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工實習
定價:30.00元
作者:周梓榮
齣版社:7-04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040311914
字數:380000
頁碼:31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周梓榮主編的《金工實習》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和操作示範,在講解理論的同時,突齣金工實習這門課程實踐教學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書中創新方麵的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企業管理方麵的內容則使學生對生産管理有一定的認識,以全麵提高學生在現代工程實踐方麵的知識。
內容提要
周梓榮主編的《金工實習》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是依據高等學校工科金工實習課程教學要求,結閤多年實習教學經驗並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實習經驗編寫的。內容包括工程材料、機械製造基礎、鑄造、鍛壓、焊接、工程塑料與橡膠的成形加工、車削加工、銑削及其他加工、鉗工、數控加工、特種加工、金工實習創新、企業管理共十三章,各校可根據本校專業設置的特點和需要閤理安排各工種的實習。《金工實習》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機械類、近機類、非機類專業金工實習教材,也可作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機械類專業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材,還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參考。
目錄
章 工程材料 1.1 機械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1.2 金屬材料及常用熱處理方法 1.3 非金屬材料與新型材料 1.4 零件材料及毛坯的選擇第二章 機械製造基礎 2.1 機械製造工藝基礎 2.2 切削方法與刀具 2.3 常用量具與檢測方法第三章 鑄造 3.1 砂型鑄造 3.2 鑄造工藝 3.3 特種鑄造第四章 鍛壓 4.1 鍛壓技術與發展 4.2 自由鍛 4.3 模鍛 4.4 闆料衝壓 4.5 粉末冶金第五章 焊接 5.1 焊接技術簡介 5.2 氣焊 5.3 氣割 5.4 其他焊接方法簡介 5.5 膠接第六章 工程塑料與橡皎的成形加工 6.1 工程塑料的成形與加工 6.2 橡膠製品的成形與加工 6.3 其他成形與加工第七章 車削加工 7.1 概述 7.2 車刀 7.3 零件的安裝及車床附件 7.4 車床操作要點 7.5 車削加工基本內容第八章 銑削及其他加工 8.1 銑削加工 8.2 齒形加工方法簡介 8.3 刨削加工 8.4 拉削加工簡介 8.5 磨削加工 8.6 精密加工簡介第九章 鉗工 9.1 概述 9.2 劃綫 9.3 鋸削 9.4 銼削 9.5 鑽削 9.6 颳削 9.7 裝配方法第十章 數控加工 10.1 數控加工概述 10.2 數控係統簡介 10.3 數控車削加工 10.4 數控銑床加工 10.5 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第十一章 特種加工 11.1 數控電火花加工 11.2 數控綫切割加工 11.3 激光加工 11.4 數控等離子切割加工 11.5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第十二章 金工實習創新——現代工程實踐教學 12.1 現代工程實踐教學的主要特點 12.2 工程實踐教學的操作訓練 12.3 基於項目的工程實踐教學第十三章 企業管理 13.1 先進的生産組織形式 13.2 生産計劃與進度控製 13.3 企業生産現場管理 13.4 質量管理參考文獻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彎麯的旅行》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星空下,我獨自一人,手中握著一張古老的星圖。這張星圖並非描繪著清晰的星座和直綫般的航綫,而是布滿瞭許多難以捉摸的麯綫和交錯的點。我試圖跟隨這些麯綫去辨認方嚮,卻常常發現自己來到瞭一個完全陌生卻又意想不到的“地方”。書中沒有明確的“地圖”,也沒有預設的“目的地”,我隻能憑藉著作者零散的筆觸,去感知那些彎麯的軌跡所暗示的含義。有時候,我會被書中某個角色的抉擇所睏惑,他們似乎在朝著一個相反的方嚮前進,但正是這種“背離”,卻讓他們最終找到瞭真正的方嚮。我開始理解,所謂的“彎麯”,並非是迷失,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探索。它鼓勵我放下對直綫和確定性的執念,去擁抱那些不確定性,去相信那些看似繞遠的路徑,也許纔是通往真正自我的必經之路。這本書,讓我對“旅行”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局限於地理的空間,而是延伸至心靈和思想的深處,是一場關於自我認知和生命意義的永恒探索。
評分《彎麯的旅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彎麯”。我們常常設定目標,規劃路綫,以為隻要按照既定的計劃一步步嚮前,就能到達心中的彼岸。然而,現實往往會給我們開一個玩笑,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個偶然的決定,都可能讓我們偏離原有的軌道,走嚮一個未曾預料的方嚮。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曆,為瞭實現一個目標,我付齣瞭無數的努力,規劃瞭周密的步驟,然而,就在我以為一切都將順利進行的時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變故,卻將我推嚮瞭一個全新的領域。起初,我感到沮喪和失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正是這次“彎麯”,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世界,也讓我認識到瞭更強大的自己。這本書,用一種詩意而富有哲理的筆觸,描繪瞭這種“彎麯”的魅力。它告訴我們,不必害怕偏離,不必畏懼未知,因為每一次的轉彎,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風景,都可能開啓一段嶄新的人生篇章。我喜歡書中的那種樂觀而又充滿智慧的基調,它讓我相信,即使旅途充滿麯摺,也終將抵達屬於自己的精彩。
評分《彎麯的旅行》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那些我從未想象過的領域。我並非一位熱衷於地理探索的讀者,但我卻被書中對於人生旅程的獨特解讀所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過多地描繪壯麗的山河或異域的風情,而是將目光聚焦於人生的那些“彎麯”之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轉摺,卻往往蘊含著改變命運的力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人物內心的細膩刻畫。書中沒有臉譜化的角色,每一個人物都擁有著復雜而真實的靈魂,他們的掙紮、迷茫,以及在睏境中展現齣的韌性,都讓我感同身受。我曾為書中某位主人公在麵對重大抉擇時的猶豫而揪心,也曾為他們最終做齣決定後的釋然而欣慰。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我更加堅信,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獨一無二的“彎麯的旅行”。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目的地”,以及在這段旅程中,我們真正應該追尋的是什麼。它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發我們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個意外的驚喜,我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偶然間在朋友的書架上瞥見的。封麵設計不算特彆華麗,但那種復古的質感和書名《彎麯的旅行》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翻開書頁,一開始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地理探險或者旅行攻略的書,畢竟“旅行”這兩個字太直觀瞭。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趟旅程的軌跡遠比我最初設想的要復雜和齣人意料。作者並沒有帶我一路嚮北或嚮南,而是將我的思緒拉扯在不同的時空維度,在現實與迴憶的縫隙中穿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迷宮,每一條路徑都通嚮一個未知的目的地,而我手中的這本書,就是指引我前行的唯一綫索。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旅人,總是在不經意間跌入意想不到的境遇。書中的人物也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或探險傢,他們更像是普通人,在生活中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被迫做齣各種艱難的選擇。他們的掙紮、迷茫,以及在絕境中迸發齣的微弱光芒,都深深地觸動瞭我。我開始思考,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是一場彎麯的旅行?我們規劃的路綫,往往會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我們以為的終點,也許隻是另一個起點。這本書讓我對“目的地”這個概念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懷疑,或許,真正的旅行,在於過程本身,在於每一次轉彎時的驚喜,以及那些意想不到的風景。
評分《彎麯的旅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啓示。我曾經以為,隻有那些重大的事件、宏大的敘事,纔能稱得上是“旅行”,纔能有所謂的“收獲”。但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固有觀念。作者用一種極其輕盈的筆觸,描繪瞭生活中那些看似瑣碎的片段,卻揭示瞭它們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情節,主人公在一次漫長的等待中,偶然觀察到一隻螞蟻的行進路綫,那條麯摺而堅韌的路綫,竟然讓他聯想到瞭自己人生的種種睏境。我讀到這裏時,不禁贊嘆於作者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這本書教會我,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常中,也隱藏著無數的“彎麯”,它們如同細微的綫索,指引著我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含義。它讓我開始更加留意身邊的一切,從一片落葉的飄零,到一次偶然的對話,都可能成為我生命旅程中,一次“彎麯的旅行”的起點。
評分當我第一次接觸到《彎麯的旅行》這本書時,它在我眼中仿佛是一個靜默的邀請,沒有喧賓奪主,隻是默默地擺在那裏,等待著有緣人的拾起。我不是一個容易被書名吸引的人,但這本書的名字卻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沒有明確的指嚮,卻又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我好奇,“彎麯”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在物理空間上的繞行,還是在情感和思想上的轉摺?帶著這份好奇,我開始瞭閱讀。書中的敘事方式相當獨特,它不像一本綫性的小說,從頭走到尾,而是像一張被打亂瞭的拼圖,我需要耐心去將碎片一一拾起,纔能拼湊齣完整的畫麵。這種閱讀體驗,恰恰契閤瞭“彎麯”的主題。我時常會感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書中那個在迷霧中摸索的旅人,每一步都充滿瞭未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人物內心最細微的情感波動,並將這些情感放大,讓我們得以窺見人性的復雜與幽深。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曆,那些看似順遂的道路,是否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彎麯?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是否也蘊藏著不為人知的轉摺?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也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但它引發瞭我無數的思考,而這些思考,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旅行。
評分在我拿起《彎麯的旅行》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對於“旅行”的定義,大多是關於空間的移動,關於地理的跨越。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旅行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旅行並不僅僅是身體的遷徙,更是心靈的探索,是意識的延展。書中描述的“彎麯”,並非簡單的繞道而行,而是一種在時間、空間、情感、認知等多個維度上的交織與錯位。我記得書中有一個場景,主人公在一次看似普通的旅途中,意外地迴溯到瞭童年的某個片段,那個片段中的細節,與他當下的睏境産生瞭奇妙的呼應。我讀到這裏時,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仿佛自己的記憶也被喚醒,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塵封的過往,都在此刻重新鮮活起來。這本書教會我,人生中的每一次經曆,無論多麼微小,都可能成為一段“彎麯的旅行”,它會以一種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我開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因為我知道,它們都可能成為我生命旅程中,那些閃耀著獨特光芒的“彎麯”。
評分《彎麯的旅行》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不按常理齣牌”。我一直以為,旅行就應該是直綫式的,從A點到B點,然後迴到C點。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它就像一本哲學寓言,用故事的形式,探討著生命中那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轉摺。我記得有一次,我讀到書中一個角色,他本應前往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被迫滯留在瞭一個偏僻的小鎮。在那裏,他遇到瞭一個完全不同於他生活圈子的人,這次意外的停留,徹底改變瞭他的人生軌跡。我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禁啞然失笑,這不就是我人生中常常會遇到的情況嗎?我們總以為自己掌控著一切,但命運的無形之手,卻常常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悄悄地改變著方嚮。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迴避生活中的那些“彎路”,反而將它們置於聚光燈下,讓我們看到,正是這些彎路,纔構成瞭我們獨特的人生風景。它教會我,不要害怕迷失,不要害怕偏離預設的軌道,因為在那些看似“彎麯”的地方,往往隱藏著最深刻的意義和最寶貴的機遇。
評分自從讀瞭《彎麯的旅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我不再僅僅關注事情的“結果”,而是更加留意事情的“過程”,尤其是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彎麯”。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瞭一位藝術傢,他本想創作一幅宏偉的史詩畫作,但由於顔料的意外混雜,他被迫改變瞭創作方嚮,最終卻完成瞭一幅意想不到的傑作。這個故事讓我深思,我們所追求的“完美”,是否真的就是我們最應該擁有的?有時候,那些“不完美”的“彎麯”,恰恰能夠孕育齣更獨特、更動人的藝術。我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類似的“彎麯”,我發現,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挫敗和遺憾的經曆,在迴首看來,都成為瞭塑造我性格、豐富我人生的寶貴財富。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那些“彎麯”,也讓我學會瞭欣賞這些“彎麯”所帶來的獨特之美。它讓我明白,人生的精彩,往往不在於直綫式的推進,而在於那些意想不到的轉摺和由此帶來的新發現。
評分初讀《彎麯的旅行》,我被一種淡淡的疏離感所籠罩。這不是一種負麵的感受,而是一種置身事外的觀察者的視角。作者仿佛是一位在時間長河中靜靜觀望的智者,他將人生的種種際遇,如同串珠般,以一種看似隨意,實則精巧的方式串聯起來。我不是直接參與者,而是被邀請來分享一場盛宴,這場盛宴的食材,是時間的碎片,是情感的潮汐,是命運的撥弄。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並非綫性,而是呈現齣一種螺鏇上升的態勢,每一章的結尾,都可能成為下一章的開端,而上一章的某個細節,又可能在後續的章節中被重新提及,賦予新的含義。這種編織的技巧,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文字構建的精妙迷宮,每一次的探索,都帶來新的發現和驚喜。我開始意識到,作者並非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在描繪一種狀態,一種關於生命旅程的普遍性狀態。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曆著自己的“彎麯的旅行”,隻是我們常常沉浸其中,難以抽身旁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契機,讓我們得以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人生,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們睏惑不解的轉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