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評劇藝術傢新鳳霞作品,作者在書中述說瞭她與吳祖光在四十多年的風雨歲月中相知相愛,雖曆經磨難,愛情卻始終堅貞不渝的故事,褒揚瞭真善美,貶抑瞭假惡醜。書中,老捨先生的親切、齊白石老人的率真、丁聰的義氣……許多文化名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目錄
選對象
老捨先生說:“我知道瞭,你就是要我說吳祖光吧?你這小丫頭的心事還能瞞得瞭我!”
見麵瞭
本來這一夜都在想,見麵一定很拘束,不好意思,又不知怎麼是好,可見著瞭,由於他的沉著大方,我也很自然。
談心
我說:“我想跟你結婚,你願意不願意?”啊!他一點兒精神準備都沒有,他站起來停瞭一會兒,像大姑娘一樣臉轟的紅瞭!
決定終身
我問祖光要不要求得你父母同意呢?祖光說:“用不著,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說:“我也用不著問我的父母,誰也管不著我。”
結婚
我沒頭沒腦第一句話:“快,我們結婚吧!”祖光傻乎乎的聽,一麵迴答:“那要做好準備呀!”我說:“是,本來領瞭結婚證就行瞭,可是現在反對的太多瞭,我非要辦個樣子給他們看看。”
祖光拍《梅蘭芳的舞颱藝術》
祖光在拍這部《梅蘭芳的舞颱藝術》中,每個角色都和梅先生商量,也要和梅大奶奶,還有梅劇團裏幾位管事的老人,都一一徵求過他們的意見。
興趣的改變
嫁瞭一個讀書人,一下子不習慣、不理解,慢慢我也迷上瞭書,學認字。
選對象
老捨先生說:“我知道瞭,你就是要我說吳祖光吧?你這小丫頭的心事還能瞞得瞭我!”
見麵瞭
本來這一夜都在想,見麵一定很拘束,不好意思,又不知怎麼是好,可見著瞭,由於他的沉著大方,我也很自然。
談心
我說:“我想跟你結婚,你願意不願意?”啊!他一點兒精神準備都沒有,他站起來停瞭一會兒,像大姑娘一樣臉轟的紅瞭!
決定終身
我問祖光要不要求得你父母同意呢?祖光說:“用不著,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說:“我也用不著問我的父母,誰也管不著我。”
結婚
我沒頭沒腦第一句話:“快,我們結婚吧!”祖光傻乎乎的聽,一麵迴答:“那要做好準備呀!”我說:“是,本來領瞭結婚證就行瞭,可是現在反對的太多瞭,我非要辦個樣子給他們看看。”
祖光拍《梅蘭芳的舞颱藝術》
祖光在拍這部《梅蘭芳的舞颱藝術》中,每個角色都和梅先生商量,也要和梅大奶奶,還有梅劇團裏幾位管事的老人,都一一徵求過他們的意見。
興趣的改變
嫁瞭一個讀書人,一下子不習慣、不理解,慢慢我也迷上瞭書,學認字。
追求學文化
大會、小會我都是早進會場坐在牆角,我常穿工作服戴著套袖,口袋裝著筆記本,彆著鋼筆,隨時隨地可以寫。
和白石老人的父女之情
我在大傢的歡笑聲裏給乾爹行瞭禮。做白石老人的乾女兒多好啊!我想,那天我是最高興的人瞭。
參加全國第一屆戲麯匯演
匯演那天,祖光沒有坐在前排看戲,他說“怕我緊張”。
突然來瞭1957年
“王寶釧等薛平貴18年,我等他28年!”
在反右的日子裏
他走瞭,我轉身關上大門,一個人趴在大門上痛哭瞭一場。我的腦子裏齣現瞭兩齣戲,一齣是《林衝發配》的長亭送彆林娘子彆夫,另一齣是《孟薑女》……
思想連在一起
雖然內心也有很多不服,挨批、挨鬥,隨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也正是這時在祖光的信中,我得到他的幫助和鼓勵。
團圓總比分離好
孩子們跟我一起玩兒,他們總是說:“爸爸就快迴來瞭,我們跟爸爸一起再來玩兒……”這時候,我的心裏難過麵帶笑,人為的分離又可笑又好恨……
祖光去北大荒以後
毛衣是我最拿手的活,毛衣、毛褲、毛背心、毛襪子,都是我一針針織齣來寄給祖光,穿在他身上,暖在我心裏。
我在苦難的三年中跟孩子在一起
我照約定的時間去瞭豐澤園,但我帶上母親和三個孩子,先把錢付瞭,李某某不知我先把錢付瞭,又帶上孩子,這位油頭粉麵的演員,全沒想到我會這樣。
祖光從北大荒歸來
祖光倒瞭黴,他們仍然當官,我心裏不服,覺得這是一個大騙局,可祖光卻說:“他們雖革命功勞大,也是讀書人,對解放後如何建設國傢,對知識分子如何,心裏也不明白……”
這是一個人的本
祖光的一堆舊衣服被婆婆放到院裏,祖光又都撿進屋裏,他說:“勞動穿的衣服最乾淨……”
我們傢的四閤院及其他
住瞭這麼多年的四閤院,眼看著被這些人糟蹋,也實在太難過瞭。
藉抄傢趁火打劫
來抄傢的紅衛兵簡直明火執仗。一群人闖進來,把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奶奶都推齣屋,讓他們麵對牆站著,抄傢人在屋裏大砸,大抄,房頂都打通瞭,牆壁都砸穿瞭。
我和我的小梳妝颱
那些紅木硬木黃花梨木的好傢具都遭瞭難,離開瞭我,唯有這件小梳妝颱一直守在我的傢……
霜霜探母
霜霜讓我不要怕他們,霜霜是為媽媽爭氣的孩子,可是做媽媽的膽子這麼小!
一生追求品德
人在任何時候可做好事,也可做壞事;可積德,也可缺德。在這方麵,祖光給我影響很多!
探親
我看到祖光和張庚同誌正在道邊等我們。這是1974年鼕天。我們是從1967年分手後,頭一次見麵。
祖光陪我在河南治病
有一次,我坐汽車暈車,吐瞭,祖光把他身上的襯衫脫下來為我接著,他光著膀子。
我還是我
我決不空度,要把那些醜惡的事、整人的小醜寫齣來叫廣大人民看看。
學習畫畫
祖光勸我畫畫,他為我置來紙筆、顔料、墨、硯,我開始畫畫……
盡點兒心——參加北京賑災義演
民政部收錢人非常激動地說:“祖光同誌,你打個電話就可以瞭,這麼熱的天自己跑來,太感動瞭……”祖光說:“我不做特殊人物,這是對災民盡點兒心啊!
前言/序言
null
《京城往事:民國文壇群英錄》 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個人迴憶錄,而是一幅以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北京城為背景,描繪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群像的恢弘畫捲。它聚焦於那段風雲激蕩、思想碰撞最為劇烈的年代,通過對多位文化名流及其交遊圈的細緻梳理,力求還原一個鮮活、立體、充滿矛盾與魅力的“京城”側麵。 全書分為“燕園烽火”、“沙龍舊夢”、“劇場內外”和“風雨故人”四個主要篇章,共計三十餘萬字,旨在通過側寫的方式,勾勒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與掙紮。 第一篇:燕園烽火——知識的熔爐與啓濛的呐喊 本篇追溯瞭二十世紀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北京幾所高等學府,尤其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園內知識分子的精神麵貌與學術爭鳴。我們不詳述具體的教員履曆,而是著眼於他們如何在保守與革新、傳統與西學之間架設橋梁。 重點描繪瞭圍繞“新文化運動”展開的論戰,那些激昂慷慨的講堂辯論,以及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展現齣的思想鋒芒。書中通過對當時學術會議、小型研討會場景的細緻還原,展現瞭思想的活力。例如,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如何麵對西方現代性的衝擊,不同學派(如實用主義、自由主義、早期馬剋思主義思潮)如何在燕園的鬆柏下紮根、生長,並最終影響瞭中國知識界的整體走嚮。 我們通過對幾位核心人物(僅以代號指稱,旨在聚焦群體而非個體)早期求學、留學歸國以及投身教育事業的片段描寫,呈現他們如何將前沿思潮引入國內,並努力將學術研究轉化為社會責任感的曆程。這裏的“烽火”,更多指的是思想上的交鋒與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 第二篇:沙龍舊夢——咖啡、煙霧與精神的共鳴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北京,是文人墨客雅集的重要場所。本篇著重描繪瞭城內幾處著名的文人沙龍、私人書房以及茶館中的場景。這些地方不僅是社交場所,更是信息交換和藝術共創的溫床。 書中詳細描摹瞭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如何圍繞一本新齣版的書籍展開尖銳的評論;如何藉著酒意和煙霧繚繞的氣氛,探討詩歌、小說創作中的“真問題”;以及他們如何處理個人生活與藝術追求之間的張力。例如,對於當時文學創作中“為人生”還是“為藝術”的爭論,本書通過重現數次非正式的聚會細節,展現瞭不同流派的代錶人物是如何互相影響、又互相排斥的。 特彆關注瞭當時文學團體內部的運作機製,他們如何籌措經費、如何互相推薦作品、如何在審查製度的陰影下保持創作的自由度。此處的“舊夢”,是對那個相對純粹、充滿理想主義的文人圈子的懷念與記錄。 第三篇:劇場內外——舞颱上的光影與颱下的風雲 本篇將視角投嚮瞭北京的戲劇藝術領域,特彆是話劇運動的興起與發展。當時的知識分子深知戲劇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因此許多文學傢、思想傢都積極投身於舞颱實踐。 書中詳盡描述瞭幾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劇作的誕生過程,從劇本的打磨、演員的遴選到首次演齣的盛況。我們著重刻畫瞭藝術傢們如何利用舞颱這一媒介,隱晦地錶達對時局的不滿與對民眾命運的關切。例如,某些劇目如何在一次演齣中獲得知識界熱烈的反響,又如何在另一次演齣中因政治壓力而被迫修改或禁演的麯摺過程。 同時,本篇也涉及瞭藝術與商業的邊緣地帶。一些劇團如何在動蕩中維持運營,藝術傢們如何在生計與藝術理想之間尋求平衡。通過對舞颱幕後緊張的排練場景和觀眾席上各階層反應的交叉描寫,展現瞭藝術的生命力如何穿透時代的桎梏。 第四篇:風雨故人——戰火中的堅守與流散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北京的文化生態遭受瞭毀滅性的衝擊。本篇記錄瞭知識分子在日據時期所麵臨的艱難抉擇:是堅守淪陷的故土,以文化教育的形式進行抵抗,還是南遷後方,繼續為抗戰大業服務。 書中描繪瞭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分化與重組。一部分人選擇“鐵骨錚錚”,以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在危險的環境中堅持民族氣節;另一部分人則被迫或自願地進入新的體製,這引發瞭持續至今的關於“立場”與“生存”的倫理討論。 本篇通過展現幾位重要人物在南遷過程中的艱辛曆程,以及他們在後方大學中如何延續學術香火的片段,凸顯瞭“故人”之間跨越地域和政治立場的深厚情誼。那些共同經曆的苦難,使得他們即便在不同的陣營中,也保留著對共同文化傳統的敬畏。最終,本書將目光投嚮瞭戰後,知識分子們如何帶著戰爭留下的傷痕,重新審視他們所熱愛的這座城市,以及他們所肩負的民族未來。 全書力求提供一種全景式、去中心化的敘事角度,旨在通過這些側麵群像的描繪,讓讀者對民國時期北京知識界的復雜性與深度有一個更為豐富的認識。書中所有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構築瞭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波瀾壯闊的精神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