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曾执教于北京大学,专讲经史,撰有讲义多种,门人辑人《刘申叔先生遗书》,此书为其中的一部。书共二册,每册三十六课。每课四、五百字,共约三万六千字左右。第一册讲经学源流,包括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古代之六经,西周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之传经上下(附《孔子传经表》),尊祟六经之原因。以下按时代把经学分为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近儒四派,每派之下,首《易》学、次《礼》学、次《诗》学、次《春秋》学、次《礼》学、次《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附),次《孝经》(《尔雅》附),各述承传授受、经学家及著作。第二册专题讲述《易经》,谓《易经》一书,所该之学最广。非仅空言,实古代致用之学。讲义分《易经》总义、封名、封名释义、《易》封之作用、释三《易》、释《周易》之旨,论《易》有三义。释彖辞、爻辞、易象、十翼、筮法、互体、卦变、比例以及《易经》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礼典的关系等。第一册简要介绍经学的源流、衍变、发展、流派,谓治经学者当参考古训,不知古训则经义不明。两汉经学,有分文古文之分,今文多属齐学,古文多属鲁学。今文家言多以经术饰吏治,又详于礼制,喜言灾异五行;古文家言详于训诂,穷声音文字之原,今文、古文各有偏长。三国南北朝时期,说经之书分北学、南学二派:北儒学崇实际,喜以汉儒之训说经,或直质寡文;南儒学尚浮夸,多以魏晋之注说经,故新义日出。唐人作义疏,黜北学而崇南学,故汉训多亡。宋明说经之书喜言空理,不遵古训,或以史事说经,或以义理说经,虽不免武断穿凿,亦多自得之言。近儒(清儒)说经,崇尚汉学,吴中学派掇拾故籍,诂训昭明。徽州学派(即皖派)详于名物典章,又好学深思。常州学派宣究徽言大义,或推经致用。师培亦推重汉学,谓汉儒去古末远,说有所本,故汉学明则经访亦明,欲明汉学,当治近儒说经之书,因为汉学相当于六经之译。而近儒又为汉儒之译,其说《易》,推重焦氏之学,故第二册解《易》多用焦氏之说,以发明《易》例为主。此书在清末与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为当时两部仅有的两部经学史专著,师培之书为讲义,较皮书简略而偏于古文学派,见解与皮氏时相对立。
评分纸张太薄,内容自不必说……
评分哥哥方法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过更好高规格高哥哥
评分很好,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评分书籍不错,需要好好的读一下的
评分好的,不能再好了
评分经学教科书,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初由国学保存会刊行,后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中。
评分经学教科书,不错的一套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