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節能環保、低碳社會意識的普及和深入,LED照明技術的應用已活躍於商業和傢居照明領域。《LED照明工程設計與施工》圍繞LED照明工程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主題,深入淺齣地介紹瞭LED照明原理和LED照明器材,照明工程設計基礎,照明配電、照明控製及智能化技術,室內、外照明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方法,並列舉瞭典型照明工程設計案例,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LED照明工程設計與施工》可供從事建築、道路、景觀等照明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楊紹胤,Yang Shao yin,男,漢族,1939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1957年到1962年在浙江大學電機係學習,本科畢業。1962年到1965年在杭州絲綢印染聯閤廠、浙江省絲綢工業局任技術員1966年到1982年在國營9364廠任技術員、工程師1982年到2001年在浙江省建築建設計研究院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1年到1993年在新加坡共和國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任機電技術顧問。2001年到2002年任杭州市國傢稅務局、杭州市工商管理局技術顧問。2002年到2003年任中國建築技術開發總公司浙江分公司副總工程師2003年任浙江耀江集團副總工程師社會兼職:九三學社浙江省建築建設計研究院支社副主委.浙江省土木建築學會智能建築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城市*建築智能化係統》顧問,《智能建築技術》編委會委員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照明基礎知識
1.1 照明的功能
1.2 光學知識
1.2.1 光源發光度
1.2.2 光源的質量
1.2.3 受光麵的光特性
1.3 傳熱學知識
1.3.1 傳熱
1.3.2 熱阻
1.3.3 導熱係數
1.3.4 溫度係數
1.4 光源發光原理與特點
1.4.1 照明的分類
1.4.2 各類照明光源原理與特點
1.5 綠色照明
1.5.1 照明節能
1.5.2 環境保護
1.5.3 安全性
1.5.4 舒適性
1.5.5 LED在綠色照明中的應用
1.5.6 閤同能源管理
1.6 標準化知識
1.6.1 中國標準
1.6.2 國際標準
1.6.3 認證與認證機構
1.6.4 防護等級
第2章 LED照明光源
2.1 LED照明發光原理與特點
2.1.1 LED的發光原理
2.1.2 LED白光産生方法
2.1.3 LED光源的特點
2.2 LED光源的結構
2.2.1 LED封裝結構
2.2.2 LED的組成
2.2.3 LED的製作
2.2.4 LED的種類
2.3 LED電氣特性
2.3.1 LED的I-U特性麯綫
2.3.2 LED的C-U特性麯綫
2.3.3 LED的響應時間
2.3.4 LED的點亮時間與熄滅時間
2.3.5 最大允許功耗
2.3.6 電流對白光LED光學、熱學參數的影
2.4 LED熱特性
2.4.1 LED的熱阻
2.4.2 LED的電阻溫度係數
2.4 3芯片的結溫
2.4 4溫升
2.4.5 芯片的結溫對其他參數的影響
2.4.6 LED結溫的測量
2.4.7 芯片的散熱處理
2.4.8 大功率LED的散熱結構
2.5 LED的可靠性、光衰與壽命
2.5.1 LED可靠性
2.5.2 LED氣密性試驗
2.5.3 LED的失效分析
2.5.4 LED的防靜電保護
2.5.5 LED可靠性的理論分析
2.5.6 LED的光衰
2.5.7 LED的壽命
第3章 LED照明器的結構
3.1 LED照明器的概念
3.1.1 照明器基本定義
3.1.2 LED照明器的參數
3.1.3 LED照明器的分類
3.1.4 照明器設計原則與要求
3.1.5 照明器設計要求
3.1.6 照明器成本控製
3.1.7 照明器設計方法
3.2 LED照明器的組成
3.2.1 照明器殼體的材料
第4章 LED照明産品
第5章 照明工程設計基礎
第6章 照明配電、照明控製與閤同能源管理
第7章 室內照明工程設計
第8章 室外照明工程設計
第9章 照明工程施工
第10章 照明工程驗收
第11章 照明工程實例
附錄A 標準和規範
附錄B 常用詞匯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LED照明技術是綠色照明技術,由於其節能、環境保護等良好效果,目前在我國發展迅速。為瞭讓從事建築電氣設計、施工的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及時瞭解和學習有關LED照明技術知識,編寫瞭本書。
本書介紹瞭LED照明的基礎知識;LED照明原理,包括LED的結構、特性、發光原理、光源特點、光學特性、電氣特性、熱特性、可靠性、節能綠色、照明器的電源、光學係統;各種LED照明器,如路燈、筒燈、燈杯、庭院燈、草坪燈、日光燈、隧道燈、吊頂燈、霓虹燈、護欄管、投光燈、地埋燈、水下燈、光縴照明、蜂窩燈;照明設計,如視覺藝術、光學設計、照明配電、照明控製及智能化技術、閤同能源管理;室內照明工程設計,如工廠、學校、辦公建築、住宅、醫院、商店、體育館、會議中心、美術館、博物館、交通建築的照明工程設計;室外照明工程設計,如道路、景觀、休閑場所、主題公園的照明工程設計;最後介紹瞭照明工程施工和驗收知識,並提供瞭照明工程的設計實例。
本書編者為多年從事建築電氣工程設計、施工和照明器材生産、設計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書由楊紹胤主編,編寫人員分工如下:
第1章照明基礎知識楊紹胤、何永祥
第2章LED照明光源何永祥
第3章LED照明器的結構何永祥
第4章LED照明産品何永祥
第5章照明工程設計基礎楊紹胤、楊慶、何永祥
第6章照明配電、照明控製與閤同能源管理何永祥
第7章室內照明工程設計楊慶
第8章室外照明工程設計何永祥
第9章照明工程施工蘇山
第10章照明工程驗收楊慶
第11章照明工程實例何永祥、楊慶
杭州普朗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峽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偉賽照明有限公司、杭州能鎂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為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內容和形式如存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光影的藝術與科學:現代照明設計與應用全覽 本書並非專注於LED照明工程的特定技術細節,而是緻力於展現現代照明設計如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光學、美學、心理學乃至社會學原理。我們將一同探索光綫的力量,理解它如何塑造空間、影響情緒,並最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 第一章:光語的起源與演進——超越技術的光學基礎 在深入探討現代照明的應用之前,有必要迴溯光的基本原理。本章將以一種非技術化的視角,介紹光的本質,包括其波動性與粒子性,以及光的傳播、反射、摺射等基本光學現象。我們不會沉溺於復雜的物理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經典的實驗,幫助讀者建立對光的基本認知。例如,我們將藉助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彩虹現象,解釋光的色散;通過水麵倒影,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更重要的是,本章將著重闡述“光”作為一種媒介,如何自古以來被人類所認識和利用。從遠古的火光,到油燈、蠟燭,再到白熾燈、熒光燈,每一項技術的革新,都標誌著人類對光控能力的飛躍。我們將描繪這些裏程碑式的發明,不僅關注其技術進步,更探討它們對人類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甚至藝術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例如,火光的齣現如何聚集人類,形成最初的社群;電燈的發明如何打破黑夜的束縛,開啓瞭工業革命的新篇章,讓城市24小時運轉成為可能。 第二章:空間的情緒設計師——照明的美學與心理學 光不僅僅是照亮黑暗的工具,它更是空間的靈魂塑造者。本章將深入探討照明設計的美學原則,以及光綫如何直接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緒狀態。我們將解析“光影”在視覺藝術中的重要性,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攝影,光影的運用都直接決定瞭作品的氛圍和錶現力。 我們將從“光色”入手,解讀不同色溫的光綫所帶來的情感差異。暖色光(如燭光、白熾燈)營造齣的溫馨、放鬆的氛圍,適閤居傢環境和休息區域;而冷色光(如部分熒光燈、LED燈)則能帶來清晰、明亮、精神振奮的感覺,適用於辦公場所和學習空間。我們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不同的空間場景中,通過精確控製光綫的色溫,來引導和激發人們的情緒。 除瞭色溫,我們還將探討“亮度”與“對比度”的心理效應。適度的亮度能夠提升空間的舒適度和活力,而過強或過弱的光綫則可能導緻視覺疲勞或壓抑感。巧妙運用對比度,可以突齣焦點,引導視綫,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戲劇性。例如,在餐廳,柔和的局部照明可以營造浪漫的用餐氛圍;在博物館,重點照明則能精準地吸引觀眾對展品的注意力。 此外,本章還將涉及“顯色性”的概念。高顯色性的光源能夠真實地還原物體的色彩,對於需要精確色彩辨彆的環境,如服裝店、畫廊、醫療診斷室等,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解釋為什麼好的照明能夠讓空間“活”起來,讓物體“美”起來。 第三章:場景的敘事者——不同功能空間的照明哲學 不同的空間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因此,照明的設計也應因地製宜,服務於特定場景。本章將以大量實際案例為支撐,逐一剖析不同功能空間的照明設計理念與實踐。 住宅照明: 從入口的引導燈,到客廳的氛圍燈、閱讀燈,再到臥室的溫馨燈、床頭燈,以及廚房的操作燈、餐區的聚會燈,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多層次、多功能的照明組閤,滿足傢庭成員在不同活動中的視覺需求,同時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我們會強調“人性化”設計,考慮老年人、兒童的特殊需求,以及如何通過智能控製係統,實現照明的智能化與個性化。 商業照明: 商業空間照明的核心目標是吸引顧客、突齣商品、提升品牌形象。我們將分析零售店的櫥窗照明、店內主照明、重點照明和裝飾照明的協同作用,如何通過光綫引導顧客的購物路徑,激發購買欲望。對於餐飲業,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照明設計來營造不同的用餐體驗,從高端餐廳的優雅奢華,到休閑餐吧的輕鬆自在。 辦公照明: 辦公空間的照明設計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員工的生産力、健康和工作滿意度。本章將深入探討自然光與人工光的結閤,如何通過科學的照度、均勻度、眩光控製等指標,減少視覺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我們還將討論如何通過智能照明係統,根據室內外光綫變化自動調節,實現節能減排。 公共空間照明: 從城市廣場、公園,到交通樞紐、文化場館,公共空間照明的設計需要兼顧功能性、安全性、藝術性與經濟性。我們將分析戶外照明的挑戰,如惡劣天氣、能源消耗等,以及如何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打造既實用又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照明環境。例如,如何利用燈光勾勒建築輪廓,如何通過景觀照明營造夜晚的城市魅力。 第四章:技術的脈搏與創新的方嚮——照明的未來圖景 雖然本書不專注於LED照明工程的具體施工,但我們有必要瞭解當前照明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可能齣現的創新方嚮。本章將以一種宏觀的視角,審視照明技術的演進,並展望其在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 我們將討論“智能照明”的興起,包括物聯網(IoT)、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AI)在照明係統中的應用。智能照明不僅僅是開關的遠程控製,它更意味著根據人的行為、環境變化、甚至生理節律,動態地調整光綫的強度、色溫和方嚮,實現真正的“情境感知”照明。例如,根據人的活動區域自動開啓和關閉燈光,根據天氣狀況自動調整室內亮度,甚至通過光綫監測人的健康狀況。 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健康照明”的理念。越來越多的研究錶明,光綫對人體的生物鍾、睡眠質量、情緒甚至健康狀況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章將介紹如何通過調整光綫的參數,來優化人體的晝夜節律,改善睡眠,提升專注力,甚至輔助治療某些疾病。 此外,我們還會觸及“綠色照明”和“可持續照明”的發展。在能源日益緊張的今天,如何利用更高效的光源,結閤智能控製係統,最大化的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是照明行業麵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將探討光汙染問題,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設計,減少對環境的負麵影響。 第五章:光的互動與體驗——人與空間的對話 本書的最終落腳點,在於強調照明設計是如何促進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光綫並非孤立存在,它與建築的材質、色彩、結構,與傢具的擺放、陳設,與使用者的活動、心情,共同構成瞭一個完整的空間體驗。 本章將鼓勵讀者以一種更具感知力的方式去觀察和體驗光。嘗試在不同的時間和場景下,留意身邊的光綫是如何被利用和設計的。走到一個熟悉的空間,嘗試去分析它的照明係統:哪些是功能性照明?哪些是氛圍性照明?它們是如何相互配閤的? 我們將探討“場景化”照明的重要性,即根據特定的活動需求,預設不同的照明場景,通過簡單的操作即可切換。例如,在傢中,可以設置“閱讀模式”、“觀影模式”、“聚會模式”等。 最後,我們將迴歸設計的初衷:以人為本。照明設計並非僅僅是技術與藝術的堆砌,它的核心在於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好的照明設計,能夠讓空間更加舒適、安全、高效,並激發人的創造力與情感。本書希望通過這些內容的探討,激發讀者對光影藝術與科學的興趣,理解照明設計在現代社會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並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更敏銳的視角去感受和欣賞“光”帶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