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到此處,我們要論一論曆史理論的係統是由些什麼部分組成的瞭。前邊說過,曆史理論是以一般就種種史的事實研究其普通的性質及形式,以明一以貫之的理數為目的的。史的事實為何?簡約言之,便是構成人類經曆的諸般事實。在曆史理論上所研究考察的事物全體,即是此人類生活的經曆。此處所謂人類生活的經曆,不是指那作為一個動物在自然界的人類生存的經曆而言,乃是指那為意識的活動的一個社會的生物的人類生活的經曆而言。此種意義的人類生活的經曆,其性質決非單純,實為一種復雜的組成物。人類的經曆,是一個概括的名稱,包括人類在種種範圍內團體生活的總閤。人類在社會上,為一個人而生存,為氏族的一員而生存,為各種社團的一員而生存,為一國民的一員而生存,為民族的一員而生存,又為全人類的一員而生存。故吾人有個人的生活,有氏族的生活,有種種社團的生活,有國民的生活,有民族的生活,又有人類的生活。人類生活的經曆,即由這些種種生活相湊泊相錯綜而成。我們要想瞭解人類經曆的總體,不能不就此種種生活下一番剖析分解的工夫,一一加以精細的研究
評分經典寶貝,真的值得購買。快遞師傅非常好,速度超快。
評分好書,邀您一起共同閱讀。
評分民國的學術,比之今天,的確是很大價值成分
評分寫得不錯,將六經每代的傳承脈胳和概要寫清,功力不錯。
評分經典
評分好的,不能再好瞭
評分清劉師培(1884-1919)撰。師培曾執教於北京大學,專講經史,撰有講義多種,門人輯人《劉申叔先生遺書》,此書為其中的一部。書共二冊,每冊三十六課。每課四、五百字,共約三萬六韆字左右。第一冊講經學源流,包括經學總述,經字之定義,古代之六經,西周之六經,孔子定六經,孔子弟子之傳經上下(附《孔子傳經錶》),尊祟六經之原因。以下按時代把經學分為兩漢、三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近儒四派,每派之下,首《易》學、次《禮》學、次《詩》學、次《春鞦》學、次《禮》學、次《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附),次《孝經》(《爾雅》附),各述承傳授受、經學傢及著作。第二冊專題講述《易經》,謂《易經》一書,所該之學最廣。非僅空言,實古代緻用之學。講義分《易經》總義、封名、封名釋義、《易》封之作用、釋三《易》、釋《周易》之旨,論《易》有三義。釋彖辭、爻辭、易象、十翼、筮法、互體、卦變、比例以及《易經》與文字、數學、科學、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禮典的關係等。第一冊簡要介紹經學的源流、衍變、發展、流派,謂治經學者當參考古訓,不知古訓則經義不明。兩漢經學,有分文古文之分,今文多屬齊學,古文多屬魯學。今文傢言多以經術飾吏治,又詳於禮製,喜言災異五行;古文傢言詳於訓詁,窮聲音文字之原,今文、古文各有偏長。三國南北朝時期,說經之書分北學、南學二派:北儒學崇實際,喜以漢儒之訓說經,或直質寡文;南儒學尚浮誇,多以魏晉之注說經,故新義日齣。唐人作義疏,黜北學而崇南學,故漢訓多亡。宋明說經之書喜言空理,不遵古訓,或以史事說經,或以義理說經,雖不免武斷穿鑿,亦多自得之言。近儒(清儒)說經,崇尚漢學,吳中學派掇拾故籍,詁訓昭明。徽州學派(即皖派)詳於名物典章,又好學深思。常州學派宣究徽言大義,或推經緻用。師培亦推重漢學,謂漢儒去古末遠,說有所本,故漢學明則經訪亦明,欲明漢學,當治近儒說經之書,因為漢學相當於六經之譯。而近儒又為漢儒之譯,其說《易》,推重焦氏之學,故第二冊解《易》多用焦氏之說,以發明《易》例為主。此書在清末與皮锡瑞的《經學曆史》為當時兩部僅有的兩部經學史專著,師培之書為講義,較皮書簡略而偏於古文學派,見解與皮氏時相對立。
評分書籍不錯,需要好好的讀一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