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珺,黄晓,刘珊珊著 著
图书标签:
  • 古建筑
  • 江苏
  • 上海
  • 地图
  • 建筑
  • 历史
  • 文化
  • 旅游
  • 地域文化
  • 传统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02572
商品编码:112950388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

:99.00元

作者:贾珺,黄晓,刘珊珊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02402572

字数:1230000

页码:5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江苏上海古建筑主要以陵寝、古塔、园林、民居为代表,在历史风雨中漂泊几千年,或完好,或不存,只有知其历史才会知其何以为今之现状。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江苏、上海地区的古代建筑,以年之前建成、目前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另外精选部分年之后建成的、建筑艺术成就较高的重要历史建筑,还包括少量近年拆除或重建的特殊历史建筑,涉及的古建筑类型包括城池、寺观、祠庙、衙署、书院、塔幢、园林、民居、桥梁和石窟等,共精选江苏处、上海处,共处重要且完整的建筑实例,图文对照加以介绍;另以附表的形式对其他建筑作简单说明。

目录


凡例 XIV
江苏省分片索引 XV
1 南京 001
概述 002
2 苏州 061
概述 062
2.1 苏州市 068
2.2 常熟市 157
2.3 张家港市 167
2.4 昆山市 169
2.5 太仓市 174
3 无锡 181
概述 182
3.1 无锡市 188
3.2 江阴市 228
3.3 宜兴市 237
4 常州 241
概述 242
5 镇江 267
概述 268
5.1 镇江市 274
5.2 丹阳市 290
5.3 句容市 292
6 扬州 295
概述 296
6.1 扬州市 302
6.2 高邮市 339
7 泰州 345
概述 346
7.1 泰州市 350
7.2 兴化市 359
8 南通 361
概述 362
8.1 南通市 368
8.2 如皋市 380
9 徐州 385
概述 386
10 淮安 409
概述 410
11 连云港 431
概述 432
12 宿迁 449
概述
13 盐城 461
概述 462
13.1 盐城市 466
13.2 东台市 469
14 上海 471
概述 472
14.1 上海市区 478
14.2 嘉定区 521
14.3 松江区 530
参考文献 535
江苏上海其他、省级古建筑文保单位 538
图片来源 561
致谢 577

作者介绍


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主编,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圆明同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出版学术专著6 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主持和参与建筑、规划设计和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20 余项。
  黄晓 刘珊珊
  两人均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一直合作从事建筑史和园林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园林与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关系、中国近代的城市与建筑以及近代建筑技术等。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合作出版了《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三联书店,2012)和《美丽建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等著作。黄晓现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园林史,刘珊珊于北京交通大学从事城市与建筑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寻踪千年,绘就风华——《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内容预览 江苏与上海,这两片毗邻的土地,承载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古建筑。它们或矗立于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或点缀在繁华都会的一隅,默默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当历史的尘埃拂去,这些古老的砖瓦、精美的雕梁画栋,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匠心与故事,都将在这部《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中得以生动呈现。 本书并非一份简单的地名录,也不是枯燥的建筑学考证。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场触摸历史的感官体验。我们以地图为索引,以古建筑为载体,带领读者深入探访那些散落在江苏大地和上海风情街巷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从宏伟的皇家园林到精致的私家园宅,从肃穆的寺庙道观到古朴的民居祠堂,从历经风雨的古塔到古韵犹存的桥梁,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岁月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探寻江苏古建筑的温婉魅力 江苏,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其古建筑风格也深受江南温婉细腻气质的影响。在这片土地上,水是灵魂,园林是画卷,古镇是时光的容器。 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我们将从苏州出发,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其园林艺术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将为您细致描绘苏州拙政园的层叠错落,留园的曲径通幽,网师园的精巧别致,沧浪亭的古朴典雅。您将看到,每一片假山、每一泓池水、每一棵古木,乃至每一扇窗棂,都经过精心设计,意境深远,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山水画中。我们还会介绍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廊桥水榭,以及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解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人雅趣。 古镇风貌的时光印记: 江苏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如周庄、同里、乌镇(严格来说属浙江,但其紧邻江苏,常与江苏古镇一同被提及,本书将侧重于与江苏地域文化紧密相关的古镇,如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等),它们枕水而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炊烟袅袅。本书将带您漫步在这些古镇的石板路上,感受那份宁静与悠闲。我们将深入探访古镇中的古戏台、老宅、会馆,了解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体会古镇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例如,周庄的“三桥”——富安桥、双桥、太平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古镇的标志性景观,它们的故事与古镇的传奇紧密相连。 宗教与世俗的交融: 江苏的寺庙道观,同样是古建筑的瑰宝。我们将探访南京的鸡鸣寺,感受这座千年古刹的庄严与宁静;在扬州,瞻仰大明寺的宏伟,聆听鉴真东渡的传说;在镇江,登金山寺,凭栏远眺,感受“长山疑是银山,大江如练”的壮阔。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遍布乡野的祠堂、庙宇,它们是民间信仰的载体,也是了解宗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 士大夫的雅致情怀: 除了江南园林,江苏还留存着许多文人雅士的宅邸和书院,如常熟的翁同龢故居、无锡的秦氏祠堂等。这些建筑往往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品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从精美的木雕、石雕,到别致的庭院设计,无不流露出主人的文人气质。本书将为您解读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创作的文人墨客,以及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上海都会的百年风华:解码近代建筑的时代印记 上海,这座日新月异的国际大都市,在其现代化的外表下,却巧妙地珍藏着一段段属于过去的独特记忆。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上海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上海最耀眼的城市名片之一,汇聚了风格迥异的百余年历史建筑。从新古典主义的和平饭店,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再到折衷主义的上海浦发银行大楼,每一栋建筑都诉说着一段上海的金融史、贸易史和外交史。《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将带领您走近外滩,逐一品鉴这些建筑的精美细节,了解它们的建造年代、建筑风格以及曾经扮演的重要角色。您将看到,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上海的繁荣与变迁。 石库门里的市井烟云: 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它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理念和中国传统的居住习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书将深入探访上海的各个石库门里弄,如新天地、田子坊等,但更会着重于那些尚未被过度商业化、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生活气息的里弄。您将透过紧密的街巷、黑色的石库门楣、老式的窗格,窥探上海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市井烟云和人情味。我们将解读石库门建筑的空间布局,了解其演变过程,以及它所承载的上海社会历史信息。 法租界里的浪漫情调: 上海的法租界区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老建筑,如花园洋房、公寓楼、历史悠久的教堂等。这些建筑散发着优雅浪漫的气息,仿佛将人带回那个充满情调的旧时光。《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将为您指引这些隐藏在梧桐树影下的浪漫之地,您可以漫步在思南路、武康路、衡山路等地,欣赏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感受那份独特的异国风情。我们将介绍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它们曾经的主人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近代工业与商业的遗迹: 除了民居和办公建筑,上海也留存着许多近代工业和商业活动的遗迹,例如一些老厂房、仓库、市场等。这些建筑虽然不一定具备华丽的外观,但它们是上海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物质记忆。本书将发掘这些被忽视但同样珍贵的建筑遗产,让读者了解上海的工业发展脉络和商业传奇。 地图的价值:不仅仅是路线指引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一份简单的导航。它更是一本知识的宝库,一本文化的百科全书。 详实的图文并茂: 本书将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图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古建筑的细节之美。同时,我们将提供详细的建筑介绍,包括其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修复保护情况。 专业的建筑解读: 我们将邀请建筑史专家、文化学者,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的解读。从建筑的结构、材料、工艺,到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审美情趣,再到与时代背景、社会风俗的关联,都将一一呈现,让读者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实用的出行指南: 作为一本“地图”,本书将提供清晰的地理坐标、交通路线、周边景点推荐等实用信息,方便读者规划行程,亲身探访这些古建筑。我们还将根据建筑的开放情况,提供参观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安排游览时间。 传承与保护的呼吁: 在介绍古建筑之美的同时,本书也希望能引发读者对古建筑保护的关注。我们将在书中提及一些古建筑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为传承这份珍贵遗产所做的努力,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护古建筑的行列中来。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是一本集美学、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深度读物。它将带领您穿梭于江南的温婉与上海的繁华之间,在古老的砖瓦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在精美的雕刻里,触摸匠人的心意,在独特的建筑风貌中,解码这座城市的灵魂。无论您是建筑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仅仅渴望一次深度文化之旅的旅行者,这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伴侣。让我们一起,在这张穿越古今的地图上,寻踪千年,绘就风华。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纸页之间,体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古建筑寻访。书中的地图绘制得尤为精细,不仅仅是简单的线路图,而是将每一处古建筑的位置、周边环境,甚至是一些重要的节点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我特别注意到,在地图旁边,往往会配以简明扼要却信息量丰富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并没有像学术论文那样堆砌生僻的词汇,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建造特色、以及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比如,在介绍某个江南古镇的某个园林时,它不仅列出了园林的名称、建造年代,还生动地描绘了园林的布局之美、景点的意境,甚至引用了一些与园林相关的文人墨客的诗词,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雅致与宁静。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建筑的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例如对屋顶的造型、窗棂的雕饰、石刻的纹样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图示,这对于我这样对建筑工艺略有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收获。它让我看到,这些看似古老的建筑,其实蕴含着古人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对江苏和上海这两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真挚的热爱。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刚打开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吸引住了。我一直对江南地区尤其是上海周边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老街区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和故事。市面上关于古建筑的书籍不少,但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这本《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期待,地图二字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种导览,能够带着读者深入到那些隐藏在繁华都市和水乡古镇深处的建筑瑰宝之中。我特别好奇它会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些古建筑,是按照地理位置的清晰划分,还是按照建筑风格的细致梳理?每幅地图的标注会是怎样的详细程度?除了基本的建筑名称和年代,是否会融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传说,甚至是保存状况的介绍?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我平时难以寻觅到的信息,比如一些不为人知的、鲜为人见的角落里的古建筑,或是那些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有着独特艺术价值的民居、园林。书中会不会收录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能够与现在的实景形成对照,让我们更能体会时光的流转?而且,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更希望它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和生动的方式来讲解,避免过多艰深的专业术语,让我能够轻松地享受阅读和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个古建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探索工具和精神慰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一场穿越时空的建筑之旅。

评分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资料性”的强大。作为一本以地图为核心的书籍,它的信息量是惊人的,而且组织得井井有条。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点介绍,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建筑年鉴”,涵盖了从宏观的区域分布到微观的建筑细节,从历史的变迁到当代的保护。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和“开放情况”都有提及,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信息。知道哪里可以参观,哪些地方需要预约,哪些建筑可能已经不对外开放,这些都能避免我白跑一趟。而且,书中对一些古建筑的“图纸”或“结构示意图”的引用,也让我看到了其严谨的研究态度。这些图纸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而是包含了精密的尺寸和结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建造逻辑和工程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份随时可以查阅的“工具书”,它能够解决我在古建筑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且提供专业而可靠的参考信息。

评分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这本书,就像一把开启古老记忆的钥匙,让我得以窥探江苏和上海地区那些沉默的建筑背后,隐藏着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一些“非著名”古建筑的挖掘和呈现。很多时候,我们熟知的都是那些名声在外的园林、庙宇,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具生活气息的古老民居、街巷,甚至是那些曾经辉煌如今略显沧桑的近代建筑。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印记,看到了那些凝聚着匠人心血的平凡而伟大的建筑。书中对这些建筑的介绍,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会讲述居住在这些建筑里的人们的故事,他们如何建造、如何生活、如何守护这些家园。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古建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存在。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描绘的一个场景而陷入沉思,想象着当年的人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欢笑、流泪。这本书,让我对江苏和上海这两个地方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深沉和多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历史的书。

评分

翻阅《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的整个过程,我都能感受到编者们对于古建筑的热爱和执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信息整合,更像是一次充满感情的“建筑考古”。它让我看到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角落,听到了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微观”细节的关注。比如,对一个古戏台的戏装扮相、戏曲表演方式的描述,对一个古民居的木雕、石刻细节的细致解读,对一条古街的市井风情、生活习惯的生动描绘。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个古建筑的图景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也让我体会到了古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石木瓦,更是承载着无数生命故事的载体。而且,书中对一些古建筑的“生态环境”的描述也十分到位,比如它会介绍某个园林周边的河流、山川,或者某个古镇的地理位置、交通特点,这让我明白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当地的独特风貌。这本书,让我对江苏和上海的古建筑,有了更深沉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敬意。

评分

每当我翻开《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都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建筑,而是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的巧妙结合,将这些古老的建筑“活化”了。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摄影作品,它们捕捉到了古建筑在不同光影下的韵味,也展现了古建筑与当代生活场景的融合。比如,一张老宅院里悠闲踱步的老人,一幅古街上孩子们嬉戏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古建筑改造而成的特色咖啡馆,这些都让古建筑不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力。而且,书中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对比分析也十分精彩。它会清晰地指出徽派建筑的精巧、苏式园林的雅致、海派建筑的兼容并蓄,并用具体的案例来佐证。这种对比性的讲解,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建筑视野,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建筑流派的独特之处。每次阅读这本书,都感觉自己对家乡的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浓厚的情感,仿佛这些古老的建筑也成了我生命中一部分不可分割的记忆。

评分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在学术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曾读过一些非常专业的古建筑研究书籍,内容虽然深入,但对于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常常会觉得晦涩难懂,门槛太高。而有些普及读物,又显得过于浅薄,无法满足我对细节的探求。这本《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却恰到好处。它在介绍古建筑时,既有严谨的考证和清晰的脉络,又用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述。例如,在介绍一些木结构建筑的斗拱时,它不会简单地堆砌名词,而是会用形象的比喻,或者配上清晰的剖面图,来解释其结构原理和艺术价值,让我这个外行也能看得明白。更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在介绍建筑时,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还会将它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解读。比如,它会讲述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了建筑的风格,或者某个社会阶层的生活习惯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体现。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古建筑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它不仅仅是在“看”建筑,更是在“读”历史,在“品”文化。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古建筑并非是枯燥的,而是充满趣味和启发的。

评分

《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图册,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建筑数据库”,充满了动态的、可探索的信息。我喜欢它在介绍每一处古建筑时,不仅仅提供文字和图片,还常常会附带一些“彩蛋”似的信息,比如关于建筑的修复历史、曾经发生的有趣故事、甚至是当地居民流传下来的传说。这些零散却珍贵的信息,就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线索,引导着我去进一步挖掘和思考。有时候,我会在书中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建筑,但通过作者的介绍,我才发现它背后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或者它在某种建筑流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发现”的乐趣,是其他很多书籍难以给予的。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现代化的保护措施和活化利用的案例也有所涉及,这让我看到了古建筑在当代社会所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也让我对古建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连接现在,展望未来,让我觉得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的主要动机,是希望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攻略”来指导我实地探访。我一直梦想着能亲身去触摸那些承载着岁月的墙垣,去感受那些古老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韵味。这本地图集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提供的地图非常实用,不仅仅标注了古建筑的位置,还给出了交通路线的建议,甚至对一些难找的、隐藏在小巷深处的建筑,也做了非常清晰的指引。这一点对我这个路痴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处古建筑的“档案”式介绍,里面不仅有建筑的名称、年代、所有者(如果是可考的),更重要的是,它会介绍一些关于这处建筑的“看点”,比如它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在哪里,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或者有哪些名人与之相关。这些信息让我的探访之旅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深入了解的动力。有时候,我会在书中看到某个古宅的照片,然后对照地图找到它,再带着书中的介绍去实地观察,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觉,真的非常奇妙。这本书就像一个多功能的工具箱,既能满足我的“找”的需求,也能满足我的“懂”的需求,让我的古建筑探索之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意义。

评分

我非常欣赏《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在内容编排上的独具匠心。它没有采用简单的行政区划或者年代排序,而是似乎围绕着一种更具探索性的逻辑来组织内容,比如将一些风格相似或历史渊源相关的建筑群放在一起介绍,或者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进行专题化的呈现。这种编排方式,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思路的延续性和主题的深入性,仿佛在进行一场有组织的、主题式的探索。例如,它可能会用一个章节来集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精髓,然后穿插讲解一些与园林文化相关的古建筑;也可能用另一个章节来聚焦上海的近代建筑风貌,并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这种“专题化”的解读,不仅能够让我对某一类型的古建筑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还能让我看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而且,书中对每个专题的介绍都非常详实,从宏观的历史背景到微观的建筑细节,都覆盖得很到位,让我感觉知识点非常扎实,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这种严谨而又富有逻辑的编排,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和收藏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