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我行

中国国家地理:我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雷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
  • 地理
  • 文化
  • 风土人情
  • 中国
  • 摄影
  • 散文
  • 人文
  • 自然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413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01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国家地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纯质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行走,让意识战胜双脚,
  我可以,用行动改变命运。
  一位平凡的邻家女孩,一段奇迹般的成长故事。
  六年登山之路,突破身体极限,唤醒真实自我。
  从柔弱的书呆子,成长为登顶世界巅峰的勇敢者。
  全球完成"7+2"巅峰计划的*一位华人女性
  杨澜、俞敏洪、孙冕、谷岳、黄西 赞叹的励志人生
  每个人都能成就意想不到的精彩,只要你有迈出首步的勇气。
  《中国国家地理:我行》:她用奇迹般的生命历程告诉所有人:再平凡的人,在行走中,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内容简介

  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履历。
  乖乖女优等生留学深造,华丽转身成为职场精英,
  却为一部电影震惊而放下一切,踏上登山之路。
  从此,乞力马扎罗、阿空加瓜、麦金利、珠穆朗玛……
  第1位完成全球“7+2”巅峰计划的华人女性王雷,
  6年登山生涯,记录每一步成长与蜕变,
  用16万字真实的笔触,记录心灵的梦想,分享勇气与坚持的力量!

作者简介

  王雷,女,70后,生于江苏南通,长于北京。北京四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计算机硕士,后到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企业管理。2004年,因一部登山电影而触动,决心踏上登山之路,并定下攀登世界七峰二极(“7+2”)的登山目标。六年时间,从柔弱的邻家女孩成长为登顶世界巅峰的勇敢者。2010年5月24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全球完成“7+2”的*一位华人女性。
  她的故事,比想象中精彩。Lei Wang's Timeline
  1978年,就读北京海淀实验小学(原名北京海淀区花园村一小)。
  1983-1986年,在首都师大附中(原名北京师院附中)上初中。
  1986-1989年,如愿考上传说中的北京四中,在这里,爱玩的天性得到了良好的"纵容"与培养。
  1989年,踏入清华园,就读计算机系。
  1996-1997年,到美国留学,在北卡罗来纳大学(UNC Chapel Hill)读研,专业是Computer Science。
  2001-2003年,进入沃顿商学院,读MBA。
  2003年7月10日,糊里糊涂地登顶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海拔5895米,非洲*高峰,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
  2004年,因为电影《触及巅峰》 (Touching The Void) 和《乔戈里峰上的女人》,突发登山梦想,并从此订下"7+2"的宏伟目标。
  2005年9月2日,登顶厄尔布鲁士山(Elbruz,海拔5642米,欧洲*高峰,位于俄罗斯)。
  2007年6月30日,登顶麦金利山(McKinley,又名Denali 峰,海拔6194米,北美洲*高峰,位于美国)。
  2007年11月10日,登顶查亚峰(Carstensz Pyramid,海拔5029米,大洋洲*高峰,位于印度尼西亚)。
  2007年12月28日,登顶文森山(Vinson Massif,海拔5140米,南极洲*高峰)。
  2008年1月9日,在一片绝望的白色"沙漠"之中,忍住寂寞和严寒,成功到达南极点。
  2008年1月29日,第三次尝试,终于登顶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0米,南美洲*高峰,位于阿根廷)。
  2008年4月26日,与浮冰和"小河"做长久斗争,意犹未尽地抵达北极点。
  2009年,十字韧带崩断,手术后刻苦进行康复训练,不到半年就全面恢复高强度训练,积极准备珠峰登顶。
  2010年5月24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 Feng,海拔8844.43米,亚洲及世界*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 ,成为完成"7+2"巅峰计划的*一位华人女性。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王雷登上了许多世界高峰。我感觉她的价值,却不仅限于此,而是她在这个过程中,能面对现实带来的困顿,逾越心中的高峰。我相信她的故事,能让更多追求梦想的人看到希望。
  ——杨澜(知名媒体人)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王雷没有选择跟随,而是努力引领,她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生活模式,找到了个体的内心归属——户外登山。在登山中她感到了生命的鲜活力量,感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基于以前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她的这次转型对很多追求生命意义的年轻人会有独到的启示。
  ——俞敏洪(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当你明明知道你选择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还坚持往前走时,你已经是走在时间的前面了。面对大川大山,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对内心力量的加持。当你再遇到生命中的恩怨情仇、生离死别时,会有别样的态度。看看王雷这个弱女子是怎样走过来的,也许对你也有所加持。
  ——孙冕(《新周刊》创办人)

  在这个随时随刻都追求捷径的社会里,王雷的经验告诉我们,收获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成功没有捷径。
  ——谷岳(环球旅行者、旅游卫视《搭车去柏林》发起人、主人公)

  这本书把读者带到全球的七大洲和两极, 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个登顶者内心的自疑、自信和自我发现。中国在崛起。 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里都在登顶。一定意义上讲,人生就是登许许多多,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山。王雷的书无疑是对任何一个渴望成功、渴望新奇、渴望探险的人的莫大激励。
  ——黄西(山友)

目录

前 言 我就是想去追逐我的梦想
第一章 乞力马扎罗--糊里糊涂的登顶
第一次:我就是个“无知+弱智”
“睡着”登上乞力马扎罗
正能量
第二章 我的梦想曾经是个笑话
我的梦想清单
我是那块料吗
永不为迟!
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山
第三章 厄尔布鲁士--突破自己是件痛苦又甜蜜的事
“等准备好了”,就永远不能开始
没登顶前不要管路还有多长
成功的人只不过痛的时候咬紧了牙关
第四章 阿空加瓜--在受挫中成长
赶鸭子上架
做事没有借口
跑多快是由你的意识决定的
走进暴风雪的枪眼
高处不胜风
在成功在望时选择下撤
第五章 麦金利峰--只要付出真诚的努力,上苍也会感动
换换风水求转机
人不可貌相
在成功的路上总有意外发生
只要付出真诚的努力,上苍也会感动
态度是致命的
第六章 听从自己的内心
人生是一道功课,必须自己探索
我的事情我做主
“穷人”一样可以追求梦想
第七章 查亚峰--差点把命丢在金矿里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政治
印尼特色
合法的偷渡
差点把命丢了
第八章 南极--我把自己赌进去
赌进去的是我自己
小镇悟道
无论得失,我只做好我能做的
激励我的船长传奇
天气最好的一次,却是我最无力享受的一次
拖着100多斤的雪橇走在“沙漠”里
第九章 阿空加瓜之二--登山就是动态的冥想
我们活着,我们行走
登山是为了登心中那座山
我也想早点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从哪里跌倒,就以最快的速度从哪里爬起
第十章 北极--进退之间到达终点
来到极昼的世界
辛苦走一天,不进反退
追着找北极点
第十一章 你经历的痛苦,是上帝给你打开的另一扇门
突然间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疗伤也是学习
“被开始”的珠峰之旅
这扇门不开,就去敲那扇门
在训练中战胜孤独和恐惧
学会推销自己,直面自己的弱项
人未动,装备先行
你经历的痛苦,会帮助你更加理解别人的痛苦
“我们将通过你一起体验登珠峰”
第十二章 珠峰(上)--为了珠峰,冲刺吧
在疲惫和焦虑中进入最后一个月
无私的支持
练习上厕所
朋友们,有你们真好
第十三章 珠峰(中)--我的人生答卷是交给我自己的
别人在看一场表演,而我只关注眼前每一步
“后悔”测试法
能够开始,就是成功
学会坚持与放弃之间的平衡
误食变质肉
看来我是最弱小的
保持积极和平和心态
咳嗽到失声
第十四章 珠峰(下)-- 最美的风景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几乎没有不生病的人
俄罗斯转轮手枪游戏
珠峰上的母亲节
我成了唯一的女队员
我要活着走出去
即使别人都怀疑我的能力,也要相信自己
真正的梦想,是黑夜中的马拉松
后记 感谢陪我一路走过的人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乞力马扎罗<<糊里糊涂的登顶
  初次接触登山,
  完全是偶然的机缘,
  在莽莽撞撞的无知中,
  从刻骨铭心的“失败”开始。
  第一次:我就是个“无知+弱智”
  初次接触登山,完全是偶然的机缘,在莽莽撞撞的无知中,从刻骨铭心的“失败”开始。
  那是2001年底的时候,刚开始在沃顿商学院读MBA。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去爬南美洲厄瓜多尔的科多帕克西山。在北京城里长大的我从未见过雪山,登雪山是什么滋味,连想象一下的可能都没有。至于5894米意味着什么,我更毫无概念。我只是对一切未知的事情都好奇,那时对南美洲的浪漫文化很迷恋,又听说这还是一座活火山,就更加好奇。我也完全不知道登山的体能要求如何,只想着,学校组织的项目,既然别的同学能行,我为什么不能?无知者无畏,我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
  真站到这座雪山脚下的时候,我就傻眼了。没想到真的雪山是这么大这么美!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遥远,迷人而又庄严,我完全为她的气势折服了。我感到我在跟自己开玩笑,但是,以自己好强的个性,是没有退缩的选择的。
  第一次懂得登山不能穿纯棉的衣服,第一次背上不是书包或公文包的背包。登顶前的最后一站在4800米,能十步一歇地坚持走到那里,我就已经很为自己自豪了。下午基本技术训练,第一次踏着冰爪登上覆盖着厚厚雪层的陡坡,就一脚踏空,重重地踩在了自己的另一条大腿上。
  尽管如此,向导还是高估了我的能力,决定当晚冲顶!可是那时候我的体力之差超出了他的想象。我是拿惯了笔杆子的人,第一次挥斧头砍树桩,再加上MBA第一学期是几乎天天开夜车,每天在课堂、研讨会和各种活动之间争分夺秒,别说锻炼身体,连基本的健康、休息都不能保证。
  第一次登山,我根本不懂得如何协调呼吸与步伐,就好比跳舞时要踩乐点。结果很快就上气不接下气,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疲惫不堪了。我不得不对自己产生怀疑,但毕竟之前没有真正体验过登山的困难,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依然对登山抱着很天真的幻想,想着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那时,在我的理解,胜利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登顶,也是此行唯一的目标,“失败”是不可以接受的,典型的“登顶狂热”症!我的眼睛总是盯着前面的山包,以为那就是顶峰,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终于见识了什么叫“山外有山”。
  从半夜出发坚持到早上太阳升得高高的了,我依然坚信,顽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直到后来我开始手脚并用,真的变成“爬”山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顽强”,都觉得恐怖。“顽强”精神的教育,是贯穿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国外登山的时候,经常听到西方向导对此的赞叹,但同时又带着遗憾,因为很多不该发生的山难就是因为被“登顶狂热”症烧昏了头脑,而精神之顽强远远超出了体能、技术所能承担的风险。
  虽然向导一路上不停地讲解雪山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可我一直没理解那些危险的现实性。随着太阳越升越高,雪坡上的温度迅速升高,雪开始变得越来越松软,经常一脚踩下去就陷得很深。我忽然清醒了,意识到当雪开始松动,冰裂缝、雪崩的发生概率就会越来越大。我可以这么无止境地坚持下去,但是,可能付出的代价将会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登顶,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生命不负责任,接受“失败”是唯一的正确决定。
  失望,沮丧,这几乎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然而,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不想让我的登山经历就此结束……
  回到营地,一位素不相识的登山者劝我说,也许是对海拔不适应,先下去歇两天,再试试。若不是这位有经验的前辈,我的人生轨迹也许会完全不一样!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不甘心失败,还是决定按照他所说的再试一次。
  下到2800米有绿树红花的地方休养了两天,感觉真的变了一个人,充满激情和力量,海拔对体力的影响之大是我以前没真正理解的。再回到4800米营地的时候,就感觉身体轻了很多,速度也比第一次要快很多。吸取上次左脚踩右脚的教训,我又狠补了一次技术课,认真练习了冰镐和冰爪的基本技巧。
  第二次尝试,正好是2002年元旦前夜。我们按照当地风俗点燃了一个布衣假人,辞旧迎新,在新年的欢呼声中出发。有了前次失败的经历,我不再天真,懂得登山不是“有志者事竟成”那么简单的事。我不再关心离山顶还有多远,只在乎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专注于协调呼吸和步伐的节奏。尽管这次的积雪远比上次要厚,路走起来困难了不少,但是我却觉得没有上次累了。
  等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已经到了登顶前的最后一个陡坡下了。对比上次的这个时候,我才刚走到山的一半。因为前一天刚下过大雪,这一段路厚厚的松松的积雪,随时可能发生雪崩,因此向导要求我们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本来我这之前才用了一半的体力,而冲过这一段积雪路之后,我立刻筋疲力尽。在高海拔上,一个很短的冲刺都是极其消耗体能的。我累得坐倒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还好,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在山顶了!
  望着圆圆的火山口,无法相信几天前那个手脚并用、无限绝望的自己,真的就凭自己的力量登顶了!
  绝处逢生的登顶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而更宝贵的是,“失败”的开始让我懂得了,放弃是一种战术,坚持与放弃之间的平衡是一门艺术。
  ……

前言/序言


《大地脉搏:行走的史诗》 在这本《大地脉搏:行走的史诗》中,我们将踏上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壮丽旅程,去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地理奇观、感受跌宕起伏的自然变迁,并聆听这片古老土地上回荡的生命史诗。本书并非简单的地理教科书,而是一曲关于地球、生命与人类活动的宏大叙事,它将带领我们深入自然的心脏,领略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也反思我们作为地球一员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大地之心——塑造地球的鬼斧神工 旅程始于地球的深处,那里涌动着岩浆的炙热,板块碰撞激荡着地壳的脉搏。我们将揭示造山运动如何塑造了巍峨的山脉,火山喷发如何孕育了新的土地,而漫长的地质年代又如何雕刻出峡谷、平原和高原。 山脉的脊梁: 探索喜马拉雅的雄伟,感受其如何由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成,不仅仅是地学的奇迹,更是无数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藏传佛教的精神图腾。我们将深入了解褶皱、断层等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并讲述历史上人类如何征服高山、开辟通道的故事,比如茶马古道的艰辛与辉煌。 火的呼吸: 从冰岛的冰与火之歌,到夏威夷的火山岛屿,我们将深入了解火山的类型、活动规律及其对地貌的改造。探讨火山灰如何肥沃了土壤,火山喷发如何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又如何成为生命的起点。我们将走访曾经的火山遗迹,想象亿万年前的熔岩奔涌,感受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水的雕琢: 冰川消融如何塑造出U型谷和冰碛湖,河流侵蚀又如何切割出V型峡谷和冲积扇。我们将跟随长江、黄河的脚步,了解它们如何从源头奔腾而出,一路蜿蜒,滋养出广袤的平原,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我们将探访亚马逊雨林的深邃,感受其磅礴的水系如何支撑起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风的痕迹: 沙漠中连绵起伏的沙丘,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风的杰作。我们将深入戈壁、撒哈拉,了解风蚀地貌的形成机制,讲述沙漠边缘的生命如何顽强生存,以及风在传播种子、塑造地貌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命绿洲——孕育万物的生机勃勃 大地并非冰冷的岩石,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浩瀚的海洋到高寒的山巅,从幽深的雨林到干旱的沙漠,生命以各种令人惊叹的方式繁衍、演化。 雨林的低语: 深入亚马逊、刚果的雨林深处,感受那令人窒息的潮湿与闷热,以及遮天蔽日的植被下涌动的勃勃生机。了解雨林复杂的生态系统,树冠层、林下层、地被层之间如何相互依存,以及那些奇特而珍稀的动植物。我们将讲述雨林中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海洋的呼吸: 潜入深邃的海洋,探索珊瑚礁的五彩斑斓,感受鲸鱼迁徙的壮阔,以及深海中那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神秘生物。我们将了解洋流如何影响全球气候,海洋如何成为地球最大的碳汇,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 高山的脉搏: 攀登青藏高原,感受稀薄空气下的坚韧生命。了解高原特有的植被和动物,如牦牛、雪豹,它们如何适应极低的温度和强烈的紫外线。我们将讲述高原牧民的生活,他们与世代居住土地的情感连接。 荒漠的韧性: 在撒哈拉、内蒙古草原,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顽强的韧性。了解仙人掌如何在干旱中储存水分,骆驼如何在沙漠中行走千里,以及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绽放的花朵。 第三章:人类的印记——文明与自然的交织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类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文明与自然相互塑造,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史诗。 文明的摇篮: 从两河流域的灌溉农业,到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再到黄河文明的孕育,我们将探寻大河流域如何成为人类文明的起源。了解古代先民如何顺应自然,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建立城市。 丝绸之路的传说: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我们不仅能看到商旅往来的繁荣景象,更能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探究驼铃声中蕴含的地理智慧,以及沿途城镇的兴衰演变。 工业时代的变迁: 工业革命的浪潮如何改变了地貌,塑造了新的城市格局,也带来了环境的挑战。我们将审视矿业开发、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开始反思与自然的平衡。 当代挑战与未来: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些当代地球面临的严峻挑战,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本书将客观呈现这些问题,并积极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先驱者,他们的努力与希望。 第四章:行走的智慧——感悟与启迪 《大地脉搏:行走的史诗》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踏上新的土地,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行走的力量: 徒步穿越戈壁,感受孤独与渺小;攀登珠峰,体验极限与超越;潜入深海,敬畏未知与神秘。行走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也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乡愁的根源: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地理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文化,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份认同。那些熟悉的山川河流,是连接我们与祖辈的情感纽带。 未来的方向: 理解了地球的脉搏,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方向。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学习它的韧性、它的包容、它的生生不息,是我们在复杂世界中前行的动力。 这本书邀请您,放下地图,走出舒适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脉搏。在每一次的行走中,发现被遗忘的美丽,理解被忽略的联系,最终找回我们与这颗蓝色星球之间最本真的情感。它是一份地图,更是一场心灵的冒险,一曲献给大地与生命的永恒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我行”——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已经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令人屏息的壮美画卷:也许是云南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那石灰岩峰林如同拔地而起的巨笋,在云雾缭绕中更显神秘;也许是新疆塔里木盆地那无垠的沙漠,在日出日落时分,金黄色的沙丘被染成瑰丽的色彩,显露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荒凉之美。又或者,是青藏高原上那澄澈如镜的高原湖泊,它们静静地镶嵌在雪山之间,倒映着蓝天白云,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这些地理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蕴含着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同时,我也相信,在描绘这些壮丽景观的同时,书中一定不会忽略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生存智慧,他们的文化习俗,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将是这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曲关于中国大地的、充满生命力的赞歌。

评分

尽管我尚未深入《中国国家地理:我行》的内文,但仅从其标题便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召唤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古老的丝绸之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探险故事,以及那些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我脑海中不禁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古老的村落,傍晚的余晖洒在辽阔的草原上,夜晚的星空下,古老的传说在篝火旁低语。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中国大地上那些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从地球的脉搏中感受它的力量;我也期待它能揭示隐藏在山川河流中的人文历史,去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这本书,仿佛是一张藏宝图,引导我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中国各个角落的珍贵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我渴望通过它,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行”,什么是“中国”,以及“我”在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位置。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唤醒内心深处探索欲的书籍都情有独钟。这次有幸接触到一本名为《中国国家地理:我行》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个字,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零星浏览的片段,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我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中国画卷。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听到了奔腾的江河在山谷间回荡,也感受到了广袤草原上野性十足的生命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的介绍,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对话,一次对中国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方式、历史沉淀的深刻洞察。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那些我未曾踏足的角落,去理解那些我未曾了解的故事,去发现隐藏在寻常风景背后的非凡意义。我相信,这本书定会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对“中国”这个词,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读到《中国国家地理:我行》这个书名,我的思绪就已经开始飘向远方,仿佛我正站在一座高耸的山巅,俯瞰着脚下蜿蜒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这本书,我感觉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地理知识,更是一种对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颂。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雪域高原的寂静与圣洁,还是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亦或是戈壁荒漠的苍凉与辽阔,都将在我的脑海中一一呈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故事,将是如何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这本书,我相信它能够引领我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感受它的辽阔与深邃,理解它的过去与现在,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我行》这个名字,就如同一声低语,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那颗不安分的冒险之心。我脑海中盘旋着的是那些气势磅礴的山脉,比如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它直插云霄,仿佛能触碰到星辰;又或是险峻的张家界,那嶙峋的石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我也想象着那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了多少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更令我心驰神往的是那些地貌独特的区域,比如青藏高原那苍茫的雪域,又或是塔里木盆地那浩瀚的胡杨林,它们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总能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地理风貌的描绘,它更会深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情,去展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如何与这片土地相互塑造,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故事,将是这本书最动人的篇章。

评分

内容简介

评分

他停下来脱掉上身Lacoste的运动外套,在操场边上的水泥台阶上坐下来。

评分

同样起点的人往往到达的高度各不相同,起点落后者也不乏有人超越那些有更高起点的,人生能达到的高度不是由最初分配给你的资源、能力决定的。如果把命运完全归咎于出身、大环境、体制,停在原地厌世、憎恨、嫉妒,你永远不会&ldquo;时来运转&rdquo;,只有努力,把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才可能主掌自己的命运。

评分

这些女中豪杰。。。登过雪山、翻过雪达坂的我没有太多时间登山,看看书聊以慰藉。。。

评分

看着这些书,就觉得是心灵鸡汤啊!有兴趣的一定买这本书吧!

评分

&ldquo;跑步去了。&rdquo;男生拿下牙刷,抹了抹嘴边的泡沫。

评分

虾脊兰属

评分

前面挺无聊,后面珠峰还不错

评分

内容简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