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原罪與恩典:駁佩拉糾派

論原罪與恩典:駁佩拉糾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古羅馬] 奧古斯丁 著
圖書標籤:
  • 奧古斯丁
  • 原罪
  • 恩典
  • 佩拉糾派
  • 神學
  • 基督教
  • 宗教學
  • 曆史神學
  • 早期教會
  • 神學論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86394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7611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論原罪與恩典:駁佩拉糾派》主要收錄瞭奧古斯丁反對佩拉糾派的書信,與此緊密相關的是“原罪論”和“預定論”,並涉及“自由”等重要範疇。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奧古斯丁與佩拉糾派的論證影響既深且遠,在後世,已本性與恩典以及理性與其實為題的問題一再重新被提起,引發爭論。宗教改革時期,路德和伊拉斯謨的論站比較著名,雙方都引用奧古斯丁,但是觀點卻大相徑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正統主義者巴特和自由主義神學傢布倫納亦爆發瞭關於啓示與理性,恩典與本性關係的論戰。隻要既堅持有一個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堅持倫理行為齣自人本身的自由意誌,這個問題便是一個永遠令人著迷,充滿張力的問題。


論原罪與恩典:駁佩拉糾派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基督教神學中兩個至關重要的核心概念:原罪與恩典,並以此為理論基石,係統性地駁斥瞭曆史上曾廣泛存在的佩拉糾派(Pelagianism)及其變種的異端思想。全書以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證和豐富的聖經及教會史料為支撐,旨在厘清人類墮落的根源、救贖的唯一途徑,以及恩典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為信徒提供堅實的信仰根基,並對抗那些試圖削弱或否認上帝恩典、誇大人的自身能力的錯誤教義。 第一章:原罪的聖經根基與教義確立 本章首先追溯瞭原罪教義在聖經中的源頭。從創世記中亞當夏娃的悖逆與墮落開始,詳細分析瞭人類與上帝關係的破裂,以及這種破裂如何世代相傳,影響著每一個新生兒的屬靈狀況。我們將聚焦於《羅馬書》中保羅對罪的深刻論述,特彆是關於“因一人犯罪,世人都犯瞭罪”以及“罪是從一人入瞭世界,罪是從罪來的,於是死亡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瞭罪”等關鍵經文。通過細緻的文本解讀,闡明原罪並非僅僅是指個人的罪行,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影響全人類的罪性狀態,它扭麯瞭人的本性,使人傾嚮於遠離上帝,並最終導嚮死亡。 本章還將探討早期教父們對原罪教義的理解與發展。從特土良、奧古斯丁到其他的教會領袖,我們將考察他們如何通過對聖經的闡釋和與當時思潮的辯論,逐步確立和完善瞭原罪的教義。特彆將詳細介紹奧古斯丁在其著作中對原罪的係統性闡發,他如何以其犀利的辯纔和深刻的神學洞察,為駁斥異端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武器。通過迴顧這一教義在教會曆史上的形成過程,讀者可以理解原罪並非突兀産生,而是經過漫長而審慎的神學思考與辯論,最終成為基督教正統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章:佩拉糾派的論調及其對原罪的挑戰 本章將聚焦於佩拉糾派的核心論點,並分析其如何挑戰瞭原罪的傳統教義。佩拉糾(Pelagius)及其追隨者,如凱萊斯提烏斯(Caelestius)和硃利安(Julian of Eclanum),主張人類在齣生時並不繼承亞當的罪,而是擁有與亞當犯罪前同等自由的意誌,能夠憑藉自身能力選擇行善或作惡。他們認為,亞當的罪隻是一個不良的榜樣,而上帝的律法則足以引導人走嚮義。 我們將詳細梳理佩拉糾派的幾個關鍵論點: 對自由意誌的絕對肯定: 他們強調人的自由意誌是絕對的,不受原罪的玷汙。因此,人有能力遵行上帝的律法,無需上帝特彆的恩典來幫助其行善。 對嬰兒洗禮必要性的削弱: 如果沒有原罪,那麼嬰兒洗禮的意義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象徵性的儀式,而非洗去罪汙的必要手段。 對恩典的麯解: 佩拉糾派並非完全否定恩典,但他們將恩典主要理解為上帝賜予的自由意誌、律法、基督的教訓與榜樣,而非一種改變人心的、使人能真正愛上帝並遵行其旨意的超自然力量。 對上帝公義的質疑: 他們認為,如果上帝要懲罰一個人,而不顧其自身的行為,那是不公義的。因此,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有能力做到無罪。 本章將通過引用佩拉糾派代錶人物的論述,清晰地呈現他們的觀點,並指齣這些觀點與聖經及早期教會傳統之間的根本性衝突。 第三章:恩典的本質及其在救贖中的核心地位 本章將深入闡述基督教恩典的真正含義,並強調其在整個人類救贖計劃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區分不同層次的恩典,並闡明其與人的得救之間的不可分割性。 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探討上帝對所有受造物,包括未信者,所賜予的各樣恩惠,如陽光雨露、社會秩序、良心提示等。但同時強調,這種恩典不足以使人脫離罪的權勢,也無法使人達到上帝的聖潔標準。 特殊恩典(Special Grace)/救贖恩典(Saving Grace): 這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將詳述,救贖恩典是上帝主動施予,旨在改變人心、使罪人與祂和好、獲得永生的超自然力量。這種恩典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白白賜予的,是人無法憑自身功勞賺取的。 恩典與自由意誌的辯證關係: 針對佩拉糾派的誤解,本章將詳細闡釋上帝的恩典如何與人的自由意誌協同作用,而非彼此取代。我們將論證,正是上帝主動的恩典,纔能真正“解開”被罪捆綁的自由意誌,使人能夠自由地轉嚮基督,作齣濛恩的抉擇。沒有恩典,人的自由意誌不過是在罪的奴役下選擇犯罪。 恩典是得救的唯一途徑: 強調唯獨通過上帝的恩典,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人纔能得濛赦罪,與上帝和好,並最終進入永生。人的任何善行、努力或功勞,都無法與上帝的恩典相提並論,更不能取代恩典在救贖中的地位。 本章將大量引用聖經經文,特彆是《以弗所書》、《羅馬書》等,來支持關於恩典的論述,並將其與早期教父,特彆是奧古斯丁的觀點相結閤,來確立恩典在救贖中的絕對核心地位。 第四章:駁斥佩拉糾派對聖經的誤讀與麯解 本章將集中火力,逐一駁斥佩拉糾派對聖經的麯解,特彆是他們用以支持自身論點的經文。我們將采取細緻的釋經方法,揭示他們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錯誤。 關於“人的能力”的經文: 佩拉糾派常引用“你們要愛慕慕,並要遵行上帝一切的命令”(申命記 11:22)等經文,來論證人的能力。本章將解釋,這些經文是在人墮落前的理想狀態下,或在恩典更新人心的基礎上提齣的要求,而非否定原罪對人的影響。 關於“悔改與信心”的經文: 佩拉糾派認為,人隻要憑自身能力悔改信主,就能得救,無需上帝的特殊恩典。我們將論證,真正的悔改與信心本身就是上帝恩典的果子,是上帝主動的工作,而不是人憑空産生的。 關於“上帝的公義”的經文: 佩拉糾派利用上帝的公義來質疑原罪,認為上帝不會無故懲罰。本章將闡明,上帝的公義不僅體現在對罪的審判,也體現在祂對人類整體的救贖計劃,祂的公義與祂的憐憫在基督裏得以完美的彰顯。 關於“善行”的經文: 佩拉糾派強調善行是得救的條件。本章將區分“因信稱義”與“信徒應有的善行”,指齣善行是濛恩得救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得救的前提。 通過對比聖經的原意與佩拉糾派的扭麯解讀,本章旨在揭示其論證的脆弱性,並重建聖經在原罪與恩典教義上的權威性。 第五章:駁斥佩拉糾派對教會傳統與教義的挑戰 本章將進一步拓展論證的範圍,將目光投嚮教會曆史與教義發展,揭示佩拉糾派思想對基督教正統信仰造成的威脅,以及教會如何通過大公會議和教父們的著作,抵製瞭這一異端。 早期教父的共識: 迴顧多位早期教父,如愛任紐(Irenaeus)、居普良(Cyprian)、以及最重要的奧古斯丁,他們對原罪和恩典的普遍認同,證明佩拉糾派的思想並非源於教會的傳統,而是對其的背離。 迦太基會議與迦太基會議的裁決: 詳細介紹這些重要的教會會議,如何明確譴責瞭佩拉糾派的思想,確立瞭原罪教義的地位,並重申瞭恩典在救贖中的必要性。 教會禮儀與實踐中的體現: 探討嬰兒洗禮、認罪悔改等教會的傳統禮儀與實踐,如何隱含並體現瞭原罪的存在以及對恩典的依賴。佩拉糾派對這些實踐的淡化,暴露瞭其教義的空洞。 對教會整體屬靈健康的影響: 分析佩拉糾派的思想一旦被接受,將如何削弱信徒的謙卑感、對上帝的依賴感,以及教會的傳福音動力。它鼓勵一種自我中心的、憑功勞的宗教,而非感恩的、靠恩典得救的信仰。 本章將通過梳理曆史文獻和教會決策,展現佩拉糾派並非孤立的學術爭論,而是對整個基督教信仰根基的嚴峻挑戰,以及教會如何堅定地捍衛瞭真理。 結論:重申原罪與恩典的普適性與救贖的唯一性 本書的結論將再次強調原罪教義的普適性,它並非一種悲觀的哲學論調,而是對人類現狀的真實描述。同時,恩典的非凡之處也在於,它恰恰迴應瞭人類最深沉的睏境。 原罪是客觀現實: 無論個人是否接受,原罪的權勢依然存在,它解釋瞭人類普遍存在的罪惡、苦難和死亡。 恩典是上帝的愛與公義的結閤: 恩典並非對罪的縱容,而是上帝在基督裏,以祂無限的愛與公義,為罪人開闢的唯一齣路。 救贖的絕對性: 隻有通過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藉著上帝白白的恩典,人纔能脫離罪的奴役,與上帝和好,並獲得永恒的生命。 對現代思潮的迴應: 本書的論證,同樣也迴應瞭許多試圖以人的能力、理性或社會進步來解決人類根本問題的現代思潮,再次確立瞭基督教信仰在救贖論上的獨特性與權威性。 最後,本書呼籲讀者,要警惕任何試圖淡化原罪、貶低恩典,或誇大人的自身能力的教義。唯有堅定地站在聖經的啓示和教會正統的教導之上,認識到自己是何等需要上帝的恩典,並以感恩的心接受基督的救贖,方能在真理中得享自由與永生。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讀物,充斥著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引文,但這本書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的力量在於其強大的內在張力——一種在看似矛盾的兩個極端之間尋找平衡點的努力。作者在構建自己的立場時,並沒有一味地貶低或歌頌人性,而是非常精妙地展示瞭人在有限性與無限性之間的掙紮。這本書的節奏感極佳,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好像在引導讀者走過一條精心鋪設的迷宮。每當我覺得自己要被某個復雜的概念繞暈時,作者總能適時地拋齣一個精闢的總結或一個強有力的反問,瞬間將思路拉迴主綫。對於那些對宗教曆史發展軌跡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它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會是這樣”,其曆史洞察力令人贊嘆。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神學著作那樣刻闆說教,反而更像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法庭辯論,隻不過被告是某種被普遍接受的“好人論”或“人的自主性”。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巧妙地運用瞭曆史上的諸多案例和教父的言論,使得整個論證過程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失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處理復雜術語時的那種匠心獨運,他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將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教義,拉到可以被普通人理解的層麵。雖然主題嚴肅,但閱讀體驗卻齣奇地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他如何一步步拆解和重構我們對“得救”這一概念的認知。閤上書本時,我感到自己完成瞭一次深刻的內省,不是因為書裏說瞭什麼我必須相信的教條,而是因為它提供瞭一個極其強健的框架,讓我得以審視自身的行為動機和道德基礎。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思維的盛宴,它以一種近乎冷峻的清晰度,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神學概念剖析得淋灕盡緻。初讀時,我甚至有些跟不上作者的節奏,那些關於人性墮落程度的論述,以及對人自身努力能否觸及神聖之境的深刻反思,都需要反復咀嚼。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迴避矛盾、直麵核心問題的勇氣。他沒有采用那種空泛的、鼓勵人心的口號,而是深入到神學論戰的泥濘之中,用嚴密的邏輯和豐富的曆史背景,構建起一個堅不可摧的論證體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救贖”這個詞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多瞭一層對曆史脈絡和哲學基礎的敬畏感。這本書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需要投入極大的專注力,但迴報是豐厚的,它徹底重塑瞭我對某些既定信念的看法,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信仰的本質。那種思想的衝擊力,如同夏日午後的一場暴雨,酣暢淋灕,滌蕩心靈。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和邏輯架構達到瞭一個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作者某些句子的力量所震懾住。他對於“自由意誌”和“神聖預定”這對永恒主題的探討,采取瞭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解剖方式。他沒有試圖用情感去打動讀者,而是用純粹的理性力量,層層剝開那些華麗的修辭,直指問題的核心。這種寫作風格,對於那些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個適應期,但一旦你沉浸其中,那種智識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它迫使你停下來,重新定義你對“努力”與“恩典”之間關係的理解,讓人從根本上反思,我們究竟有多少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又有多少是全然白白得來的。這本書讀完,我更懂得謙卑的含義瞭。

評分

我嚮來對那種試圖用單一視角解釋復雜人性的著作持保留態度,但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平衡。它展現瞭一種成熟的學術態度:承認局限性,但同時堅守清晰的立場。書中對曆史爭論的梳理非常到位,它沒有將某個學派描繪成純粹的惡棍,而是展現瞭每一種觀點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閤理性與局限性。作者的語言風格沉穩內斂,很少有誇張的錶達,但正是這種剋製,使得其論證的力量更加具有穿透力。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解衝突比消除衝突更為重要。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以一種更具曆史縱深感和哲學思辨性的方式去麵對信仰中的悖論,它不僅僅是神學著作,更是一部關於如何進行嚴謹思考的範本,值得所有追求思想深度的人反復研讀。

評分

弟兄姐妹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怎樣知道神的旨意。我們都知道要問神的旨意。如果神告訴我們,抽簽也不錯,禱告完就抽一根簽瞭很好;但是看起來,在今天這個世代裏,神不太喜歡這個方法。雖然十二個使徒中有一個是這樣抽齣來的,但是為什麼後來沒有看見神用這方式呢?所以你可以爭論,那閤不閤乎神心意。有的人說可以禱告完瞭以後,翻開聖經一指,指到一處說猶大齣去吊死瞭。他說,不對!這一定不是;再禱告,再指一次,說,主耶穌跟猶大說,你要做的就快快去做吧!我想這也不是明白神心意的方法。或者說我們好好禱告,禁食禱告,禱告到一個地步,說,神你跟我講話,天上打一個響雷,發一個聲音;其實如果真有聲音,你會嚇死瞭。另有人是做異夢。但聖經裏讓我們看到,神對他兒女的盼望是什麼?我們要明白神的心意,應該用什麼方式?很多人所注重的就是方法,用什麼方法纔可以明白神的心意;可是神所注重的不是方法,而是關係;我們跟神的關係愈好,就愈能體會神的心意;我們跟神的關係愈好,就愈能明白他所盼望的是什麼。神造人的時候,沒有造一個機器人,造的是一個有自由意誌的人,神對人最大的盼望,是有一天能在榮耀裏,與他兒子耶穌基督從在寶座上一同治理萬有。一個要治理的人,他就要做決策。管理工作最重要是什麼?就是計劃和決定,對不對?不是手工好,打字打的好,那不是管理工作;真正好的管理,就是好的計劃、好的決定。如果要他的兒女做決定,而這些兒女就隻會說,神阿!你講話!我們聽到很多弟兄姐妹的親身經曆,當他們在一些狀況之下,主有清楚的帶領,或在我們心中有感動,或者讀經有感動,或禱告中有感動,或講道的人給我們一個感動;有這情形,但是這不是最美的。當然最壞的基督徒是,知道神的心意也不去做,或明明知道神不喜歡,我們還是要去做;好一點的基督徒就是,主你說瞭我就去,你叫我去我就去。但是神心裏最喜歡的是,不要等到神說,乃是神沒有說,你知道神心裏喜歡你做什麼。弟兄姐妹!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保羅在寫書信的時候,他說:我沒有主的啓示,這是我的看法(論到離婚的事),但是他下麵加瞭一句話。他說:我想我是被聖靈感動瞭。那一段實在美,讓我們看到保羅,他自己形容是一個在基督裏的人;一個在基督裏的人,麼呢?是能做神的兒子。

評分

但我相信,大部分顧客都不會對這樣細緻周到的服務産生反感。要知道,我在賓館隻住瞭一兩天,他們卻能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把工作做到如此細微,足以說明賓館對顧客的重視。我想,如果大多數人撥通服務部電話後,能夠聽到對方親切地叫齣自己的名字,禮貌地問候自己需要什麼服務的話,都會有一種迴傢般的溫馨感覺。雖然這傢賓館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在服務方麵的認真細緻程度,以及員工訓練有素的每一個動作和微笑,都會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評分

本文集主要收錄瞭奧古斯丁反對佩拉糾派的書信,奧古斯丁的思想的根本特徵在「恩典論」,與此緊密相關的是「原罪論」和「預定論」,並涉及「自由」等重要範疇。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

評分

下午我派人去見校長和校監,請求準許在校園中講道。立即得到批準。但因為下雨,他們請我到大廳去。我猜想這個大廳足有一百尺長,坐位都排成圓形。盡管下著雨,與會的人還是很多。第二天早上五時的聚會也同樣人滿。

評分

要是我們相信,要是我們真的相信有人將自己齣賣給魔鬼,從魔鬼那裏得到超自然的能力,又用這能力去殺人,逼得人發瘋,又能呼風喚雨製造惡劣的氣候害人,那我們一定會同意,這班通鬼的邪惡人物一定得處以極刑。可是道德原則還是一個,不同的隻是事實。不信有女巫也許是我們知識上的一大進步。不相信有女巫存在,因而不去處死她們,在道德上並沒有什麼進步。要是某人因為相信屋子裏已經沒有老鼠,停止裝捕鼠機,你會不會說這個人很人道?

評分

我的住處並不是我所要選擇的;但凡上帝所選的往往是好的。我的床是放在地底下的,而這房間又是睡房又是地窖。一走進去,覺得裏麵的閉塞比那陰凍更加難受;我把紙窗(代替玻璃窗的)撕破瞭一角,讓新鮮空氣透進來;然後躺下,熟睡到第二天早上。

評分

都安靜得像羔羊一般。第二天在柏立的新屋聚會,聽眾亦甚安靜。

評分

七時我們到禮拜堂,滿屋子都是我們想不到能在靠近高原地帶看到的人。可是如果你認為他們的外觀奇特,他們的歌唱將更使你驚奇瞭。

評分

六月十五日(星期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