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似乎可移植到发展中国家;二是 R.F.哈罗德(1900~1978)和E.D.多马(1914~ )二人把静态的凯恩斯投资理论推演成为动态的增长模式。这个模式把储蓄率和增长率直接联系起来,在生产系数固定的前提下,把资本视为增长的约束条件,增长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而其他生产要素只在吸收资本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以后,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H.B.切纳里(1918~ )等逐渐认识到,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另一方面,T.W.舒尔茨(1902~ )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评分感觉还不错,应该是正版。
评分评分
good
评分强调资本作用和强调计划化作用的两种论点又互相影响,使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进而研究了投资配置的适宜标准。A.E.卡恩(1917~ )和丁伯根提出了“社会边际生产率”的概念。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线性、无替代性、无制度上的影响、无价格或货币政策的变动)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L.J.泰勒(1940~ )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评分对于经济学著作,鄙人最爱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籍,很有见解深度的
评分速度很快,书很新
评分 评分nic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