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13年5月,《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发表《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等报道,认为新一届政府部分的部分经济政策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主张“不谋而合”。
2013年11月,三中全会《公告》发布,开篇即旗帜鲜明地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但与新供给主义“五大财富源泉”的经济分析框架一致,而且与我在之前几个月出版的《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的各章节主张大面积“吻合”。
2015年11月9日,作者滕泰应邀参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做了题为《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新增长周期》的汇报。11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中央经济政策一步步走近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为什么要在五中全会后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国务院专门发布“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有哪些?什么是新供给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怎么改?要避免哪些误区,达到那些目的?
内容简介
为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应该找准重点、难点,重点领域下重手,越是供给抑制严重、垄断和管制厉害的地方,供给侧改革就越有重大意义。因此,除了放松三大供给约束,解除对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之外,还应该确定几个几大重点行业,比如医疗、能源、教育等等,迅速出一些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尽快实施,才能真正快速扭转经济颓势,凝聚改革共识。
为了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于口号、落不到实处,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一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炒概念救不了中国。2012年,我们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当时的供给侧改革的确需要引起关注,要撕开一个口子来推动这个理念和经济管理思想。如今中央已经确认了这个方向,再继续停留在炒概念和探讨理论层面就没有意思了,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第二误区,就是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政策的老路上。我看到有报道说,供给侧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但是在实际方面,确实有很多学者还是在用政策之手来拨动经济,“这个产业是老的,应该怎么淘汰;那个产业是新的,应该怎么鼓励”——政府直接伸手了,这样就弄错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把握住“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理念,让财富源泉自主发挥活力,充分涌流。
第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不能研究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彻底否定需求管理。三年前我写《新供给主义宣言》的时候,对凯恩斯主义确实有批判,因为那时候新供给主义是刚刚破土萌芽,而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是被用过头的主流思想,所以要批判纠正一下;现在新供给主义已经成为主流经济政策思想,再继续反对需求管理就可能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方向了——供给和需求互相促进,各有积极作用,绝不能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仅如此,在西部基本建设投资、民生改善方面,凯恩斯主义需求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货币政策领域,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出发点的宽松政策也应该继续加力。
总之,过去几年,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破土萌芽,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到三中全会后越来越多地与中央各项改革政策“所见略同”,再到五中全会以后正式成为中国主流经济思想、相关概念频繁现身国务院文件和十三五规划中,作为“始作俑者“,我是深受鼓舞的。作为一本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新供给经济学专著,这本《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的》中的人口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战略、金融战略等很多思路和主张如今已经被采纳或正在落地为相关改革方案,其中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经济周期与结构调整、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五大财富源泉、三种增长模式等理论概念也在被广泛传播、引用。衷心感谢关注、支持新供给主义的各界好友,感谢许剑秋总编和东方出版社同仁们对本书的厚爱,让《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作为新供给经济政策和新改革理论研究的铺路石,祝愿中国各种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简介
滕泰,经济学博士,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担任多家金融机构的研究所所长、投资总监、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
2006年出版《新财富论》,2009年出版《财富的觉醒》,连同本书《民富论》,以及即将出版的《软财富》,共同构成“新财富四部曲”,形成“软财富”和“软价值”理论的完整思想体系。
滕泰是我国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他于2012年11月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创新性地从供给端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于2013年提出完整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目前新供给经济学派在我国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
作为知名的少壮派经济学家,还著有《流金岁月——大国崛起与资本市场的繁荣》、《投资银行》、《透视通胀》、《大周期》等多部专著,多次应邀出席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务院总理召开的专家咨询会,并于2012年创办了民间智库——万博经济研究院,致力于新供给经济学和软财富战略研究。
目录
序言 探寻中国经济百年繁荣之路
第一章 中国人口政策何时改, 怎么改
第一节 历史启示录: 跳出人口资源陷阱
300 年停滞、挣扎的“人口资源陷阱”
1820 年的突破
技术、人口、产出的“三阶段突破” 定律
中国经济的人口依赖与增长断裂之惑
第二节 中国人口政策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人口枯荣左右国运兴衰
中国:即将减弱的人口和劳动力优势
2020 年, 人口魔咒会降临中国吗
历史会不会重演
第三节 如何开启中国人口财富的密码
人口财富规律与人口的财富价值
即使特定年代, 计划生育政策也非唯一选择和最优选择
未来十年: 调整人口政策最后的窗口期
调整人口政策的阻力已经接近零
标本兼治: 从人口数量控制转向“人力资本战略”
第二章 移民潮与人口城镇化难题,如何解
第一节 移民战略造就的财富大国
人口流动是财富之源
移民战略是铸造美国财富强国的秘诀
澳大利亚靠移民战略度过老龄化危机
移民造福秘诀
第二节 中国人口流动与人口城镇化的财富天平
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财富削弱效应
中国第三次移民浪潮的财富“黑洞”
留住财富精英, 中国必须做什么
人口城镇化是中短期财富增长的引擎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的难题与战略选择
人口城镇的核心是就业
人口城镇化的两堵高墙:户籍和住房问题
新城镇化的资源互动潜力与土地制度问题
对人口城镇化不必过度忧虑
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战略
第三章 搭乘贸易财富快车,还是让错误战略葬送未来
第一节 如何搭乘贸易财富快车
财富路线1.0 版的三条财富大动脉
财富路线2.0 版改写财富流向
铁路和公路助推财富路线3.0 版
财富路线4.0 版: 电子商务变身贸易新贵
第二节 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才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那些高唱自由贸易赞歌的, 都曾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先驱
新结构主义之惑: 一场事关未来战略的争论
比较优势非天然, 贸易才是推动国际分工的源动力
贸易若不能改善本国分工, 就只能促进他国的繁荣
软财富时代的比较优势来自哪里
第三节 中国贸易战略之殇
是什么让中国失去定价权, 沦为全球“苦力”
错误的贸易战略更严重的恶果: 从外部失衡到内外失衡
稀缺的硬资源: 可怕的国际贸易依赖
第四节 中国怎么办
让对外经济部门多经风雨, 斩断内外失衡的恶性传导
高铁发掘中国比较优势, 全面激活各版财富路线图
学习美国, 有效利用本国的市场和外汇资源
使用贸易规则“大刀”, 切分财富蛋糕
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和财富俱乐部
打造贸易战略升级版, 决胜软财富时代
第四章 中国还要在大国货币与金融体制下寄生多久
第一节 金融是天使, 也是魔鬼
金融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分配效应
西班牙金融过盛反致商业衰落
“成也金融, 败也金融” 的荷兰
英国霸权衰落, 让海外投资打了“水漂”
利用日元升值,日本迅速完成向资源储备国和债权国转型
金融的尺度: 天使与魔鬼之间
第二节 货币战争是阳谋, 不是阴谋
“货币战争”争什么
英镑本位的财富扩张
美元对英镑穷追猛打,只为独揽货币霸权
美欧争夺货币霸权, 尚未结束的战争
第三节 寄生在大国货币和金融体制下
国际金融组织的主导者
霸主特权: 用金融手段和货币体系掌控世界财富密码
新霸主的“撒手锏”: 用危机创造财富
当今世界货币天然的致命缺陷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战略
如何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而不丧失国内政策独立性
客观认识汇率的财富分配作用
如果不能阻止升值, 就应最大限度利用升值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
多中心货币体系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五章 战争能力与国富国穷
第一节 战争毁灭财富, 又刺激财富创造
财富与战争相伴而生
财富在炮声中灰飞烟灭
战争刺激财富创造能力
第二节 战争的结果一定是胜则富, 败则穷吗
殖民先锋葡萄牙的富强之路
英帝国的钱袋子在战争中膨胀
战争是美国“致富” 的葵花宝典
日本国运因战争而改写
西班牙与俄国: 因战争崛起并衰落
法国与德国的惨痛教训: 战争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战争对国家兴衰的复杂影响
第三节不同时代战争如何聚财
农业文明时代的战争掠夺与土地占领
商业时代的海洋和贸易路线争夺
硬财富时代———为原材料与市场而战
战争可以获得哪些财富权力
软财富时代的战争意义
第四节 中国百年繁荣的国防战略
和平崛起离不开战争能力保驾护航
如何促进军事技术的民用转化?
海战能力与中国财富轮回
太空和信息战技术为中国打开弯道超车的财富新领域
第六章 从国富到民富的改革原则和路径
第一节 告别大国小民, 实现中国民富梦
历史的回声: 国富民不富,衰落第一步
公有财富: 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福利与效率: 为什么社会财富应向私有部门倾斜
第二节 从国富到民富, 产权改革必须遵守的法则
重温那些不可长期违背的财产权法则
社会契约与产权市场化演变的逻辑
不能把产权结构视为分配机制
第三节 避免产权改革陷阱, 选择尊重产权的市场化改革道路
如果瓜分他人财富“天经地义”,谁还去创造新财富
不尊重私有财富, 必然陷入产权改革陷阱
理想产权关系形成过程中, 政府和市场的角色
第四节 站在百年繁荣的起点, 重启改革
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的阻挠
改革必须突破保守思想和旧价值观
第七章 新供给主义重启中国改革
第一节 总需求管理无计可施,新供给主义峰回路转
过去, 总需求管理效果不理想
当前, 扩大内需或扩大外需都很难
长期, 总需求管理无效
峰回路转, 新供给主义重启改革
第二节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渊源与理论突破
从古典供给经济学、传统供给学派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
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
第三节 新供给主义的改革思想和增长理论
以“放松供给约束” 为核心的短期改革主张
以“解除供给抑制” 为核心的长期经济改革主张
五大财富源泉, 三种增长模式
第四节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如何解决具体的改革难题
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 为核心的房价、物价管控政策
以“供给要素贡献和边际报酬” 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第八章 软财富战略决胜未来
第一节 三次财富革命 软财富君临天下
从生态财富孕育文明, 到重农主义抑制硬财富
从硬财富重塑世界版图, 到摆脱“硬财富观” 束缚
软财富挣脱了硬资源的“万有引力”
软财富引领未来消费潮流
第二节 掌握软价值理论, 决胜软财富时代
从软财富观到软价值论
软价值论的哲学和认识论基础
软价值取决于群体性认知
软价值取决于所在参照系
软财富的价值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域”
应对资产价格潮起潮落, 软价值理论决胜软财富时代
第三节 划分未来财富版图“看不见的手”: 软财富战略
工业之死: 当软价值入侵硬财富
软财富时代的财富分配规律
企业战略:创造软财富, 提升软价值
差距: 软财富时代的中美财富结构
国家财富战略目标:软资源、软环境、软权利、软实力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序言 探寻中国经济百年繁荣之路
当英国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当亚当?斯密出版了划时代的巨作《国富论》, 当美国的创立者立志要制定对公众利益最有益的法律和制度时, 中国却处于闭关锁国之中, 与世界渐行渐远, 并在知识、制度、技术等方面严重落后于西方诸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虽然连续多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然而在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始终处在弱势地位, 国家财富也面临着贬值和流失风险。
国以强为本, 民为富为本。国大而不强,或国富而民不富, 都不是中国梦。中国梦之难, 难在缺乏长期的高瞻远瞩的国家财富战略,尤其是百年以上的经济繁荣增长战略。
毫无疑问, 维持三五年的短期经济稳定可以靠所谓“五年计划”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刺激,而实现十年、三十年的增长就必须靠类似于邓小平或里根主义那样的经济改革。无论是欧洲、日本, 还是美国, 没有一百年以上的长期增长,根本谈不上国强民富;同样,中国如果不能实现百年以上的经济繁荣, 也不足以叫做中国梦。
要实现百年以上的增长,不仅要有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十年以上的改革政策, 还要充分利用好不同财富时代的人口、资源、贸易、战争等百年财富源泉, 甚至要抓住技术革命和资源大发现所带来的几百年一次的财富大
爆炸,《民富论》就是这样一部探讨十年、几十年、上百年财富繁荣之路的著作。
作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提出和倡导者, 笔者认为: 中国经济受到高税收、高社会成本、高垄断、高管制等“ 供给约束”, 只要通过减税、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垄断、放松管制等措施, 放松“ 供给约束”, 就可以提高经济的短期增长率; 从长期来看, 中国经济在人口与劳动、资本与金融, 资源与产权、技术与创新、制度与分工等五个方面都存在“ 供给抑
制”, 只要通过放松人口生育控制、放松户籍制度、减少资本与金融管制、优化土地与资源产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等低效率领域的制度改革等措施,解除“供给抑制”,就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新供给主义还认为只有通过“放松供给约束, 解除供给抑制”, 重视熊彼特增长,重启斯密增长, 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才能够得以不断提升;只有放弃传统产业政策, 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才能恢复“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经济运行机制;只有从“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 入手, 才能真正解决房价物价等顽疾; 只有从“供给贡献和边际报酬” 出发,才能确保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
除了用上述新供给主义的改革思想, 发掘十年到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潜力之外,本书主要从人口、贸易、金融、战争、制度、技术等方面探索了百年财富繁荣的种种规律, 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战略。
首先, 《民富论》从财富大周期的独特角度探讨了人口变化与城镇化移民对一个国家经济和财富战略的影响。书中概括了人类不同阶段面临“人口资源陷阱” 的四种解决办法:拓展新资源、发明新技术、重新分配资源、控制人口, 并详细对比了东西方国家长达2000 年的历史中每一次面对“人口资源陷阱” 的制度文化背景、战略选择和长期财富影响,从而最
终推导出中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战略。
面对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左右财富天平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富论》回顾了历史上很多国家靠移民造富的历史, 并利用这些历史规律分析中国城乡人口互动过程中的复杂影响,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住房、户籍问题,以及城乡资源互动和土地制度问题的解决思路。
放大到国际范围内, 本书着重探讨了贸易和金融战略对国富民强的影响。
在贸易战略方面, 《民富论》把历史上贸易对财富的影响分为财富路线1.0 版,财富路线2.0版, 财富路线3.0 版, 和财富路线4.0版, 进而指出了那些高唱自由贸易赞歌的贸易保护主义先驱们, 如今是如何挥舞贸易规则的大刀切分财富蛋糕的。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中国才可能告别错误的贸易政策, 逐渐摆脱经济的内外失衡, 告别多年为富国“ 做苦力”的贸易地位。
在金融战略方面, 《民富论》掷地有声地提出一个国家“金融无战略,财富呈浮云”, 因为在全球化的货币、信用、金融经济背景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像金融一样,对财富的流动与分配产生如此广泛、剧烈的影响。在金融市场足够发达的情况下, 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直接影响财富分配的手段, 都可以用金融来替代。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国
际金融体系而不丧失国内政策独立性? 如何客观认识汇率的财富分配作用? 在不能阻止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升值?如何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人民币的国际角色?
本书还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离不开战争技术的领先和战争能力的保驾护航。虽然战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然而一旦与国富国穷挂钩, 它的作用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事实上, 在人类社会早期, 财富就是战争的产物, 战争既具有巨大的财富毁灭作用, 也具有刺激财富创造效应。在市场与交换、贸易与金融主导全球财富流动与分配之前的生态财富
时代和硬财富时代, 战争与暴力一直都是主导国富国穷的主要方式。而在未来的软财富时代, 战争还能决定国富国穷吗? 和平崛起是靠韬光养晦、悄悄发展, 还是靠坚船利炮保驾护航? 那些因为一次次战争而崛起的财富大国,国民心理中从来不惧怕战争, 因此即便失败,国家也常常会在战后15 年左右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复活; 而那些从国民心理上惧怕战争的国家,
不但难以积累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而且即便短期积累起一定的财富,长期也总是难逃被洗劫的命运。在硬财富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和核时代的“冷战” 之后, 我们该如何看待海洋、空间战争与未来软财富的关系?
《民富论》还直截了当地指出, 国家富裕不是最终目标, 老百姓富裕才是中国梦。国富民不富, 衰落第一步; 民富国不强, 财富无保障。而从国富到民富, 不仅需要财政税收政策调整, 更需要土地、国有资产等产权制度上的变革。通过回顾并分析中国每一次产权改革都面临着多重两难选择,作者对如何让改革避免落入“ 产权改革陷阱”,如何在环境、文化、
制度之间形成正向循环, 如何划分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财富和私有财富之间的关系,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角色等问题作出了路径设计。
最后, 作为笔者“新财富四部曲” 的第三部著作,《民富论》继续沿用了《新财富论》、《财富的觉醒》中的财富史观, 并部分展示了第四部著作《软财富》的核心思想———软财富和软价值理论。软财富理论从财富的来源和财富创造方式角度, 把人类追求财富的历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代:生态财富时代、硬财富时代和软财富时代:
在以地球表层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物种繁殖规律获取财富的生态财富时代,由于所有生态财富来源局限于地球表层土壤有限的平面空间,同时财富创造的过程又受到动物繁殖时间和植物生长时间的制约,因此财富总量是有限的,上万年无法突破。牛顿物理学以后,人类财富来源摆脱了地球表层土壤生态环境, 更多开始从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非生命世界获取效用;创造财富的方
式也摆脱了生物繁殖、生长时间的限制, 可以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等方式任意加工、创造, 人类迎来了“硬财富”大爆炸的时代。
如今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软财富时代, 人类财富源泉终于挣脱了有形物质资源的限制, 更多的财富价值表现为知识产品、信息产
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