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传》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之一。本书讲述了出身寒微的萨布素通过个人奋斗成为首任黑龙江将军的传奇一生,并从开发边疆、兴办教育、治军筑城、对抗俄国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其在黑龙江任职18年中做出的贡献。书中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内容翔实可信,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清代戍边将军】全系精彩图书:
海报:
这部《清代戍边将军丛书》,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萨布素传》讲述了历史进入到17世纪,黑龙江流域的静谧被呼啸的枪炮声打破,这里沦为清朝与沙俄角逐的战场,兵燹所及,土著居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经过“雅克萨之战”,清朝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双方边境暂告安宁。为了控制东北边疆,清政府特设黑龙江将军,派兵驻防于瑗珲城,保卫清朝疆土。萨布素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黑龙江将军,他任期长达17年之久,在抵御沙俄、安抚百姓、建设地方、巩固边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尔巴衣尔,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之一。它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与中原相距最近;地域辽阔,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生态资源丰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渔猎及农耕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相互角逐的舞台。
东北地区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强族,不断崛起,雄飞中原,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先后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统天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长久处于战略地位,不断给中原王朝以强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盛衰或兴亡。
东北之重要,朝鲜李氏王朝中有识之士作出这样的评论:“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辽东大野记》)。
中国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明朝镇守辽东的巡抚王之浩说:“辽……中国得之,则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国。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全辽志·序》)。
所谓“辽…辽野”,确指辽东,相当今之辽宁省境。在清以前,东北还没有一个整体性的统一名称,只有辽东为历代所通用,或指为行政区划,或用为地区名称。在辽东以外,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除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有过短暂的行政区划名称,并无一个与辽东并列的通用名称。故上述引文中的“辽”,亦泛指东北。古人洞察东北的战略价值,其识见当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东北,更远胜历代。东北为清朝的发祥地,还是满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乡。清朝视东北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则是“重中之重”。清入关后,设盛京为陪都,并开始在东北区划设治。先于盛京设将军衙门,几度更名,最终定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衙门;顺治十年(1653年),再设宁古塔昂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1676年)将军徙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不久改为吉林等处将军衙门。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龙江地区尚未设治,归于吉林将军衙门管辖。30余年后,迟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反击沙俄入侵,正式设黑龙江等处将军衙门,标志清在东北基本完成行政设治。一改历代在此两个地区所行的羁縻之策,正式派将军、设首府,驻八旗,收赋税,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中国编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央王朝对盛京、吉林、黑龙江地区即东北的完全统一。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东北三将军衙门改设行省,比同内地,以东三省总督统辖。从而完成了管理体制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变革。
比较历代统治东北,唯清代统治最长久,以其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行一系列治边措施,推动并加速了东北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东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于诸边疆,成为最富庶的边疆地区。不言而喻,清代东北二百多年中所发生的变化,无不与一代代东北三将军的有效管理及其实践息息相关。这就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以东北三将军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阐述有清一代东北历史与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揭示东北地区的历史真相。
东北地方史学者对东北史的研究已经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东北三将军的研究尚未启动。在东北三将军衙门存续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将军衙门的盛京将军已达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职位的将军几近400人。除个案研究,尚缺乏“群体性”研究。例如,将这些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写成传记,即是其中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学者们捷足先登,率先包揽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龙江将军,编纂《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打开此项研究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足以起到示范作用。
在东北三将军中,黑龙江将军居于特殊地位。首先,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遥远。无论是远古,还是清以前,无论是清代与沙俄划界前,还是划界后,黑龙江流域都被称为我国东北的“极边”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长莫及,一旦发生不测之事,难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难以迅速到达。这使黑龙江将军之处事,较之盛京、吉林两将军更难。其次,这里自然条件虽说资源丰富,但气候更严酷,冬季漫长而寒冷,生存条件远不如盛京与吉林两地区优越。以致地广人稀,除游牧、渔猎等少数民族外,长期以来,汉人少见。这又使黑龙江将军为政之难,又难于盛京与吉林两将军。第三,更难更具危险性的是与沙俄为界,直面野蛮、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处境远比盛京与吉林两将军更严峻。与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之后,清军首度激战雅克萨,才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与毗邻的国家划分边界。自此,黑龙江遂成为名副其实的边防重地,在此任职的一代代将军们也置身于边防最前线,负有守土之责,亦比盛京、吉林两地区的将军更重;办理外交、解决与俄的各种边务问题,又多了一份重要职责。
显而易见,研究黑龙江历任将军们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尤为丰富,特别是在抗击沙俄一次次入侵的斗争中,更见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反击沙俄侵占我国的雅克萨,建树功勋;至近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沙俄大举进攻,寿山将军组织军民奋起抵抗。在兵败之后,愤然自卧棺材,吞金自杀殉国,死得十分惨烈。他们中,还有一些将军为治边、开发边疆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推动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向前发展。当然,并非个个将军皆英雄,实际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辈。如同其他群体一样,黑龙江将军群体,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的将军生涯,各种实践活动,都在《丛书》的各个将军的传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评述。认真总结他们治理边疆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他们的品质作风,对于当代人,确有参考与借鉴的重要价值。
这部《丛书》,较为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龙江齐齐哈尔地方历史学者首次编纂这部大型人物传系列,颇具创新的学术意义。但这仅仅是开始,有待于展开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给予每位将军以准确的历史定位,给予他们以中肯的评价。若想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将军们在黑龙江任职,他们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实录》略有记录,大都保存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无疑,这些难以计数的档案,是研究黑龙江将军的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齐齐哈尔地方史学者继续努力,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丛书编纂成功,可喜可贺。是为序。
刚翻开《清代戍边将军:萨布素传》,就被书中扑面而来的史诗感所吸引。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画面感,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边疆,感受着朔风呼啸,见证着战马奔腾。书中对萨布素的塑造,既有大将的英武,又有军人的坚毅,更有身为汉臣的忠诚。我尤其被他身上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所打动。他在边疆呕心沥血,为的是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书中对萨布素在关键战役中的部署和指挥,有着非常清晰和生动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同时,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人物,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和思考,这种真实感反而让他更加立体和令人信服。这本书就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让你在聆听中,感受历史的温度,理解历史的厚度。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沉浸其中的历史读物。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清代戍边将军萨布素的传奇一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在罗列史实,更是在讲述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故事。从萨布素的家庭背景,到他早年的戎马生涯,再到他后期为国征战的辉煌成就,整个故事线索清晰,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中加入的细节,比如他对边疆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当时社会生活状态的描绘,都让这段历史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萨布素身上所背负的沉重责任,以及他为了国家安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书中对他在平息内外边患、巩固边防的功绩,都有详实的记录,让我对清代边疆的稳定和统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人性的光辉,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优秀传记作品。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我从未想到一部关于清代将领的书籍能如此引人入胜。作者在梳理萨布素生平的同时,巧妙地将他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个人的崛起,更是整个时代洪流的缩影。书中对萨布素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雅克萨之战、准噶尔之役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萨布素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萨布素并非是一个脸谱化的英雄,他也有过犹豫,有过挣扎,但他最终选择了承担起国家赋予的使命,这份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对萨布素与同僚、部下、甚至敌人的关系也有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艰辛生活,也能体会到在动荡年代做出抉择的艰难。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书,它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将领,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对国家、对个人使命的思考。
评分“《清代戍边将军:萨布素传》”这本书,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叙事风格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力量,一点点剥开历史的尘埃,让我们得以窥见萨布素这位传奇人物的非凡一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展现了萨布素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将士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戍边大将,其间的每一个脚印都充满了艰辛与智慧。书中对萨布素军事战略的分析,以及他对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都展现了他非凡的远见和才能。我尤其对书中对他与所处时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动描写感到好奇,这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网。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萨布素这个人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对清代边疆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书,它会让你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一个坚毅的身影,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读完《清代戍边将军:萨布素传》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力量,将萨布素这位名将的一生刻画得栩栩如生。从他年轻时的初露锋芒,到镇守边疆的无数日夜,再到晚年的功成名就,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战场细节的描绘,那些刀光剑影、旌旗猎猎的场面,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展现了萨布素的军事才能,更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内心世界,他的忠诚、他的担当、他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都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了解清代边疆历史的生动教材。通过萨布素的视角,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的复杂图景,对清朝巩固边疆、维护统一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引用的史料详实,考证严谨,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历史知识,可以说是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价值,非常值得推荐给对中国古代军事史和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