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大地构造图
主编:潘佳棠 肖庆辉 主编
版次:2015年12月北京第1版
定价:500元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是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鉴别、厘定和划分中国大陆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壳块体离散、汇聚、碰撞、造山等过程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是一项依据中国大陆区、造山系演化过程及其基本待征,重新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基本格架的开创性工作,是一项多学科聚焦服务于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预测的整体性工作。通过全面收集梳理分析前人资料,系统汇总全国各省级和大区级成矿背景调査研究和编图的相关成果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地构造图(1 : 2 500 000)》及说明书。“图”含有30多个构造相单元编图要素,划分不同级别的大地构造分区;“书”分五章,重点是从洋陆转换论视角阐述了稳定陆块区、大洋盆消亡的对接带和多岛弧盆系转化形成的造山系时空结构组成演化的基本特征。为中国大地构造和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新信息和新依据。
本书可供地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地质调査、矿产资源勘査等相关工作者参考。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中国大地构造图(1:2500000)及说明书》时,我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俯瞰着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将中国辽阔的疆域浓缩其中,每一条等高线、每一块地层界线,都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初看之下,那精细到令人惊叹的纹理,密布的符号,像一幅宏大的抽象画,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美感。我尤其被那些不同颜色和纹理代表的不同地质单元所吸引,它们仿佛是地球的皮肤,记录着板块的碰撞、挤压、拉伸,以及岩浆的喷涌与冷却。说明书的出现,则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为我一一解读地图上的密码。那些专业术语,起初有些陌生,但通过文字的解释,我逐渐理解了岩石的形成年代、构造的类型,以及它们在中国大地上的分布规律。我开始意识到,这张图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部活的地质史书,它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评分从一个完全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这套书给我带来的体验是“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大地构造”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充其量知道是关于山脉、河流的形成原因。但《中国大地构造图(1:2500000)及说明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地图的精美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将复杂的地质信息呈现得既清晰又不失美感。说明书更是点睛之笔,它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地图上的符号、线条、颜色与实际的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构造时,会配以简明的图示和通俗的比喻,让我这个地质“小白”也能快速理解。例如,当解释板块的碰撞时,它会类比两个物体相撞的情景,让我瞬间明白地壳变形的原理。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知识并不总是高高在上,通过恰当的呈现方式,每个人都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评分我必须说,这套《中国大地构造图(1:2500000)及说明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具震撼力的科学普及读物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份地理资料,更是一次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深刻对话。地图上那些蜿蜒曲折的断层线,仿佛是地球的伤痕,又像是力量的印记,它们记录着大陆板块千百万年来的相互作用。说明书则为这些“伤痕”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形成、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我特别喜欢说明书中关于不同构造单元的详细描述,例如那些被古老地壳抬升形成的雄伟山脉,以及被年轻地壳覆盖的广阔盆地,它们在中国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每一次理解,都能获得新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地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演化和塑造之中,而这张图,正是这场宏伟史诗的忠实见证。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让我“看得见”中国地质脉络的书。作为一名对地理和地质稍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大地构造听起来很抽象,远离生活。但当我拿到这本图册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地图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那种色彩的搭配、线条的勾勒,将复杂的地理信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反复对比地图上的不同区域,比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华北平原的沉降,甚至是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地方,现在通过地图,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它们在地质上的成因和演化。说明书的编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它没有一味地堆砌学术理论,而是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地图上的具体实例,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构造现象。例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某些地区地震频发,为什么某些地区富含矿产资源,这些都与地图上标注的大地构造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去发掘这片土地深层的秘密。
评分这是一部可以“触摸”中国地质史的书。当我在地图上追踪那一道道宛如血脉般蜿蜒的断层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地壳深处涌动的能量。说明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张配图,都在试图将一个亿万年的故事讲给我听。我被那些关于古大陆的漂移、造山运动的波澜壮阔所深深吸引。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遥远的过去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特别是关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分布,我能清晰地看到,在遥远的那个年代,这里是海洋、那里是陆地,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开始主动去关注新闻里关于地质灾害的报道,去理解它们的成因,这些都离不开这本书给予我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