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42-2012·備案號J 1445-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增加瞭輻射供冷有關規定,並將標準名稱改為《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2.增加瞭絕熱層采用發泡水泥、預製溝槽保溫闆的地麵供暖、預製輕薄供暖闆地麵供暖、毛細管網供暖供冷的有關規定;3.增加瞭輻射麵傳熱量的測試方法;4.對各章節技術內容進行瞭全麵修訂。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設計
3.1 一般規定
3.2 地麵構造
3.3 房間熱負荷與冷負荷計算
3.4 輻射麵傳熱量的計算
3.5 水係統設計
3.6 管道水力計算
3.7 加熱電纜係統的設計
3.8 溫控與熱計量
3.9 電氣設計
4 材料
4.1 一般規定
4.2 絕熱層材料
4.3 填充層材料
4.4 水係統材料
4.5 加熱電纜輻射供暖係統材料和溫控設備
5 施工
5.1 一般規定
5.2 施工方案及材料、設備檢查
5.3 絕熱層的鋪設
5.4 加熱供冷管係統的安裝
5.5 加熱電纜係統的安裝
5.6 水壓試驗
5.7 填充層施工
5.8 麵層施工
5.9 衛生間施工
5.10 質量驗收
6 試運行、調試及竣工驗收
6.1 試運行與調試
6.2 竣工驗收
7 運行與維護
附錄A 輻射供暖地麵構造圖示
附錄B 混凝土填充式熱水輻射供暖地麵單位麵積散熱量
附錄C 管材的選擇
附錄D 管道水力計算
附錄E 加熱供冷管管材物理力學性能
附錄F 加熱電纜的電氣和機械性能要求
附錄G 輻射麵傳熱量的測試
附錄H 工程質量檢驗錶
本規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5.4.1 加熱供冷管應按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嚮敷設,加熱供冷管應保持平直,管間距的安裝誤差不應大於10mm。加熱供冷管敷設前,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加熱供冷管的選型、管徑、壁厚,並應檢查加熱供冷管外觀質量,管內部不得有雜質。加熱供冷管安裝間斷或完畢時,敞口處應隨時封堵。
5.4.2 加熱供冷管及輸配管切割應采用專用工具,切口應平整,斷口麵應垂直管軸綫。
5.4.3 加熱供冷管及輸配管彎麯敷設時應符閤下列規定:
1 圓弧的頂部應用管卡進行固定;
2 塑料管彎麯半徑不應小於管道外徑的8倍,鋁塑復閤管的彎麯半徑不應小於管道外徑的6倍,銅管的彎麯半徑不應小於管道外徑的5倍;
3 最大彎麯半徑不得大於管道外徑的11倍;
4 管道安裝時應防止管道扭麯;銅管應采用專用機械彎管。
5.4.4 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麵距牆麵最近的加熱管與牆麵間距宜為100mm;每個環路加熱管總長度與設計圖紙誤差不應大於8%。
5.4.5 埋設於填充層內的加熱供冷管及輸配管不應有接頭。在鋪設過程中管材齣現損壞、滲漏等現象時,應當整根更換,不應拼接使用。
……
前言/序言
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JGJ 142-2012)解讀與應用指南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舒適、節能、環保的建築室內環境日益受到重視。傳統的對流式供暖供冷方式,雖然在普及程度上占有優勢,但其存在著升溫(降溫)速度慢、室內溫度分布不均、能源效率相對較低等弊端。而輻射供暖供冷技術,以其獨特的傳熱機理和顯著的節能優勢,正逐漸成為現代建築室內環境營造的主流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JGJ 142-2012,備案號J 1445-2012),是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的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技術標準,它係統地規範瞭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和維護等各個環節,為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瞭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本書旨在深入解讀並係統闡釋JGJ 142-2012的核心內容,為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房地産開發商、物業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科研院校師生,提供一套全麵、實用、易於理解的專業參考。 第一章:輻射供暖供冷技術概述 本章將從基礎理論層麵,深入剖析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核心概念。我們將首先界定輻射供暖與輻射供冷的技術特徵,闡明其區彆與聯係。隨後,詳細介紹熱輻射的基本原理,包括黑體輻射、灰體輻射、基爾霍夫定律、斯忒藩-玻爾茲曼定律以及維恩位移定律等,為理解輻射供暖供冷的工作機製奠定理論基礎。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重點探討輻射供暖供冷的傳熱方式。不同於對流係統主要依靠空氣流動傳遞熱量,輻射供暖供冷係統主要通過嚮室內傳遞和吸收紅外輻射來調節室內溫度。我們將詳細分析輻射換熱在建築室內環境中的作用,以及與對流換熱的相互關係。 此外,本章還將對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優點進行係統梳理和深入分析,包括: 舒適性: 輻射供暖供冷能夠提供更均勻、更自然的室內溫度,減少空氣流動帶來的不適感,營造更佳的體感舒適度。 節能性: 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工作溫度較低(供暖)或較高(供冷),可以顯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環保性: 采用清潔能源(如地源熱泵、太陽能等)作為熱源或冷源時,輻射供暖供冷係統可以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符閤綠色建築的發展趨勢。 靈活性: 輻射供暖供冷係統安裝靈活,可根據建築設計要求進行定製化布置,不占用室內空間,不影響室內美觀。 靜音性: 相較於傳統的風機盤管或中央空調係統,輻射供暖供冷係統運行噪音極低,顯著提升瞭室內居住環境的寜靜度。 最後,本章還將簡要介紹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曆史發展沿革,以及當前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為讀者建立宏觀的認知框架。 第二章:JGJ 142-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核心條文解讀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將圍繞JGJ 142-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的各項技術要求,進行逐條、逐款的深度解讀和詳細闡釋。我們將按照規程的章節結構,對以下關鍵內容進行重點梳理: 總則與術語: 詳細解釋規程的編製目的、適用範圍,以及輻射供暖供冷相關的專業術語,確保讀者對規範的理解一緻。 基本規定: 闡述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設計原則、選址要求、係統形式選擇(如頂棚輻射、牆麵輻射、地麵輻射等),以及與建築主體結構的配閤要求。 係統設計: 熱負荷與冷負荷計算: 詳細講解如何依據JGJ 142-2012的相關規定,精確計算建築物的熱負荷和冷負荷,這是係統設計的關鍵起點。 輻射末端設計: 深入分析各種輻射末端(如輻射闆、輻射頂棚、輻射牆麵、輻射地闆等)的選型、布置原則、換熱麵積計算、錶麵溫度控製等關鍵設計要點。 管網設計: 講解供迴水管路的設計、管徑計算、水力平衡、管道材料選擇、保溫措施等。 熱源與冷源設計: 介紹可與輻射供暖供冷係統配套使用的各類熱源(如鍋爐、熱泵、太陽能集熱器等)和冷源(如冷水機組、熱泵、蒸發式冷卻器等)的設計與選型原則。 控製係統設計: 重點解讀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控製策略、溫度傳感器、執行器、控製器等關鍵組成部分的選型與集成,以及如何實現精確的溫度調控和節能運行。 施工安裝: 詳細闡述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施工工藝、安裝要點、質量控製標準,以及與建築施工的協調配閤。例如,對於地麵輻射係統,將詳細介紹盤管鋪設、混凝土澆築等關鍵環節的注意事項。 係統驗收: 明確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驗收依據、驗收內容、驗收方法,包括水壓試驗、嚴密性試驗、係統調試、溫度測量與記錄等。 運行與維護: 指導用戶如何進行係統的日常運行管理,包括參數設定、監測與記錄,以及定期的檢查、清洗、保養和故障排除等,確保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和最佳性能。 在解讀過程中,我們將結閤大量的圖示、錶格和實際案例,力求將抽象的技術條文具體化、形象化,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設計應用實例分析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是掌握任何一項技術的重要途徑。本章將通過多個不同類型的輻射供暖供冷係統設計應用案例,生動展示JGJ 142-2012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這些案例將涵蓋: 居住建築(住宅、公寓): 分析住宅項目中地麵輻射供暖、頂棚輻射供冷等係統的設計思路、末端選擇、節能策略等。 公共建築(辦公樓、酒店、商場): 探討辦公樓、酒店等不同使用功能公共建築中,頂棚輻射、牆麵輻射等係統的適用性,以及如何應對復雜的使用需求。 特殊建築(醫院、實驗室、數據中心): 分析在對溫度、濕度控製有特殊要求的場所,輻射供暖供冷係統如何進行特殊設計和優化。 在每個案例分析中,我們將重點突齣: 項目背景與需求分析: 明確項目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建築圍護結構、使用功能和用戶對室內環境的期望。 係統方案選擇與論證: 說明選擇特定輻射形式、熱源/冷源、控製策略的理由,並進行技術經濟性比較。 關鍵設計參數的確定: 展示如何依據JGJ 142-2012和實際項目需求,確定係統設計溫度、流量、末端麵積、管徑等關鍵參數。 施工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 總結在具體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係統運行效果評估: 對已建成項目進行運行效果評估,包括室內溫度分布、能耗情況、用戶滿意度等,並提齣優化建議。 通過這些詳實的案例分析,讀者將能夠更直觀地理解JGJ 142-2012的應用價值,掌握將技術規程轉化為實際工程項目的過程。 第四章:輻射供暖供冷係統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任何技術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本章旨在梳理輻射供暖供冷係統在設計、施工、運行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常見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探討: 設計階段問題: 負荷計算不準確導緻的係統容量不足或過大。 輻射末端選型不當,影響換熱效率。 管網設計不閤理,齣現水力失調或壓力損失過大。 控製係統配置不完善,無法滿足精確控溫需求。 施工階段問題: 輻射末端安裝不規範,影響傳熱效果。 管道連接漏水、保溫層施工不到位。 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對盤管的保護不當。 與建築裝飾工程的協調問題。 運行階段問題: 室內溫度不均勻或達不到設計要求。 係統能耗過高,運行成本增加。 係統齣現異響、漏水等故障。 控製係統失靈,無法正常工作。 水質問題導緻的管道堵塞或腐蝕。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提供詳盡的分析,並結閤JGJ 142-2012的相關條款,給齣規範化的解決方案,包括: 優化設計參數: 修正負荷計算,重新校核管徑,調整末端布置。 改進施工工藝: 強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推廣標準化施工方法。 加強係統調試與平衡: 采用專業的儀器對係統進行水力平衡和性能測試。 實施科學的運行與維護: 建立完善的運行管理製度,定期進行檢查和保養。 水質處理與防腐蝕: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水質問題,延長係統使用壽命。 第五章: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要求的提高,輻射供暖供冷技術正朝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集成化的方嚮發展。本章將對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包括: 智能化控製與物聯網應用: 結閤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實現輻射供暖供冷係統的自適應控製、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進一步提升係統的節能性和舒適性。 與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閤: 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構建低碳、綠色的建築能源供應係統。 新型輻射材料與技術的研發: 探索開發新型高效的輻射材料,以及更具創新性的輻射末端形式,例如集成式智能輻射模塊等。 多功能集成與建築一體化: 將輻射供暖供冷係統與建築其他功能(如照明、聲學、裝飾)進行集成,實現建築的整體優化。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 輻射供暖供冷技術作為綠色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未來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結語 JGJ 142-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為我國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瞭權威的技術指導。本書旨在通過對規程內容的深入解讀和廣泛的實踐應用分析,幫助讀者全麵掌握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和維護要點,剋服技術難題,提高工程質量,最終為用戶創造更加舒適、節能、環保的室內環境。我們期望本書能夠成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重要參考,共同推動輻射供暖供冷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廣泛應用,為構建美好人居環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