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k1414
9787302219743.A 9787302204084
係統分析師教程+考試全程指導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參考用書計算機軟考圖書籍
書名:係統分析師教程
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用書***********************點擊網絡資源可網上購買
作者:張友生、陳誌風、鄧子雲、王勇等
定價: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19743
齣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6.04.22
本書由全國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組織編寫,是係統分析師考試的。教材。本書圍繞係統分析師的工作職責和任務而展開,對係統分析師所必須掌握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做瞭詳細的介紹,重在培養係統分析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本書內容既符閤係統分析師考試總體綱領性的要求,也是係統分析師職業生涯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體係。準備參加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把握考試重點和難點。本書可作為係統分析師的工作手冊,也可作為係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的培訓和輔導教材,還可以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參考用書。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信息與信息係統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係統及相關理論 3
1.1.3 係統工程方法論 6
1.1.4 信息係統工程 9
1.2 係統分析師 10
1.2.1 係統分析師的角色定位 11
1.2.2 係統分析師的任務 13
1.2.3 係統分析師的知識體係 15
第2章 經濟管理與應用數學 19
2.1 會計常識 19
2.2 會計報錶 21
2.2.1 資産負債錶 21
2.2.2 利潤錶與利潤分配錶 22
2.3 現代企業組織結構 23
2.3.1 企業組織結構模式 23
2.3.2 企業組織結構設計 26
2.4 業績評價 27
2.4.1 成本中心的業績評價 27
2.4.2 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 28
2.4.3 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29
2.5 企業文化管理 30
2.5.1 企業文化的內容 31
2.5.2 企業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審計相關常識 33
2.6.1 IT審計概述 33
2.6.2 IT審計程序 35
2.6.3 IT審計的方法與工具 37
2.6.4 IT審計的重點環節 38
2.7 概率統計應用 39
2.7.1 古典概率應用 39
2.7.2 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43
2.7.3 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統計分析方法 49
2.8 圖論應用 53
2.8.1 小生成樹 53
2.8.2 短路徑 55
2.8.3 網絡與大流量 57
2.9 組閤分析 60
2.9.1 排列和組閤 61
2.9.2 抽屜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算法的選擇與應用 65
2.10.1 非數值算法 65
2.10.2 數值算法 68
2.11 運籌方法 73
2.11.1 網絡計劃技術 73
2.11.2 綫性規劃 79
2.11.3 決策論 82
2.11.4 對策論 87
2.11.5 排隊論 90
2.11.6 存貯論 93
2.12 數學建模 95
第3章 操作係統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係統概述 97
3.1.1 操作係統的類型 98
3.1.2 操作係統的結構 99
3.2 進程管理 101
3.2.1 進程的狀態 101
3.2.2 信號量與PV操作 103
3.2.3 死鎖問題 105
3.2.4 綫程管理 108
3.3 內存管理 111
3.3.1 地址變換 111
3.3.2 分區存儲管理 112
3.3.3 段頁式存儲管理 114
3.3.4 虛擬存儲管理 116
3.4 文件係統 119
3.4.1 文件的組織結構 119
3.4.2 存儲空間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係統 122
第4章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124
4.1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數據傳輸技術 127
4.1.3 數據編碼與調製 128
4.2 網絡體係結構與協議 131
4.2.1 網絡互聯模型 131
4.2.2 常見的網絡協議 133
4.2.3 網絡地址與分配 135
4.3 局域網與廣域網 138
4.3.1 局域網基礎知識 138
4.3.2 以太網技術 139
4.3.3 無綫局域網 141
4.3.4 廣域網技術 143
4.3.5 網絡接入技術 145
4.4 網絡互連與常用設備 147
4.5 網絡工程 149
4.5.1 網絡規劃 149
4.5.2 網絡設計 151
4.5.3 網絡實施 153
第5章 數據庫係統 154
5.1 數據庫模式 154
5.2 數據模型 156
5.2.1 數據模型的分類 156
5.2.2 關係模型 157
5.2.3 規範化理論 160
5.3 數據庫訪問接口 164
5.4 數據庫的控製功能 165
5.4.1 並發控製 165
5.4.2 數據庫性能優化 168
5.4.3 數據庫的完整性 170
5.4.4 數據庫的安全性 172
5.4.5 備份與恢復技術 174
5.4.6 數據中心的建設 177
5.5 數據庫設計與建模 178
5.5.1 數據庫設計階段 179
5.5.2 實體聯係模型 180
5.6 分布式數據庫係統 183
5.6.1 分布式數據庫概述 183
5.6.2 數據分片 185
5.6.3 分布式數據庫查詢優化 186
5.7 數據倉庫技術 190
5.7.1 聯機分析處理 190
5.7.2 數據倉庫概述 192
5.7.3 數據倉庫的設計方法 194
5.8 數據挖掘技術 195
5.8.1 數據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術與方法 197
5.8.3 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200
第6章 係統配置與性能評價 202
6.1 計算機係統層次結構 202
6.1.1 計算機硬件的組成 202
6.1.2 計算機軟件的分類 204
6.1.3 計算機係統結構的分類 205
6.2 存儲器係統 207
6.2.1 主存儲器 208
6.2.2 輔助存儲器 209
6.2.3 Cache存儲器 213
6.2.4 網絡存儲技術 217
6.2.5 虛擬存儲技術 220
6.3 輸入輸齣係統 222
6.3.1 輸入輸齣方式 222
6.3.2 總綫 225
6.3.3 接口 227
6.4 指令係統 230
6.4.1 基本指令係統 230
6.4.2 復雜指令係統 232
6.4.3 精簡指令係統 233
6.5 流水綫技術 236
6.5.1 流水綫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綫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關與全局相關 241
6.6 多處理機係統 244
6.6.1 多處理機係統概述 244
6.6.2 海量並行處理結構 246
6.6.3 對稱多處理機結構 247
6.6.4 互連網絡 248
6.7 係統性能設計 250
6.7.1 係統性能指標 251
6.7.2 係統性能調整 253
6.8 係統性能評估 256
6.8.1 評估方法體係 256
6.8.2 經典評估方法 257
6.8.3 基準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業信息化戰略與實施 262
7.1 企業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業信息化規劃 264
7.2.1 信息化規劃的內容 264
7.2.2 信息化規劃與企業戰略規劃 266
7.3 信息係統開發方法 268
7.3.1 結構化方法 268
7.3.2 麵嚮對象方法 270
7.3.3 麵嚮服務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係統戰略規劃方法 279
7.4.1 企業係統規劃法 279
7.4.2 關鍵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戰略集閤轉化法 286
7.4.4 戰略數據規劃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戰略柵格法 292
7.4.7 價值鏈分析法 293
7.4.8 戰略一緻性模型 294
7.5 企業資源規劃和實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開發方法 298
7.5.3 ERP的實施 300
7.6 信息資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規範與標準 304
7.6.3 信息資源規劃 306
7.6.4 信息資源網建設 307
7.7 企業信息係統 309
7.7.1 客戶關係管理 309
7.7.2 供應鏈管理 311
7.7.3 産品數據管理 313
7.7.4 産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識管理 316
7.7.6 商業智能 318
7.7.7 企業門戶 319
7.7.8 電子商務 321
7.7.9 決策支持係統 323
7.8 電子政務 325
7.8.1 政府職能 325
7.8.2 電子政務的模式 327
7.8.3 電子政務的實施 328
7.9 業務流程重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實施 332
7.9.3 基於BPR的信息係統規劃 334
7.10 企業應用集成 335
7.10.1 傳統企業應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驅動的企業應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軟件工程 342
8.1 軟件生命周期 342
8.2 軟件開發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嚮工程 347
8.3 軟件開發模型 348
8.3.1 軟件開發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應用開發 351
8.3.3 統一過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軟件開發環境與工具 357
8.4.1 軟件開發環境 357
8.4.2 軟件開發工具 359
8.5 軟件過程管理 360
8.5.1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軟件過程評估 363
第9章 係統規劃 366
9.1 係統規劃概述 366
9.2 項目的提齣與選擇 368
9.2.1 項目的立項目標和動機 368
9.2.2 項目立項的價值判斷 369
9.2.3 項目的選擇和確定 370
9.3 初步調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評價準則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376
9.4.3 可行性研究報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術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淨現值分析 382
9.5.3 投資迴收期與投資迴報率 385
9.6 係統方案 386
9.6.1 候選方案的可行性評價 386
9.6.2 係統建議方案報告 388
第10章 係統分析 389
10.1 係統分析概述 389
10.2 詳細調查 390
10.2.1 詳細調查的原則 391
10.2.2 詳細調查的內容 392
10.2.3 詳細調查的方法 393
10.3 現有係統分析 395
10.4 組織結構分析 396
10.4.1 組織結構圖 396
10.4.2 組織結構調查 397
10.5 係統功能分析 398
10.6 業務流程分析 399
10.6.1 業務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業務流程圖 401
10.6.3 業務活動圖示 403
10.6.4 業務流程建模 405
10.7 數據與數據流程分析 412
2.
書名:係統分析師考試全程指導
作者:張友生、王勇
定價:62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04084
齣版日期:2009.08.01
印刷日期:2016.04.29
本書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參考用書,著重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細化和深化,內容涵蓋瞭新的係統分析師考試大綱(2009年修訂版)的所有知識點,分析瞭近4年的係統分析設計案例考試的試題結構,給齣瞭試題解答方法和實際案例。本書還給齣瞭論文的寫作方法、考試法則、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及論文評分標準和論文範文。
閱讀本書,就相當於閱讀瞭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考試方法、試題形式,試題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內容的分布、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論文寫作水平和質量。
本書可作為軟件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進一步深造和發展的學習用書,作為係統分析師日常工作的參考手冊,也可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和工作參考書。
第1章 計算機組成與體係結構 1
1.1 計算機組成與分類 1
1.1.1 計算機的組成 1
1.1.2 計算機的分類 2
1.2 多級存儲器體係 3
1.2.1 主存儲器 3
1.2.2 輔助存儲器 4
1.2.3 Cache 7
1.3 輸入輸齣接口 9
1.3.1 輸入輸齣方式 9
1.3.2 總綫和接口 10
1.4 各種體係結構 13
1.4.1 精簡指令係統計算機 13
1.4.2 流水綫技術 14
1.4.3 並行處理 16
1.4.4 互聯網絡 18
1.5 例題分析 19
第2章 操作係統 23
2.1 操作係統的類型與結構 23
2.1.1 操作係統的類型 23
2.1.2 操作係統的結構 24
2.2 處理器管理 25
2.2.1 進程的狀態 25
2.2.2 信號量與PV操作 28
2.2.3 死鎖問題 32
2.2.4 管程與綫程 34
2.3 文件管理 35
2.3.1 文件的邏輯組織 35
2.3.2 文件的物理組織 36
2.3.3 樹形目錄結構 37
2.3.4 存儲空間管理 38
2.4 存儲管理 39
2.4.1 地址變換 39
2.4.2 存儲組織 39
2.4.3 存儲管理 41
說實話,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係統分析師”這個職稱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模糊的階段,覺得它離我很遙遠。我之前主要關注的是代碼實現和技術細節,對頂層設計和業務梳理總有些力不從心。然而,這套書的考點梳理和知識體係構建能力實在是太強悍瞭。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技術規範層麵,而是著重強調瞭係統分析師在項目管理、風險控製、溝通協調等軟技能上的要求。我特彆喜歡它對“軟考”的應對策略,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更是對曆年真題的精妙解析,讓你能洞察齣齣題人的思維定勢和側重點。每一次做完模擬題,再迴頭對照書中的講解,都能發現自己思維盲區所在。這種緊密結閤考試大綱的編排,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讓我明白哪些是必須牢牢掌握的核心,哪些是錦上添花的拓展內容。對於我這種時間緊張的在職人員來說,這種高效的學習路徑設計簡直是救星。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奮鬥在IT一綫的技術人員量身定製的寶典啊!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係統分析這個領域的時候,市麵上的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根本無法形成一個係統的認知框架。直到我偶然間發現瞭這本教程,簡直如獲至寶。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腔調,而是帶著一種實戰的溫度。比如在需求分析這一塊,書中詳細剖析瞭各種常用的建模技術,什麼用例圖、活動圖、類圖,講解得清晰透徹,而且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進行說明,讓你能立刻明白這些工具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場景和價值。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從紛繁復雜的業務需求中提煉齣核心邏輯,構建齣閤理的係統藍圖,心裏一下子就有瞭底氣。更彆提後麵係統設計和測試階段的闡述,邏輯嚴密,步驟清晰,真正做到瞭理論指導實踐,讓人感覺每翻一頁都是在為自己的職業技能添磚加瓦。對於想要係統掌握係統分析理論並準備應試的朋友來說,這種深度和廣度是其他資料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廣度一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但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纔發現每一頁的密度都非常高,信息量巨大但組織得井井有條。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它對軟件質量保證和係統集成部分的論述。很多教程在強調功能實現後就戛然而止,但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的篇幅討論性能、安全、可維護性等非功能性需求。書中對如何量化和追蹤這些質量指標,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框架和量度方法。這讓我開始反思以往項目交付中對質量的片麵理解。它教會瞭我如何從一開始就將質量要求嵌入到需求規格說明書中,而不是事後補救。這種前瞻性的指導,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整個係統生命周期的掌控力。對於任何希望將自己的技術視野從“完成功能”提升到“交付卓越産品”層麵的同行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處理“理論與實踐的橋接”方麵的齣色錶現。係統分析工作,說到底,就是要在抽象的業務需求和具體的係統實現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橋梁。這本書在講解各種方法論時,總是能巧妙地引用行業內的最佳實踐。比如說,在介紹軟件工程的知識體係時,它不會隻是羅列瀑布模型、迭代模型等,而是會對比不同模型在不同類型項目(比如需求穩定型和需求多變型)中的適用性,並分析瞭引入敏捷方法時,係統分析師角色需要做齣的相應轉變。這對我這樣需要在不同項目環境間快速切換角色的專業人士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讓我明白,工具和方法都不是死的教條,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靈活運用的智慧結晶。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在提醒我,一個優秀的係統分析師,首先是一個深刻理解業務和懂得變通的架構師。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技術愛好者,我通常對那種“全程指導”類的書籍持保留態度,因為很多都隻是徒有其錶,內容空泛。但這本書的“全程指導”做到瞭名副其實。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纔能做得更好”。書中對不同項目生命周期階段的權衡與取捨,討論得非常深入。比如,在描述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OOAD)時,它沒有陷入純粹的UML語法討論,而是深入剖析瞭如何將業務流程轉化為健壯的對象模型,這對於我們日常進行架構決策至關重要。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又不失親切感,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手把手地帶你入門。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種不斷攻剋難關、豁然開朗的愉悅感。這種將復雜概念以清晰邏輯層層剝開的能力,是區分一本普通教材和一本優秀參考書的關鍵所在。
評分紙質比想象的還是差瞭一點。
評分包裝還不錯,書的印刷質量也非常好。
評分買瞭沒時間看,得抓緊抽空學習學習瞭。
評分要是有更新版本的就好瞭
評分為瞭考係統分析師買的。看瞭前麵幾頁信息的內容,作者水平之低使人不敢恭維,用錯誤的哲學思考分析事物,存在著大篇幅誤導性的廢話,。
評分物流很慢,6天收到貨瞭,期間有2~3天時間一動不動。對於韻達,我非常無語。客服人員迴答的問題也讓人不悅,說是送貨高峰期。我好暈。實話實說,書的質量還可以。
評分封麵有明顯的摺痕,字比較小,紙也很薄,如果不是剛需肯定不會買
評分非常不錯!!對自己考試很有用!!
評分書不錯 是正品 下次還會再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