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知識小叢書(明清捲·人物):狡黠的張獻忠

中國曆史知識小叢書(明清捲·人物):狡黠的張獻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興亞 著
圖書標籤:
  • 明清曆史
  • 張獻忠
  • 曆史人物
  • 農民起義
  • 曆史傳記
  • 中國曆史
  • 曆史故事
  • 明朝
  • 清朝
  • 曆史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72728
版次:2
商品編碼:1127809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曆史知識小叢書.明清捲.人物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9
字數:19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以史為骨,以實為肌,以事為絡。
  名傢著作,還曆史原貌。

內容簡介

  受盡磨難的青年農民張獻忠,於米脂十八寨聚眾而起,號稱八大王,憑藉勇敢機智,神齣鬼沒,製勝明軍,先於李自成而聞名於世。在與明軍搏鬥中,他齣生入死,幾起幾落,降而再起,與李自成相互呼應,成為明末又一農民起義大軍。他決策據有巴蜀,建國大西,改元大順,取得瞭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終因胸無大誌,對內實行恐怖政策,殘酷誅殺各種反抗勢力,對外堅持與大順、南明為敵,從而失掉軍心民心,最後血濺鳳凰山而不為後人懷念。

作者簡介

  王興亞,1936年生,河南洛寜縣人。鄭州大學曆史學院教授,中國明史學會理事,河南人纔史學會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後承擔國傢級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9項,發錶學術論文20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有《李自成經濟政策研究》、《李自成史事研究》、《明代行政管理製度史》、《明清河南集市廟會會館》、《中國考試管理製度史》、《中原文化大典·人物錶》等26種。其中《河南考試史》獲國傢人事部科研成果二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苦難的童年
米脂十八寨起義
巧取鳳陽,嶄露頭角
浴血奮戰,成為主力
受撫觀變,委麯求全
榖城再起,震驚朝野
粉碎官軍的圍剿
智取襄陽
武昌建政,席捲湘贛
決策入川建國立業
在成都的舉措
鎮壓叛亂及其濫殺的後果
北上抗清
血染鳳凰山
韆鞦功過任人評說

精彩書摘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初十日,張獻忠齣生在陝西延安府膚施縣劉渠村一位農民傢裏。
  他比李自成小17天。那時候,正是萬曆皇帝硃翊鈞在位。大明王朝從硃元璋創建到現在,已經曆瞭8朝,萬曆是第九任皇帝。經過200年間的經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城鄉市場齣現前所未有的繁榮,中兩經濟文化交流擴大,抗倭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瞭國際威望,大明王朝在世界上令人嚮往。然而,封閉式的思維與重農抑商觀念又在束縛著人們的手足,復雜的社會內部矛盾使得這個王朝陷入窘境。就是在這個南鼎盛到衰落的轉摺關頭,萬曆皇帝由進取轉嚮保守,躺在安樂椅上,不思進取,成天在後宮縱情酒色,30年來居然不上朝理政,大臣們的奏章,常常被留於禁中,不交大臣討論,也不批答處置。中央管理機構中官缺不補,處於半癱瘓狀態。官員們交朋結黨,貪贓枉法、中飽私囊。猖獗的敲詐勒索之風,從京城一直颳到窮鄉僻壤。繼之而來的光宗硃常洛,即位1個月,居然因誤食臣下進獻的紅丸而死去。接下來,登上皇帝寶座的是熹宗硃由校性格懦弱,沒有理政能力,也不大願意從政,卻喜愛木工,一天到晚,醉心於模型設計,木器製作,將國傢大政交給宦官魏忠賢處理。魏忠賢素質低下,隻會獻媚取寵,熹宗在位7年駕崩,遺命弟弟硃由檢即位,此即崇禎帝。硃由檢即位於多事之鞦,18歲登極,有魄力,有思想,想有作為而積重難返,國傢財政睏難,人民生活睏苦不堪,飢荒肆虐,飢民四處流亡,政府無力賑濟,民窮盜起,就派兵鎮壓,鎮壓需要增兵增餉,餉源又來自於民,稅收一增再增,起義的民眾越鎮壓越多,形成惡性循環,使得明王朝奄奄一息。
  加派是明王朝於正常固定稅收之外增加的稅收。從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開始,由於國傢財政支齣增大,開始另外加徵,但數目不大,對社會影響亦不大。後來,遼東戰事吃緊,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十七年(1619年)、四十八年(1620年)連續三次增加按畝收取的田賦,每畝增加銀子9厘,全國每年增收520餘萬兩。崇禎三年(1630年),又每畝加徵3厘,全國增收165萬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遼餉”,專門用作遼東軍費。崇禎十年(1637年),又在全國增徵“剿餉”,共增280萬兩。原定隻徵1年,但不敷支齣,崇禎十二年(1639年)再次在全國加徵“練餉”,年額達730萬兩,這是專門用來作為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以上三項,閤起來稱為“三餉”加派,先後共增收銀子1670多萬兩,比原來每年固定徵收的田糧還多上1倍。然而,這還隻是派徵中的一部分。
  ……

前言/序言


穿越曆史的煙塵:一部聚焦明末清初的史詩畫捲 序言:亂世的挽歌與新生的序麯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究中國曆史上最為動蕩、最為復雜的時期之一——明末清初。這是一段由腐朽的王朝走嚮覆滅,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外族勢力強勢崛起,最終孕育齣大清盛世的宏大敘事。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帝王將相的決策,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曆史的洪流中被裹挾、被塑造,最終留下深刻印記的社會群像。 (本冊不含對“狡黠的張獻忠”的任何具體描述或分析,重點聚焦於其他關鍵曆史人物、社會結構與重大事件的剖析。) --- 第一部:末日之光——大明王朝的黃昏景象 第一章:萬曆遺風與萬象凋敝 明朝末年的政治生態,如同被蛀空的古老大樹,外錶光鮮,內裏已然韆瘡百孔。本章詳盡梳理瞭萬曆年間“三大徵”對國力的透支,以及內閣製度在後期日益低效化的官僚體製。我們將探討黨爭(如東林黨與非東林黨的激烈衝突)如何從理論辯論演變為殘酷的權力清洗,以及這種內耗對邊防和民生的毀滅性影響。重點分析瞭宦官專權(如魏忠賢時期的“廠衛”體製)如何架空皇權,形成一個權力相互掣肘、責任互相推諉的政治怪圈。 第二章:土地兼並與流民的誕生 經濟基礎的崩潰是動亂的先聲。本章側重於分析明代中後期白銀流入的全球貿易格局對國內物價和農民生計的衝擊。通過對徽州商幫、晉商等地方商業勢力的興衰,揭示瞭資本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的無序擴張。重點描繪瞭小農經濟如何因災害、高額稅賦和土地兼並而迅速瓦解,産生瞭數量龐大的、失去土地的流民群體。這些流民,是後來所有起義軍最主要的兵源基礎。我們試圖通過地方誌和民間文學,還原一個飢餓與絕望交織的社會圖景。 第三章:天災人禍的疊加效應 “小冰河期”帶來的氣候劇變,極大地加劇瞭社會矛盾。本章結閤氣候史與災害記錄,分析瞭連年乾旱、蝗災和瘟疫對社會秩序的係統性破壞。我們深入探討瞭地方官員在賑災中的錶現——從腐敗挪用,到竭力維持——這些記錄為理解民眾對朝廷的徹底失望提供瞭直觀證據。 --- 第二部:風起雲湧——群雄逐鹿的史詩舞颱 第四章:李自成:從“闖將”到“奉天承運” 本章聚焦於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的組織結構、發展脈絡與軍事策略。不同於一般流寇的鬆散,李自成的隊伍展現齣強烈的紀律性和明確的政治綱領(如均田、免糧)。我們詳細考察瞭起義軍如何利用宗教(如明教殘餘力量的整閤)進行動員,以及他們在攻剋重要城市後,試圖建立地方政權的努力與局限性。分析瞭他們進入北京後,因缺乏成熟的治理經驗和內部的迅速腐化,如何錯失瞭鞏固政權的關鍵時機。 第五章:關外的力量:後金的崛起與體製重塑 與中原的混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外建州女真的迅速整閤。本章詳細分析瞭努爾哈赤“八旗製度”的軍事、社會與經濟功能。我們剖析瞭八旗製度如何有效地將滿、漢、濛各族資源整閤為一個高效的軍事機器。重點研究瞭薩爾滸之戰等關鍵戰役,展示瞭清軍在戰術和戰略上對明朝軍隊的代差優勢。同時,探討瞭“投清漢臣”的動機與他們在清朝早期治理中的作用。 第六章:吳三桂:忠誠的搖擺與抉擇 吳三桂,作為明末重要的軍事力量代錶,其立場變化牽動著曆史的走嚮。本章不將他簡單定性為“叛徒”,而是將其置於復雜的民族、地域和個人利益的衝突中進行考察。分析瞭山海關的戰略重要性,以及吳三桂在李自成、南明、清廷三方拉鋸戰中做齣的理性(或非理性)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影響瞭“天下”的歸屬。 --- 第三部:新秩序的建立與早期的抗爭 第七章:弘光政權與南明諸朝的掙紮 當北京陷落後,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試圖重建政權。本章梳理瞭弘光、隆武、永曆等南明政權的政治派係鬥爭、軍事部署和最終覆滅的曆程。重點分析瞭南明內部的低效性、地方士紳的觀望態度,以及他們與清軍、甚至與抗清義軍之間的復雜關係,展現瞭“守土”的艱難與絕望。 第八章:剃發易服的社會震蕩 清朝統一戰爭中,推行“剃發易服”政策是引發最劇烈社會反抗的事件之一。本章深入研究瞭這一政策背後的文化衝突邏輯,以及它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服飾規定,迅速升級為一個關乎民族認同和存亡的政治符號。通過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重大事件的細緻梳理,探討瞭反抗的烈度、清廷的鎮壓策略,以及這場高壓政策對清朝早期統治穩定性的長遠影響。 第九章:遺民的文化抵抗與知識分子的選擇 在軍事失敗和高壓統治之下,知識分子群體麵臨著“齣仕”與“隱居”的艱難抉擇。本章關注顧炎武、黃宗羲等思想傢,他們如何將對王朝的忠誠轉化為對民生和學術的關注,開創瞭實學思潮。探討瞭他們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新詮釋,以及這種文化上的繼承與抵抗,如何為後世的民族精神埋下瞭伏筆。 --- 結語:曆史的幽微與持續的映照 明清之際,是一場關於權力、信仰、生存與變革的巨大實驗。本書力求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曆史場景,理解任何一個單一的“英雄”或“惡棍”都無法概括那個時代的復雜性。通過對社會結構、經濟睏境和文化反應的細緻剖析,我們得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一個舊時代是如何必然走嚮終結,而新的秩序又是以怎樣殘酷的方式建立起來的。這些曆史的幽微之處,至今仍值得我們深思。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采用瞭比較復古的風格,色彩搭配上也很有講究,一看就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快餐讀物。書本的大小也很閤適,放在包裏隨身攜帶閱讀非常方便。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厚實又有質感的紙張,翻閱的時候手指的觸感很舒服,而且油墨印刷清晰,字體大小也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看它的外觀和排版,就已經讓我對它産生瞭很高的期待。我通常會選擇那些在細節上用心的書籍,因為它能體現作者和齣版社的專業態度,也更容易讓人沉浸在閱讀的體驗中。總而言之,從“第一印象”來看,這本書已經成功地抓住瞭一個注重閱讀品質的讀者。我個人是很看重書籍的“顔值”的,畢竟閱讀本身也是一種精神享受,而一個精美的載體無疑能提升這種享受的程度。希望內容也能像它的外觀一樣,帶給我驚喜。

評分

我對明清時期的曆史一直都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個時期湧現齣的許多極具爭議性的人物。這些人物往往在曆史的評價中褒貶不一,他們的行為和動機也常常是後人探討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客觀和全麵的視角,來審視這些曆史人物。我期待作者能夠基於史實,深入分析他們行為的根源,以及這些行為對曆史進程所産生的實際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避免簡單化的標簽式評價,而是能夠展現齣曆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麵性。對我而言,一本好的曆史讀物,應該能夠帶領讀者走進曆史的現場,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那些人物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無奈與抉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明清時期曆史的復雜性,以及那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曆史人物。

評分

作為一個曆史愛好者,我總是對那些能夠將復雜曆史事件梳理得清晰明瞭,並且能夠用引人入勝的語言講述曆史的作者給予高度評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避免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以一種更具故事性的方式來呈現曆史。我期待它能夠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一樣,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被那些曆史人物的命運所牽引,被那個時代的氛圍所感染。我希望作者能夠善於運用細節描寫,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場景,將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讓他們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書籍,所以,我期待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瞭解曆史,更能讓我從中獲得一些對人性和社會的啓示。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它就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優秀讀物。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那些風雲變幻的時代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明清時期,那種由盛轉衰的復雜局勢,以及活躍在曆史舞颱上的各色人物,都充滿瞭戲劇性。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對這一時期人物傳記類讀物的需求。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不隻是簡單地羅列他們的生平事跡。我希望作者能夠憑藉紮實的史料,生動地描繪齣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做齣選擇,又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怎樣的印記。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人物動機的剖析,以及他們決策背後所受到的時代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還原齣他們鮮活的形象,讓我們仿佛能與他們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曆史普及讀物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或者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讓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明清曆史中的社會風貌和權力鬥爭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影響時代走嚮的人物。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那個時期復雜人性的可能。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運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些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野心、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策略,以及他們在權力漩渦中的生存之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陳述,而是能夠挖掘齣人物性格中的閃光點與陰暗麵,讓他們在讀者眼中變得立體而真實。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以及個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的選擇如何推動曆史前進,又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被塑造。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它無疑將成為我書架上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寶藏。

評分

“請把你的姓名告訴法庭。”

評分

“案發時我是田歌小姐和鮑菲·謝先生的僕人。”

評分

“在七天的旅途中,他們發生過口角嗎?”

評分

“瑪魯婭·卡斯塔。”

評分

“在七天的旅途中,他們發生過口角嗎?”

評分

“請把你的姓名告訴法庭。”

評分

“你說他像什麼?”

評分

“沒有。律師先生,我十分佩服這位中國姑娘,她上船時就決定把處女寶留到婚禮之夜再獻給丈夫。她對我說過,正因為她太愛謝先生,纔作齣這樣的決定。在幾天的情熱中她始終能堅守這道防綫,真不容易!”

評分

“請問,依你的印象,他們兩人彼此相愛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