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附DVD光盘1张)/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

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附DVD光盘1张)/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左昉,胡仁喜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气CAD
  • AutoCAD
  • 电气工程
  • 自动化
  • 教程
  • 实例
  • 2010
  • 中文版
  • 规划教材
  • 高等院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42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12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页数:311
字数:501000
附件:DVD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重点介绍AutoCAD 2010中文版的新功能及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并添加了具体的应用实例。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同时,不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还增加了上机操作,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掌握AutoCAD 2010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全书分为13章,分别介绍了电气工程图概述,AutoCAD 2010的入门,二维绘图命令,精确绘图命令,编辑命令,表格和尺寸标注,辅助绘图工具,电路图设计,控制电气设计,机械电气设计,通信工程图设计,电力电气工程图设计、建筑电气工程图设计等内容。
《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实例丰富,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与提高教材,也可作为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电气工程图概述
1.1 电气工程图的分类及特点
1.1.1 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
1.1.2 电气工程图的特点
1.1.3 电气工程图的种类
1.2 电气工程CAD制图规范
1.2.1 图纸格式
1.2.2 文字
1.2.3 图线
1.2.4 比例
1.3 电气图符号的构成和分类
1.3.1 电气图形符号的构成
1.3.2 电气图形符号的分类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AutoCAD 2010入门
2.1 操作界面
2.2 设置绘图环境
2.2.1 设置图形单位
2.2.2 设置图形界限
2.3 配置绘图系统
2.4 文件管理
2.5 基本输入操作
2.5.1 命令输入方式
2.5.2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
2.5.3 透明命令
2.5.4 按键定义
2.5.5 命令执行方式
2.5.6 数据输入法
2.6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二维绘图命令
3.1 直线类命令
3.1.1 直线段
3.1.2 实例——绘制阀符号
3.1.3 构造线
3.2 圆类命令
3.2.1 圆
3.2.2 实例——绘制传声器符号
3.2.3 圆弧
3.2.4 圆环
3.2.5 椭圆与椭圆弧
3.2.6 实例——绘制感应式仪表符号
3.3 平面图形
3.3.1 矩形
3.3.2 实例——绘制缓吸继电器线圈符号
3.3.3 正多边形
3.4 图案填充
3.4.1 基本概念
3.4.2 图案填充的操作
3.4.3 编辑填充的图案
3.4.4 实例——绘制暗装插座
3.5 多段线
3.5.1 绘制多段线
3.5.2 实例——绘制单极暗装拉线开关
3.6 样条曲线
3.6.1 绘制样条曲线
3.6.2 实例——绘制整流器框形符号
3.7 多线
3.7.1 绘制多线
3.7.2 定义多线样式
3.8 文本样式
3.9 文本标注
3.9.1 单行文本标注
3.9.2 多行文本标注
3.9.3 实例——绘制电动机符号
3.10 文本编辑
3.11 上机实验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精确绘图
4.1 图层设计
4.1.1 设置图层
4.1.2 图层的线型
4.2 精确定位工具
4.2.1 正交模式
4.2.2 栅格显示
4.2.3 捕捉模式
4.3 对象捕捉
4.3.1 特殊位置点捕捉
4.3.2 实例——绘制电阻器符号
4.3.3 对象捕捉设置
4.4 对象追踪
4.4.1 自动追踪
4.4.2 极轴追踪设置
4.5 对象约束
4.5.1 几何约束
4.5.2 尺寸约束
4.6 缩放与平移
4.6.1 缩放
4.6.2 平移
4.7 上机实验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编辑命令
5.1 选择对象
5.2 复制类命令
5.2.1 复制命令
5.2.2 镜像命令
5.2.3 实例——二极管符号
5.2.4 偏移命令
5.2.5 实例——绘制手动三级开关符号
5.2.6 阵列命令
5.2.7 实例——点火分离器符号
5.3 改变位置类命令
5.3.1 移动命令
5.3.2 旋转命令
5.3.3 实例——加热器符号
5.3.4 缩放命令
5.4 删除及恢复类命令
5.4.1 删除命令
5.4.2 恢复命令
5.4.3 清除命令
5.5 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
5.5.1 修剪命令
5.5.2 实例——MOS管符号
5.5.3 延伸命令
5.5.4 实例——绘制力矩式自整角发送机符号
5.5.5 拉伸命令
5.5.6 拉长命令
5.5.7 实例——绘制带燃油泵电机符号
5.5.8 圆角命令
5.5.9 倒角命令
5.5.10 打断命令
5.5.11 打断于点命令
5.5.12 分解命令
5.5.13 实例——绘制变压器
5.5.14 合并命令
5.6 对象编辑命令
5.6.1 钳夹功能
5.6.2 修改对象属性
5.7 上机实验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表格和尺寸标注
6.1 表格
6.1.1 定义表格样式
6.1.2 创建表格
6.1.3 表格文字编辑
6.1.4 实例——绘制电气A3样板图
6.2 尺寸样式
6.2.1 新建或修改尺寸样式
6.2.2 线
6.2.3 符号和箭头
6.2.4 文字
6.3 标注尺寸
6.3.1 长度型尺寸标注
6.3.2 对齐标注
6.3.3 基线标注
6.3.4 连续标注
6.3.5 实例——电杆安装三视图
6.4 引线标注
6.5 上机实验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辅助绘图工具
7.1 图块操作
7.1.1 定义图块
7.1.2 图块的存盘
7.1.3 图块的插入
7.1.4 动态块
7.1.5 指示灯模块
7.2 图块属性
7.2.1 定义图块属性
7.2.2 修改属性的定义
7.2.3 图块属性编辑
7.3 观察设计信息
7.3.1 启动设计中心
7.3.2 显示图形信息
7.4 向图形中添加内容
7.4.1 插入图块
7.4.2 图形复制
7.5 工具选项板
7.5.1 打开工具选项板
7.5.2 新建工具选项板
7.5.3 向工具选项板中添加内容
7.6 实例——变电主接线图
7.7 上机实验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电路图设计
8.1 电子电路简介
8.1.1 基本概念
8.1.2 电子电路图分类
8.2 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
8.2.1 设置绘图环境
8.2.2 绘制连接线
8.2.3 绘制各个元器件
8.2.4 连接各个元器件
8.2.5 添加注释文字
8.3 停电来电自动告知线路图
8.3.1 绘制线路结构图
8.3.2 绘制各图形符号
8.3.3 图形符号插入到结构图
8.3.4 添加注释文字
8.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控制电气设计
9.1 控制电气简介
9.1.1 控制电路简介
9.1.2 控制电路图简介
9.2 恒温烘房电气控制图
9.2.1 图纸布局
9.2.2 绘制各电气元件
9.2.3 完成加热区
9.2.4 完成循环风机
9.2.5 添加到结构图
9.2.6 添加注释
9.3 电动机自耦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9.3.1 绘制各电气符号
9.3.2 将符号插入并绘制结构图
9.3.3 将接触器符号插入到结构图中
9.3.4 将自耦变压器符号插入到结构图中
9.3.5 添加注释
9.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机械电气设计
10.1 机械电气简介
10.2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控制线路
10.2.1 绘制三相异步电动机供电简图
10.2.2 三相异步电动机供电系统图
10.2.3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10.3 某发动机点火装置电路图
10.3.1 绘制线路结构图
10.3.2 绘制主要电气元件
10.3.3 图形各装置的组合
10.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通信工程图设计
11.1 通信工程图简介
11.2 移动通信系统图
11.2.1 (a)图的绘制
11.2.2 (b)图的绘制
11.3 无线寻呼系统图
11.3.1 绘制机房区域模块
11.3.2 绘制设备
11.3.3 绘制连接线
11.3.4 文字标注
11.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电力电气工程图设计
12.1 电力电气工程图简介
12.1.1 变电工程
12.1.2 变电工程图
12.1.3 输电工程及输电工程图
12.2 电缆线路工程图
12.2.1 设置绘图环境
12.2.2 图纸布局
12.2.3 绘制主视图
12.2.4 绘制俯视图
12.2.5 绘制左视图
12.2.6 尺寸标注及添加文字注释
12.3 高压开关柜
12.3.1 图纸布局
12.3.2 绘制电气符号
12.3.3 连接各柜内电气设备
12.3.4 添加注释及文字
12.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建筑电气工程图设计
13.1 建筑电气工程图简介
13.2 某建筑物消防安全系统图
13.2.1 图纸布局
13.2.2 绘制区域报警器标志框
13.2.3 绘制消防铃与水流指示器
13.2.4 绘制排烟机、防火阀与排烟阀
13.2.5 绘制卷帘门、防火门和吊壁
13.2.6 绘制喇叭、障碍灯、诱导灯和警铃
13.2.7 完善图形
13.3 乒乓球馆照明平面图
13.3.1 绘制墙体
13.3.2 绘制楼梯
13.3.3 绘制元件符号
13.3.4 插入元件符号
13.3.5 绘制并插入标号
13.3.6 添加文字和标注
13.4 上机操作
思考与练习

前言/序言


《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附DVD光盘1张)/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大量实际案例,教授如何利用AutoCAD 2010中文版进行电气工程图纸的设计与绘制。本书的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电气CAD软件的应用技巧,提升工程设计能力。 本书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图纸的绘制基础、常用电气符号的表示、单线图、多线图、平面图、系统图等多种图纸类型的制作方法。具体而言,在基础部分,本书会详细介绍AutoCAD 2010软件的界面布局、基本操作命令,如绘图命令(直线、圆、多边形等)、编辑命令(移动、复制、旋转、镜像、修剪、延伸等),以及图层管理、块的创建与插入、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等在电气图纸绘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电气符号部分,本书会选取电气工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符号,例如电源符号、开关符号、保护电器符号、电机符号、照明器具符号、仪表符号等,并演示如何在AutoCAD中精确绘制或调用这些符号。同时,也会讲解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对电气符号的规定,确保读者绘制的图纸符合规范要求。 针对不同的电气工程图纸类型,本书会提供详尽的案例教程。例如: 单线图绘制: 重点讲解如何绘制配电系统图、电力线路图等,体现电路的连接关系和主要设备。案例可能包括简单的单相或三相供电系统图的绘制。 多线图绘制: 侧重于展示详细的电气设备连接和布线,如开关柜内部接线图、继电器控制回路图等。案例可能会涉及一个简单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多线图绘制。 平面图绘制: 介绍如何在建筑平面图上布置电气设备,如灯具、插座、开关、配电箱等,并绘制相应的管线敷设路径。案例可能是一个房间的照明和插座平面布置图。 系统图绘制: 讲解如何绘制更复杂的电气系统,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图、消防系统图等,展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号流向。案例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楼宇自控系统的示意图。 本书的最大特色之一在于其丰富的实例驱动教学模式。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电气工程设计实例展开,从项目需求分析、图纸规划,到具体绘制步骤的详细讲解,力求让读者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例如,在讲解配电系统图的绘制时,可能会以一个小型工厂或办公楼的配电设计为例,一步步引导读者完成从基础线条到最终图纸的整个过程。 此外,本书提供的DVD光盘是重要的辅助资源。光盘中通常会包含本书所有实例的AutoCAD源文件(dwg格式),方便读者对照学习、修改和参考。同时,可能还会有相关的电气图纸规范、常用电气符号库、案例相关的视频讲解或演示,以及一些辅助设计工具的介绍,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对于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电气CAD软件是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本书的设计宗旨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电气工程原理,通过CAD软件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图纸,为毕业设计、实习实训乃至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不仅教授软件操作,更强调图纸规范性、逻辑性和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思维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清晰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简洁专业。每一项操作步骤都配有详细的截图说明,使得即使是对AutoCAD不甚熟悉的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同时,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操作,会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并提供相关的提示和技巧,帮助读者规避常见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电气CAD实例教程》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以AutoCAD 2010中文版为工具,以丰富的电气工程实例为载体,系统地教授电气图纸的设计与绘制技术,是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师生进行教学与学习的理想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困惑,这本书究竟是如何被纳入“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这个行列的?从内容深度和广度来看,它似乎停留在了一个非常初级的、甚至可以说是过时的阶段。书中对AutoCAD 2010这个版本的介绍,并没有体现出对最新行业发展的关注。许多在后续版本中已经成为标配的功能,或者在专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在这里都丝毫未见提及。我尝试去查找一些关于现代电气设计中常用的一些复杂电路的绘制方法,或者一些自动化流程的集成案例,但书中寥寥几笔,要么概念不清,要么过于简略,根本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更令人失望的是,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解释,也显得不够深入和透彻,很多时候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或者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这让我怀疑,作者是否真正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前沿发展趋势,或者是否在撰写过程中,对于技术更新的敏感度不足。作为一本面向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陈旧的参考资料,缺乏生命力和创新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评分

我对于书中关于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的讲解,感到非常不足。虽然这本书的主题是电气CAD,但作为一本面向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它应该在CAD操作的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的电气工程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然而,书中对电气原理、元器件的功能、电路的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论述,都显得过于肤浅和零散,甚至在某些地方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例如,在绘制某个特定电路图时,书中并没有详细解释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或者该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义,只是简单地给出了CAD绘制的步骤。这使得读者在学习CAD操作的同时,无法建立起对所绘制电路的深刻理解。我作为一个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CAD的过程中,更希望能够将CAD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设计理念。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欠缺,让我感到非常遗憾。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名不副实”。它顶着“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的光环,但其内容、排版、光盘资料等各个方面,都难以达到高等院校教材应有的水平。我尝试着从这本书中汲取知识,但最终却感到非常失望。它更像是一本仓促出版的、质量堪忧的培训手册,而不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优秀教材。我希望我的这次购书体验能够引起出版方的重视,让他们能够反思并改进教材的质量。对于广大学生来说,选择一本优质的教材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习的效率,更可能影响到对专业的整体认知和兴趣。我希望未来的教材出版能够更加严谨,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广度、实用性以及用户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为高等教育做出贡献。

评分

我发现书中提供的“实例”都非常简单,而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我本来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来展示电气CAD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然而,书中出现的“实例”,大多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甚至是教科书式的简单电路图,例如一个简单的开关灯电路,或者一个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这些实例的复杂程度,远远低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电气设计。更让我失望的是,即使是这些简单的实例,书中也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其设计思路、元器件的选择依据,或者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它更多的是强调CAD软件的操作步骤,而忽略了电气设计本身的逻辑性和工程性。我希望能够通过实例学习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内容,例如工厂配电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气控制设计,或者建筑物的电气布线设计等。这些更贴近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才能真正帮助我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这本书的实例,显得过于“玩具化”,对于提升我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整体来看,内容的逻辑性不够强,前后章节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很多时候,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前面章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铺垫,却在后面的章节突然出现,让读者感到猝不及防。此外,书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分散在不同的章节,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关于层(Layer)的设置和管理,这在CAD绘图中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但书中却零散地在几个章节中提及,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也没有提供相关的最佳实践。这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容易遗漏一些关键的信息。我希望一本教材的章节安排能够更加合理,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知识结构,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且能够清晰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然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更多地是按照一些零散的功能点来组织的,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和系统性,这给我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实在是太糟糕了,打开第一页我就感觉眼睛要被晃瞎了。那种粗糙的、像素模糊的插图,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本“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更别提那些堪比上世纪末的字体选择了,大段大段的文字充斥着刺眼的粗体和斜体,读起来就像是在嚼嚼蜡,完全没有学习的欲望。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图例,但那模糊的线条和无法辨认的符号,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小学时期在黑板上乱涂乱画。DVD光盘的光盘封面上同样弥漫着一股廉价感,仿佛是用最基础的绘图软件随便加上去的logo,毫无专业性可言。我本来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实用的CAD技巧,或者至少能让我对电气CAD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现在看来,连最基本的视觉体验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深入的学习了。我甚至怀疑,这本书的作者和出版社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待过这本书,草草了事,只想着赶紧出货。这样的教材,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能误导他们对电气CAD产生错误的认知。我真的很难过,花钱买回来的居然是这样一本让人无法忍受的“作品”。我希望未来出版的教材能够更注重用户体验,提升印刷质量,采用更清晰、更专业的图示,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和愉悦。

评分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去绘制一些简单的电气原理图,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书中对于某些命令的操作说明,往往不够详细,缺失了一些关键的步骤提示,或者隐藏了某些重要的参数设置。当我尝试复现书中的插图时,发现即使严格按照文字描述进行操作,也很难达到完全一致的效果。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图形元素,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才能完成,而书中却只是简单地一带而过,并没有提供更优化的操作方法或者快捷键的提示。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流水账式的操作记录,而不是一个真正能够引导读者掌握CAD技能的教程。例如,在绘制导线连接时,书中提到的几种连接方式,并没有清晰地解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只是简单地罗列了操作步骤。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造成混淆。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反复尝试,甚至不得不去网上搜索其他资料来补充理解,这与一本教材应该起到的辅助作用背道而驰。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且提供清晰、准确操作指导的教材,能够让我事半功倍地掌握电气CAD的使用技巧。但这本书,显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感到非常不适应。书中大量使用了专业术语,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提供清晰的解释,或者只是简单地提及,没有深入地阐述其含义和背景。这对于初次接触电气CAD或者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此外,书中存在一些语句冗长、结构复杂的句子,阅读起来比较费力,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理解其意思。例如,在解释某个CAD命令的参数时,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描述,缺乏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图示辅助。我期待一本教材能够用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语境和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显得过于学术化和生硬,缺乏与读者的有效沟通,这让我感觉学习过程更加枯燥和困难。我希望未来的教材能够更加注重语言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DVD光盘内容感到非常失望。我满心期待地插入光盘,希望能够看到与书本内容相辅相成的视频教程或者丰富的案例文件,从而更直观地学习电气CAD的绘制技巧。然而,光盘中的内容却让我大失所望。视频教程不仅画质模糊,而且讲解的语速非常快,有时候甚至是含糊不清,很难听清楚每一个步骤。更重要的是,视频中演示的操作方法,很多都与书本上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到底应该以书本为准,还是以视频为准。案例文件方面,数量非常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甚至是“入门级”的图纸,完全无法体现出电气CAD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原本希望通过光盘中的案例,能够学习到一些实际项目中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案,但现在看来,这些案例的价值非常有限。我甚至怀疑,光盘中的内容是否是随意拼凑而成,并没有经过认真的制作和审核。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包括清晰的视频讲解、丰富的案例库以及其他辅助学习材料,从而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这本书的光盘,却显得如此粗糙和敷衍,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教材的整体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我觉得非常有限。虽然它是一本号称“规划教材”的书籍,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都显得有些过时,而且深度不够。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新的标准、新的技术、新的软件功能层出不穷。然而,这本书所介绍的AutoCAD 2010版本,已经相当陈旧,很多在当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在书中都找不到。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述,也没有达到深入挖掘的程度,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这使得这本书很难成为一本能够支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参考书。我希望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够教授基础知识,更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远远不够。

评分

买这个期末复习用,还可以吧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有点郁闷,书里的CD是是坏的!

评分

还没细看,翻了一下感觉可以。

评分

还可以 不错

评分

专业的讲解,细致的分析,还有视频演示,很好的解决了电气设计CAD的需求

评分

很实用的书,还是中文版。!!!!

评分

很好的书 很不错!

评分

值得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