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
:99.00元
作者:賈珺,黃曉,劉珊珊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02402572
字數:1230000
頁碼:57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江蘇上海古建築主要以陵寢、古塔、園林、民居為代錶,在曆史風雨中漂泊幾韆年,或完好,或不存,隻有知其曆史纔會知其何以為今之現狀。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江蘇、上海地區的古代建築,以年之前建成、目前保存完好、價值較高的曆史建築為主,另外精選部分年之後建成的、建築藝術成就較高的重要曆史建築,還包括少量近年拆除或重建的特殊曆史建築,涉及的古建築類型包括城池、寺觀、祠廟、衙署、書院、塔幢、園林、民居、橋梁和石窟等,共精選江蘇處、上海處,共處重要且完整的建築實例,圖文對照加以介紹;另以附錶的形式對其他建築作簡單說明。
目錄
凡例 XIV
江蘇省分片索引 XV
1 南京 001
概述 002
2 蘇州 061
概述 062
2.1 蘇州市 068
2.2 常熟市 157
2.3 張傢港市 167
2.4 昆山市 169
2.5 太倉市 174
3 無锡 181
概述 182
3.1 無锡市 188
3.2 江陰市 228
3.3 宜興市 237
4 常州 241
概述 242
5 鎮江 267
概述 268
5.1 鎮江市 274
5.2 丹陽市 290
5.3 句容市 292
6 揚州 295
概述 296
6.1 揚州市 302
6.2 高郵市 339
7 泰州 345
概述 346
7.1 泰州市 350
7.2 興化市 359
8 南通 361
概述 362
8.1 南通市 368
8.2 如皋市 380
9 徐州 385
概述 386
10 淮安 409
概述 410
11 連雲港 431
概述 432
12 宿遷 449
概述
13 鹽城 461
概述 462
13.1 鹽城市 466
13.2 東颱市 469
14 上海 471
概述 472
14.1 上海市區 478
14.2 嘉定區 521
14.3 鬆江區 530
參考文獻 535
江蘇上海其他、省級古建築文保單位 538
圖片來源 561
緻謝 577
作者介紹
賈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史》(原名《建築史論文集》)主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築分館館長,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理事,中國圓明同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園林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齣版學術專著6 部,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錶學術論文90 餘篇,主持和參與建築、規劃設計和文物建築保護工程設計20 餘項。
黃曉 劉珊珊
兩人均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一直閤作從事建築史和園林史的研究與教學。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園林與繪畫、文學等藝術的關係、中國近代的城市與建築以及近代建築技術等。已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錶論文30餘篇,並閤作齣版瞭《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三聯書店,2012)和《美麗建築》(北京大學齣版社,2014)等著作。黃曉現於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園林史,劉珊珊於北京交通大學從事城市與建築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我非常欣賞《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在內容編排上的獨具匠心。它沒有采用簡單的行政區劃或者年代排序,而是似乎圍繞著一種更具探索性的邏輯來組織內容,比如將一些風格相似或曆史淵源相關的建築群放在一起介紹,或者將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建築類型進行專題化的呈現。這種編排方式,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思路的延續性和主題的深入性,仿佛在進行一場有組織的、主題式的探索。例如,它可能會用一個章節來集中介紹蘇州園林的精髓,然後穿插講解一些與園林文化相關的古建築;也可能用另一個章節來聚焦上海的近代建築風貌,並對比分析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演變。這種“專題化”的解讀,不僅能夠讓我對某一類型的古建築形成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還能讓我看到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古建築之間存在的聯係與區彆。而且,書中對每個專題的介紹都非常詳實,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到微觀的建築細節,都覆蓋得很到位,讓我感覺知識點非常紮實,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介紹。這種嚴謹而又富有邏輯的編排,無疑大大提升瞭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和收藏意義。
評分《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其“資料性”的強大。作為一本以地圖為核心的書籍,它的信息量是驚人的,而且組織得井井有條。不僅僅是簡單的景點介紹,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建築年鑒”,涵蓋瞭從宏觀的區域分布到微觀的建築細節,從曆史的變遷到當代的保護。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一些古建築的“保護現狀”和“開放情況”都有提及,這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信息。知道哪裏可以參觀,哪些地方需要預約,哪些建築可能已經不對外開放,這些都能避免我白跑一趟。而且,書中對一些古建築的“圖紙”或“結構示意圖”的引用,也讓我看到瞭其嚴謹的研究態度。這些圖紙不僅僅是簡單的示意,而是包含瞭精密的尺寸和結構分析,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建築的建造邏輯和工程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份隨時可以查閱的“工具書”,它能夠解決我在古建築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並且提供專業而可靠的參考信息。
評分每當我翻開《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都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的奇妙世界。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建築,而是通過文字、圖片、地圖的巧妙結閤,將這些古老的建築“活化”瞭。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攝影作品,它們捕捉到瞭古建築在不同光影下的韻味,也展現瞭古建築與當代生活場景的融閤。比如,一張老宅院裏悠閑踱步的老人,一幅古街上孩子們嬉戲的畫麵,或者是一個古建築改造而成的特色咖啡館,這些都讓古建築不再是冰冷的遺跡,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命力。而且,書中對不同建築風格的對比分析也十分精彩。它會清晰地指齣徽派建築的精巧、蘇式園林的雅緻、海派建築的兼容並蓄,並用具體的案例來佐證。這種對比性的講解,極大地拓展瞭我的建築視野,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不同建築流派的獨特之處。每次閱讀這本書,都感覺自己對傢鄉的土地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更濃厚的情感,仿佛這些古老的建築也成瞭我生命中一部分不可分割的記憶。
評分《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這本書,就像一把開啓古老記憶的鑰匙,讓我得以窺探江蘇和上海地區那些沉默的建築背後,隱藏著的豐富多彩的曆史畫捲。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一些“非著名”古建築的挖掘和呈現。很多時候,我們熟知的都是那些名聲在外的園林、廟宇,但這本書卻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更具生活氣息的古老民居、街巷,甚至是那些曾經輝煌如今略顯滄桑的近代建築。它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曆史長河中的生活印記,看到瞭那些凝聚著匠人心血的平凡而偉大的建築。書中對這些建築的介紹,不僅僅是冰冷的文字和圖片,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它會講述居住在這些建築裏的人們的故事,他們如何建造、如何生活、如何守護這些傢園。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古建築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存在。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描繪的一個場景而陷入沉思,想象著當年的人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歡笑、流淚。這本書,讓我對江蘇和上海這兩個地方的感情,也因此變得更加深沉和多元。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關於生活、關於曆史的書。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的主要動機,是希望能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攻略”來指導我實地探訪。我一直夢想著能親身去觸摸那些承載著歲月的牆垣,去感受那些古老建築所散發齣的獨特韻味。這本地圖集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提供的地圖非常實用,不僅僅標注瞭古建築的位置,還給齣瞭交通路綫的建議,甚至對一些難找的、隱藏在小巷深處的建築,也做瞭非常清晰的指引。這一點對我這個路癡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處古建築的“檔案”式介紹,裏麵不僅有建築的名稱、年代、所有者(如果是可考的),更重要的是,它會介紹一些關於這處建築的“看點”,比如它最獨特的建築風格體現在哪裏,有哪些重要的曆史事件發生在這裏,或者有哪些名人與之相關。這些信息讓我的探訪之旅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有瞭明確的目標和深入瞭解的動力。有時候,我會在書中看到某個古宅的照片,然後對照地圖找到它,再帶著書中的介紹去實地觀察,那種“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感覺,真的非常奇妙。這本書就像一個多功能的工具箱,既能滿足我的“找”的需求,也能滿足我的“懂”的需求,讓我的古建築探索之旅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有意義。
評分《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給我帶來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在學術性和通俗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曾讀過一些非常專業的古建築研究書籍,內容雖然深入,但對於我這樣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來說,常常會覺得晦澀難懂,門檻太高。而有些普及讀物,又顯得過於淺薄,無法滿足我對細節的探求。這本《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卻恰到好處。它在介紹古建築時,既有嚴謹的考證和清晰的脈絡,又用非常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闡述。例如,在介紹一些木結構建築的鬥拱時,它不會簡單地堆砌名詞,而是會用形象的比喻,或者配上清晰的剖麵圖,來解釋其結構原理和藝術價值,讓我這個外行也能看得明白。更讓我贊賞的是,書中在介紹建築時,不僅僅關注建築本身,還會將它置於當時的曆史、文化、社會背景之下進行解讀。比如,它會講述某個時期某個地域的經濟發展如何影響瞭建築的風格,或者某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習慣如何在建築設計中得到體現。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視角,讓我對古建築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它不僅僅是在“看”建築,更是在“讀”曆史,在“品”文化。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古建築並非是枯燥的,而是充滿趣味和啓發的。
評分翻閱《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仿佛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紙頁之間,體驗瞭一場身臨其境的古建築尋訪。書中的地圖繪製得尤為精細,不僅僅是簡單的綫路圖,而是將每一處古建築的位置、周邊環境,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節點都標注得一清二楚。我特彆注意到,在地圖旁邊,往往會配以簡明扼要卻信息量豐富的文字說明。這些文字並沒有像學術論文那樣堆砌生僻的詞匯,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瞭每一處建築的曆史淵源、建造特色、以及在當地的地位和影響。比如,在介紹某個江南古鎮的某個園林時,它不僅列齣瞭園林的名稱、建造年代,還生動地描繪瞭園林的布局之美、景點的意境,甚至引用瞭一些與園林相關的文人墨客的詩詞,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雅緻與寜靜。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一些建築的細節處理也十分到位,例如對屋頂的造型、窗欞的雕飾、石刻的紋樣等,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和圖示,這對於我這樣對建築工藝略有瞭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收獲。它讓我看到,這些看似古老的建築,其實蘊含著古人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它讓我對江蘇和上海這兩片土地上的曆史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真摯的熱愛。
評分《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靜態的圖冊,更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古建築數據庫”,充滿瞭動態的、可探索的信息。我喜歡它在介紹每一處古建築時,不僅僅提供文字和圖片,還常常會附帶一些“彩蛋”似的信息,比如關於建築的修復曆史、曾經發生的有趣故事、甚至是當地居民流傳下來的傳說。這些零散卻珍貴的信息,就像是散落在各處的綫索,引導著我去進一步挖掘和思考。有時候,我會在書中看到一個不太起眼的建築,但通過作者的介紹,我纔發現它背後蘊含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或者它在某種建築流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發現”的樂趣,是其他很多書籍難以給予的。而且,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現代化的保護措施和活化利用的案例也有所涉及,這讓我看到瞭古建築在當代社會所煥發齣的新的生命力,也讓我對古建築的未來充滿瞭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過去,更是在連接現在,展望未來,讓我覺得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啓發性。
評分終於拿到這本《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剛打開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吸引住瞭。我一直對江南地區尤其是上海周邊那些年代久遠的老房子、老街區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承載著曆史的溫度和故事。市麵上關於古建築的書籍不少,但往往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泛泛而談。這本《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從名字上看就充滿瞭期待,地圖二字預示著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是一種導覽,能夠帶著讀者深入到那些隱藏在繁華都市和水鄉古鎮深處的建築瑰寶之中。我特彆好奇它會以何種方式呈現這些古建築,是按照地理位置的清晰劃分,還是按照建築風格的細緻梳理?每幅地圖的標注會是怎樣的詳細程度?除瞭基本的建築名稱和年代,是否會融入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化傳說,甚至是保存狀況的介紹?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我平時難以尋覓到的信息,比如一些不為人知的、鮮為人見的角落裏的古建築,或是那些雖然名氣不大但卻有著獨特藝術價值的民居、園林。書中會不會收錄一些珍貴的曆史照片,能夠與現在的實景形成對照,讓我們更能體會時光的流轉?而且,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更希望它能夠以一種相對易懂和生動的方式來講解,避免過多艱深的專業術語,讓我能夠輕鬆地享受閱讀和探索的樂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個古建築愛好者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探索工具和精神慰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開始一場穿越時空的建築之旅。
評分翻閱《江蘇上海古建築地圖》的整個過程,我都能感受到編者們對於古建築的熱愛和執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信息整閤,更像是一次充滿感情的“建築考古”。它讓我看到瞭那些被時間塵封的角落,聽到瞭那些被歲月掩埋的故事。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一些“微觀”細節的關注。比如,對一個古戲颱的戲裝扮相、戲麯錶演方式的描述,對一個古民居的木雕、石刻細節的細緻解讀,對一條古街的市井風情、生活習慣的生動描繪。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整個古建築的圖景變得更加生動和立體,也讓我體會到瞭古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磚石木瓦,更是承載著無數生命故事的載體。而且,書中對一些古建築的“生態環境”的描述也十分到位,比如它會介紹某個園林周邊的河流、山川,或者某個古鎮的地理位置、交通特點,這讓我明白瞭建築與環境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當地的獨特風貌。這本書,讓我對江蘇和上海的古建築,有瞭更深沉的理解和更真摯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