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雷姆塞编著的《希腊文明中的亚洲因素》是“大象学术译丛”的其中一册,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海报:
《大象学术译丛:希腊文明中的亚洲因素》是作者在爱丁堡大学吉福德讲座讲授的内容。他运用了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等知识,以小亚细亚地区的考古、铭文、历史文献等证据进行论证,从小亚细亚的神话、神的崇拜、法律、婚姻、习俗、语言等文化中追溯希腊文化的源头。
威廉·雷姆塞(1851-1939),既是古希腊史学者、考古学家,又擅长于基督教、土耳其历史等领域的研究,还是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地形学、古代文物和小亚细亚古代史的权威。
前言
第一章 古爱奥尼亚人
第二章 神之山
第三章 埃匹门尼德
第四章 西亚的土地所有权法
第五章 涅美西斯与公正
第六章 特洛伊之门的两只秃鹰
第七章 狼祭司、山羊祭司、公牛祭司、蜜蜂祭司希腊文明中的亚洲因素
第八章 村庄的权利
第九章 弗里吉亚挽歌
第十章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战争
第十一章 古代小麦贸易的流向
第十二章 希波纳克斯论吕底亚情景与社会
第十三章 四轮马车
第十四章 兄弟会与胞族第十五童天堂与尘世
第十六章 订婚与婚姻
第十七章 四个爱奥尼亚部落
……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希腊中心论”的傲慢。在许多主流的历史叙事中,波斯、埃及甚至小亚细亚,往往只是作为背景板,或是作为希腊英雄主义的衬托。然而,在这部作品中,这些“他者”被赋予了主动的能动性。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正是来自东方的技术、宗教概念,甚至是社会组织模式,为希腊城邦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催化剂”和“结构性支持”。这种叙事上的“去中心化”,不仅仅是添加了新的信息点,它本质上是在重写历史的因果律。当我读到关于古风时期雕塑中的“埃特鲁斯坎影响”或者早期悲剧中“密特拉崇拜”的影子时,我意识到,我们所珍视的“古典遗产”,其实是一个巨大、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文化熔炉的产物,而不是某个孤立天才凭空产生的奇迹。这本书就像一把利斧,精准地砍断了那些束缚我们想象力的、自诩纯粹的文化神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其大胆,它选择了一条非线性的路径来重构我们对古典时代的理解。作者并没有遵循传统史学中那种以雅典或斯巴达为中心的线性发展模式,反而巧妙地将目光投向了爱琴海东岸,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常常被视为“边缘”或“被动”的角色。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跟随一条蜿蜒的河流逆流而上,河流的源头并非伯罗奔尼撒半岛,而是小亚细亚的群山和黎凡特的海岸线。这种重构的视角,使得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节点——比如米诺斯文明的兴衰、青铜时代的崩溃,乃至希腊语的扩散——都呈现出了新的解读维度。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述早期希腊宗教和艺术风格时,穿插了大量关于腓尼基和吕底亚手工艺传统的细致分析,这些论据的铺陈,有力地挑战了那种将希腊文明视为完全“原生”或“孤立”的观点。它迫使读者跳出固有的框架,去承认文明之间那种复杂、深刻且常常被低估的相互渗透和吸收关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的史实,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全新方法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连接性的全球史视野。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到了一种轻微的迷失,因为它在语言风格上采取了一种近乎诗化的、带有强烈暗示性的笔触,这与我通常阅读的严谨学术专著风格大相径庭。它很少使用教科书式的清晰定义,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一系列碎片化的、高度具象化的场景来构建论点。例如,书中描述早期爱奥尼亚城邦的贸易活动时,用的不是枯燥的数字和贸易路线图,而是描绘了港口上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商人之间,关于香料、陶器和金属的激烈讨价还价的场景,那种紧张感和异域情调几乎要从纸页中溢出来。这种叙事策略的风险在于,它可能让习惯于明确因果链条的读者感到不适,但对于愿意沉浸其中的人来说,它带来的历史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成功地将那些冰冷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残片,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温度,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明”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次真实的、充满张力的跨文化接触所产生的副产品。这种文学性的处理,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学术探讨,变得引人入胜,像是在阅读一部宏大的史诗,而不是单纯的学术论文集。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篇幅虽然扎实,但其阅读节奏却极富变化。有些章节如同抽丝剥茧般细致入微,充满了对特定铭文或陶片图案的微观分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仿佛置身于博物馆的暗室中,对着一盏孤灯仔细辨认古物上的锈迹和刻痕。然而,穿插在这些细致分析之间的,却是对宏大历史进程和地理格局的磅礴概括,如同从高空俯瞰整个爱琴海流域的地理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在“微观考据”和“宏观综合”之间的快速切换,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既充实又富有动感。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储备,更要有历史想象力的广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过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学术考古之旅,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碎片,更是一种对“文明起源”这一命题的更深层次的敬畏和审慎态度。它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是无数次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艰难握手。
评分这本书在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出令人敬畏的跨学科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传播路径时,那种对考古学证据近乎偏执的尊重。与其仅仅依赖于文本的训诂或哲学的思辨,作者更愿意深入到物质文化的研究中去,通过分析青铜器上的装饰母题、建筑材料的来源地,乃至早期陶土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来推导出文化交流的实际轨迹。这使得全书的论证建立在极其坚实的基础之上,很少有浮夸的臆断。例如,关于几何风格陶器中某些抽象图案的起源讨论,作者不仅引用了米诺斯和迈锡尼的先例,还引入了近东地区印章艺术的对比研究,这种多角度的交叉验证,极大地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读到这里,我甚至开始反思过去自己对“希腊化”的理解可能过于集中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而忽略了这种文化“杂糅”现象是多么古老和根深蒂固。这本书就像一个高倍显微镜,让我们看到了古典文明肌理中那些微小但至关重要的异质纤维。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在京东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评分另外还有孙周兴老师的那本教材,也可以一看。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在京东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评分目前出版的希腊文教材里,信德麟先生和周展的那两本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信的还有拉丁文,把语法集中,例句不多,很方便记忆,关键的语法点都有。作者本人就精通各种语言。
评分刘老师的这本在第一版是有语法单册的,第二版不知道为何不见了。下册迟迟没有出,希望不要烂尾。
评分阅读顺序上,先背信德麟那本,同时看周展,最后再看凯若斯为佳。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周展的有文本,也有集中的语法表,是目前来说最佳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