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的新型环境管理业务,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举措。从国内部分省市的初步实践看,通过环境监理对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可以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都得到控制,施工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得到落实,环境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由项目施工影响环境的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大大减少,项目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缓发性和潜在性威胁得到控制,同时有利于环境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精细管理和重点管理。
内容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共分为三篇十八章。第一篇为环境监理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环境监理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第四章:工程环境监理基本工作,第五章: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基本实施要点,第六章: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第二篇为工业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七章:火电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八章:化学工业(氮肥)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九章:石化炼油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章:水泥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三篇为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一章:铁路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二章: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三章:管道管线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四章: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五章:石油天然气开采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六章:金属矿采选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七章:煤炭采选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第十八章: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基本涵盖了现阶段环境监理基础工作的相关事项,可供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理、环境工程设计、环保工程规划、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管理人员参考及专业教学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环境监理概论
第一章 环境监理概述
第一节 环境监理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环境监理目标与组成
第二章 环境监理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
第一节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二节 环境监理法规
第三节 环境监理法律文件
第四节 环境质量及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
第三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制度
第四节 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五节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第四章 工程环境监理基本工作
第一节 工程环境监理内容
第二节 环境监理基本工作制度
第五章 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基本实施要点
第一节 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
第二节 工程施工前期阶段环境监理基本实施要点
第三节 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基本实施要点
第四节 工程交工验收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五节 工程环境影响敏感点(区)的确定
第六节 污染防治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七节 工程施工设计与环评文件差异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 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要点
第一节 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
第二节 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
第三节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事故处置
第二篇 工业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七章 火电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一节 火电工程概述
第二节 火电行业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三节 火电工程环境监理分析
第四节 火电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五节 火电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六节 火电工程废水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七节 火电工程固体废物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八节 火电工程噪声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九节 火电工程灰场建设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十节 火电工程施工期水土保持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十一节 火电工程环境监理应关注的事项
第八章 化学工业(氮肥)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一节 化学工业工程概况
第二节 化学工业产业政策和环境管理
第三节 氮肥工程环境监理分析
第四节 氮肥项目废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五节 氮肥项目水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六节 氮肥项目固废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七节 氮肥项目噪声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八节 氮肥项目环保设施环境监理
第九节 氮肥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十节 氮肥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
第十一节 氮肥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注意事项
第九章 石化炼油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一节 石化炼油行业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
第二节 石化炼油工程环境监理分析
第三节 石化炼油工程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四节 石化炼油施工期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五节 石化炼油项目环境监理注意事项
第十章 水泥工程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一节 水泥工程概况
第二节 水泥项目环境保护法规与产业政策
第三节 水泥工程环境监理分析
第四节 水泥工程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第五节 水泥项目环境监理中应关注的问题
第三篇 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接受报告人
包括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接受环境污染与破坏责任者的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上级环保部门接受下级环保部门报告。对于重大环境事故,地、县级环保部门应及时报告同级政府和省级环保部门。对于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还应同时报告国家环保部。
六、限期治理制度
(一)限期治理制度概念
限期治理制度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国家环境保护管理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包含:
1.限期治理不是随便哪污染严重就对哪限制,而是要经过科学的调查评价,污染源、污染物的性质、排放地点、排放状况、迁移转化规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并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2.限期治理必须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解决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烈的污染源与污染区域。
3.限期治理要具有四大要素:即限定时间、治理内容、限期对象和治理效果,四者缺一不可。
(二)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内容
限期治理的对象和范围
限期治理的对象:
目前限期治理法律规定的限期治理对象有两类:
①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在国务院及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特别保护区域内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和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要限期治理,其目的在于确保特别区域的环境质量。
②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对这一类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并不是超标排污就限期治理,而是造成了严重污染才限期治理。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图书的详细介绍,这些图书内容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的主题不重合。 --- 书籍一:《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未来挑战、兼顾生态平衡与社会公平的现代城市。全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系统地梳理了从宏观规划理念到微观社区设计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聚焦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变,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规划思潮,如理性主义规划、新城市主义以及适应性规划的兴起。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如何被融入到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强调了生态基础设施、绿色空间网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详细剖析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实践。内容涵盖了综合交通系统(ITS)的优化、低碳能源系统的集成、水资源管理(特别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多个维度。书中通过大量国内外典型案例,展示了绿色建筑标准、近零能耗社区的构建经验,以及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环境承载力的评估。 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社会公平与社区韧性。探讨了城市更新中的“宜居性”指标,包括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设计、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的均衡布局,以及如何通过参与式规划(Participatory Planning)增强社区活力和居民认同感。书中特别关注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如城市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的预防与适应策略,强调了社区层面的应急准备和恢复能力建设。 第四部分着眼于未来趋势与治理创新。讨论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建设路径,区分了技术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并探讨了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在城市治理中的角色。最后,本书对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跨部门协作机制以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套全面的、前瞻性的规划与管理框架。全书语言严谨,图表丰富,是规划师、城市管理者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读物。 --- 书籍二:《工业工程中的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实战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效率的实操手册,核心围绕“六西格玛”(Six Sigma)和“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两大主流管理工具展开。它旨在帮助企业识别浪费、减少缺陷,实现流程的稳定化和优化。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六西格玛的理论框架。从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方法论的五个阶段入手,详细讲解了每个阶段所需的统计工具和管理技巧。内容包括流程图绘制、关键指标(KPIs)的设定、测量系统分析(MSA)、过程能力分析(Cp/Cpk),以及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等核心统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书中强调了“语音”(Voice of the Customer, VOC)如何转化为可量化的流程目标。 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精益生产的哲学与工具集。重点解析了“消除七大浪费”(等待、过度生产、搬运、不必要的加工、库存、不必要的动作、缺陷)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识别方法。书中详细介绍了精益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例如:看板系统(Kanban)的构建与优化、单元化生产线的布局设计、快速换模(SMED)的实施步骤、防错法(Poka-Yoke)的设计原则以及5S现场管理法的精细化推行。 第三部分致力于两大方法的融合与实施。书中提出了一种整合的“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模型,探讨了如何在项目选择、团队组建和变革管理中平稳过渡。提供了详细的项目管理模板和风险评估清单,指导读者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可衡量的业务成果。特别关注了在非生产环境中,如软件开发、行政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中应用这些工具的特殊考量。 第四部分通过多个跨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组装、医疗服务)的深度案例研究,展示了六西格玛项目从启动到固化的全过程。每个案例都清晰地展示了问题界定、数据收集、根本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实施以及最终效果验证的完整路径。本书结构清晰,技术性强,是追求卓越运营和流程改进的工程师、质量经理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必备指南。 --- 书籍三:《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高频交易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金融市场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其在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HFT)中的应用。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订单簿动态到交易算法设计的全面视角。 第一部分构建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基础理论框架。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订单(市价单、限价单)如何进入和影响订单簿(Order Book)。书中深入探讨了订单流(Order Flow)的异质性、流动性的测量方法(如有效价差、订单簿深度分析)以及市场冲击成本的模型构建。比较了不同交易场所的制度设计(如交易所、暗池、做市商系统)对价格发现和交易成本的影响。 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高频交易的运作机制与技术实现。内容涵盖了超低延迟的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拓扑结构对交易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硬件层面(如FPGA加速)实现的必要性。书中详尽解释了做市策略(Market Making Strategies)的核心逻辑,包括如何利用报价波动和库存风险管理来维持利润。同时,对套利策略(如延迟套利、跨市场套利)的数学基础和实现难点进行了严谨的推导。 第三部分侧重于市场微观结构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讨论了流动性风险的量化方法,特别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如闪电崩盘事件)订单簿的非线性行为。介绍了基于订单流的实时波动率预测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头寸规模和风险敞口。此外,还探讨了市场滥用行为(如订单轰炸、幌骗交易)的识别技术和监管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展望了新兴技术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对传统交易模式的潜在颠覆,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非结构化订单数据、预测短期价格走向中的最新进展。本书技术性高,涉及大量的概率论、随机过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是金融工程、量化分析师及资本市场研究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