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华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库:三国演义(节编本)》是华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库之一,是将清代百万字的名著节编为55万字的规模,在保证情节基本完整的前提下,确保青少年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汲取古典名著的精韵。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2000),原名麟瑞,笔名振甫。浙江平湖人。我国现当代著名文史学者、资深编辑家。1931年,他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为古代典籍《辞通》招录校对,周振甫经《老学庵笔记》断句测验入行。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丛书”,他编了《班超》、《东汉党锢》等,注释了“开明活页文选”。
他选注过《严复诗文选》,著有《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诗词例话》、《文章例话》、《诗品释注》、《古代战纪选》、《谭嗣同文选注》、《文论漫笔》等,著有《周振甫文集》十卷。他还为中华书局全译了《文心雕龙》,参加了新版《鲁迅全集》的部分注释的定稿及校勘《明史》的工作;他审阅加工的书稿有:《管锥编》、《管锥编增订》、《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楚辞补注》、《酉阳杂俎》、《唐人绝句选》、《南社》、《诗林广记》、《后村诗话》、《文史通义校注》和补订本《谈艺录》、《洛阳伽蓝记译注》等。于2000年5月15日逝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 桃园三结义 ��
第二 董卓专权��
第三 三战吕布��
第四 南北混战��
第五 连环巧计��
第六 曹操起兵��
第七 火烧濮阳��
第八 汉献帝遭难��
第九 曹操掌权��
第十 孙策建基��
第十一 辕门射戟��
第十二 战下邳��
第十三 许田打猎��
第十四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十五 打鼓骂曹��
第十六 土山约三事��
第十七 斩颜良文丑��
第十八 古城会��
第十九 孙权坐领江东��
第二十 袁曹交战��
第二十一 决漳河��
第二十二 南漳遇隐��
第二十三 三请诸葛��
第二十四 火烧博望坡��
第二十五 长坂坡��
第二十六 舌战群儒��
第二十七 群英会��
第二十八 苦肉计��
第二十九 火烧赤壁��
第三十 定荆襄��
第三十一 三气周瑜��
第三十二 战西凉��
第三十三 张松献地图��
第三十四 截江夺斗��
第三十五 张飞收严颜
第三十六 取成都��
第三十七 平张鲁��
第三十八 定军山��
第三十九 定汉中��
第四十 水淹七军��
第四十一 关云长走麦城��
第四十二 曹丕篡汉��
第四十三 刘备攻吴��
第四十四 火烧连营��
第四十五 白帝城托孤��
第四十六 攻心计��
第四十七 七擒七纵��
第四十八 收姜维��
第四十九 空城计��
第五十 姜维献书��
第五十一 袭陈仓��
第五十二 木门伏弩��
第五十三 木牛流马��
第五十四 鞠躬尽瘁��
第五十五 司马懿夺权��
第五十六 姜维北伐��
第五十七 三国纷争��
第五十八 分兵入蜀��
第五十九 二士争功��
第六十 代魏灭吴
精彩书摘
備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備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曰:“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破之,斩许昌并其子许韶。刺史臧曼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朱偏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備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①,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儒大军随后掩杀,斩首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偏班师②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儁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
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③赴任。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署④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
到县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⑤。玄德疑在遣中。适督邮行部⑥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唯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公俱怒。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身?”玄德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戮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今职。”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曰:“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玄德曰:“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⑦。
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人,反遭把门人赶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
……
《华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库:三国演义(节编本) [7-10岁]》图书简介 一、 故事的起源与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描绘的,是东汉末年,一个风雨飘摇、英雄辈出的时代。汉室衰微,群雄逐鹿,天下分裂,战火纷飞。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无数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信念,或为国家、或为家族、或为名誉,展开了一场长达百年的生死较量。 这本书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往事,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勇气、忠诚、谋略的集中体现。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理解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 二、 核心人物群像——英雄的诞生与命运 《三国演义》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无论出身高低,无论结局如何,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刘备——仁德的化身,理想的践行者: 故事的主角之一,一个以“仁”治国的典范。他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渴望匡扶汉室,天下太平。他的身上,汇聚了传统儒家道德的精华,他待人真诚,知人善任,即使身处困境,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的“哭”与“笑”,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他的每一次抉择,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关羽——忠义的象征,武神的化身: 刘备的结义兄弟,一位集忠诚、勇武、义气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赤胆忠心,不辱使命。他的“青龙偃月刀”挥舞起来,令敌人闻风丧胆;他的“忠义”二字,则被后世万代传颂,成为道德的最高标杆。 张飞——勇猛的代表,性情的直率: 另一位刘备的结义兄弟,他勇猛过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的性情豪爽直率,有时显得鲁莽,但也正是这份不加掩饰的真诚,让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喝断当阳桥”,一声怒吼,震慑千军万马,成为英雄气概的经典瞬间。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战略的奇才: 被誉为“卧龙”,他的出场,仿佛为混沌的乱世带来了一束光明。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草船借箭”的巧妙,到“空城计”的镇定,再到“七擒孟获”的策略,他的智慧光芒,照亮了整个三国。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政治家,他对蜀汉的忠诚,更是感人至深。 曹操——雄才大略,奸雄的争议: 另一位故事的核心人物,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奠定了曹魏的基础。他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也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他的形象复杂而多面,既有胸怀天下的抱负,也有残忍冷酷的一面。他的每一次出击,都给三国格局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孙权——守成的英主,江东的脊梁: 孙氏三代江东的基业,在孙权的带领下得以巩固和发展。他善于用人,懂得平衡各方势力,在魏蜀两国夹击之下,能够稳固江东,建立吴国,实属不易。 除了这些核心人物,还有周瑜的英姿勃发,赵云的浑身是胆,吕布的天下无敌,以及众多性格各异、命运跌宕的谋士、将领、文臣,他们共同构成了《三国演义》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 三、 跌宕起伏的情节——战争、计谋与人性 《三国演义》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绝伦的史诗级电影,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战斗,以及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黄巾起义的烽烟: 故事的开端,便是东汉末年,百姓不堪压迫,揭竿而起,为整个乱世拉开了序幕。 桃园结义的承诺: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为兄弟,共同许下匡扶汉室的宏愿,这成为他们一生奋斗的起点。 十八路诸侯讨董: 群雄并起,共同讨伐祸乱朝纲的董卓,展现了乱世中各方势力的初步较量。 官渡之战的决胜: 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的辉煌: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操百万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场战役的智慧与勇气,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顾茅庐的诚意: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茅庐拜访,展现了他求贤若渴的真诚,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连环计与美人计: 司马懿、王允等智者的谋略,如连环计、美人计,将权谋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 街亭失守的遗憾: 马谡因失误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挥泪斩马谡,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五丈原的悲歌: 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这些情节,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堆砌,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宏大的战争与权谋的画卷。在这些情节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英雄的牺牲;我们看到了智谋的博弈,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四、 深刻的教育意义与文化传承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其精彩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忠诚与义气的典范: 关羽的“义薄云天”,刘备与张飞的“兄弟情深”,都向我们传递了忠诚和义气的可贵。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信守承诺,肝胆相照,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智慧与谋略的启示: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的“雄才大略”,都让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学习《三国演义》,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仁德与担当的价值: 刘备的“仁者无敌”,展现了仁德的力量,以及作为领导者应有的担当。在任何时代,仁爱与责任都是值得推崇的美德。 历史观与人生观的思考: 《三国演义》并非简单的历史故事,它也引发我们对历史发展规律、人生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深刻思考。在乱世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个人的选择也可能影响历史的走向。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国演义》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政治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道德观念,以及民族精神。 五、 青少年阅读的意义——智勇双全,品格养成 对于7-10岁的青少年而言,《三国演义(节编本)》的意义尤为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世界产生好奇,开始模仿和学习。 激发阅读兴趣: 节编本的语言更加贴近青少年,情节更加紧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塑造品格: 通过阅读书中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和道德抉择,孩子们能够学习到忠诚、勇敢、智慧、仁爱等优秀品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品格基础。 培养逻辑思维: 书中各种巧妙的计谋和战术,能够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认识历史,了解文化: 即使是节编本,也能够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英雄,树立榜样: 书中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将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榜样,激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不畏困难。 《华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库:三国演义(节编本) [7-10岁]》并非仅仅是一本故事书,它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窗口,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人生教科书。它将以其独特的魅力,陪伴小读者们一起成长,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汲取智慧,塑造品格,点燃梦想,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