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集条解异出经录。收录有译者姓氏、同一种佛经的不同译本。异出经即同本异译的佛经。
评分9、新集律分为十八部记录。记录五部律演变为十八部的过程。
评分 评分东胡族系,源远流长。除两汉时的乌桓和鲜卑外,魏晋以后有由鲜卑分化出的段部(徒何)、慕容(吐谷浑在内)、宇文、拓跋、秃发、乞伏等部;北魏时又有柔然;唐末五代十国时继起的还有契丹、库莫奚、室韦,及辽、金时兴起的蒙古,都是属于东胡一系。本书断限,即上起早期东胡,下讫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蒙古,内容遍及东胡各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落兴衰、政治演变,及与他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均拟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因贯通上下左右,实际上是一部“东胡通史”。
评分三、代政权的兴亡及北魏王朝的建立
评分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南朝梁僧撰。僧(445~518),俗姓俞,祖居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生于建康(今南京)。14岁出家,先后入扬都建初寺、钟山定林寺,受业于法达、法颍。精通律学。曾搜校佛经,建立“经藏”。编有《三藏记》、《释伽谱》、《弘明集》等。《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出三藏记集》共15卷,包括4部分:①撰缘记,叙述印度佛经的编纂和中国译经的渊源。②铨名录,著录佛经2162部4328卷,分12类,各类有小序,叙述该类佛经源流。③总经序,汇集佛经的序、记120篇。④述列传,是中外32位译经高僧的传记。
评分三、卷六至卷十二为总经序。卷六至卷十一辑录一些佛典的前序与后记,共一百一十篇,其中七十七篇未见于现存的佛典。辑录前序后记很有价值,这些序记实际上就是佛典提要,保存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使后人知道译经的经过、内容、地点和时间。卷十二为“杂录”,收录陆澄的《法论》、齐竟陵王萧子良的《法集》以及僧祐的《释迦谱》、《世界记》等书的序文和篇目。这些书除《弘明集》外都已佚失,现在根据这些书的篇目即可略知其内容。
评分二、乌桓人的邑落组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