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儒家国风大雅小雅风雅颂

楚辞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儒家国风大雅小雅风雅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楚辞
  • 诗经
  • 文言文
  • 古诗词
  • 经典
  • 注译
  • 对照
  • 儒家
  • 国风
  • 风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雅世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43378
商品编码:10872052254

具体描述



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楚辞

原  价:12元

作者:(战国)屈原等,著,白雯婷,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378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定了《楚辞》。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著名篇章,同时也酌情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配有注释和译文,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他的文学成就就是开创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将诗歌这种题材从集体演唱转变成了独立创作,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1、与《诗经》齐名之绝唱,语文课程必学之经典。 

2、典藏版本,注释精准,译文绝美。原文如琢如磨,译文如诗如歌。阅读极其有美感和节奏,不妄加改动、随意增,保持诗歌的原生态。
3、朴素的言辞,还原激扬悲慨的民风;敬畏的情思,激荡豪迈徜徉的英歌;旖旎的心绪,歌咏唯美温柔的多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闻一多
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郑振铎



离骚……………………………………007


九歌……………………………………032
东皇太一………………………………033
云中君…………………………………035
湘君…………………………………036
湘夫人………………………………040
大命…………………………………043
少命…………………………………045
东君…………………………………048
河伯……………………………………050
山鬼……………………………………052
国殇…………………………………054
礼魂…………………………………056

天问……………………………………058

九章……………………………………083

惜诵…………………………………084
涉江…………………………………090
哀郢…………………………………094
抽思…………………………………099
怀沙…………………………………106
思美人…………………………………112
惜往日…………………………………116
橘颂…………………………………122
悲回风…………………………………125

招魂……………………………………134

卜居……………………………………154

渔父……………………………………157


《中国古代诗歌精粹:从《诗经》到《楚辞》的文学之旅》 本书是一部梳理中国古代早期诗歌发展脉络,精选最具代表性作品,并辅以深入解读的文学读本。它并非仅仅罗列篇章,而是力图引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韵律与情感的诗意世界,理解中国诗歌的源头活水,感受其不朽的魅力。 内容概述: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着中国诗歌的两大早期巅峰——《诗经》与《楚辞》展开。作者并未将它们视为孤立的文本,而是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特色、演变轨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诗经》——中国诗歌的基石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地位不言而喻。本书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呈现《诗经》的价值与意义: 文本精选与分类解读: 国风: 这是《诗经》中最具民情风貌的部分。本书将精心选取各篇中的代表作,如《关雎》描绘的初恋情愫,《桃夭》赞美的少女之美,《氓》诉说的女子情深,《采薇》抒发的征夫思归,《伐檀》揭示的社会矛盾等。每一篇的解读都将深入分析其语言特色、艺术手法(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阐释其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情感世界以及道德观念。我们不仅会关注诗歌的表层含义,更会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朴素情感与生活智慧。 雅(大雅、小雅): “雅”代表着正声,多为贵族所作,内容涉及政治、宴饮、颂歌等。本书会选取诸如《鹿鸣》的君臣宴乐,《鹿蜀》的规劝之辞,《文王》的歌颂先祖,《生民》的追溯起源等篇章。通过对“雅”的解读,读者可以了解当时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及他们对政治、社会、道德的看法,感受其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 颂: “颂”是祭祀用的乐歌,内容多为歌颂祖先、神灵,表达敬畏与祈福。本书将选取代表性的“颂”诗,展现其庄严肃穆的宗教色彩和对先祖的崇拜之情,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古老而神圣的仪式感。 《诗经》的时代价值与文学贡献: 现实主义的滥觞: 本书将重点强调《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即它对社会生活、人民情感的真实反映。从贵族生活到农夫耕作,从男女情爱到征夫思妇,无不生动呈现。 “风”、“雅”、“颂”的艺术特色: 详细阐述这三部分的语言风格、韵律特点、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与共性。 “兴”、“观”、“群”、“怨”的功能: 结合具体诗篇,解释《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兴”在情景交融中的妙用。同时,也会讨论《诗经》在“风”——民风民俗的采集,“观”——社会现实的观照,“群”——集体情感的抒发,“怨”——个体忧愁的倾诉等方面的作用。 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探讨《诗经》如何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其语言的质朴、情感的真挚、表现手法的开创性,对后来的楚辞、乐府诗乃至唐诗宋词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楚辞》——浪漫主义的璀璨之花 《楚辞》以其瑰丽的想象、奇特的语言和浓郁的地域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将从以下角度深入挖掘其魅力: 屈原及其精神: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介绍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坎坷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将个人不幸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屈原的精神内核: 深入分析屈原诗歌中表现出的“纫兰”、“佩芷”般的洁身自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崇高精神。 “骚体”的开创: 讲解屈原创造的“骚体”在句式、语言、叙事上的创新,如“兮”字的运用、长短句的结合等,如何打破了《诗经》的四言体式,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楚辞》名篇赏析: 《离骚》: 作为《楚辞》的代表作,本书将对其进行最详尽的解读。从宏大的宇宙想象,到细腻的个人情感;从对理想的苦苦追寻,到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从神话传说的穿插,到人生哲理的探寻,力图让读者充分领略《离骚》的磅礴气势与深邃内涵。 《九歌》: 介绍《九歌》作为一套祭祀性的乐歌,如何融合楚地神话、宗教信仰与民间歌谣,展现出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风情。如《东皇太一》的至高神,《湘君》、《湘夫人》的湘水之恋,《山鬼》的神秘凄美等,都将一一细致分析。 《天问》: 探讨《天问》这部“问天”之作的独特之处,它对宇宙、自然、神话、历史的疑问,展现了屈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以及他对古代神话体系的质疑与重构。 其他篇章: 如《九章》、《招魂》、《远游》等,也将选取代表作进行分析,展现《楚辞》在神话、哲理、抒情等方面的丰富性。 《楚辞》的艺术成就与地域特色: 浪漫主义的勃兴: 强调《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其夸张、变形、丰富的想象力,与《诗经》的现实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 楚地文化的鲜明烙印: 分析《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南方神话、方言词汇、民俗习惯,以及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何深刻反映了楚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神话与历史的交融: 探讨《楚辞》如何巧妙地将远古神话与诗人个人经历、国家命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抒情的艺术境界。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阐述《楚辞》如何影响了汉赋、魏晋南北朝诗歌、唐代传奇,以及后世文人对浪漫主义想象的追求。 第三部分:文白对照与译注——架起古今的桥梁 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的模式。这不是简单地将古文翻译成白话,而是力求提供一种立体式的阅读体验: 原文: 呈现最权威、最准确的古文原文,让读者直接接触到汉字本身的历史沉淀。 注释: 对原文中生僻的字词、典故、语法现象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理解字词的精确含义及其在语境中的作用。 译文: 提供通顺、流畅、忠实原文意境的白话译文。译文不仅仅是字面的对译,更会努力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艺术韵味和哲学思考,力求让现代读者能够“读得懂”,并且能够“感受得到”。 本书的独特价值: 1. 系统性与代表性兼备: 本书既有对《诗经》和《楚辞》两大诗歌传统宏观的梳理,又通过精选代表作进行微观的深度解读,力求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 立体式解读模式: “原文-注释-译文”的对照模式,为不同阅读水平的读者提供了便利,既能满足对古文感兴趣的读者,也能让初学者轻松入门。 3. 文化背景的融入: 强调将诗歌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创作的思想渊源和时代意义。 4. 文学与思想的统一: 在分析诗歌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观念和社会价值,展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深度。 5. 传承与创新: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以更贴近现代读者的方式,呈现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阅读本书,您将: 重温中国诗歌的源头: 亲身感受《诗经》的淳朴与《楚辞》的瑰丽,理解中国诗歌为何能如此源远流长。 体味古人的情感世界: 从诗歌中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恋、思乡、忧国忧民,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寻。 领略中国古代的智慧: 感受古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思考,从中汲取智慧。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诗歌语言、艺术手法的分析,学习如何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深刻理解这些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本书旨在成为您探索中国古代诗歌世界的得力助手,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它是一扇窗,让您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风景,也是一座桥,连接起遥远的过去与生动的现在。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译文的质量。很多对照版的译文往往过于直白或过于晦涩,难以把握原文的意境和韵律。然而,这本书的译文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既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又在汉语表达上保持了应有的美感和流畅性,读起来不觉生硬。特别是对于《楚辞》中那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和夸张的抒情,译者似乎找到了与屈原灵魂共鸣的钥匙,使得那些上天入地、神鬼莫测的场景依然能激荡人心。我特意挑选了几段描绘神游和求索的段落进行对比阅读,感到译者的功力深厚,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心灵的桥梁。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阅读习惯。它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篇章的性质和历史脉络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和组织。初学者可以先从篇幅较短、主题相对集中的部分入手,逐步适应其语言风格;而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直接跳跃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深入研读。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它不像是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文学导览图”,引导读者在浩瀚的经典海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航线,既能领略风光,又不至于迷失方向。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透着一股古典韵味。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典雅的排版,古文和现代汉语的对照清晰明了,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楚辞》但又苦于文言功底有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在阅读那些深奥的篇章时,旁边就有详细的白话翻译和精准的注释,能瞬间点亮晦涩难懂的地方。我过去总觉得《楚辞》高不可攀,但有了这本工具书,仿佛有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身边悉心指导,让我能更从容地步入屈原瑰丽的文学世界。那种被古人的才情深深震撼,同时又因理解的顺畅而感到无比愉悦的感觉,是其他版本难以给予的。无论是用来学习研究,还是仅仅作为案头赏读的佳作,它都拿出了一流的水准,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用心。

评分

我尝试着去读了一些《诗经》中的“风”、“雅”、“颂”,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贴心。它不仅提供了原文,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带有浓厚地域色彩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注释得极为详尽,避免了望文生义的尴尬。比如,有些古代的祭祀用语或者贵族礼仪的描述,没有深入的背景介绍是很难体味其深意的。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把这些“文化密码”一一解读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周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依礼制和农耕运转的古代社会,对儒家思想中对“礼”和“乐”的推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远比单纯的文本阅读要来得丰富和立体。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学术严谨性上的坚持。注释部分明显参考了多位权威学者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做了审慎的取舍和阐述,这对于想要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没有将复杂的学术争论一概而论,而是保留了探讨的空间,体现了客观的治学态度。比如,对某些特定地名的考证,或者对某些神话传说的追溯,都有明确的引用来源,这使得整本书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我将它与手头其他几本参考书进行了交叉比对,发现此书的校注错误率极低,可以作为信赖的底本使用。

评分

好。。。。。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好。。。。。

评分

书比较小

评分

书比较小

评分

好。。。。。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评分

书比较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