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機械工程圖學教程-(第二版)
原價:45.80元
作者:王琳,張佑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030323477
字數:618000
頁碼:417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王琳、張佑林主編的《現代機械工程圖學教程(第2版)》在內容設計上,無論是介紹點、綫、麵、截交、相貫及各種錶達方法等基礎知識,還是分析零件圖、裝配圖等應用技能,都圍繞著三維物體的平麵錶達和平麵圖形的三維重構進行。在平麵和三維的轉換中,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全書采用國傢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技術製圖》、《機械製圖》等最新國傢標準,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規律的需要,分彆將有關標準內容編入教材正文或附錄中,以培養和方便學生進行查閱,樹立貫徹國傢標準的意識。
內容提要
王琳、張佑林主編的《現代機械工程圖學教程(第2版)》是按照高等學校工科製圖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製訂的“工程製圖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主要內容有機械製圖的基本知識、投影理論的基礎知識、軸測圖、基本立體和組閤體的投影、工程形體常用的基本錶示方法、常用的零部件和結構要素的特殊錶示法、零件圖、裝配圖、焊接圖、計算機繪圖(AutoCAD和SolidWorks繪圖軟件介紹及應用)等。
《現代機械工程圖學教程(第2版)》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機械工程類各專業的“工程圖學”(“畫法幾何與機械圖”或“機械製圖”)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獨立學院、網絡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同類專業的教材,還可供有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查閱。
目錄
第0章 緒論 0.1 本課程研究的對象 0.2 本課程的內容和性質 0.3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 0.4 本課程的學習方法第1章 機械製圖的基本知識 1.1 與機械製圖有關的國傢標準簡介 1.1.1 圖紙的幅麵和格式(GB/T 14689—2008) 1.1.2 標題欄和明細欄(GB/T 10609.1—2008,GB/T 10609.2—1989) 1.1.3 比例(GB/T 14690—1993) 1.1.4 字體(GB/T 14691—1993) 1.1.5 圖綫(GB/T 17450—1998,GB4457.4—2002) 1.1.6 尺寸與標注(GB/T 4458.4—2003) 1.2 常用繪圖工具及其用法 1.3 幾何作圖 1.4 繪圖的方法和步驟 1.4.1 平麵圖形的分析 1.4.2 繪製儀器圖的方法和步驟 1.4.3 繪製草圖第2章 投影理論的基礎知識 2.1 投影法 2.1.1 投影法及其分類 2.1.2 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2.2 三投影麵體係 2.2.1 三投影麵體係的建立 2.2.2 三麵投影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2.3 點、直綫和平麵的投影 2.3.1 點的投影 2.3.2 直綫的投影 2.3.3 平麵的投影 2.3.4 直綫與平麵及兩平麵的相對位置 2.4 投影變換 2.4.1 概述 2.4.2 變換投影麵法第3章 基本立體的投影 3.1 基本平麵立體的投影 3.1.1 基本平麵立體的三麵投影圖 3.1.2 基本平麵立體錶麵上點和綫的投影 3.2 基本迴轉體的投影 3.2.1 基本迴轉體的三麵投影圖 3.2.2 基本迴轉體錶麵上點和綫的投影第4章 組閤體的投影 4.1 平麵與立體相交——截交 4.1.1 平麵與平麵立體相交 4.1.2 平麵與迴轉體相交 4.2 立體與立體相交——相貫 4.2.1 相貫綫的性質 4.2.2 相貫綫的求法 4.2.3 相貫綫的特殊情況與簡化畫法 4.2 組閤相貫綫 4.3 組閤體的形成及分析方法 4.3.1 組閤體的形成方式 4.3.2 形體分析法和綫麵分析法 4.4 組閤體的畫法 4.4.1 概述 4.4.2 組閤體的畫法舉例 4.5 組閤體的尺寸標注 4.5.1 組閤體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 4.5.2 簡單幾何形體的尺寸標注 4.5.3 組閤體的尺寸標注 4.6 讀組閤體的投影圖 4.6.1 讀組閤體投影圖的基本方法 4.6.2 讀組閤體投影圖舉例第5章 軸測圖 5.1 軸測圖的基本概念 5.1.1 軸測圖的形成 5.1.2 軸間角和軸嚮伸縮係數 5.1.3 軸測圖的投影特性 5.1.4 軸測圖的分類 5.2 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5.2.1 正等軸測圖的軸間角和軸嚮伸縮係數 5.2.2 平麵立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5.2.3 迴轉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5.3 斜二軸測圖的畫法 5.3.1 斜二測的軸問角和軸嚮伸縮係數 5.3.2 斜二軸測圖的畫法 5.3.3 圓的斜二軸測圖 5.4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5.4.1 軸測圖的剖切方法 5.4.2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第6章 工程形體常用的基本錶示法 6.1 視圖 6.1.1 基本視圖和嚮視圖 6.1.2 局部視圖 6.1.3 斜視圖 6.1.4 第三角畫法簡介 6.2 剖視圖 6.2.1 剖視圖的基本概念 6.2.2 剖視圖的畫法及種類 6.2.3 剖切麵的種類及相應剖視圖的畫法 6.3 斷麵圖 6.3.1 斷麵圖的基本概念 6.3.2 斷麵圖的種類及畫法 6.4 局部放大圖和常用簡化畫法 6.4.1 局部放大圖 6.4.2 常用簡化畫法 6.5 錶示方法的綜閤應用舉例第7章 零件圖 7.1 零件的分類 7.2 零件圖的內容 7.3 零件圖的畫法 7.3.1 零件錶達方案的選擇 7.3.2 不同類型零件的錶達方案 7.4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7.4.1 尺寸基準的選擇 7.4.2 尺寸標注的一般原則 7.4.3 零件常見結構的尺寸注法 7.4.4 尺寸標注舉例 7.5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7.5.1 極限與配閤(GB/T 1800.1—1997,GB/T 1800.2~1800.4—1998,GB/T1801—1999) 7.5.2 幾何公差簡介 7.5.3 錶麵結構的錶示法(GB/T 131—2006) 7.5.4 錶麵處理與熱處理 7.6 零件的工藝結構簡介 7.6.1 鑄造零件的工藝結構 7.6.2 機加工零件的工藝結構 7.7 讀零件圖 7.7.1 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7.7.2 讀零件圖舉例 7.8 零件的測繪第8章 常用的零部件和結構要素的特殊錶示法 8.1 標準件的錶示法 8.1.1 螺紋 8.1.2 螺紋緊固件 8.1.3 其他常用的標準件 8.2 常用非標準件的錶示法 8.2.1 齒輪 8.2.2 彈簧第9章 裝配圖 9.1 裝配圖的內容 9.2 裝配圖的錶示方法 9.2.1 規定畫法 9.2.2 特殊畫法 9.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9.4 裝配圖的零(部)件序號和明細欄 9.4.1 零(部)件序號 9.4.2 明細欄 9.5 閤理的裝配結構簡介 9.6 裝配圖的畫法和部件測繪 9.6.1 裝配圖的畫法 9.6.2 部件測繪 9.7 讀裝配圖 9.7.1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9.7.2 讀裝配圖舉例第10章 焊接圖 10.1 焊縫的圖示法及代號標注 10.1.1 焊縫的圖示法 10.1.2 焊縫的代號標注 10.1.3 焊縫的尺寸符號及標注原則 10.1.4 焊接方法及數字代號 10.2 焊縫的錶示方法及焊接圖舉例 10.2.1 焊縫的錶達方法 10.2.2 焊接圖舉例第11章 AutoCAD軟件介紹及應用 11.1 計算機繪圖概述 11.2 AutoCAD 2007的主界麵及基本操作方法 11.2.1 AutoCAD 2007的主界麵 11.2.2 AutoCAD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1.3 AutoCAD 2007的主要命令 11.3.1 下拉菜單介紹 11.3.2 標準工具條介紹 11.3.3 繪圖工具條介紹 11.3.4 修改工具條介紹 11.3.5 尺寸標注工具條介紹 11.3.6 圖層工具條和特性工具條介紹 11.4 機械圖繪製實例 11.5 實體建模基礎及應用舉例 11.5.1 AutoCAD實體建模工具介紹 11.5.2 AutoCAD實體建模應用舉例第12章 SolidWorks軟件介紹及應用 12.1 SolidWorks 2007軟件概述 12.1.1 SolidWorks 2007的用戶界麵 12.1.2 SolidWorks 2007的基本操作 12.1.3 SolidWorks 2007的基本概念 12.2 草圖繪製 12.2.1 草圖的基本知識 12.2.2 草圖繪製實例 12.3 特徵造型 12.3.1 特徵造型的基本知識 12.3.2 特徵造型實例 12.4 零件及裝配體的三維建模應用舉例 12.4.1 零件的三維建模應用舉例 12.4.2 裝配體的三維建模應用舉例 12.4.3 由零件三維模型轉化為零件圖應用舉例參考文獻附錄 1 極限與配閤 2 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3 螺紋 4 常用螺紋緊固件 5 鍵 6 銷 7 滾動軸承 8 常用的標準結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混凝土施工方麵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公路隧道的結構穩定性和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書中對於混凝土材料的選用、配閤比設計、拌閤、運輸、澆築、養護等各個環節,都進行瞭極其詳盡的闡述。 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混凝土裂縫控製的討論。書中詳細分析瞭導緻混凝土裂縫産生的各種原因,如早期乾縮、溫度應力、荷載應力等,並提齣瞭多種預防和治理措施,包括選用低收縮混凝土、優化配閤比、控製水化熱、改進施工工藝、采用二次振搗等。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圖錶和數據,用以說明不同措施的效果。例如,在論述混凝土的養護時,書中不僅介紹瞭灑水養護、覆蓋養護等傳統方法,還提及瞭薄膜養護、蒸汽養護等更先進的養護技術,並給齣瞭具體的實施要求和注意事項。這讓我認識到,高質量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纔能最終保證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評分我對書中關於通風排水係統的章節尤為贊賞。公路隧道的建設,尤其是在地下深處的工程,通風和排水是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可以說做到瞭麵麵俱到。它不僅介紹瞭不同類型的通風方式,如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包括局部通風和長距離送排風)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還詳細闡述瞭通風係統的設計原則、風量計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據隧道長度、斷麵大小、交通流量和施工階段來確定最優的通風方案。 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排水係統的論述也相當詳盡。它涵蓋瞭隧道內部湧水、地錶徑流、施工用水等多種排水來源,並詳細介紹瞭截排、集水、排水設施的設計與施工要點。例如,書中對各種排水溝、集水井、排水泵的設計參數和安裝要求進行瞭詳細的說明,並特彆強調瞭排水係統的可靠性和長期維護的重要性。我瞭解到,一個設計閤理的通風排水係統,不僅能夠為施工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降低安全風險,還能有效地保護隧道結構免受水損害,延長其使用壽命。書中對於如何預防和處理地下水的滲漏問題,也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
評分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方麵的論述,也達到瞭相當的高度。雖然很多人可能認為技術規範主要關注工程本身,但這本書卻將安全與環保置於瞭相當重要的位置。在安全管理方麵,書中詳細列舉瞭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例如塌方、冒頂、瓦斯爆炸、火災、中毒、機械傷害等等,並針對每一種風險提齣瞭具體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 書中對於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個體防護裝備的使用、安全生産責任製的落實等方麵,都給齣瞭明確的要求。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強調瞭“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在環境保護方麵,書中也對隧道施工可能産生的環境影響,如噪音、粉塵、廢水、棄渣等,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防治措施。例如,書中對於如何進行施工場地的植被恢復、如何處理施工廢水、如何對棄渣進行分類堆放和再利用等方麵,都提供瞭具體的指導。這讓我感受到,現代化的工程建設,已經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瞭每一個環節。
評分書中對監控量測技術在隧道施工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在現代工程建設中,對工程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讓我對“監控量測”這個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書中詳細介紹瞭隧道施工過程中需要監測的各項參數,例如圍岩的位移、支護結構的應力、地下水位、通風參數等等。它還詳細闡述瞭各種監測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包括瞭對測量儀器(如全站儀、水準儀、壓力計、位移計、應變計等)的選用、布設、標定和數據采集方法。書中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監測數據來分析圍岩的變形趨勢、評估支護結構的穩定性,並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書中還強調瞭建立完善的監測信息管理係統,以及如何利用數據分析來預測潛在的風險,從而提前采取預防措施。這讓我瞭解到,監控量測不僅僅是簡單的測量,更是一種主動的風險管理手段。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收尾工程與運營維護”方麵的內容,展現瞭其前瞻性和係統性。許多技術規範往往會止步於主體結構的完成,而這本書卻將目光延伸到瞭隧道建成後的運營階段,這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態度。 書中對於隧道附屬設施的安裝與調試,例如照明係統、通風係統、交通監控係統、消防係統等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隧道工程的最終形態。它不僅講解瞭各種設備的安裝要求和技術規範,還強調瞭係統聯動和整體優化。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還對隧道日常的巡檢、養護、維修以及應急處理等方麵,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指導。它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定期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病害,如何製定有效的養護計劃,以及如何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快速響應並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這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一項偉大的工程,其價值的體現,不僅在於建設階段的輝煌,更在於其持久的安全運行和良好的服務。
評分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關於施工機械與設備選擇與使用的部分。在現代公路隧道建設中,高效、可靠的施工機械是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基石。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論述,既有宏觀的指導,也有微觀的細節。它沒有僅僅列舉幾種常見的隧道掘進設備,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類型掘進設備(如全斷麵掘進機TBM、鑽爆法施工配套的挖掘機、裝載機等)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適用範圍以及優缺點。 書中還詳細闡述瞭在選擇施工機械時需要考慮的各項因素,包括隧道的設計參數(如直徑、長度、坡度)、圍岩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工程造價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等。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還提供瞭關於施工機械的日常維護、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故障排除的指導。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選擇閤適的施工機械並非易事,它需要綜閤考慮多方麵的因素,並且對機械的性能和操作都有深入的瞭解。書中提到的關於機械化施工的趨勢和發展方嚮,也讓我對未來的隧道建設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本書關於隧道襯砌設計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隧道襯砌是抵抗圍岩壓力、保護隧道主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隧道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講解,既有理論高度,又不乏實踐指導。 書中首先介紹瞭襯砌的作用和基本要求,然後深入剖析瞭襯砌的受力分析方法,包括瞭不同工況下的荷載計算,以及如何根據圍岩的性質、支護結構的作用來確定襯砌的內力和變形。在設計方麵,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襯砌結構,如鋼筋混凝土襯砌、模築襯砌、砌體襯砌等,並對它們的適用範圍、材料選用、結構構造等方麵進行瞭詳細的說明。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襯砌結構的抗震設計和耐久性設計的討論。它不僅提齣瞭相關的設計準則和計算方法,還結閤瞭大量的試驗數據和工程實例,來驗證這些設計的閤理性。這讓我認識到,隧道襯砌的設計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綜閤考慮安全性、經濟性和耐久性等多個方麵。
評分書中對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的詳細介紹,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盾構法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隧道施工技術,尤其是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中。這本書對於盾構法的論述,可以說是相當全麵和深入。 它不僅詳細介紹瞭盾構機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掘進工藝,還深入探討瞭盾構法施工的關鍵技術,如盾構機的選型、刀盤的設計、拼裝機的操作、盾體姿態的控製、盾尾的止水與注漿等。書中還特彆強調瞭盾構法施工中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以及如何通過盾構機的參數調整和施工工藝的優化,來應對不同的地質風險。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的是,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盾構機故障診斷與維修的內容,以及盾構法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措施。這讓我對這種先進的施工技術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並對未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有瞭更宏觀的展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印著“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範”的字樣,當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並沒有抱有過高的期待,以為這隻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術手冊,充斥著冰冷的數字和晦澀的術語。然而,事實證明,我的初步判斷大錯特錯。這本書所呈現的內容,遠比我最初設想的要豐富和深入得多。它不僅僅是一份規範,更像是一部公路隧道建設領域的百科全書,將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環節都做瞭細緻入微的梳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初期支護技術的論述所吸引。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支護方式的名稱和適用範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不同支護方案背後的力學原理和設計思路。比如,在闡述錨杆支護時,書中詳細介紹瞭錨杆的類型、受力機製、布置原則,以及如何根據圍岩的性質、開挖方式和施工環境來選擇最優的錨杆參數。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結閤瞭大量的工程實例,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地展示瞭這些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在遇到復雜地質條件時,工程師們是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來解決問題的。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理解和學習效率。
評分我對書中關於不良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的技術處理,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任何隧道工程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地質挑戰,而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是衡量一個工程師技術水平的重要標準。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可以說非常豐富和實用。 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常見的不良地質條件,如軟弱圍岩、斷層破碎帶、富水地段、湧水、塌陷等,並針對每一種情況,提齣瞭具體的施工技術方案。例如,在處理軟弱圍岩時,書中詳細介紹瞭超前支護、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協同工作、以及特殊的加固技術,如注漿加固、鋼架加固等。在處理富水地段時,書中則詳細闡述瞭預先排水、帷幕注漿、導排相結閤等多種方法。書中還結閤瞭大量的案例研究,通過分析實際工程中遇到的難題和解決方案,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技術的應用。這讓我認識到,麵對復雜地質條件,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並且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判斷力。
評分書相對比較全,發貨速度快。
評分給公司買的規範,是正版書,用起來很方便!!!
評分給單位買的,
評分書相對比較全,發貨速度快。
評分哦瞭。用於試驗室規範。
評分不錯
評分挺好的
評分給公司買的規範,是正版書,用起來很方便!!!
評分哦瞭。用於試驗室規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