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

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罗马] 奥古斯丁 著
图书标签:
  • 奥古斯丁
  • 原罪
  • 恩典
  • 佩拉纠派
  • 神学
  • 基督教
  • 宗教学
  • 历史神学
  • 早期教会
  • 神学论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86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761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奥古斯丁与佩拉纠派的论证影响既深且远,在后世,已本性与恩典以及理性与其实为题的问题一再重新被提起,引发争论。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站比较著名,双方都引用奥古斯丁,但是观点却大相径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正统主义者巴特和自由主义神学家布伦纳亦爆发了关于启示与理性,恩典与本性关系的论战。只要既坚持有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坚持伦理行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便是一个永远令人着迷,充满张力的问题。


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基督教神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原罪与恩典,并以此为理论基石,系统性地驳斥了历史上曾广泛存在的佩拉纠派(Pelagianism)及其变种的异端思想。全书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圣经及教会史料为支撑,旨在厘清人类堕落的根源、救赎的唯一途径,以及恩典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为信徒提供坚实的信仰根基,并对抗那些试图削弱或否认上帝恩典、夸大人的自身能力的错误教义。 第一章:原罪的圣经根基与教义确立 本章首先追溯了原罪教义在圣经中的源头。从创世记中亚当夏娃的悖逆与堕落开始,详细分析了人类与上帝关系的破裂,以及这种破裂如何世代相传,影响着每一个新生儿的属灵状况。我们将聚焦于《罗马书》中保罗对罪的深刻论述,特别是关于“因一人犯罪,世人都犯了罪”以及“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罪是从罪来的,于是死亡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等关键经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阐明原罪并非仅仅是指个人的罪行,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影响全人类的罪性状态,它扭曲了人的本性,使人倾向于远离上帝,并最终导向死亡。 本章还将探讨早期教父们对原罪教义的理解与发展。从特土良、奥古斯丁到其他的教会领袖,我们将考察他们如何通过对圣经的阐释和与当时思潮的辩论,逐步确立和完善了原罪的教义。特别将详细介绍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中对原罪的系统性阐发,他如何以其犀利的辩才和深刻的神学洞察,为驳斥异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通过回顾这一教义在教会历史上的形成过程,读者可以理解原罪并非突兀产生,而是经过漫长而审慎的神学思考与辩论,最终成为基督教正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佩拉纠派的论调及其对原罪的挑战 本章将聚焦于佩拉纠派的核心论点,并分析其如何挑战了原罪的传统教义。佩拉纠(Pelagius)及其追随者,如凯莱斯提乌斯(Caelestius)和朱利安(Julian of Eclanum),主张人类在出生时并不继承亚当的罪,而是拥有与亚当犯罪前同等自由的意志,能够凭藉自身能力选择行善或作恶。他们认为,亚当的罪只是一个不良的榜样,而上帝的律法则足以引导人走向义。 我们将详细梳理佩拉纠派的几个关键论点: 对自由意志的绝对肯定: 他们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是绝对的,不受原罪的玷污。因此,人有能力遵行上帝的律法,无需上帝特别的恩典来帮助其行善。 对婴儿洗礼必要性的削弱: 如果没有原罪,那么婴儿洗礼的意义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仪式,而非洗去罪污的必要手段。 对恩典的曲解: 佩拉纠派并非完全否定恩典,但他们将恩典主要理解为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律法、基督的教训与榜样,而非一种改变人心的、使人能真正爱上帝并遵行其旨意的超自然力量。 对上帝公义的质疑: 他们认为,如果上帝要惩罚一个人,而不顾其自身的行为,那是不公义的。因此,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有能力做到无罪。 本章将通过引用佩拉纠派代表人物的论述,清晰地呈现他们的观点,并指出这些观点与圣经及早期教会传统之间的根本性冲突。 第三章:恩典的本质及其在救赎中的核心地位 本章将深入阐述基督教恩典的真正含义,并强调其在整个人类救赎计划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区分不同层次的恩典,并阐明其与人的得救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探讨上帝对所有受造物,包括未信者,所赐予的各样恩惠,如阳光雨露、社会秩序、良心提示等。但同时强调,这种恩典不足以使人脱离罪的权势,也无法使人达到上帝的圣洁标准。 特殊恩典(Special Grace)/救赎恩典(Saving Grace): 这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详述,救赎恩典是上帝主动施予,旨在改变人心、使罪人与祂和好、获得永生的超自然力量。这种恩典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白白赐予的,是人无法凭自身功劳赚取的。 恩典与自由意志的辩证关系: 针对佩拉纠派的误解,本章将详细阐释上帝的恩典如何与人的自由意志协同作用,而非彼此取代。我们将论证,正是上帝主动的恩典,才能真正“解开”被罪捆绑的自由意志,使人能够自由地转向基督,作出蒙恩的抉择。没有恩典,人的自由意志不过是在罪的奴役下选择犯罪。 恩典是得救的唯一途径: 强调唯独通过上帝的恩典,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人才能得蒙赦罪,与上帝和好,并最终进入永生。人的任何善行、努力或功劳,都无法与上帝的恩典相提并论,更不能取代恩典在救赎中的地位。 本章将大量引用圣经经文,特别是《以弗所书》、《罗马书》等,来支持关于恩典的论述,并将其与早期教父,特别是奥古斯丁的观点相结合,来确立恩典在救赎中的绝对核心地位。 第四章:驳斥佩拉纠派对圣经的误读与曲解 本章将集中火力,逐一驳斥佩拉纠派对圣经的曲解,特别是他们用以支持自身论点的经文。我们将采取细致的释经方法,揭示他们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错误。 关于“人的能力”的经文: 佩拉纠派常引用“你们要爱慕慕,并要遵行上帝一切的命令”(申命记 11:22)等经文,来论证人的能力。本章将解释,这些经文是在人堕落前的理想状态下,或在恩典更新人心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而非否定原罪对人的影响。 关于“悔改与信心”的经文: 佩拉纠派认为,人只要凭自身能力悔改信主,就能得救,无需上帝的特殊恩典。我们将论证,真正的悔改与信心本身就是上帝恩典的果子,是上帝主动的工作,而不是人凭空产生的。 关于“上帝的公义”的经文: 佩拉纠派利用上帝的公义来质疑原罪,认为上帝不会无故惩罚。本章将阐明,上帝的公义不仅体现在对罪的审判,也体现在祂对人类整体的救赎计划,祂的公义与祂的怜悯在基督里得以完美的彰显。 关于“善行”的经文: 佩拉纠派强调善行是得救的条件。本章将区分“因信称义”与“信徒应有的善行”,指出善行是蒙恩得救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得救的前提。 通过对比圣经的原意与佩拉纠派的扭曲解读,本章旨在揭示其论证的脆弱性,并重建圣经在原罪与恩典教义上的权威性。 第五章:驳斥佩拉纠派对教会传统与教义的挑战 本章将进一步拓展论证的范围,将目光投向教会历史与教义发展,揭示佩拉纠派思想对基督教正统信仰造成的威胁,以及教会如何通过大公会议和教父们的著作,抵制了这一异端。 早期教父的共识: 回顾多位早期教父,如爱任纽(Irenaeus)、居普良(Cyprian)、以及最重要的奥古斯丁,他们对原罪和恩典的普遍认同,证明佩拉纠派的思想并非源于教会的传统,而是对其的背离。 迦太基会议与迦太基会议的裁决: 详细介绍这些重要的教会会议,如何明确谴责了佩拉纠派的思想,确立了原罪教义的地位,并重申了恩典在救赎中的必要性。 教会礼仪与实践中的体现: 探讨婴儿洗礼、认罪悔改等教会的传统礼仪与实践,如何隐含并体现了原罪的存在以及对恩典的依赖。佩拉纠派对这些实践的淡化,暴露了其教义的空洞。 对教会整体属灵健康的影响: 分析佩拉纠派的思想一旦被接受,将如何削弱信徒的谦卑感、对上帝的依赖感,以及教会的传福音动力。它鼓励一种自我中心的、凭功劳的宗教,而非感恩的、靠恩典得救的信仰。 本章将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教会决策,展现佩拉纠派并非孤立的学术争论,而是对整个基督教信仰根基的严峻挑战,以及教会如何坚定地捍卫了真理。 结论:重申原罪与恩典的普适性与救赎的唯一性 本书的结论将再次强调原罪教义的普适性,它并非一种悲观的哲学论调,而是对人类现状的真实描述。同时,恩典的非凡之处也在于,它恰恰回应了人类最深沉的困境。 原罪是客观现实: 无论个人是否接受,原罪的权势依然存在,它解释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罪恶、苦难和死亡。 恩典是上帝的爱与公义的结合: 恩典并非对罪的纵容,而是上帝在基督里,以祂无限的爱与公义,为罪人开辟的唯一出路。 救赎的绝对性: 只有通过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藉着上帝白白的恩典,人才能脱离罪的奴役,与上帝和好,并获得永恒的生命。 对现代思潮的回应: 本书的论证,同样也回应了许多试图以人的能力、理性或社会进步来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现代思潮,再次确立了基督教信仰在救赎论上的独特性与权威性。 最后,本书呼吁读者,要警惕任何试图淡化原罪、贬低恩典,或夸大人的自身能力的教义。唯有坚定地站在圣经的启示和教会正统的教导之上,认识到自己是何等需要上帝的恩典,并以感恩的心接受基督的救赎,方能在真理中得享自由与永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神学著作那样刻板说教,反而更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法庭辩论,只不过被告是某种被普遍接受的“好人论”或“人的自主性”。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上的诸多案例和教父的言论,使得整个论证过程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复杂术语时的那种匠心独运,他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将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教义,拉到可以被普通人理解的层面。虽然主题严肃,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他如何一步步拆解和重构我们对“得救”这一概念的认知。合上书本时,我感到自己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内省,不是因为书里说了什么我必须相信的教条,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强健的框架,让我得以审视自身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基础。

评分

我向来对那种试图用单一视角解释复杂人性的著作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平衡。它展现了一种成熟的学术态度:承认局限性,但同时坚守清晰的立场。书中对历史争论的梳理非常到位,它没有将某个学派描绘成纯粹的恶棍,而是展现了每一种观点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作者的语言风格沉稳内敛,很少有夸张的表达,但正是这种克制,使得其论证的力量更加具有穿透力。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解冲突比消除冲突更为重要。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具历史纵深感和哲学思辨性的方式去面对信仰中的悖论,它不仅仅是神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严谨思考的范本,值得所有追求思想深度的人反复研读。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读物,充斥着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引文,但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力量在于其强大的内在张力——一种在看似矛盾的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作者在构建自己的立场时,并没有一味地贬低或歌颂人性,而是非常精妙地展示了人在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挣扎。这本书的节奏感极佳,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好像在引导读者走过一条精心铺设的迷宫。每当我觉得自己要被某个复杂的概念绕晕时,作者总能适时地抛出一个精辟的总结或一个强有力的反问,瞬间将思路拉回主线。对于那些对宗教历史发展轨迹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历史洞察力令人赞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思维的盛宴,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清晰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神学概念剖析得淋漓尽致。初读时,我甚至有些跟不上作者的节奏,那些关于人性堕落程度的论述,以及对人自身努力能否触及神圣之境的深刻反思,都需要反复咀嚼。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回避矛盾、直面核心问题的勇气。他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鼓励人心的口号,而是深入到神学论战的泥泞之中,用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的论证体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救赎”这个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多了一层对历史脉络和哲学基础的敬畏感。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需要投入极大的专注力,但回报是丰厚的,它彻底重塑了我对某些既定信念的看法,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信仰的本质。那种思想的冲击力,如同夏日午后的一场暴雨,酣畅淋漓,涤荡心灵。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架构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作者某些句子的力量所震慑住。他对于“自由意志”和“神圣预定”这对永恒主题的探讨,采取了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解剖方式。他没有试图用情感去打动读者,而是用纯粹的理性力量,层层剥开那些华丽的修辞,直指问题的核心。这种写作风格,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期,但一旦你沉浸其中,那种智识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你停下来,重新定义你对“努力”与“恩典”之间关系的理解,让人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究竟有多少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又有多少是全然白白得来的。这本书读完,我更懂得谦卑的含义了。

评分

然而我们断不可让真理始终只停留在心智阶段。心思只是福音真理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一个起点,它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接下去它还要感动人的感情,最后使人的意志顺服。神经过这样的程序,最后所得着的便是全心全意的顺服,而非勉强就范。基督徒生活实在是世上最荣耀、最完美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可以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每一角落。愿神帮助我们做一个全面性平衡的基督徒,好让我们真正从心里顺服那传给我们道理的模范。

评分

我心想:如果我确知只还有两天寿命的话,我现在要做些什么?一切外面的事务都照我的意思处置:在布里斯它,京斯武德和新垒的会所都很安全;把这些房产移交保管人的契据都已于五号那天办理完竣了。我的遗嘱也已写就。我还须做些什么呢?惟有把灵魂交付给我的慈爱和信实的创造者。

评分

奥氏反对摩尼教在罪方面的解释,而强调罪的自发性。他相信人的罪行使人远离神,而导致恶。人因着犯罪就不能再行神所爱的真善,也不能了解他生命的意义。奥古斯丁认为恶是一种缺乏善的表现,不是恶加诸于人。他发现罪主要的根源是用“对自己的爱”取代了“对神的爱”。

评分

彼得当时的意思是:“主啊,你看,我们已经把一切都撇弃来跟随你了。我们已经撇弃了这一切,你要给我们什么呢?”我们的主的回答是:“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因为天国好像家主……”(太十九28~廿1)

评分

四月四日(星期三)

评分

有一次我在韩国讲道,那次是全世界的祷告大会,最后一天晚上,从晚上六点到第二天早上三点聚会才结束,那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聚会?七万人参加聚会。那么那天晚上多少讲员?二十多个讲员,我是其中一个。他给我排十一点半,所以我十一点就到那边,对不起!他给我排十点钟,所以还没有十点我就到那边,看见广场几万个人,但前面的讲员一个一个讲,一直讲不完,越讲越拖越长,所以到了十一点四十五分我还没有讲,那我又听不懂,全部讲韩语,所以我就在那边忍耐又忍风,风吹的好厉害!轮到我的时候,我就用英文讲,有人就翻译成韩国话,那么我讲完了,我就呼召,那天晚上差不多五千五百个人站起来做传道,一个晚上,五千多人奉献做传道,那是我一生里面惟一的一次。我没有上台讲以前,有一个传道人讲,眼睛小小,又不要开起来,他讲道像Karajan﹙卡拉扬﹚指挥一样,Karajan指挥常常闭着眼睛指挥,这个牧师讲道闭着眼睛讲道,他没有什么宣道学,但他讲道怎样讲你知道吗?我听不懂他讲什么,但我可以感到大概是这样;弟兄姐妹,主爱你,主与你同在,今天晚上主要你顺服,主要你爱主,要你到主的面前来,今天晚上…这样讲,我如果这样讲你要不要听啊?我就感到毛骨悚然,哎哟!主在这里…主要我们韩国复兴,我们要起来,我们大家爱主…哎哟!真的毛骨悚然,但那天晚上,我深深感觉到我四周围的人都阿们、阿们、阿们。所以他讲的一直闭眼睛,听的也闭眼睛。他只要听那个信息,然后圣灵的膏抹来到,我从来没有参加过那样的聚会,只有一次,那我也不会那么讲!我如果那样讲你没有毛骨悚然,我自己也毛骨悚然,因为那不是我吧!我就做我,我不做别人!我用我的办法,顺从我的主,主的灵与我同在。你用你的办法,顺从你的主,主的灵与你同在。听的人顺从上帝,领受见证,用顺服上帝的心领受见证,他领受到圣灵另外一个见证,而且领受以后,圣灵就住在他里面,这是第三。圣灵赐给谁?你求圣灵,你不要求灵恩,求上帝的灵。第二样、圣灵赐给谁呢?圣灵赐给悔改的人。第三样、圣灵赐给谁呢?圣灵赐给那顺服上帝的人。第四样、圣灵赐给谁呢?就是13-14节,圣灵赐给那信耶稣基督为主的人。你不但顺服,你不但悔改,你不但盼望圣灵到你心里来,而且你信耶稣基督为主,因为圣灵感动你,若不是圣灵感动没有人称耶稣为主,然后你把耶稣接受到你心中成为你的主的时候,谁进你里面?圣灵进到你里面,换一句话说,耶稣借着祂的灵,居住在千千万万的人的心里。我再说:耶稣在天上,耶稣借着祂的灵居住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全本圣经给我们看见,上帝应许赐下圣灵,上帝的灵给谁呢?给求上帝灵的人,渴慕圣灵的人,给那些悔改认罪的人,已经洁净的人,离开罪恶的人。圣灵赐给谁呢?顺从真理见证的人,上帝所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个事作见证。圣灵赐给谁呢?圣灵赐给那信耶稣为基督的人。这四件事;

评分

五月四日(星期一)

评分

七时,我步行到沙门,本城最贫穷最褴褛的一区。我和约翰泰罗站在街角上,开始唱诗篇第一百篇。起初有三四个人出来观看是什么事情,不一会儿数目逐渐增加到四五百人,在我讲完时料想已有了一千两百至一千五百人左右。我以下面这段经文向他们讲论:“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爱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评分

来者犹可待。何不更积极利用你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实眼前的生活呢?”我一点也不同情他们!这样的话也许近乎残酷,但是面对这一类人,非用严厉的态度不可。如果你是因这缘故而灵性低潮,不妨客观地用一般人所共有的这些普通常识来想一想,你将会发现自己真是愚笨,自己的行为真是不合理,只是在继续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已。如果你真正悔不当初,就应该全心全意把握目前的生活。保罗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说:“末了也显给我们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他过去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在他以前已经有许多人看见基督,他是最后一个看见的。不过他并不因此跌倒,反倒更努力充实眼前的生活,倾所有智慧聪明、恩赐才能、时间精力事奉主,所以他能说:“我比众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