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中的毛泽东诗词手迹,是从中央文献出版社与线装书局合出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一书中选取的,以便展示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同时。为全面展示毛泽东的艺术观,精选了毛泽东的部分对联(注释引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集观》)及其关于诗词的书信。书中卷首的毛泽东油画原载于1967年《人民画报》封面,其余照片原载岭南美术出版社《丰碑·二十世纪中国三伟人》。
田秉锷,江苏著名文史学家,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政协委员,原《淮海文萃》的主编,曾著有《金瓶梅与中国酒文化》等作品。
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题解】
“贺新郎”又名“贺新凉”、“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风敲竹”、《貂裘换酒》。双调,116字。前后阕各十句、六仄韵。别友之“友”,指诗人之妻杨开慧。1923年6月,毛泽东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同年冬,复离长沙经上海赴广州参加于次年1月召开之国民党一大。词写于第二次赴穗时。不言“赠内”、“别妻”而言“别友”,乃诗人有意强化与杨开慧之同志情、战友谊也。
【注释】
【挥手从兹去】语本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欲零还住】谓别泪欲落又止。零,落。《诗经·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东门】泛指离别地。古乐府瑟调曲有《东门行》,词云:“出东门,不顾归。”或说本词东门指长沙城东小吴门。
【横塘】借指女性居处。唐崔颢《长干曲》:“妾住在横塘。”本章实指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
【汽笛】指火车汽笛。清水塘距火车站不远,故得闻。
【重比翼,和云翥】谓他日重逢,必比翼双飞,高翔云表。屈《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品评】
毛泽东与杨开慧1920年冬天结婚。1921年夏夫妻短暂分别,毛泽东有《枕上》一词以记之。欣赏此词,若与《枕上》对照,更易晓其风旨。诗词雅,但“闺情艳语”仍属夫妻“悄悄话”。“悄悄话”真、诚,聆之亦别有意味也。
上阕,开篇一句“挥手从兹去”,化用李白成句,紧紧扣住词题之“别”字。直截了当,不绕不拐,反映了诗人的纯情个性。毕竟,他是去承担又一重大使命,分别是无可回避的选择。接下来的“更那堪”二句,为由景人情的重要一笔。这“情”,是“凄然”的“苦情”,是不能不“重诉”的“苦情”。从“眼角”二句开始,皆叩住“重诉”展开,多角度表现了夫妻间的“误解”与“理解”。“书语”,不宜泥解,不一定要坐实是毛泽东的书信造成杨开慧的误会。夫妻之爱,常被文人夸说为甜蜜的完美,毛泽东却在字里行间直言“误会”,既出之其正视人生,亦出之其至诚至爱。所以,才有以下数句的劝勉、鼓励,以“知己”相许,以天地间之相期。“人有病,天知否?”天不知人知,人不知妻知,“知己”者,天地一人也!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鉴赏”这一块做得极其细腻和深入,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背景介绍上,而是真正地做到了“赏读”二字。每一首词的解析,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旁边娓娓道来,他不仅解释了典故的出处、用词的妙处,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体会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内心深处澎湃的情绪。例如,对于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巨大力量的句子,书中会用多角度的分析来揭示其深层哲理,让我这个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迅速领会其精髓。这种详尽的、层层递进的剖析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又保证了学术上的严谨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懂了文字,更是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那位伟大的身影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系统构建得非常庞大且实用,可以说,这是全书中最让人感到“踏实”的部分。在阅读那些需要深厚文化积淀才能完全理解的诗句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都被精准地标注并给予了详尽的解释。这些注释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释义,很多都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事件、地理方位乃至当时流行的俗语文化,这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语境框架。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古代文学用词或军事术语,注释部分提供的类比和解释都极为精准到位,避免了读者因为一两个字词的晦涩而中断阅读思路。这种全景式的注释覆盖面,让这本书从“选读本”升级为了可以随时查阅和研究的“工具书”,真正体现了“全集赏读”的承诺,为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是,它成功地将“政治人物”与“伟大诗人”这两个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侧面。不同于以往一些偏重于政治解读的读物,这本书的笔触明显更偏向于文学审美的角度去挖掘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它细致地分析了毛泽东在继承古典诗词格律和开拓创新性语言表达之间的平衡艺术,探讨了其作品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交融。这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让读者在赞叹其军事和政治才能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他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殿堂中一位重量级人物的风采。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认识到其文学成就的独立性和卓越性,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时代厚重感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特殊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封面设计上,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花哨的现代设计,而是选择了沉稳内敛的风格,字体选择了有力的宋体,墨迹的深浅处理得恰到好处,既突出了“毛泽东”这三个字的分量,又不失一种艺术的韵味。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正文与注释的区分界限分明,阅读起来丝毫没有拥挤感。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于版心和字号的选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诗词集来说至关重要。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即便是频繁翻阅和在不同地方做标记,书脊也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可见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的用心。可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对所收录作品的致敬,光是捧在手里,就让人心生敬畏与期待,准备好进入一个深邃的文学世界。
评分我最近开始尝试将阅读与书法练习相结合,所以对于任何涉及“手迹”或“书法”主题的书籍都抱有极高的兴趣。这本书的某些部分,特别是那些关于毛主席书法艺术的探讨和配图,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作品,而是深入分析了那些标志性的笔触是如何与诗句的情感内核相互印证的。比如,对“横平竖直”中蕴含的刚毅,以及“疾笔连带”中流露出的豪迈气概,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手稿,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他心境的起伏和创作意图的演变。这部分内容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鉴赏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文学史、艺术史和个人传记的立体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整体认知,使得那些墨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表达。
评分给老人买的,很满意。
评分好书
评分是本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这本书内容很好,下次我们还会再来购买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还行吧
评分非常好的书,中间有主席手迹
评分谢谢快递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