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质量的是技术,社会质量的是制度,文化质量的是信仰。从这个角度上,GDP数量位列全球第二的中国还要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经济步入增长放缓的拐点期,内需动力不足,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同样乏力,主要经济体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展开激烈角逐,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伴相随……中国经济承受着内外的压力和阵痛,也在孕育变革的能量和希望。
内容简介
解析经济问题,把握财富走向,著名时评人石述思再度出击。
中国社会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迭积的局面:国家对内要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对外要与其他国家展开各种博弈;民营企业步履维艰,面临着融资、信誉、技术等多重危机;个人理财难寻出路,低迷股市不敢轻入,投资房产政策受限,银行储蓄不断贬值。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现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石述思说中国2:中国各阶层财富报告》观点独到,解剖犀利,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时评人的良知,也看到了中国人都应为之忧虑与反思的社会经济现状。
作者简介
石述思,资深媒体人,现担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十一次获中国新闻奖,数十次获省部级各类新闻奖项,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二百万字,著有《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下滑有多严重
通胀到底有多严重
通胀的成因及危害
为什么老百姓集体变穷
人民币升值会坑苦穷人
可怕的家庭资产泡沫
谁在闹“钱荒”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二、中国制造的内忧与外患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前景
腹背受敌的中国制造
外资“唱空中国”论?
华为、中兴的麻烦
奥巴马连任使中国实体雪上加霜
中国崛起,任重道远
第二章 国家如何确保经济软着陆
一、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政府与市场的新博弈--破除垄断
国进民退,警钟长鸣
谁将企业家逼上绝路
民族品牌需要政府支持
当亿万富豪像拆迁户那样悲壮自焚
皈依法治的金融体制改革--吴英案
缩小贫富差距,拯救中产阶级
政府主导收入分配改革注定难产
公平的民生政策--从分清懒汉开始
中国式幸福的头号敌人--户籍歧视
二、完善法治建设,净化领导干部
永远理不清的三公消费
特权不止,特供不死
中国何以终结特权医疗
杜绝官商勾结、权力寻租
官员为何敬畏朱镕基
反腐该动真格的了
下岗职工的保障在哪里
别拿临时工当遮羞布
年关讨薪潮--农民工权益
最热门的国考--公务员考试
是社会逼太紧,还是政府管太松?
全民涨工资是南柯一梦
第三章 民营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一、投奔外资,还是委身央企?
中国奶与茶冰火两重天
三一、中联能结束死掐吗
企业恶性竞争何时了--农夫山泉危机
拉面有鬼,却无钟馗
海底捞毁掉了公众什么
李彦宏和马云的麻烦
马云身退的焦虑和危机
“褚橙”热销背后的改革焦虑
二、企业家如何为富
比民企讲政治更迫切的是什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富豪
陈光标为什么难得
袁隆平为什么不炫富
巴菲特与盖茨的劝捐之行
第四章 个人投资理财需谨慎
一、房产是支撑经济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房价不会下跌
现在该不该买房
房价调控背后的隐情
一线城市房价走势
房价下跌必带来股市大涨?
二、中国百姓的投资误区
洗劫国民财富的两大“杀手”
姚明变穷折射百姓投资无门
艺术品收藏是个惊天陷阱
抢黄金的中国绝望大妈
不要轻易拿投资人的钱
一位大款移民海外的理由
第五章 眼球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一、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大趋势
休闲旅游的喜与忧
凤凰收费不如鸡
创意文化产业的崛起
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的融合
中国创意文化的瓶颈
天价明星逼死影视老板
二、企业生存之源--创意与策划
乔布斯的忠告--向常识宣战
寻找创意的源泉
策划是创意价值最大化的工具
蓝海战略--太阳马戏团
求贤若渴--盛大的“18基金”
后记
精彩书摘
缩小贫富差距,拯救中产阶级
中国改革开放前受绝对平均主义影响,基尼系数为0.16,改革开放后至2007年超过了警戒线0.4,达到了0.4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甚至高过了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位居亚洲之最,再加上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中国贫富差距实际更大。这应该引起国家高度警惕,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等诸多不安全隐患。
从一个国家来看,中产阶级的庞大表明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和公正性,是整个社会关键的稳定器。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型的——绝对富裕和绝对贫困都占很小比例,而中等收入人群占压倒优势,而今天贫富分化严重的中国社会则更像图钉型或金字塔型——少数人的绝对富裕和大多数人的相对贫困共存于这个有13亿人口的国度。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表示,我国中产阶级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现在中国中产阶级占人口已达22%%,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现在的社会结构总体来说还是洋葱型,但是中产阶级在变大,洋葱的底部变小了、中间变大了。我很钦佩陆老先生,也相信他是做了充分调研、分析才得出这个振奋人心的结论的。但很遗憾,我不信这是真的,我的直接感受是脆弱的中国中产阶层正在消亡,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多数是穷忙一族,是穷人最可靠的后备军。
陆老先生表示,中产阶级是一个职业概念。中产不是某一个阶层,是若干个阶层的总和。所谓中产,是指你拥有的收入、声望、文化这三者的综合情况,根据你占有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多少来划分是否属于中产。从2001~2006年的抽样数据看,2001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所占比例额是2.1%,2006年变成2.3%;私营企业主阶层当时是1%,上升到1.3%;农民大量减少,原来是42.9%,2006年是40.3%。
也许,从笼统的身份变迁和收入变化考量,陆先生得出中国中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的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首先需要指出一点:拥有同样身份的人,其实在财富、地位、名声集中度全球领先的中国,其差距也有天壤之别。比如同是知识分子,一个拥有院士头衔,国家科研经费充足甚至可以到处走穴挣钱的大学教授和普通高校青年教师不可同日而语;同样,一个手握实权的中央政府的官员的收入、待遇和一个国家级贫困线清水衙门的普通公务员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尽管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宪法中的领导阶级之一农民正在大量涌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等壁垒,他们仅普遍享有一个准城市贫民待遇,学名是农民工。他们目前有2.25亿。
还有一个事实是,这些年中国超级富豪增长的速度在超英赶美,目前增速为亚洲之冠,总量位列全球第四。同时,中央垄断国企在占尽资源、资金、政策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管乃至收入的节节高升。研究表明,中国的国有企业占有了四分之三的资本,但其产出只占全部企业产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垄断国企低效率地占有并分配了大量全民财富的潜台词是:多数普通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被抑制,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只能“被增长”——而他们本来有希望伴随着GDP的快速增加成为中产阶级——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惜机会被剥夺了。
也许部分供职于民营企业和外企的管理者会躲过这种剥夺,但今天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畸形的楼市和股市也不会放过你们的钱袋。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福利制度的不完善,还有负担沉重的看病、教育、养老成本在等着你。前段时间,一位广东白领在网上发贴称“每年全家有20万收入根本不够花”便引起好多穷忙族的强烈共鸣。
培育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更是为中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中产阶级不仅没有壮大,其生存环境反而越来越糟糕了呢?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先生认为,原因在于初次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里,初次分配强调效率,二次分配强调公平是政府所坚持的原则。但实际的情形是,如果初次分配不能达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那么二次分配怎么进行也很难来促成社会公平。
可以说,通过建立科学、公开、公正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当前最主要的中国国家使命之一,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体制改革,限制政府公务消费,改变经济结构,彻底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完善其治理结构;同时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赋予真正的国民待遇。而在二次分配上,必须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尽管这项工作目前政府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推进中的阻力依旧不容忽视。此外,通过法治健全、政策引导,确立社会中介组织的主体地位,并调高个税起征点、尽快出台遗产税和奢侈品消费税,以引导富豪群体积极投身慈善等社会三次收入分配。
我信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正在消亡的我国中产阶级而言,只有拥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并消除了导致穷忙的社保后顾之忧,才能奢谈声望和文化。
不客气地讲,陆老先生描绘的中国中产阶级目前只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拯救中产阶级,而非为其成长壮大轻率鼓掌,已成当前重要的时代命题。
……
前言/序言
石述思说中国2:中国各阶层财富报告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述思说中国2:中国各阶层财富报告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