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世界反战人,2011年占领华尔街的策划者大卫·斯万森的经典力作
2、美国政府头号禁书,大卫·斯万森自费出版。
3、美国国防部250发动战争,62次武力入侵、推翻他国政府全纪录
4、用专制代替民主,用混乱代替专制,揭穿小布什、奥巴马战争的骗局和谎言,曝光美国式自由和民主的真相。
内容简介
《战争是个谎言》将主要讲述美国所参与的战争,这不仅仅因为美国是我的祖国,更因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
主要的战争制造者。
看看那些曾被美军武力推翻过的政府吧:夏威夷、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尼加拉瓜、洪都拉斯、伊朗、危地马拉、越南、智利、格林纳达、巴拿马、阿富汗、伊拉克,还有刚果(1960)、厄瓜多尔(1961和1963)、巴西(1961和1964)、多米尼加共和国(1961和1963)、希腊(1965和1967)、玻利维亚(1964和1971)、萨尔瓦多(1961)、圭亚那(1964)、印度尼西亚(1965)、加纳(1966)、海地(1991和2004)。
以前的战争部、现在的国防部,曾经对其它国家采取了大大小小不下250次的军事行动。在美国历史中只有14%的时间,也就是31年,没有美国军队参与国外重大军事行动。在防御行动中(嗯,一定要注意措辞),美军曾攻击、入侵、监督、推翻、占领过62个国家。
我们用专制代替民主,用混乱代替专制,用美国的支配和占领代替原有的规章制度,可就是没能让这些地方变得更加美好。包括对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在内,由美国发起的战争、挑起的政变,几乎都引起了当地局势的剧烈震荡:残酷镇压反抗者,造成大量流血事件;实施极其严厉的制裁措施;贪腐丛生,民主进程大幅度倒退;普通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大卫·斯万森(David Swanson),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斯万森著有《破晓:帝王式总统制的破灭与合众国的完善》等反战专著,同时还是网站WarIsACriem.org(该网站前身为AfterDowningStreet.org)的合伙发起人之一,在揭露唐宁街秘密记录、戳穿伊拉克战争谎言等事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斯万森曾经为民主党候选人丹尼斯·库辛尼奇担任新闻秘书一职。
精彩书评
“大卫·斯万森痛恨战争和谎言,他用罕见的智慧揭下了它们的面具。每读一页,我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媒体监督组织FAIR创始人,《揭秘有线新闻》作者,杰夫·柯汉
“大卫·斯万森堪称是自满情绪和侵略行为的一剂解毒良药。他致力于唤醒那些抱有幻想的梦游者,敢于直面戳穿那些撒谎的制造者。他让我们看到建设一个真正美好世界的可能性。”
——《战争来得太容易:总统和学者是如何持续将人们卷入死亡的》作者,诺曼·所罗门
小布什满口谎言,散布恐怖情绪,鼓吹爱国情怀;罗纳德·里根、巴拉克·奥巴马则擅长进行哄骗。现实是丑陋的,我们的领袖们早已被政治野心和超强军事实力的幻象所蒙蔽。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知道,即便知道了也都会被赦免。否则,他们绝不敢犯下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罪行。”
——《我们手上的鲜血: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与毁灭》作者,尼古拉斯·J·S·戴维斯
“美国人民总是认为,由他们选出来的领导人都是诚实、真诚的,他们会关心那些被送上战场搏杀的孩子们的安危。《战争是个谎言》揭开了美国历史中长久以来的阴暗面——官员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谎言把我们骗进战争,他们丝毫不关心无辜平民的死活,更不用提军队成员了。”
——《反对:良知的声音》作者,前任陆军上校,安·赖特
“大卫·斯万森是个无畏而又不懈的和平倡导者,他一直致力于解构那导致我们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的机制。”
——《家族秘密:布什王朝、美国隐形政府以及过去五十年的秘史》作者,拉斯·贝克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大卫·斯万森这样真正的民主宣传斗士。”
——《古代阳光的最后几个钟头》作者,美国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汤姆·哈特曼
目录
序
第一章 我们的敌人并非恶魔
第二章 发动战争并非为了防御
第三章 发动战争并非出于慷慨
第四章 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第五章 战士们并非英雄
第六章 发动战争并非有什么高尚的动机
第七章 延长战争并非为了士兵的利益
第八章 战争并非在战场上进行的
第九章 战争无法取胜,也不会因扩大规模而结束
第十章 战争新闻并非出自公正的旁观者之手
第十一章 战争无法带来安全,也不能提供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战争是不合法的
第十三章 战争无法靠准备来避免
第十四章 战争可以结束
精彩书摘
战争宣传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了,他们最常用的台词莫过于“是他们先动手的”。战争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有的是为了抵抗侵略者,有的则是为了捍卫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经记录了雅典首席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这次演说至今仍被战争支持者们广为传诵。在演说中,伯利克里向默哀人群表示,雅典的战士是最伟大的,因为他们愿意为了捍卫雅典优越的民主制度而战斗,而这样一场战斗中牺牲对一名战士来说可以算是最好的命运了。伯利克里将雅典人在其它城邦的战斗称为是建立帝国的尝试,他还表示这样的战斗有着更为崇高的目标。这一目标,其它城邦的公民根本无法理解,乔治·W·布什总统也曾用它来解释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原因,那就是:自由。
“他们憎恨我们的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选举自由、集会自由、辩论自由。”这是布什总统在2001年9月20日发表的言论,这个话题日后被他一遍又一遍地提及。
保罗·K·查培尔上尉在《战争的终结》中写道,那些拥有自由和财富的人更容易被说服去支持战争,因为他们输得起。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想去深究,我只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中,通常是那些没什么可失去的家伙才会被送往战场参加战斗。我们口中的“防御型战争”,通常捍卫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形态和方式。这也常常会使人产生混淆,难以分辨我们究竟是在同侵略者作战,还是说我们自己就是侵略者。
战争支持者们辩称“我们必须保证石油供给,从而维持我们的生活标准”。而2002和2003年间的反战游行中有一幅经典海报对此进行了抨击,“为什么我们的石油会生长在别人的土地上?”对于一些美国人来说,“保证原油储备”是一个防御性的举措。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我们的战争压根就和石油没什么关系。
“防御型战争”的目的可以被视为保卫和平。人们只可能以维护和平的名义发起战争,而绝不会为了发动战争而宣传和平。无论你是支持的是战争还是和平,你总会对一场打着维护和平旗号的战争表示赞赏,这样的旗号同样也能说服那些觉得战争需要被正名的人。“以维护和平稳定的名义,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与敌人战斗,这是一个绝好的战争目标。在全心全意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在战争中找到平静的感觉。”
虽然任何战争的双方都会把自己的行动说成是某种意义上的防御,但是只有真正的自卫行为才能让战争合法化。依据《联合国宪章》,只有那些自卫反击行为和得到特别授权的战争行为才是合法的。1948年,美国战争部更名为美国国防部。同年,乔治·奥威尔完成了著作《1948》。自此以后,美国便主动将本国军队以及大部分其它国家军队的行动归为“防御”。和平主义者发表文章要求国家减少在“防御”事务上的开支,他们要求削减3/4的军费开支,因为这样庞大的开支既显得咄咄逼人,又毫无用处。一看到他们的这项提议,我就知道这些和平主义者不可能成功。因为“防御”是人们永远无法放弃的本能。
要是美国国防部的所作所为也算是防御性的话,那这种防御可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从来没有别的国家把地球、外太空乃至虚拟世界划分地这么详细过,而且还在每一部分都派遣了军队进行控制。美国在其它国家拥有成百上千的军事基地,而别的国家根本连这样的他国军事基地都没有。大多数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而美国呢——应有尽有。美国的军费开支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占全世界军费总开支的45%。全世界军费开支前15名的国家的军费占全世界开支的83%,而单单美国的开支就超过了后面14个国家的总和。美国的军费开支是伊朗和朝鲜军费总和的72倍。
以前的战争部、现在的国防部,曾经对其它国家采取了大大小小不下250次的军事行动,这还不包括那些秘密行动和永久军事基地的建立。在美国历史中只有14%的时间,也就是31年,没有美国军队参与国外重大军事行动。在防御行动中(嗯,一定要注意措辞),美军曾攻击、入侵、监督、推翻、占领过62个国家。501992年,在约翰·奎格利的大作《战争诡计》中,他总结了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25次军事行动,得出结论认为它们每次都是通过谎言来推动的。
驻扎在国外的美军曾经遭到过攻击,不过至少从1815年到现在,还没有谁敢对美国本土发起攻击。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夏威夷还是一个独立的地区。那里是在我们代表蔗糖种植园主推翻了当地女王统治之后,才归入美国领土范围内的。所以,当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世贸大厦的时候,他们是在犯下一件对美国来说最为严重的罪行。不过,至少他们并没有发起战争。在1812年战争开始之前,美军同英军在加拿大边境和公海中展开了交火。美国原住民也曾同美国移民展开过激烈交锋,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去想到底是谁在侵略谁。
以防御的名义,我们只因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就展开大规模侵略,进行复仇,找借口说是对方先挑起的争端。我们把盟国都看成了拼图的碎片,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碰就倒,于是我们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保护他们的重任。就好像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道主义侵略”似的。事实上,大部分这类战争就是一场侵略,简单而直白。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战争是个谎言》第一部分
战争有理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绝对没有。战争既不光荣也不正义,人们到底能通过战争得到什么呢?和平?还是算了吧。人们通常在战前、战时、战后都会有一套不同的说辞。当然,这些都是骗人的。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不兴无名之师”“师出必有名”。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战争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理由。战争,其实就是一个谎言。
《战争是个谎言 [War Is A Lie]》是一部深刻而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它以史无前例的细致和不加掩饰的洞察力,揭示了战争背后那些被精心掩盖的真相。本书并非是一部简单的历史叙述,也不是一篇立场鲜明的政治宣言,而是一次对人类历史上无数冲突的根源、动机、进程及其毁灭性后果的系统性梳理与解构。作者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战争的叙事,邀请读者进行一次颠覆性的认知之旅。 本书的宏大叙事始于对“战争”这一概念的根本性质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战争定义为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互动、权力结构和经济利益的背景之下进行审视。从古至今,从部落间的争斗到全球性的帝国扩张,从意识形态的对抗到资源的争夺,战争的形态千变万化,但其背后驱动的某些基本逻辑却惊人地相似。作者以大量详实的史料为支撑,对这些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那些常常被光鲜亮丽的“国家利益”、“民族荣耀”、“意识形态之争”等宏大叙事所掩盖的,更为赤裸裸的利益驱动和权力算计。 本书的第一个重要维度在于对战争动因的深层挖掘。作者认为,对战争的传统解读往往过于片面,忽略了其中复杂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利益纠葛。他详细分析了历次重大战争背后,统治阶级如何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制造外部敌人、转移国内矛盾等方式,为发动战争制造合法性。例如,书中对殖民主义战争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对原材料、市场和奴役劳动力的贪婪如何成为驱动侵略的根本动力;对近现代局部冲突的研究,则揭示了地缘政治的角力、资源分配的不均,以及军工复合体如何通过持续的冲突来维持其经济繁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指责某个国家或某个群体,而是指向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资本运作逻辑,指出在这些逻辑的驱使下,战争往往成为解决内部矛盾、转嫁经济危机、巩固统治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本书的第二个核心关注点在于战争叙事与宣传的操纵。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揭示了在战争期间,信息如何被过滤、扭曲甚至完全捏造,以塑造公众舆论,争取国内支持,并妖魔化敌人。他通过对历次战争宣传战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敌人的非人化”、“我方的正义性”、“胜利的必然性”等宣传策略是如何被反复运用,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这些宣传不仅为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民众提供了行动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它们塑造了历史的记忆,影响了代际间的认知。作者强调,理解战争的真相,必须剥离掉层层叠叠的宣传外衣,回归到那些被忽视的、微弱的、但却是真实的个体经验和事实细节。书中对战争受害者、平民伤亡、以及战争对社会结构和文化造成的长期破坏的描述,构成了对那些宏大叙事最有力的反驳。 第三个重要维度是战争的实际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创伤。作者并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但他并非以猎奇的笔段描述暴力,而是以一种冷静而深刻的笔调,展现战争对个体生命、家庭、社区以及整个文明造成的系统性破坏。从前线士兵的心理创伤、身体残疾,到后方平民的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再到战后社会秩序的崩溃、经济的凋敝、以及世代相传的仇恨与创伤,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最丑陋、最令人心痛的一面。作者特别关注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群体和个体,例如战争中的女性、儿童、少数民族,以及那些因战争而失去一切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对战争“荣耀”和“必要性”最有力的批判。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战争的批判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战争会成为一种被反复选择的解决方案”。作者深入剖析了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不平衡、以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恐惧、仇恨和不安全感是如何被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所利用。他指出,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体系中,战争往往成为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发动者而言)且“收益相对较高”(对于特定利益集团而言)的政策选择。因此,理解战争,不仅需要理解其直接动因,更需要理解那些孕育战争的深层土壤。 《战争是个谎言 [War Is A Lie]》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它挑战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历史教科书、新闻报道和政治演讲所塑造的关于战争的认知。作者以其卓越的叙事能力和深邃的思考,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抽象的理论概念,以一种清晰、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书并非要剥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而是要提醒人们,任何形式的忠诚和爱国,都不应以牺牲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对真相的追求为代价。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将被引导去思考:我们所崇尚的“英雄主义”是否掩盖了战争的无谓牺牲?所谓的“自卫战争”是否总是站得住脚?“和平”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战争的谎言,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实和深刻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激发出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反思的动力。它是一部关于历史的警示录,也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战争背后逻辑的层层剥离,本书最终指向了对权力、利益、宣传以及人类自身弱点的深刻洞察,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指明了通往真正和平的可能性。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读者深入阅读、反复品味的作品。它将改变你对战争的看法,也将启发你对人类社会运行机制的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