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

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泽华,陈治中,黄正东 著
图书标签:
  • 大学物理
  • 物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大学
  • 第三版
  • 力学
  • 电磁学
  • 光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28578
版次:3
商品编码:1108369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字数: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是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编写的。各章均配有思考题和习题。各篇还增加了适量的扩展性内容,编写成阅读材料供教学中选用。
《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可作为高等理工科大学非物理专业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使用或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四篇 电磁学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9.1 电荷
§9.2 库仑定律
§9.3 电场电场强度二
§9.4 电场线电通量
§9.5 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9.6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9.7 电势
§9.8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1 静电场中的金属导体
§10.2 电容电容器
§10.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0.4 电介质中静电场的基本定理
§10.5 电场的边界条件
§10.6 静电场的能量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 稳恒电流
§11.1 稳恒电流
§11.2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微分形式
§11.3 电动势
§11.4 基尔霍夫定律
§11.5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 稳恒磁场
§12.1 磁场磁感应强度
§12.2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12.3 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
§1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2.5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2.6 电场和磁场的统一性与相对性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三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13.1 磁介质的分类
§13.2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
§13.3 存在磁介质时磁场的基本规律
§13.4 铁磁质
§13.5 磁场的边界条件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四章 电磁感应
§14.1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14.2 动生电动势
§14.3 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14.4 自感和互感
§14.5 磁场的能量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五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
§15.1 位移电流
§15.2 电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
§15.3 电磁波
……

前言/序言



《现代光学与量子力学基础》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经典光学和量子力学核心概念的大学本科教材。全书共分为十六章,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旨在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石。 第一部分:光的波动性与波动光学 本书首先从光的波动性出发,详细介绍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经典波动光学现象。 光的干涉: 从惠更斯原理出发,阐述了相干光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典型干涉实验,详细推导了干涉条纹的条件和强度分布,以及其在测量和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光的衍射: 介绍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并以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为例,详细分析了单缝、双缝、光栅以及圆孔等衍射现象的特点,探讨了衍射在成像和分辨率极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光的偏振: 详细讲解了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和性质,介绍了偏振片、波片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布儒斯特角、马吕斯定律等偏振现象,以及偏振光在液晶显示、光学仪器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部分:从经典物理到量子世界的跃迁 在经典光学的基础上,本书逐渐引入了量子力学的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 黑体辐射与光电效应: 介绍了经典物理学在解释黑体辐射谱时遇到的困难,阐述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并深入分析了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引出了光子的概念,标志着波动-粒子二象性的初步显现。 原子光谱与玻尔模型: 探讨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详细介绍了玻尔对氢原子能级的解释,以及玻尔模型在理解原子结构和光谱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了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物质波与不确定性原理: 介绍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即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并由此推导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深刻揭示了微观粒子固有的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与应用 本书的后半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框架。 薛定谔方程: 详细推导和讲解了薛定谔方程,这是量子力学中最核心的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随时间的演化。分析了其在定态和含时方程两种形式下的应用。 量子力学算符与本征值: 介绍了量子力学中的可观测量对应的算符,以及它们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深入讲解了位置、动量、能量等算符的性质,并阐述了对易关系。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 讲解了波函数几率幅的含义,以及归一化条件。探讨了全同粒子、自旋等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量子力学应用实例: 一维势阱与势垒: 分析了一维无限深势阱和有限深势阱中的粒子的能量量子化和波函数分布,以及粒子穿过势垒的量子隧道效应,并探讨了其在半导体器件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简谐振子: 详细讲解了量子谐振子的能量谱和波函数,以及其在理解分子振动等问题中的重要性。 角动量: 引入了角动量的量子化概念,探讨了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并分析了其在原子结构和光谱中的作用。 氢原子: 运用薛定谔方程求解氢原子问题,详细推导了氢原子的能级、波函数,以及其量子数,为理解原子结构提供了完备的量子力学描述。 本书特色: 理论严谨,逻辑清晰: 各章之间过渡自然,理论推导过程详细,逻辑严谨。 例题丰富,有助于理解: 配备了大量精心设计的例题,覆盖了不同难度的题型,帮助读者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阐释深入浅出: 致力于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避免过度数学化,同时又不失其严谨性。 关注物理图像: 在数学推导之外,注重培养读者的物理直觉和物理图像,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化学、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现代光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更高级的物理分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的时候,我首先被它那厚重的封面和密密麻麻的内页所震撼。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到大学物理中册部分的普通学生,我承认,内心深处是有一些抗拒的。那些关于电磁学的概念,比如电场、磁场、电势,还有那些抽象的矢量分析,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一般。我尝试着去阅读,去理解,但很多时候,即使我把每一个字都读进去了,也无法将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的公式推导非常详尽,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但是这恰恰是我感到最困难的地方。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从这个公式推导出那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思想是什么?我需要更直观的解释,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我花了很长时间在关于静电场和静磁场的部分,试图理解库仑定律和安培定律的本质,但是那些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力”和“场”,总是让我感到一种遥远的距离感。我特别希望书中的插图能够更生动一些,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能够通过动画或者更形象的视觉元素来展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线和磁感线是如何分布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周围的粒子的。我对书中的一些习题感到困惑,它们似乎更侧重于对公式的熟练应用,而不是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题目,能够引导我去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去探索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仅仅让我去填空或者计算。

评分

拿到这本《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是如此庞大和系统。尤其是中册,里面涵盖了电磁学非常核心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大学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承认,我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电场、磁场、电势,常常感到一种遥远的距离感。书中的公式推导非常严谨,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但是,对于我这样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的读者来说,很多时候,即使跟着步骤走,也无法真正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电场线和磁感线是如何描述场分布的,但是,仅仅依靠文字和简单的示意图,我总是觉得它们不够直观。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更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或者更生动的图解,来帮助我可视化这些看不见的“场”。我尝试着去解答书后的习题,但是很多题目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这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我总是会卡在某个关键的公式或者概念上,无法继续往下。这本书的结构,虽然是按照经典的物理学体系来组织的,但在章节之间的过渡上,我总觉得可以更平滑一些。有时候,从一个概念突然跳到另一个概念,让我感觉衔接不够自然。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桥梁”性的内容,来帮助我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中册涉及的电磁学部分,让我感到既着迷又抓狂。着迷是因为它揭示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和磁的运行规律,从手机的信号传输到家里的电力供应,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这本身就充满了科学的魅力。但抓狂就抓狂在,理解这些规律的过程,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公式推导严谨到几乎不留一丝缝隙,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步骤都有其深厚的物理意义。然而,对我来说,这些推导过程往往像是一道道迷宫,一旦在某个环节卡住,就很难再往下走。我反复阅读关于电场、磁场、电势、磁势的章节,试图弄明白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那些矢量场的概念,每次看到场强、散度和旋度这些术语,我都会有一种晕眩感。书中的例题虽然很多,但感觉它们更像是对已知公式的应用示范,而不是引导我们去发现公式背后的思想。我尝试着去自己推导,但是经常会因为一个小的计算错误或者一个概念的混淆,导致整个推导都无法进行下去。我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物理学就是这样,只有少数天才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这本书的编排,虽然按照章节划分了不同的主题,但是它们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缺乏一种平滑的引导,让我很难将前面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新的概念中。我渴望有更多的“为什么”和“怎么想”的解释,而不是仅仅“是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

拿到这本《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时,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惊人,尤其是中册关于电磁学的章节,绝对是物理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我而言,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比如电场、磁场、电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书中的公式推导非常严谨,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数学上的精确论证,这无疑是科学的严谨性所在。但是,对于我这样并非物理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这些推导过程往往像是一道道无字的谜语,我只能机械地跟着步骤,却难以理解背后的物理思想。我常常会对着书中的图示发呆,比如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分布,虽然有了图,却依然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印象。我渴望有更多的可视化工具,或者更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理解这些看不见的“场”。书中的习题,我只能说,它们是为那些已经完全掌握了理论的学生准备的。我尝试去做一些,但常常会在半途而废,因为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基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这本书的编排,虽然遵循了物理学的发展逻辑,但章节之间的过渡有时会显得有些跳跃,缺乏足够的铺垫,让我难以平滑地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

评分

老实说,拿到这本《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我一直觉得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天赋的学科,而我自认天赋平平。书本的厚度就已经让我感到一种压迫感,而翻开书页,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定理更是让我头晕目眩。特别是中册里面关于电磁学的章节,像什么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对我来说都像是天书。我尝试着去理解,去记忆,但是很多时候,即使我把字都认全了,也无法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含义。书中的公式推导非常严谨,但对我来说,这些推导过程就像是绕着弯的迷宫,一旦卡在某一步,就很难再找到出口。我特别需要那种能够“把话说清楚”的解释,而不是直接丢给我一堆公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更多的类比,更多的生活中的例子,能够帮助我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现实联系起来。我尝试着去做一些习题,但是很多题目都要求我综合运用多个公式,而我刚刚才接触这些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物理基础,或者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学生设计的。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摸索阶段的普通学生来说,它需要更多的“引导”,更多的“铺垫”,而不是直接将我们推向知识的深海。

评分

拿到这本《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的时候,心里是挺复杂的。一方面,对物理这门课本身的畏惧感,让我有些提不起精神;另一方面,又知道这是躲不过的“坎”,必须得硬着头皮上。翻开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不光是实体上的厚重,更是知识体系上的厚重。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定理,还有那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就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我不是一个特别擅长理科的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物理概念,我总是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这本书的编排,我得说,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它似乎更倾向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或者能够快速掌握抽象概念的读者。那些图示和例子,虽然精美,但有时候感觉它们是为那些已经理解了背后原理的人准备的,而不是帮助我们从零开始建立理解的。我尝试着去阅读,去理解那些关于电磁学、热力学的内容,但是很多时候,即使把每个字都看懂了,也无法串联起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感觉就像是看着一堆零散的积木,却不知道该如何搭成一座坚固的房子。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涉及到微积分和向量的推导时,我的大脑几乎要罢工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天生就和物理“无缘”。这本书的内容,无疑是严谨和详实的,这从它的出版历史和篇幅上就能看出来。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摸索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在严谨和通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似乎是它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我特别希望书中有更多的“慢下来”的部分,比如针对某个核心概念,能够有更深入浅出的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更直观的类比,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非物理天之骄子”更好地入门。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时,我立刻被它庞大的知识体系所震撼,特别是中册关于电磁学的章节,简直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我承认,作为一个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电场、磁场、电势,常常感到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书中的公式推导无疑是严谨的,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但对我来说,这些推导过程就像是一道道数学的迷宫,一旦在某个环节卡住,就很难再继续往下走。我需要更多的是对物理思想的深入剖析,而不是仅仅对公式的机械演算。我经常对着书中的图示发呆,比如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分布,虽然有图,但我总觉得它们不够生动,无法帮助我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画面。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可视化工具,或者更贴近生活的类比,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现象。书后的习题,我只能说,它们是为那些已经完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生准备的。我尝试着去解答,但常常会因为对某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编排,虽然遵循了物理学的发展逻辑,但在章节之间的过渡上,有时会显得有些生硬,缺乏足够的铺垫,让我难以平滑地将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对于我这个“物理小白”来说,确实是一场硬仗。翻开《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它们像是一道道无形的墙,阻挡在我通往理解的道路上。特别是中册的电磁学部分,什么电场、磁场、势能,这些概念对我来说都太抽象了,我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它们的样子。书中的公式推导过程非常详尽,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对我而言,这些推导往往像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和字母,缺乏必要的“情境”和“故事”。我需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公式,它描述了怎样的物理规律,而不是仅仅记住它如何推导出来。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描述,但是,即使书中有图示,也感觉不够生动,无法让我真正“看到”它们。我尤其希望能有更多的类比,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对于书中的习题感到非常棘手,很多题目都需要运用到多个公式和概念,而我仅仅是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基础性的练习题,能够让我巩固每一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再逐步挑战更复杂的题目。

评分

说实话,《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旅程。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尤其是中册的电磁学部分,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那些关于电场、磁场、电势的概念,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学生来说,实在是太抽象了,我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图像。书中的公式推导非常严谨,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数学上的精确验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对我而言,这些推导过程往往像是在欣赏一首我完全听不懂的交响乐,我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理解其内在的旋律和节奏。我需要更多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想”的解释,而不是仅仅“是什么”和“怎么做”。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的图示,比如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分布,但是,即使有了图,我也觉得它们不够直观,无法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场”的深刻认识。我渴望有更多的类比,更多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书后的习题,我只能望而却步,因为很多题目都要求我能够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而我仅仅是刚刚接触到这些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翻开《大学物理(中册)(第3版)》,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教材对读者的数学基础要求相当高。尤其是在涉及电磁学部分,那些复杂的积分、微分方程,还有向量运算,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虽然知道这是物理学的必然要求,但对于非数学专业背景的我来说,每次看到那些公式推导,都会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我试图去理解那些关于电势能、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但往往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书中的解释虽然严谨,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人情味”,就像是在和一台机器对话,它只会给你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却很少给你一个温暖的引导。我尝试着去跟着书上的例子进行演算,但是稍有不慎,一个符号的错误或者一个概念的混淆,就会导致整个推导都无法进行下去。我特别希望书中有更多的“可视化”的手段,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在讲解电场线和磁感线时,如果能有更动态的演示,或者更生动的比喻,或许会更容易让我入门。我对书中的一些习题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它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公式和概念,而我仅仅是刚刚接触到这些概念,还未能完全消化。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基础性习题,能够帮助我巩固每一个概念,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题目。

评分

书是正版,纸质不错,大学前预习很有帮助!

评分

评分

书有点旧,而且出了这样的页。有点不能接受

评分

书是新的,还不错,快递也挺快的是2014版本的,毕竟是浙大的,买了和他们一起学习吧,就是书上有些灰尘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东西很好哦!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吧

评分

纸张很好,教材编写很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