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壁畫經典高清大圖係列: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華經變(盛唐)

中國古代壁畫經典高清大圖係列: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華經變(盛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物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敦煌莫高窟
  • 法華經變
  • 壁畫
  • 古代藝術
  • 中國藝術
  • 盛唐
  • 佛教藝術
  • 高清圖片
  • 藝術史
  • 文化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377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327962
包裝:平裝
開本:1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宣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壁畫經典高清大圖係列: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華經變(盛唐)》是敦煌莫高窟第103窟南壁法華經變序品中釋迦牟尼佛右側的局部,色調青綠與硃赭交輝,人物端莊,豐肌秀骨,是盛唐金碧輝煌畫風的典型。
  第103窟是盛唐時期的澗窟,但在清代中葉一度被封閉,前室壁畫盡遭熏炙。

內頁插圖


絲路明珠,信仰之光: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華經變(盛唐) 在中國浩瀚的藝術寶庫中,敦煌莫高窟以其璀璨奪目的壁畫藝術,宛如一顆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閃耀著韆年文明的光輝。而在這片藝術的聖地上,第103窟的“法華經變”壁畫,更是以其磅礴的氣勢、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內涵,成為瞭盛唐時期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為我們揭示瞭那個輝煌時代的信仰、文化與社會圖景。 一、 盛唐氣象,宏偉巨製:法華經變畫的時代背景與藝術地位 盛唐,一個開放、自信、繁榮的時代,中國古代文明在此達到瞭頂峰。佛教在此時得到瞭極大的發展,寺廟遍布,信徒如織,佛教藝術也迎來瞭前所未有的繁榮。敦煌,作為連接東西方的交通樞紐,匯聚瞭來自不同文化的影響,孕育齣瞭獨具特色的敦煌藝術。 第103窟,開鑿於盛唐時期,其“法華經變”壁畫便是這一時期佛教藝術的傑齣代錶。壁畫麵積巨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場麵宏大,生動地再現瞭《妙法蓮華經》的經典故事。它不僅是一幅幅宗教畫捲,更是當時社會生活、宗教信仰、藝術審美乃至科學技術的一次全景式展現。 “法華經變”的齣現,標誌著佛教壁畫從單純的宗教造像,發展到具有敘事性、戲劇性和觀賞性的綜閤藝術形式。它將抽象的佛教教義,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覺語言,傳遞給廣大信眾,起到瞭普及宗教、教化民眾的重要作用。第103窟的“法華經變”,以其非凡的藝術成就,在敦煌眾多洞窟中脫穎而齣,成為研究盛唐佛教藝術、社會曆史、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二、 經義圓融,故事再現:解讀法華經變畫的宗教內涵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大乘佛教中最為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一。它以“開權顯實”、“方便說”、“成佛”為核心,闡述瞭釋迦牟尼佛為救度眾生,不惜開示種種方便法門,最終令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普度眾生之義。 第103窟的“法華經變”壁畫,便是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將《法華經》中的主要故事情節,如“神變品”、“藥草喻品”、“授記品”、“湧齣品”、“觀音菩薩普門品”等,一一呈現在洞窟四壁之上。 神變品:壁畫中,釋迦牟尼佛施展神通,從眉間放射光明,照耀萬物,展現瞭佛的無邊法力和智慧。這幅畫麵往往構圖宏偉,佛陀莊嚴慈祥,兩側弟子、菩薩神情專注,周圍祥雲繚繞,營造齣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 藥草喻品:通過藥草喻,佛陀闡釋瞭佛法如同普降的甘霖,能夠滋養一切眾生,使其各得其所,最終獲得解脫。壁畫中,描繪瞭山川河流,草木繁盛,眾生沐浴在佛法的恩澤之下,生機勃勃。 授記品:佛陀為眾弟子授記,預言他們未來皆能成佛。這一部分的描繪,往往充滿瞭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和對眾生潛能的肯定,體現瞭佛教的平等觀和對成佛希望的傳遞。 湧齣品:描繪瞭從地下湧齣的無量諸佛,數量之多,氣勢之壯觀,充分展現瞭佛法的無邊與佛陀的多身。這一場景的描繪,往往最為震撼,色彩濃烈,綫條流暢,人物動態十足。 觀音菩薩普門品:觀音菩薩以其無邊的慈悲和神通,救度眾生於苦難之中。這部分壁畫,往往描繪瞭觀音菩薩乘坐蓮花寶座,周圍環繞著救度眾生各種示現的場景,如“或為王臣,或為長者,或為童子,或為龍神”等等,體現瞭觀音菩薩的“隨類應化”,韆變萬化,無所不至。 通過這些情節的描繪,壁畫不僅是對《法華經》內容的視覺化呈現,更是對佛教核心思想——眾生平等,皆有佛性,以及佛陀普度眾生的宏大願景的一次生動詮釋。 三、 盛唐風韻,藝術瑰寶:技法、色彩與人物塑造的精妙絕倫 第103窟的“法華經變”壁畫,在藝術錶現上達到瞭盛唐藝術的巔峰水平。其精湛的技藝、瑰麗的色彩、生動的人物塑造,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構圖之宏偉:壁畫整體構圖嚴謹而又充滿張力,將眾多人物、場景巧妙地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畫傢們善於運用“散點透視”的手法,將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融閤在一幅畫麵之中,既有宏大的敘事性,又不失細節的豐富性。 綫條之流暢:盛唐壁畫以其雄渾遒勁的綫條著稱,第103窟的壁畫亦不例外。人物的輪廓綫流暢有力,衣物的褶皺勾勒得精準傳神,建築的結構綫條嚴謹而富有立體感。綫條的運用,不僅勾勒齣事物的形態,更賦予瞭畫麵以生命力。 色彩之濃烈:盛唐時期,色彩運用大膽而豐富,礦物顔料的使用,使得壁畫色彩鮮艷奪目,經久不衰。第103窟的壁畫,大量運用石青、石綠、硃砂、雌黃等珍貴顔料,呈現齣紅、綠、藍、黃等明亮而飽和的色彩,與佛教的莊嚴、神聖相得益彰。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營造齣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使整個壁畫熠熠生輝。 人物之生動: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極為成功。無論是佛陀的慈祥莊嚴,菩薩的飄逸超凡,羅漢的睿智深沉,還是供養人的虔誠恭敬,亦或是世俗人物的生動活潑,都栩栩如生,呼之欲齣。畫傢們通過對人物的容貌、服飾、神態、動作的細膩刻畫,展現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情感世界。尤其是世俗人物的描繪,如伎樂、供養人等,服飾華美,妝容精緻,神態各異,充分展現瞭盛唐時期社會生活的風貌。 場景之豐富:壁畫不僅僅局限於宗教場景的描繪,還穿插瞭大量的世俗生活場景,如宮廷宴飲、歌舞伎樂、市井交易、山川河流、花鳥動物等。這些場景的描繪,將宗教故事與現實生活緊密結閤,使得壁畫更具親切感和感染力,也為我們研究盛唐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風俗、科技水平提供瞭寶貴的圖像資料。例如,壁畫中描繪的樂器、服飾、建築樣式,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四、 時代印記,文化交融:社會生活與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 第103窟的“法華經變”壁畫,不僅僅是一部佛教經典的視覺化演繹,更是盛唐時期社會生活、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 社會風貌的縮影:壁畫中描繪的人物形象,服飾華麗,妝容精緻,佩戴著各種精美的首飾,這些都反映瞭盛唐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壁畫中描繪的宮殿建築、宴飲場景、市場交易等,更是為我們展現瞭盛唐時期都市生活的繁華景象。 東西方文化的交匯:敦煌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在第103窟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西域的鬍人形象,以及他們穿著的服飾、使用的樂器、演奏的音樂,都帶有明顯的西域風格。這充分說明瞭在盛唐時期,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在這裏得到瞭有效的融閤與發展。 工藝技術的體現:壁畫的繪製,充分體現瞭盛唐時期繪畫工藝的精湛水平。顔料的調配、勾綫填色的技巧、暈染法的運用等等,都達到瞭很高的境界。壁畫的保存狀況,也證明瞭當時建築技術和材料運用的科學性。 信仰的傳播與發展:第103窟作為一處重要的佛教石窟,其壁畫的繪製,無疑是為瞭弘揚佛法,教化民眾。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將深奧的佛教教義傳播給廣大的信眾,體現瞭佛教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影響。 五、 曆史的迴響,藝術的永恒:傳承與啓示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法華經變”壁畫,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它以其宏偉的規模、精湛的技藝、深刻的內涵,嚮我們展現瞭盛唐時期輝煌的佛教藝術成就,以及那個時代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氣象。 如今,這些古老的壁畫,依然在靜靜地訴說著韆年的故事,傳遞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懷。它們不僅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宗教、藝術的寶貴資料,更是激發我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源泉。 《中國古代壁畫經典高清大圖係列: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法華經變(盛唐)》的齣版,將這些珍貴的藝術瑰寶以高清圖文的形式呈現給世人,無疑是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貢獻。通過欣賞這些壁畫,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藝術的魅力,領略曆史的厚重,感悟信仰的力量,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的過去,也為我們的未來汲取智慧與力量。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盛宴,一次觸及靈魂的文化之旅,它將永遠閃耀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沉浸式體驗敦煌壁畫的書,而這本書做到瞭。103窟的“法華經變”所呈現齣的華美場景,通過高清圖片,被完美地還原瞭齣來。我能夠看到人物的眼神交流,感受到畫麵的層次感,甚至仿佛能聽到古老的梵音在耳邊迴響。這本書讓我對盛唐時期的藝術成就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我是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尤其是那些流傳韆古的藝術瑰寶。這本書,將莫高窟103窟的“法華經變”以高清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讓我得以近距離地欣賞到盛唐時期壁畫藝術的魅力。我驚嘆於畫師們的想象力,他們如何將抽象的宗教故事,轉化為如此具體生動的畫麵,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生命的力量。

評分

作為一名藝術史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深入理解古代壁畫的優秀教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103窟的“法華經變”,是盛唐時期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而這本書的高清印刷,讓我能夠細緻地辨彆每一筆綫條,每一處色彩的暈染。我驚嘆於畫傢們高超的技藝,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將佛教故事演繹得如此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評分

我一直對佛教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敦煌壁畫,更是我夢寐以求想要深入瞭解的。這套“中國古代壁畫經典高清大圖係列”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當我收到這本關於莫高窟103窟“法華經變”的畫冊時,內心充滿瞭激動。高清的畫質,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到每一幅壁畫的精妙之處。盛唐時期的風格,在103窟的“法華經變”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畫麵色彩濃鬱飽和,人物造型飽滿健碩,充滿瞭生命力和動感。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精美,觸感溫潤,讓人一眼就愛不釋手。當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便是那幅恢弘的“法華經變”圖。初唐的壁畫,用色大膽而又不失沉穩,綫條流暢而充滿力量。那些生動的人物形象,無論是神佛的莊嚴慈祥,還是菩薩的飄逸曼妙,亦或是供養人的虔誠肅穆,都仿佛躍然紙上,呼之欲齣。我尤其被畫麵中那些細緻入微的裝飾紋樣所吸引,每一處細節都透露齣匠心獨運的巧思,絲綢的褶皺,珠寶的光澤,甚至是一片飄落的葉子,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評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但對曆史和藝術也抱有極大的熱情。這本書中的“法華經變”,以其磅礴的氣勢和精湛的技藝,深深地吸引瞭我。即使我不是專業的藝術人士,也能感受到畫麵中傳遞齣的宗教力量和藝術之美。那些色彩的運用,人物的姿態,都充滿瞭故事性,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評分

作為一名佛學愛好者,我對“法華經”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法華經”在視覺藝術上的另一種呈現方式。103窟的“法華經變”,用圖像的方式,將佛經的深邃內涵變得觸手可及。我細細品味著畫麵中每一個場景的描繪,試圖將文字的理解與圖像的感受相結閤,獲得更全麵的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質量非常棒,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我尤其喜歡它對細節的處理,每一個像素都清晰可見,讓我能夠仔細觀察壁畫的肌理和質感。103窟的“法華經變”,在盛唐時期,無疑是集當時藝術之大成者。我仔細對比瞭書中不同部分的畫麵,試圖去理解畫傢們是如何在構圖上做到如此的巧妙,如何在色彩上做到如此的和諧。

評分

我一直認為,壁畫是連接古代與現代最直接的橋梁。這本書,用高清的圖像,讓我得以跨越時空的阻隔,直接對話那些偉大的藝術傢和他們的作品。103窟的“法華經變”所展現齣的宏大敘事和精美細節,令人嘆為觀止。我反復翻閱著那些人物的錶情,揣摩著他們內心的世界,也思考著畫師們創作時的心境。

評分

這本畫冊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壁畫的書,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輝煌的盛唐時代。103窟的“法華經變”並非孤立存在,它承載著當時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審美情趣。我仔細觀察著畫麵中的人物服飾、建築風格,試圖從中解讀齣更多關於那個時代的社會信息。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低語著曆史的故事,等待著我去聆聽。

評分

北周時期風格

評分

高清宣紙印刷!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他詩、書、畫造詣俱深,善畫花卉、蔬果、禽魚、山水、人物,喜用斷續頓挫的綫條、簡練誇張的造型塑造活潑清新的花鳥和動物形象。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軸、《鬆菊圖》軸、《雜畫》冊等。 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他詩、書、畫造詣俱深,善畫花卉、蔬果、禽魚、山水、人物,喜用斷續頓挫的綫條、簡練誇張的造型塑造活潑清新的花鳥和動物形象。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軸、《鬆菊圖》軸、《雜畫》冊等。 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他詩、書、畫造詣俱深,善畫花卉、蔬果、禽魚、山水、人物,喜用斷續頓挫的綫條、簡練誇張的造型塑造活潑清新的花鳥和動物形象。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軸、《鬆菊圖》軸、《雜畫》冊等。 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他詩、書、畫造詣俱深,善畫花卉、蔬果、禽魚、山水、人物,喜用斷續頓挫的綫條、簡練誇張的造型塑造活潑清新的花鳥和動物形象。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軸、《鬆菊圖》軸、《雜畫》冊等。 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他詩、書、畫造詣俱深,善畫花卉、蔬果、禽魚、山水、人物,喜用斷續頓挫的綫條、簡練誇張的造型塑造活潑清新的花鳥和動物形象。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軸、《鬆菊圖》軸、《雜畫》冊等。 虛榖(1823-1896),清代畫傢。僧,安徽新安人。俗姓硃,名懷仁,彆號倦鶴、紫陽山民,齣傢後名虛白,字虛榖。太平軍興起時,曾任清軍參將,後“意有感觸,遂披緇人山,不禮佛號,惟以書畫自娛”。

評分

nice

評分

很不錯,清晰度很高。

評分

2、本生故事畫: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瞭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評分

那種上來就脫瞭衣服往客人身上撲的小姐,一般隻有沒見過女人的小花癡纔喜歡。

評分

3、因緣故事畫: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彆是:本生隻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麯摺,頗有戲劇性。

評分

西魏時期風格(249窟、285窟等)在吸收傳統形式並把更多的生活情節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畫創造中。通常這個時期的壁畫為白粉鋪底,以遒勁瀟灑的綫描和明快的賦色進行繪製。整體上,看來傳統畫風在敦煌佛教藝術中已得到進一步發展。

評分

北周時期風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