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那些百度和搜狗不会为你梳理整合的词条,在《网络新新词典》里得到更方便的查阅。
许多流行新词与成语一样,有其特定“出处”和“典故”,近年来还有根据特定事件衍生而来的“网络成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市面上却找不到一本能够对网络流行词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的书籍:网络上虽也有不少资料信息,但分布过于零散,搜找不易;教育部自2007年起每年都会发布年度新词,但覆盖面偏大,且分类不够细致;语言学界也有《网络语言词典》面世,但已是十年之前,跟不上近几年互联网上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者简介
风君,8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爱读闲书,码书评,以“忘情风君”之名活跃于豆瓣、当当等网上图书社区。曾任当当网“特约评论员”,评论文章亦散见于《中国图书评论》《新京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文字以冷静客观、条理分明见长。对《仇富》等书的评论曾被广为转载。《网络新新词典》耗时两年,力求对网络上流行的新词给出全面剖析。
目录
一 网络入门
1�被�本用语
因特网
网站
冲浪
门户
烘焙鸡
赛博空间
第四媒体
网民
@生代
电邮
论坛
网聊
博客
微博客
搜索引擎
贴吧
SNS
流氓软件
抓鸡
网络钓鱼
P2P
云计算
物联网
三网融合
网络语言
2�甭厶秤糜�
账号
版主
帖
楼
灌水
潜水
顶帖
盖楼
置顶
手滑
拍砖
沙发
挖坟
打铁
挖坑
刷屏
扫楼
挽尊
精华帖
杀猫帖
火星帖
月经帖
自曝帖
3�蓖�络称号
菜鸟
大虾
小强
小白
美眉
恐龙
青蛙
湿人
呕像
马甲
喷子
亲
网络观光团
潮人
非主流
标题党
家具党
寂寞党
杯具派
伸手党
改图党
草根网民
4�蓖�络文体
脑残体
知音体
蜜糖体
纺纱体
装13体
红楼体
走进科学体
QQ体
凡客体
扫地老太太体
葛优体
咆哮体
蓝精灵体
TVB体
膝盖中箭体
5�蓖�络行为
恶搞
裸奔
裸聊
抓狂
人肉搜索
翻墙
上墙
网购
团购
手机幻听症
电脑失写症
虚拟社交依赖症
三手病
6�绷餍杏锘�
雷
汗
Orz
囧
博斗
打酱油
血拼
偷菜
很黄很暴力
蛋定蛋疼
给力
神马
羡慕嫉妒恨
凹凸
悲催
帝姐哥
Hold住
高富帅
7�蓖�络脏话
网络脏话
硬盘人蓝光人
脑残
草泥马
傻空
装蜜蜂
团成团
你妹
二 流行文化
1�倍�漫酷词
ACG
御宅
同人
Cosplay
手办
新番
声优
字幕组
吐槽
萌
卡哇伊
H
杀必死
王道
神作
二次元
11区
暴走
小宇宙
人气
本命
怨念
残念
逆天
纠结
领便当
回老家结婚
黑化
日和
坑爹
Nice boat
捏它
2�倍�漫人物
萝莉
正太
幼齿
御姐
熟女
伪娘
无口
天然呆
娇蛮娘
人畜无害
兄贵
腹黑
口嫌体正直
妹抖
原著党
破鞋党
腐女
怪蜀黍
3�背绷魑难�
耽美
BL
攻受
百合
后宫
治愈系
轻小说
恶趣味
网文
写手
穿越
太监
4�庇蜗返缤�
第九艺术
电子海洛因
人品
伪非
达人
五元党
成就饭
CG
乱入
秒杀
地图炮
复刻
画面党
攻略
NPC
BOSS
骨灰级
金手指
外挂
PK
SL大法
彩蛋
桌游
5�庇笆右战�
替
断背
小白兔
登船
视觉系
杀马特
粉丝
选秀
超女
海选
全过电
八卦
三 社会百态
1�鄙缁崛鹊�
山寨
血汗工厂
仇富
炫富
愤青
拼爹
奖骚扰
钓鱼执法
养鱼执法
腰封党
学术超男
二奶专家
六块女
失足妇女
被时代
TA时代
群租
蜗居
求学房
空房管家
琢磨权
俯卧撑
躲猫猫
裸体烟
叉腰肌
欺实马
跨省
67%
先谢郭嘉
蒜你狠
我反正信了
轻度追尾
跑路
2�敝俺】汲�
考霸
裸考
海龟海带
海投
网申
面霸
面经
群殴
灰色技能
三失
OT
裸辞
SOHO
汪汪
白骨精
过劳模
3�被榱到挥�
网恋
见光死
419
小三
劈腿
速配
裸婚
闪婚
半糖
丁宠家庭
冻容
擒人节
四 群体族群
1�痹没钐�度
小资
乐活族
慢活族
穷忙族
布波族
FUN族
装嫩族
奔奔族
麦兜族
飞鱼族
微量族
啃老族
啃小族
NONO族
拿铁族
小清新
有备族
刚需
蚁族
鼠族
2�被榱狄蛔�
婚活族
隐婚族
伪婚族
懒婚族
急婚族
脱光族
备胎族
毕婚族
蜗婚族
海蒂族
分床族
3�敝俺⊥ㄇ�
毕漂族
赖校族
走班族
挤班族
捧车族
背奶族
钟摆族
闪跳族
卧槽族
月光族
飞特族
装忙族
恐归族
洋漂族
考碗族
嫁碗族
傍傍族
MO族
4�毖�拼理财
酷抠族
拼卡族
试药族
代购族
悭钱族
啃椅族
折客族
抄号族
抢抢族
5�蓖�络娱乐
快闪族
闪玩族
网课族
帮帮族
做种族
隐身族
CV族
宅内族
网络庐舍族
车震族
6�毙紊�男女
剩女
干物女
轻熟女
孔雀女
普相女
没女
森女
篱笆女
逼房女
拜金女
凤凰男
妖精男
经济适用男
简单方便女
牛奋男
猥琐男
食草男
肉食女
37度男人
顺溜男
经济弱势男
7�毙滦�“奴隶”
房奴
车奴
卡奴
白奴
垄奴
墓奴
节奴
婚奴
孩奴
菜奴
房魔
8�蓖�络诸客
黑客
红客
闪客
换客
晒客
威客
试客
播客
拍客
淘客
拼客
掘客
驴友
色友
脖友
米农
网店删差团
网络推手
网络红人
五 事件人物
1�蓖�络事件
中美黑客大战
上大偷拍事件
周易大战
卖身救母事件
硕士虐猫事件
铜须事件
贪婪大陆事件
当年明月事件
贾君鹏事件
艾滋女事件
3Q大战
郭美美事件
淘宝事件
2�惫�共事件
黄静案
宝马撞人案
赵C改名事件
最牛钉子户事件
厦门PX项目事件
华南虎事件
艳照门
范跑跑事件
辽宁女事件
凉宫哈尔滨
天价烟事件
局长日记
邓玉娇案
撞车门
77元房租事件
抢盐风波
3�蓖�络红人
芙蓉姐姐
天仙MM
木子美
ayawawa
小胖
老罗
牛刀
极地阳光
水木周平
赵赶驴
后舍男生
西单女孩
犀利哥
凤姐
小月月
后 记
精彩书摘
【腐女】
词义:“腐女子”的简称,专指那些对于男男爱情,即BL情有独钟的女性。该词多为此类女性自嘲用。
考源:“腐女子” 的说法,是对日语中“妇女子” 一词的谐谑化用而来。“腐”在日语中有“不可救药” 之意,于是“腐女子” 便是对那些沉迷于男男恋爱的幻想而难以自拔的女性的代称,暗含其行为爱好以常人眼光看来简直“没救了”的意味。不过该词主要为当事人自嘲用,如对他人使用,若非同道中人间互称,则含有一定贬低语气。
辨析:“腐女”是日本动漫界较为特有的现象,这一群体的产生,除了拜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链“正向反馈”所赐,更多的还是因为社会有这种需求。与传统礼教森严的中国不同,日本自古就不是一个有着强烈贞操道德观念的国度,可谓是“性开放” 的社会。但“腐女” 为何会回避本属自然的男女之情而转向BL幻想呢?这种潜意识中的“性嫌恶”,说明日本虽无强大贞操观念之束缚,但其性开放仍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女性在其中只是被选择的对象而缺乏自主权。因此男女之情常带给女性以压迫感和无力感,并由此转而诉诸不以性及生殖为目的的“纯粹”的感情寄托,即BL。在这种行为中,“腐女”既满足了自己对“完美爱情”的追求,又摆脱了对男性在“功利性爱”中支配权的恐惧,并不必受到道德谴责。如此其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关词:BL,耽美
【高富帅】
词义:网络热词,指那些在身高、家世、相貌上都无可挑剔,因而容易获得女性青睐的男性,使用时多有调侃意味。与之相对的词是“矮穷丑”或“屌丝”。若是女性则称“白富美”,与之相对为“土肥圆”。
考源:“高富帅” 一词的流行起于2011年底,据称最早传播于百度贴吧,与“屌丝”一词的出现传播基本同时。所谓“屌丝” 原是外界对吧内群体的嘲讽称呼,后被这一群体当做自嘲之语。其特点是家境一般、其貌不扬、工作压力大、爱情多失败、未来无希望,只能到网上发泄不满。而“高富帅”则是作为“屌丝”的对比而出现,用于嘲讽或自嘲。
辨析:“高富帅”是男人向往的境界,于是对这个词的使用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可以用来嘲讽和调侃,以表达对这种物质择偶标准的不屑(不就是个高富帅嘛),另一方面却也用来挖苦矮穷丑们,多为自嘲(你以为你是高富帅呀,追这样的女人)。只是无论哪一种,都充满辛酸。
相关词:矮穷丑、屌丝
【萝莉】
词义:ACG次文化中的人物类型,有“小女孩”、“幼女” 的意思,具体指年龄、体型、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童真人格或气质,能够激起他人保护欲的一类角色。而那些带有萝莉情结,热切追求ACG (动画、漫画、游戏) 等作品中登场之幼女角色的爱好者则被称为“萝莉控”。
考源:“萝莉”一词,是对“洛丽塔”(Lolita) 的缩写,源出自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洛丽塔》(又译《一树梨花压海棠》),书中叙述了一个中年教授与一个未成年12岁少女的恋爱故事。与书中女主角相似特质的角色,便被人们称为“洛丽塔”或“萝莉”。之后这一称呼被日本动漫次文化发扬光大,并在商业动机的催动下,涌现出一大批带有此类气质的动漫美少女形象。如《魔卡少女樱》中主角木之本樱便是此类角色的典型。“萝莉”一词,也成为了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
辨析:“萝莉”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心理缘由。萝莉的幼女形象能够激起观者心中的保护欲,同时比之普通女性角色,她们身上又更多带有童真与清纯的意味。迷恋萝莉形象,也是人们内心厌倦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企图摆脱现实的无奈、寻回童真与美好、渴望他人理解的需求的心理折射。然而,过分沉迷于萝莉情结不能自拔,以至于做出私下传播女童裸体照片,甚至猥亵女童等恋童癖行为,则已经属于心理变态之范畴。是一种需要加以制约和惩处的犯罪行为。
雷同词:幼齿
【打酱油】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度359个新词之一。通常指被要求对某个话题发表看法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路过” 而已。多表示一种对敏感话题的反讽以及明哲保身的态度。
考源:2008年广州电视台街头随机采访市民对网络“艳照门” 事件的看法时,某男性受访者回答:“关我恶事,我是出来买酱油的。” 这句话传到网上后便流传开来,“酱油男”也一时间成为笑谈。后来网友便往往用“打酱油”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
辨析:“打酱油” 有“只是路过,不表看法” 的含义,却又并非仅此而已,假如只是路过的话是不必特意发言的。其隐含的意义是,认为那些被关注内容轮不到自己管,或有在道义上是关注的,但由于该话题较为敏感或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只能避而不谈,于是以“打酱油” 敷衍调侃一番,并希望“路过打酱油”的多了,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的心态。因此,在无可奉告的含义下也包含了些许对现实的无奈。
雷同词:俯卧撑
相关词:艳照门
【草泥马】
词义:中国网民恶搞的“网络神兽”之一,其原型为产于南美的羊驼。“草泥马”者,其实就是某句“国骂” 的谐音,网民借此以绕过网络屏蔽,并以调侃的形式表达对屏蔽机制的不满。
考源:“草泥马”一词,与2009年初“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的行动有关,当时许多网站因为“内容低俗” 被关停,许多脏字脏话也被屏蔽。此举引发了一些网民不满,并以“草泥马” 的谐音来绕过禁语屏蔽,后来迅速在各大论坛网站蹿红。其初期形象为斑马,后因羊驼的脸型与另一流行字“囧”十分相似,因而成为了“草泥马” 的形象,被网民奉为“网络神兽”。更有好事者还凑齐了“十大神兽”加以恶搞。而以羊驼形象为基础的视频、卡通及玩偶也纷纷出现。
辨析:“草泥马”一词的出现和走红,依旧是网络语采用“恶搞”、“调侃”的方式。有关部门“整治网络不良之风” 的动机固然不能算错,可是这一词语的流行再次向我们证明,在网络时代快速流变的词汇形式面前,光靠“屏蔽”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明的网络环境,还是需要以参与者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
雷同词:网络神兽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网络新新词典》第一部分
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民”这一新生群体的发展壮大,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是思想最活跃、创意最丰富的一群。网络语言作为其交流载体,更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借助电脑打字输入,网络新词往往具有谐音化、简写化、数字化、象形化等特点,而各种网络专业术语随着技术的普及也有了更加俚俗化的表述方式。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体现出广大网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章节选的便是网络新生事物及网络常用语中具有代表性的用词,既可用来初窥门径,也能借此温故知新。
《星海拾遗:失落文明的解码者》图书简介 一、 引言:迷雾中的低语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篇章被时间彻底抹去,化为尘埃中的耳语。我们仰望星空,追溯历史的源头,却总感觉核心的真相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遮蔽。《星海拾遗:失落文明的解码者》并非一部关于现代科技或网络热词的实用指南,它是一次深入宇宙深处、回溯时间洪流的考古探险。本书的核心,是追寻一个横跨数个星系的古老智能生命群体——“维斯珀人”(The Vesperians)——的兴衰与最终消亡之谜。 二、 核心内容概述:多维度的文明重构 本书以第一人称叙事展开,主角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符号语言学家”兼“深空考古学家”——艾莉西亚·维恩。她并非一个计算机专家或语言学家,而是一位对“熵变模式”和“信息失真”有着超乎常人敏感度的学者。 1. 维斯珀人的起源与“共振技术” 故事伊始,艾莉西亚在距离太阳系数万光年外的一颗冰冻行星的地下冰层中,发现了一枚保存完好的数据晶体。这枚晶体启动了对维斯珀文明的研究。维斯珀人是一种非碳基生命,他们的社会结构建立在一种被称为“频率共振”的技术基础之上。 社会结构: 他们的社会没有文字,信息直接通过复杂的光谱和次声波进行“情感与逻辑的瞬时共享”。本书详细描绘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如何塑造了他们的高度集权却又极度和谐的社会形态。 技术核心: 他们的能源和计算系统依赖于“零点能捕获”与“量子纠缠态的宏观操控”。书中将通过艾莉西亚的视角,艰难地解析维斯珀人遗留下的“场域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展示了他们如何将恒星作为计算单元,进行超乎想象的模拟和预测。 2. 文明的巅峰与“全景意识”的构建 维斯珀文明的鼎盛时期,他们试图摆脱个体生命的局限,将所有个体的意识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全景意识”(The Panoramic Mind)。本书用了大量篇幅,通过对残存的虚拟现实日志片段的重建,展示了这种集体意识的运行方式——所有知识共享,没有秘密,没有个体冲突。 哲学思辨: 艾莉西亚在研究中不断拷问:当“自我”的概念消失后,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她对比了人类历史上的哲学流派,试图用地球的思辨框架去理解这种完全的融合。 艺术表达: 维斯珀人的艺术是三维乃至四维的动态结构,是能量的舞蹈。书中用详尽的文学描摹来重现这些“非物质的杰作”,例如“创世谐振曲”和“时间之茧”的形态学分析。 3. 衰落的谜团:内部的静默与外部的威胁 文明的崩塌往往比崛起更令人不解。维斯珀人的衰落并非源于战争或资源枯竭,而是源于一种突如其来的、无法逆转的“信息熵增”。 “静默瘟疫”: 在全景意识达到顶峰后的一个标准周期内,整个文明的通信频率开始随机漂移,最终陷入一种彻底的“内部静默”。艾莉西亚推断,这并非外部攻击,而是系统自身为了维持无限复杂性所付出的代价——信息过载导致的计算核心自我关闭。 星际残骸的线索: 艾莉西亚通过追踪他们留下的“逃逸信标”,发现了一小批逃离了核心星系的“流亡者”。这些流亡者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先进技术,退化成了依靠直觉和原始记忆生存的部落。本书追踪了艾莉西亚与这些后裔的接触,他们对“全景”的记忆充满了恐惧和遗忘。 4. 解码者的旅程:工具与方法论的非传统性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方法论。艾莉西亚使用的工具并非大型粒子加速器或超级计算机,而是一系列基于古老数学理论和新型量子共振仪器的组合。 符号学应用: 她将维斯珀人的场域结构视为一种“三元符号系统”,并运用了失传的“亚特兰蒂斯几何学”理论作为破译的钥匙。读者将看到她如何通过解析一个被遗弃的星际灯塔的能量脉冲,还原出数万年前的一句简单的警告。 情感的介入: 最关键的是,艾莉西亚意识到,要理解维斯珀人的技术,必须理解他们的“情感编码”。她发明了一种“共情模拟界面”,通过自身的神经反馈来尝试“感受”数据流,这一过程充满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风险。 三、 主题与风格 《星海拾遗》是一部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性、考古学的神秘感以及深刻的哲学探讨的作品。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集体意识与个体自由的悖论、信息过载的边界、以及文明如何定义“生存”的意义。它旨在提出问题:我们对“进步”的定义,是否也隐藏着我们自身文明的终结密码? 叙事风格: 风格冷峻而充满史诗感,语言精确,注重细节的描绘。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田野笔记”、“数据还原图谱”和“异星地质学分析报告”,使整个探险过程如同真实的学术研究报告,充满了令人信服的沉浸感。 四、 结语:回望与警示 艾莉西亚最终没有完全重建维斯珀人的技术,但她带回了关于一个伟大文明的记忆。本书的结尾,是一个充满希望却又带着沉重警示的场景:人类站在新的技术悬崖边上,而远方的星海中,回荡着一个早已逝去的文明那无声的、关于极限的低语。这不是一个关于网络热词和快速迭代的指南,而是一部关于时间、信息与存在本质的星际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