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笔记这一套书都是非常好的,推荐
评分目录
评分13同朱太史虎邱二首
评分好书,品相很好。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封面重为设计,焕然一新,更为古雅可喜。
评分编辑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有减免活动的时候,下手。优惠好多的。
评分明遗民王夫之(1619一1692)撰。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四书大全》是明永乐年间由胡广等人奉敕编纂,它几乎包含了宋、元间程颐、朱熹派理学家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解说的全部内容。 〖读四书大全说〗十卷。 明遗民王夫之(1619一1692)撰。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四书大全》是明永乐年间由胡广等人奉敕编纂,它几乎包含了宋、元间程颐、朱熹派理学家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解说的全部内容。王氏是书按照《四书大全》原来的篇章次序,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借用其中某些命题,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观点,批判宋明理学。论证“致知、格物亦有行”,批判了理学家“知先于行”,强调“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论语》),驳斥了宋儒“存天理,灭人欲”;认为“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孟子》),反对程朱“理能生气”的唯心论;提出“理当然而然,则成乎势矣”(《孟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否定理学家宣扬三代以家是“天理流行”,三代以后“人欲横流”的历史退化论思想。卷一《大学》,卷二、三《中庸》,卷四至卷七《论语》,卷八至卷十《孟子》。 有《船山遗书》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以金陵曾刻本为底本校点排印本。王夫之(1619-1692),汉族,字而农,号姜斋,生于衡州(今衡阳市雁峰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兼美学家。 他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晚年隐居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石船山附近,故世称船山先生。 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父亲王朝聘、兄长王介之的教育影响下,少读儒典,关注时局,喜问四方事,凡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考究。14岁,中秀才。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其兄同时考中举人。[1] 崇祯十六年八月,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招夫之兄弟往,乃与其兄避匿。 次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夫之闻变,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1]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进逼两湖,夫之只身赴湘阴上书南明监军、湖广巡抚章旷,提出调和南北督军矛盾,并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未被采纳。 顺治五年,与管嗣裘、僧性翰等,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赴肇庆,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得高一功仗义营救,方免于难。 顺治八年,回原籍,誓不剃发,不容于清朝当局,辗转流徒,四处隐藏,最后定居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先住茱萸塘败叶庐,继筑观生居,又于湘水西岸建湘西草堂。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病逝,享年74岁。[1] 2史书记载编辑《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王夫之》 3著作编辑王夫之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 他的著述存世的约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有20种。主要哲学著作有:《永历实录》《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相宗络索》《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 4思想编辑他的哲学论断富有批判精神。别开生面地注释经学,以发挥自己的思想。他把以往的学术明确地划分为“贞邪相竞而互为畸胜”的对立阵营,自觉地继承、发扬《易》学系统中的朴素辩证法和从王充到张载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同时,大体把各种宗教神学和唯心唯识之说都归入“异端”阵营,主张对它们“伸斧钺于定论”,给以严厉批判。另一方面,他又主张采取“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的批判方法,对老庄哲学、佛教理论深入研讨,在批判中注意吸取其中合理内容,从而积累了大量先世的思想资料,创立了具有总结历史意义的博大哲学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