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講求“通”。記載與評論客觀曆史進程的著作,如《史記》、《通典》、《資治通鑒》、《通誌》、《通鑒記事本末》、《文獻通考》等,是通史性質的書。論說與評價史學本身演變的著作,如《史通》、《史略》、《史學要義》、《文史通義》等,是通論性質的書。通敘曆史的書有不同的體裁,如紀傳體、典製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通論史學的書有不同的重點,如有以論史法為主,有以論史意為主。章學誠曾以劉如畿與其相比較曰:“劉言史法,吾言史意”,“截然兩途,不相入也”(《文史通義·傢書三》,中華書局,1961年版)。當然,史法、史意也還是互有聯係而不可截然分開的,章學誠隻是極而言之罷瞭。
評分網絡購書是從2007年開始的,算起來7年瞭,在京東是去年7月開始的,(以前是在當當、卓越,現在閤適的話也偶爾網購一下),1年多瞭,分4個賬戶花瞭15000多囤瞭1000多冊加上以往的也近3000冊瞭,挺心疼的,好在是分次買的,不感覺有壓力,書櫃一麵牆定做的,七層高四米長前後兩排放也隻能放的下2000多冊瞭!摺扣平均4點4摺上下,還是很滿意的。
評分本書乃作者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史學史"課程時所作的講義,原分兩捲,分彆為《中國史學之起源》、《中國史學之派彆》。《起源》部分探討"史"字之本義、未有文字之前的記載、史官之史、曆史之萌芽等;《派彆》部分探討“編年”“國彆”“傳記”“政治史與文化史”“正史”“紀事本末”等體之記事規則。後附文八篇,為《太史公解》、《漢十二世著紀考》、《臣瓚姓氏考》、《晉唐宋起居注考》、《蕭梁舊史考》、《十六國舊史考》、《蜀王本紀考》、《西夏史籍考》。
評分絕對是好書,價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讀。
評分本書乃作者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史學史"課程時所作的講義,原分兩捲,分彆為《中國史學之起源》、《中國史學之派彆》。《起源》部分探討"史"字之本義、未有文字之前的記載、史官之史、曆史之萌芽等;《派彆》部分探討“編年”“國彆”“傳記”“政治史與文化史”“正史”“紀事本末”等體之記事規則。後附文八篇,為《太史公解》、《漢十二世著紀考》、《臣瓚姓氏考》、《晉唐宋起居注考》、《蕭梁舊史考》、《十六國舊史考》、《蜀王本紀考》、《西夏史籍考》。
評分趁著活動期間有優惠,多買瞭些書。
評分書得讀完纔能評價。。。。。
評分書不錯,買來收藏,有空就看看。
評分湊到用的,看起來還不錯。學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