敦東區等地的案例研究,我們描繪瞭工人階級在過度擁擠、衛生條件惡劣的居住環境中承受的瘟疫和貧睏。本書批判性地分析瞭早期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Laissez-faire)在解決這些緊迫社會問題上的集體失靈。 第三部分:思想的火花與反思 工業革命不僅是物質的變革,也是思想的戰場。 第七章:經濟學的誕生與神話 考察瞭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國富論》如何為工業資本主義提供瞭理論基礎。我們解析瞭“看不見的手”這一概念在初期被如何解讀和實踐,以及它在鼓舞企業傢精神的同時,如何被用來反對早期勞工立法。本章還將對比大衛·李嘉圖的分配理論對社會衝突預期的影響。 第八章:新階級的誕生與抗爭 深入探討瞭工業資産階級(Bourgeoisie)和無産階級(Proletariat)兩大新階級的形成及其間的結構性矛盾。我們詳細分析瞭盧德運動(Luddism)作為一種早期對技術侵蝕的絕望反抗,並追蹤瞭工會組織(Trade Unions)和政治改革運動(如憲章運動)如何逐步將工人的訴求從零星的暴動轉化為有組織的政治力量。 結語:未竟的交響 全書最後總結,工業革命並未在19世紀末戛然而止,而是演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化學工業的興起)的序麯。本書旨在提醒讀者,我們今日生活的世界——從全球供應鏈的復雜性到對效率的無止境追求——都深深烙印著鐵與血交織齣的那個偉大而痛苦的開端。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改造自然和自身的故事,其迴響至今未絕。 --- 目標讀者: 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史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大學生,以及對18至19世紀社會變革有深度探究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富有敘事張力的筆觸,提供瞭一個理解現代世界起源的堅實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充滿哲學思辨的書,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文明”的定義。我一直以為文明是宏大的建築,是輝煌的藝術,是深邃的思想。但這本書卻將我引嚮瞭另一個維度——物質的文明。那些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基石,那些曾經被視為“低級”的物質科學,原來纔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的力量。讀這本書,仿佛在和古往今來無數的科學傢、工程師、思想傢對話,聽他們講述如何從自然界汲取靈感,如何通過對物質世界的改造,來迴應人類生存的挑戰,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 書中那些關於材料科學的章節,讓我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為什麼我們會經曆工業革命?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效率會如此之高?答案似乎都指嚮瞭對物質屬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運用。從蒸汽機的鍋爐到半導體芯片,每一個重大的技術飛躍,背後都有化學原理的支撐。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化學知識,它是在講述人類如何通過理解和操控物質,來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創造齣更加美好的未來。它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

評分

剛拿到這本《化學與人類文明》,就被它厚重的封麵和散發齣的曆史氣息吸引瞭。雖然我並非專業的化學人士,但一直對科學如何塑造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好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寶藏庫,裏麵陳列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點點滴滴,而化學,便是那個隱藏在幕後,默默驅動一切的偉大使者。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分子式和反應方程式,更是那些改變瞭我們生活方式,提升瞭我們生存質量的無數智慧結晶。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化學發現如何引發巨大變革的細緻描繪。比如,從簡單的染料提取到閤成染料的發明,這背後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從古代煉金術士們對金屬的癡迷,到現代冶金工業的飛速發展,這其中蘊含的探索精神和實驗精神,真的令人贊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使用的各種材料,從衣服到建築,從藥物到能源,無一不與化學息息相關。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工匠,用我們看不見的手,編織著人類文明的宏偉畫捲。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科學如何以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生存狀態。我一直以為,科學的高深之處在於那些抽象的理論,但《化學與人類文明》卻告訴我,最偉大的科學,往往就隱藏在那些最日常的物質之中。比如,從製作陶器、冶煉金屬,到製作玻璃、紡織衣物,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藝,背後都蘊含著精妙的化學原理。 這本書讓我對“發明”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靈光一閃的創意,更是無數次實驗、失敗、再嘗試的積纍。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便利,例如清潔水源、高效藥物、舒適的衣物,都離不開化學傢們長年纍月的辛勤付齣。它讓我對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充滿瞭敬意,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鋪平瞭道路。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在這背後,是化學的偉大力量在默默支撐。

評分

我一直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充滿好奇,而《化學與人類文明》這本書,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為我揭示瞭其中的奧秘。它讓我意識到,與其說是人類思想的進步,不如說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解和改造能力,纔真正推動瞭文明的飛躍。從原始人對火的利用,到現代社會對新能源的開發,化學始終扮演著核心的角色。 書中對那些影響深遠的化學發現的描述,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些偉大的時刻。我看到瞭煉金術士們如何在對“點石成金”的追求中,探索齣瞭許多化學反應的規律;我看到瞭工業革命時期,化學傢們如何為新的生産方式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撐;我甚至感受到瞭信息時代,材料科學的突破是如何為電子設備的微型化和高效化奠定基礎。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化學知識,它是在講述人類如何通過對物質的認識和運用,來不斷挑戰自然,改造世界,從而塑造齣我們今天所知的文明。

評分

閱讀《化學與人類文明》的過程,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史詩。它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也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化學這門學科融入瞭人類曆史的長河之中。我看到瞭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如何一點點地認識火,認識金屬,認識植物的藥用價值。那些早期的化學探索,雖然充滿著神秘和迷信的色彩,但卻是人類文明嚮前邁齣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例如,工業革命是如何被化學催生的,戰時科技發展如何加速瞭化學品的生産,甚至連現代農業的産量飛躍,也離不開化學肥料的貢獻。這些聯係如此緊密,如此震撼,讓我不禁感嘆,原來化學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它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貫穿人類文明始終的一條主綫。這本書讓我對“進步”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思想的解放,更是對物質世界改造能力的提升。

評分

平時看看的東西。.......

評分

教材。。不過可以當做科普讀物

評分

教材。。不過可以當做科普讀物

評分

可以放心購買

評分

可以放心購買

評分

做活動買的 不錯

評分

okokokokokokok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平時看看的東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