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国治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太平洋战争
  • 南太平洋海战
  •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 航母对决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美日战争
  • 历史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152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49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3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42年10月26日,为支援17军瓜岛机场总攻而南下至瓜岛附近的日军支援部队与试图截击日舰队的美军第61特混部队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海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这场美方称为“圣克鲁斯群岛海战”,而日方所谓“南太平洋海战”的海上战斗,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海军乃至人类海战史上第四次航母对决。尽管海战高潮也就一天,但其对瓜岛战事乃至太平洋战争后续发展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依据丰富而详实的史料,对海战爆发前的形势、双方的作战目标和计划、兵力部署调配,及其激烈对决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讲述和刻画。

内页插图

目录

凡例
第一部 海战爆发前的形势
第一章 联合舰队新命令及行动(10月11日至24日)
1.联合舰队最新作战命令
2.10月11日至23日支援部队行动概要
3.支援部队10月24日行动概要
第二章 日本陆军第17军瓜岛总攻
1.第17军10月24日至26日瓜岛总攻
2.支援部队10月25日白昼行动概要
3.支援部队的最终部署
第三章 美军第61特混部队的行动(10月24日至25日)
1.临危受命——哈尔西赴任美军南太平洋部队指挥官
2.第61特混部队10月24日至25日行动概要
第四章 决战前支援部队与第61特混部队的实力对比
1.支援部队的状况
2.第61特混部队的状况
3.1942年10月25日双方实力对比
4.10月25日日美双方的飞行机队指挥官概况

第二部 决战之日10月26日
第五章 26日早双方侦察活动
1.日美双方的战前侦察
2.“企业”号的侦察
3.第11航空战队在1 0月26日的侦察活动
第六章 美第10舰载机大队遇袭
1.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队出击
2.第61特混部队攻击队出发
3.美第10舰载机大队遇袭
第七章 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
1.第61特混部队空袭前的情况
2.“瑞鹤”号舰爆队的突防
3.雷击队出击之“翔鹤”号舰攻队突击
4.“瑞鹤”号舰爆队第3中队的覆灭
5.第17特混部队对“大黄蜂”号的营救
第八章 机动部队防空战之本队篇
1.“瑞凤”号中弹
2.第1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队出击
3.冈本小队的血战
4.“翔鹤”号的厄运及自救
第九章 机动部队防空战之前卫篇
1.雷击“铃谷”号
2.多灾多难的第8战队
3.“筑摩”号的返航
第十章 第1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之“翔鹤”号舰爆队篇
1.“企业”号第一次回收机队
2.“波特”号沉没之谜
3.“翔鹤”号舰爆队的突击
第十一章 第1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之“瑞鹤”号舰攻队篇
1.“瑞鹤”号舰攻队的突击
2.第61特混部队攻击机队归航
第十二章 角田的铁拳——第2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
1.第2航空战队的参战
2.“隼鹰”号舰爆队的突击
第十三章 第2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
1.支援部队的重整
2.日军接触机的敌情报告
3.“隼鹰”号雷击队突击
第十四章 第1、2航空战队最后一击
1.第1航空战队最后一击
2.第2航空战队最后一击
第十五章 支援部队的追击
1.南云转移司令部
2.支援部队的追击
3.“大黄蜂”号的结局
第十六章 余波
1.“卡塔琳娜”的袭击
2.1942年10月27日
3.第61特混部队返回努美亚
4.支援部队的回航
第十七章 海战后双方的情况

第三部 总结
第十八章 参战双方战果及战损
1.日美双方对战果的判断
2.日美双方舰艇损失及损伤
3.日美双方航母舰载机及空勤人员的损失
4.谁是赢家
第十九章 战斗经验总结
1.日军战训
2.美军战斗经验总结
附录
1.1942年10月26日 日美双方参战序列
2.1942年10月15日至26日第1、2航空战队出击名单
3.第61特混部队攻击队、侦察队名单
4.1942年10月26日第1、2航空战队直卫概况表
5.1942年10月26日第61特混部队空中战斗巡逻情况表
6.支援部队航母舰载机数量问题
7.先遣部队1942年10月的作战
8.支援部队10月13日至25日飞行侦察记录
9.1942年10月5日至30日大事记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1942年8月7日以美军为主的盟军在图拉吉(Tulagi)、加武图(Gavutu)-坦纳姆伯格(Tanambogo)、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 Island,下文简称“瓜岛”)发动代号为“嘹望塔”(Watchtower)的登陆作战。其中美军陆战队第1师夺取了佛罗里达岛及图拉吉,并且轻松地从日军手里拿下瓜岛机场。美军在日本人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改机场,并将机场命名为亨德森(Henderson)机场。
  日军也紧急从各处调派部队试图收复失地。其中联合舰队以特鲁克(Truk,又称chuuk)、拉包尔(Rabaul)、肖特兰岛(Shortland Island)为基地,开始协助陆军夺回瓜岛;原本负责夺取莫尔兹比港的第17军在8月13日与海军进行协商后决定分出部队夺回瓜岛。盟军为了巩固瓜岛、佛罗里达岛的阵地,紧急调派航空部队进驻瓜岛机场(即著名的亨德森机场),加派航母增强实力。还以瓜岛东南的努美亚(Noumca)、恩德岛(Ndeni Island)等地为前进基地,支援瓜岛友军。如是,日美围绕瓜岛在所罗门方面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较量。
  海战上,日美双方互有舰艇、人员损失。日军第8舰队虽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萨沃岛(Savo Island)海战)重创第62特混部队(TF62,该部由登陆船队及火力支援队组成,指挥官为特纳中将)的火力支援大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对运输船队进行打击;由第3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与美军航母部队第11、16特混部队(TFll、TFl6)进行交锋。日方以付出一艘航母被击沉的代价仅取得击伤对方一艘航母的战果。
  空战上,日美双方围绕着瓜岛的制空权而展开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日军第11航空舰队(即基地航空部队)自8月7日起只要天气允许,就一直对瓜岛、图拉吉进行空袭,但由于前进基地(新不列颠岛(New Britain Island)的拉包尔、新爱尔兰岛(New Ireland Island)的卡维恩(Kavieng)、布卡岛(Buka Island)和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 Island)的布因(Buin))离瓜岛仍有着相当的距离,此外还长期受到盟军安插在瓜岛附近岛屿的海岸嘹望员密切的监视,故日军的远程航空作战是吃力且效果不佳。美军除了不断加强亨德森机场的航空兵力量,又以圣克鲁斯群岛、圣埃斯皮里图岛(Espiritu Santo Island)、艾菲特岛(Efate Island)等作为航空兵的基地,支援瓜岛友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在瓜岛及周边取得了局部的制空权。
  陆战上,日本陆军第17军一开始准备派遣一木支队(以步兵第28联队为骨干,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川口支队(步兵第35旅团,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登岛,其中一木支队先遣队8月登陆,该部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草率地向美军陆战队第1师阵地进攻,结果招致几乎全灭。9月川口支队登岛并在当月12日夜起迂回攻击亨德森机场,虽有所突破但终究以惨败告终。
  直到川口支队攻击失败,日本陆军才决定增派以第2师团为主的攻略部队兵力,试图尽快夺回瓜岛。但日军由于运输船队遭美军飞机空袭,只能以驱逐舰执行的“老鼠运输”和机动艇搭载人员物资的“蚂蚁运输”这两个方式,借夜色将人员物资偷偷摸摸地分批送往瓜岛。为提高运输效率,联合舰队在9月中旬决定派高速运输船队向瓜岛运输2师团等部,第17军司令部也在1942年9月28日作出决定,将在10月中旬末发起总攻,计划集中瓜岛的陆军力量,即以第2师团、川口支队、一木支队(余部)及17军直辖部队大部,试图夺取美军阵地特别是机场和炮兵阵地,并将根据情况派遣第38师团一部从美军背后登陆扩大战果。为了全力策应陆军作战,联合舰队计划自高速运输船队抢滩至17军攻击结束大约两周的时间内,切断岛上美军退路,消灭前来增援的美军舰队。
  ……

前言/序言


历史的洪流,命运的交织:一场改变太平洋格局的史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浩劫,无数英勇的灵魂在这场风暴中陨落,无数坚韧的意志在烈火中铸就。在这场宏大叙事中,南太平洋战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激烈的海空搏杀,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区域。而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更是其中最为惊心动魄、最具象征意义的战役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对抗,更是两大海上强权——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一场决定未来海上霸权的史诗级对决。 烽火燃起,战略要地:为何选择圣克鲁斯? 1942年,太平洋战局正处于胶着状态。日本在珍珠港袭击后,迅速席卷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一度占据了战略主动。然而,珊瑚海海战的胜利,虽然未能全歼日军,却成功阻止了其南下扩张的步伐。此时,日军将目光投向了南太平洋的战略要地——圣克鲁斯群岛。这座群岛不仅是进逼澳大利亚的跳板,更是控制南太平洋航运线的关键。对于日本而言,占领圣克鲁斯群岛将为其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压缩盟军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美国而言,守住圣克鲁斯群岛,则意味着保卫澳大利亚,阻止日军对北美大陆的威胁,并为日后发起大规模反攻奠定基础。失去了这里,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将岌岌可危,盟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被动。因此,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双方战略博弈下的必然结果。 航母的对决:钢铁巨兽的碰撞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最令人瞩目的焦点无疑是双方航空母舰的对决。在这次战役中,美国海军派遣了“企业号”、“大黄蜂号”等航空母舰,而日本海军则集结了“翔鹤号”、“瑞鹤号”等精锐力量。航空母舰,作为二战时期海上作战的王者,其威力不言而喻。舰载机如同离弦之箭,能够在茫茫大海中发现并摧毁敌人,而强大的防空火力则能为舰队提供坚实的屏障。 这场海战,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航母对航母的空战。双方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和激烈的炮火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技艺。他们驾驭着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如同蜂群般穿梭于硝烟弥漫的天空,试图撕裂敌人的防线,击沉敌人的海上巨兽。每一次起飞,每一次俯冲,都充满了生命的危险。每一次鱼雷的投射,每一次炸弹的落下,都可能成为决定一场海战胜负的关键。 战术的博弈,情报的较量:智与勇的交织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舰艇的数量和飞机的性能,更在于双方指挥官的战术智慧和情报分析能力。在茫茫大海中,情报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侦察机和潜艇,试图掌握敌人的动向,预判其攻击方向。雷达技术的运用,也为情报的收集提供了新的手段。 双方指挥官,如美国海军的哈尔西将军和日本海军的南云忠一中将,都在这场战役中倾注了他们的全部心血。他们需要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迅速做出判断,调整部署,指挥舰队进行攻击或防御。每一次的决策,都可能关系到数千人的生命和一场战役的成败。战术的运用,如集中兵力、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也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牺牲与荣耀:谱写不朽的史诗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是一场惨烈的胜利。美国海军在付出了“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击沉、“企业号”重创等巨大代价后,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攻势,并迫使其暂时撤退。虽然从战术层面来看,双方都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从战略层面而言,美国海军成功地守住了南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为日后反攻奠定了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无数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不朽的史诗。他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职责和荣耀。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那些英勇的身影,那些感人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影响深远:太平洋战局的转折点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作为南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要战役,对整个太平洋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阻止了日军的南下扩张,保卫了澳大利亚,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也标志着太平洋战局开始向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 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胜利,并逐步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便是这场伟大反攻的序曲,它用血与火的洗礼,重新书写了太平洋的海上霸权,为最终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回眸与启示:历史的镜鉴 回望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我们不仅仅是在回顾一场过去的战争,更是在从中汲取历史的镜鉴。这场战役告诉我们,战略的眼光、战术的智慧、情报的运用,以及最重要的——将士们的勇气和牺牲,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在今天,当我们远离战火,享受和平之时,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为了自由和和平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历史篇章,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致敬的伟大史诗。这场海战的故事,将永远在历史的丰碑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那泛黄的舰船剪影和海面上弥漫的硝烟,仿佛瞬间把我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份视觉冲击,就足以勾起我对二战太平洋战场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强烈好奇。我一直对海战特别是航母编队之间的较量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博弈,更是科技、战术、勇气以及命运的交织。圣克鲁斯群岛,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和血腥的色彩,我知道那里曾发生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期待作者能够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为我还原那场航母对决的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从战前情报的搜集,到舰队的集结,再到海空交锋中的每一次侦察、突袭、规避和反击,我想看到那些战机在海天之间划过的轨迹,听到舰炮轰鸣的怒吼,感受到战火中弥漫的绝望与希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在巨浪中搏斗的水兵和飞行员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抉择,他们的牺牲。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那些宏大的海战场景。圣克鲁斯群岛,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气息,我知道那里曾是美日两国海军围绕航母展开殊死搏斗的战场。我一直对太平洋战争史,尤其是航母时代的战争史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这代表了现代海战的雏形,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壮色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场航母对决的背后逻辑,不仅仅是简单的舰队交锋,更包括战略决策、情报分析、科技发展以及指挥官们的战术博弈。我希望作者能够以扎实的考证和细腻的笔触,还原当时的海空战场,展现那些舰载机起降的惊心动魄,炮弹呼啸而过的凄厉,以及每一位战士在生死关头所做出的选择。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几个字,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南太平洋,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史诗般的厚重感,而航母之间的较量,更是代表了二战时期最尖端的海军力量和最激烈的战略对抗。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解读这类关键战役的书籍,而这本书听起来正是我想找的。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展现出战役的全局观,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兵力部署,更希望了解双方的战略意图、情报的传递与失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战术行动。我渴望看到那些航母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寻觅敌人,又如何在短暂的交锋中进行生死抉择;我希望了解那些舰载机飞行员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勇气与智慧,以及他们的战机是如何在空中划出生命的弧线。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对那个时代海军力量演进的一次重要考察,也是对那些在蓝色疆场上浴血奋战的无数战士的追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这几个字,一下就勾起了我对于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兴趣。南太平洋,那片广袤而神秘的海域,曾是二战中最惨烈、最关键的战场之一。而航母,作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武器,其间的较量无疑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缩影。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解读这场战役的书籍,能够将战役的来龙去脉、战略意图、战术细节以及双方的得失利弊都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让我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了解美日两国海军在航母技术和战术上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这场战役对整个太平洋战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展现战争中那些令人扼腕的悲剧,以及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

评分

坦白说,我对军事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荧幕上的影像资料和一些碎片化的书籍。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立刻被“南太平洋海战记”这几个字吸引了。我总觉得,那些发生在遥远海域的战役,往往被赋予了一种近乎传奇的色彩,而航母的出现,更是将海战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代表了速度、打击力和战略机动性的极致结合,也象征着军事科技的飞跃。圣克鲁斯群岛,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激烈的画面,是巨舰之间的较量,是无数年轻生命在炮火中消逝的悲歌。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战略背景,两国海军是如何部署兵力,各自又抱着怎样的战略意图。我渴望了解那些指挥官们的思考过程,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他们的决策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我想知道,在战术层面,美日双方在航母运用、舰载机攻击以及反潜防御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又有哪些失误和不足。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探寻。

评分

对比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和马里亚纳这四次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同样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依据丰富而详实的史料。对海战爆发前的形势、双方的作战目标和计划、兵力部署调配,及其激烈对决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讲述和刻画。

评分

海战上,日美双方互有舰艇、人员损失。日军第8舰队虽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萨沃岛(Savo Island)海战)重创第62特混部队(TF62,该部由登陆船队及火力支援队组成,指挥官为特纳中将)的火力支援大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对运输船队进行打击;由第3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与美军航母部队第11、16特混部队(TFll、TFl6)进行交锋。日方以付出一艘航母被击沉的代价仅取得击伤对方一艘航母的战果。

评分

日军也紧急从各处调派部队试图收复失地。其中联合舰队以特鲁克(Truk,又称chuuk)、拉包尔(Rabaul)、肖特兰岛(Shortland Island)为基地,开始协助陆军夺回瓜岛;原本负责夺取莫尔兹比港的第17军在8月13日与海军进行协商后决定分出部队夺回瓜岛。盟军为了巩固瓜岛、佛罗里达岛的阵地,紧急调派航空部队进驻瓜岛机场(即著名的亨德森机场),加派航母增强实力。还以瓜岛东南的努美亚(Noumca)、恩德岛(Ndeni Island)等地为前进基地,支援瓜岛友军。如是,日美围绕瓜岛在所罗门方面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较量。   海战上,日美双方互有舰艇、人员损失。日军第8舰队虽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萨沃岛(Savo Island)海战)重创第62特混部队(TF62,该部由登陆船队及火力支援队组成,指挥官为特纳中将)的火力支援大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对运输船队进行打击;由第3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与美军航母部队第11、16特混部队(TFll、TFl6)进行交锋。日方以付出一艘航母被击沉的代价仅取得击伤对方一艘航母的战果。gfkjhkghfghfjfhdjhgghdghhg

评分

不错,海战上,日美双方互有舰艇、人员损失。日军第8舰队虽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萨沃岛(Savo Island)海战)重创第62特混部队(TF62,该部由登陆船队及火力支援队组成,指挥官为特纳中将)的火力支援大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对运输船队进行打击;由第3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与美军航母部队第11、16特混部队(TFll、TFl6)进行交锋。日方以付出一艘航母被击沉的代价仅取得击伤对方一艘航母的战果。

评分

第三章 美军第61特混部队的行动(10月24日至25日)

评分

陆战上,日本陆军第17军一开始准备派遣一木支队(以步兵第28联队为骨干,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川口支队(步兵第35旅团,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登岛,其中一木支队先遣队8月登陆,该部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草率地向美军陆战队第1师阵地进攻,结果招致几乎全灭。9月川口支队登岛并在当月12日夜起迂回攻击亨德森机场,虽有所突破但终究以惨败告终。

评分

1.临危受命——哈尔西赴任美军南太平洋部队指挥官

评分

第十一章 第1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之“瑞鹤”号舰攻队篇

评分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