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JTJ018—97)(以下简称原规范)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减少路基路面及公路构造物水损害,提高公路耐久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排水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工程经验的积累,规范部分内容需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09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190号)要求,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编写组在总结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研,充分吸收了近年来排水工程的建设经验,广泛征求了业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完成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以下简称本规范)的编制工作。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由九章、三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路界地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路界地下排水、公路构造物、下穿道路及沿线设施排水、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水文与水力计算等。较原规范主要变化有:
(1)增加了“总体要求”一章,对公路排水设计的总体要求和设计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2)将原规范中水文计算与水力计算的内容合并为一章,补充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流量计算和水力计算方面的内容;
(3)细化了对路界地表排水设计和路面内部排水设计的规定;
(4)增加了对隧道、沿线设施及水环境敏感路段等排水设计的规定;
(5)增加了对部分特殊地区和特殊路段排水设计的规定。
4 路界地表排水
4.1 一般规定
4.1 工路界地表排水可包括路(桥)面表面、中央分隔带、坡面和由公路毗邻地带或交叉道路流人路界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4.1.2 路界地表排水应采取防、排、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应做好与桥涵、隧道等排水系统的衔接。路界地表水不宜流人桥面、隧道内。不宜利用隧道内部排水系统排除路界地表水。
4.1.3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布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和处理;避免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等现象,危害路基、路面和毗邻地带。
4.1.4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地基应密实稳定,结构形式应与地基条件相匹配。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基变形引起的排水设施破坏。
4.1.5 路界地表排水设计应与坡面防护工程设计综合考虑。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坡面岩土由于冲刷导致失稳。
4.1.6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设计流量及沟管、泄水口的泄水能力应按第9章确定,沟管与泄水口的断面形状、尺寸、间距应根据设计流量确定。
4.1.7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所用材料的强度应不低于附录A的要求。
4.2 路面表面排水
4.2 工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路堑地段路面表面水应通过横向排流的方式汇集于边沟内。
2 路堤较高且边坡坡面未作防护,或坡面虽有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的路段,应采用路面集中排水系统排除路表水。
……
说实话,作为一名对工程美学抱有兴趣的观察者,我发现这本《JTG/TD33-2012》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规范中对于“生态排水”和“柔性过渡”的提法,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再是简单粗暴地把水流集中然后快速排走,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公路排水系统与周围的自然水文循环相协调。例如,在山区或生态敏感区域,对渗滤沟、植草排水沟的设计标准,体现了现代工程理念正在从“征服自然”转向“顺应自然”。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调整,更是一种行业价值观的进化。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能感受到标准制定者们在权衡防洪需求、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这套规范的先进性,正是体现在它能与时俱进地吸收最新的环境科学成果,确保我们建设的道路在满足百年工程目标的同时,不对地球造成过度的负担。这种深思熟虑的周全性,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技术查阅升华为对现代基础设施哲学的一次深刻领悟。
评分我对这本行业标准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它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公路设计,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日益显著的今天,面对的挑战越来越难以预测。规范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构建了一套基于风险评估和安全系数的决策体系。例如,在关于特殊地段(如长隧道或高填方路段)的排水设计中,它引入了更严格的审查流程和更高的设计标准,这显示出制定者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清醒认知。这种“预留余量”的设计哲学,是工业文明成熟的标志。它承认我们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书中的各种计算表格和流程图,看似复杂,实则是在为工程师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思维框架,让他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依据既定的逻辑链条,做出最稳健的判断。它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用无数案例的经验总结,提前告诉后学者:“当遇到这种情况,请按此步骤操作,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优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实用导向。从总则到总论,再到具体的结构形式和施工要求,条理清晰得如同精密仪器的装配说明书。我特别欣赏其在附录部分提供的各类计算示例和图例,这对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技术标准晦涩难懂,但《JTG/TD33-2012》通过大量详尽的图示说明,大大降低了跨专业理解的门槛。它不是一本供人欣赏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亟待被“使用”的工具书。每一条规范后的注释和条文解释,都像是为读者预设的“疑惑解答站”,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我体会到,这本规范的编写团队一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仅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还要考虑全球范围内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这本书的最终价值,不在于它被放在书架上积灰,而在于它被打印、被引用、被实际应用在每一条正在修建或维护的公路上,成为驱动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前行的无声引擎。
评分我这次翻阅这本厚重的《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宏观战略”与“微观执行”之间搭建了一座无比坚实的桥梁。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必须这么做”。比如,在阐述桥涵洞口设计时,规范对汇水面积的计算、水流速度的控制,乃至泥沙淤积的预防措施,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规定。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联想到建筑大师密斯·凡德德所说的“魔鬼在细节中”,而在这本规范里,安全和耐久的“天使”也恰恰藏匿于此。当我看到关于边沟、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选择时,它清晰地划分了不同流量等级下的适用范围,简直就是一份精密的“工具箱选择手册”。如果说建筑设计是艺术,那么这本规范就是确保艺术品能屹立百年的工程力学基础。它很少使用情绪化的语言,一切都围绕着“标准、优化、可重复性”展开。对于初涉公路行业的新人来说,这本书可能枯燥到令人望而却步,但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而言,它无疑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避免低级错误的“定海神针”。它所建立的行业共识,极大地降低了因设计理解偏差导致的工程风险,其作用远超了一本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种行业文化的沉淀。
评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简直是公路建设领域的一部“圣经”,光是翻开目录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专业深度肃然起敬。我一个非专业人士,纯粹是出于对身边宏伟工程背后逻辑的好奇心来触碰这本书的。它不像我们平时读到的那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而是充满了严谨的术语、复杂的计算公式和对各种工况下水流行为的精妙预测。我看到其中关于不同地质条件下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时,那种震撼感难以言喻——原来我们日常行驶在平坦路面上,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精密的“地下水管理系统”。想象一下,工程师们必须考虑降雨强度、土壤渗透性、坡度变化,然后用一套近乎完美的数学模型来确保雨水不会侵蚀路基,不让积水成为行车安全的隐患。这本书的严苛之处在于,它要求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规范,更要具备长远的抗灾能力。虽然许多技术细节我只能囫囵吞枣,但那种对“安全冗余”和“耐久性”的极致追求,已经通过文字传递了出来,让人深刻理解到,好的基础设施从来都不是凭感觉建成的,而是靠着这样一套套冰冷的、但极其可靠的规范支撑起来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实践中的无数次失败教训,凝练成了指导未来的金科玉律,这才是行业标准的真正力量所在。
评分宝贝很好 收到一段时间了正在使用不错啊
评分还不错 是正版
评分挺好的 快递给力
评分应该可以,书嘛搞得看看就好
评分很不错的书。
评分可以的,这很正版。有发票。
评分正版规范 最新排水设计规范 发货超快
评分价格算是便宜了,质量也不错!
评分很不错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