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全解》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集中体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观点新颖,自成体系,精义迭出。自1908年,《人间词话》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世人的青睐与关注。《人间词话全解》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书中,王国维以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的视野,对历代诗词名家名作作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并提出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可谓难得的国学经典、里程碑式的文艺巨著。本书选用了最完备的《人间词话》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人间词话全解》分为三部分,上篇是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在附录中,则收录了《人间词》及王国维的生平事迹。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怡情养性、开发性灵、提升品位。
上篇
有境格自高
真假无须辨
物我需两忘
贵在静中得
道法缘自然
实情虚景乃境
境于一字中
大小非优劣
境界为本也
气象乃诗品
一池春水皱
深致乃优美
人正不易得
神秀出国色
后主之情调
难为赤子心
后主性情真
爱以血书者
开北宋风气
池边梅自早
“出”字何人道
情多无处足
细雨湿流光
望尽天涯路
忧生亦忧世
灯火阑珊处
看尽洛阳花
古之伤心人
少游境凄婉
秦词存《诗经》
词中诗气象
在神不在貌
唯言情体物
语妙不必代
不可滥用代字
美成词得荷之神理
和韵似原唱
无一语道著
如雾里看花
“隔”与“不隔”
年命如朝露
虽高意境弱
有性情境界
豪词之胸襟
观雅量高致
同归于乡愿
是别有人间
周旨荡史意贪
水光云影远
心事已迟暮
夜深千帐灯
尽在自然中
词不易于诗
难以出新意
如观佳山水
见真知者深
诗词贵自然
小玉报双成
文体尊卑论
能入亦能出
花鸟共忧乐
空床难独守
寥寥数语绝
各有能不能
下篇
白石之慈悲
张狂之微笑
叠韵不平仄
诗词之盛衰
天乐殊笑人
方回少真味
创作之难易
诗词鸣不平
难觅之真我
景语皆情语
尽君今日欢
境阔与言长
不如言境界
借古人之境
谁最工长调
后人不能学
开通押之祖
不足比容若
清尊北宋词
子龙彩花耳
浅论《衍波词》
论近人之词
两首《蝶恋花》
令人不能怀
陷深文罗织
画工化工殊
不乐闻此语
有词却无句
草窗玉田词
不值许费力
文山之风骨
和凝《长命女》
若梅溪以降
后人群附和
词失之肤浅
友人沈昕伯
用诗人之眼
小说不足信
诗词之工拙
词家有篇句
南宋俗子词
六一《蝶恋花》
不可儇薄语
词人须忠实
词集之格调
明清人论词之失
白石旷在貌
词尤重内美
诙谐与严重
附录
如雾里看花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读词似恋爱。
有些词读起来融融怡怡、情意绵绵、两厢怜惜,很快就进入佳境、情投意合。
有些词读起来遮遮掩掩,好似有层薄薄的窗户纸,将两人的情感,一窗之隔,有意却难诉,只落得个两厢徘徊,意兴阑珊。
王国维对姜夔的词,总是颇有微词的。
王国维先是赞姜夔的词格韵高绝。
其实读词犹如品人。
姜夔的词读来,似有清风游走文字之中,徐徐而来,渐觉渐寒之冷意。
姜夔的词比起宋词中的莺莺燕燕之艳丽风,自然是更显格调的。
姜夔或许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连忧伤都似乎是优雅的,永远踩着不慌不乱的步子,尽管内心有些哀怨,脸上却总是能平静微笑,这微笑若风过池塘,表面浅淡,里面蕴藏着波涛汹涌。
更或许,慢性子的人,似乎都是城府极深之辈,不喜形于色,连喜怒哀乐都似乎比别人的反应要迟钝些。
然而,词毕竟不能和人的性格相比,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和艺术无关。一个人的性格不好,便可以置之不理。而词,以文字吸引人的心灵,若是云里雾里,其美不现,那么读词之人,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它的兴趣。
古来喜欢姜夔之人,恐怕喜欢的都是他词里的那一份若水般清朗、雅致的忧郁。
这似乎不是姜夔词的风格,更像是姜夔为人的性格。读他之词,想象其人之貌,恐怕乃是文质彬彬之书生,含蓄内敛略有清高,眉宇之间墨香四溢,这墨香并非就是指他的才华,而是一个读书人的浓浓书卷味。
这文字,便是他的气质。
一蹴而就的是文字,而他的真实意图,似总不好意思表白,藏在文字的下面,迂回婉转于五脏六腑之间,宁愿暗伤,都不能释放出来。
先品姜夔《扬州慢》: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鞍下马稍停留,只为竹西亭好住处,那淮河东边的繁华之地——扬州。昔日十里春风扬州路,今日荠菜麦子草青青。只怪金兵进犯长江,荒废池院,砍伐乔木,至今都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色已晚,黄昏已到。画角吹起,凄凄清寒,这被抢劫一空了的扬州城。
若是有着杜牧的才华,在现在,也会吃惊扬州此时的贫瘠。即便是豆蔻精词,青楼好梦,也难以表达出美丽的情怀。昔日二十四桥仍在,江波浩荡,冷月无声。看这桥边一年又一年的红芍药,年年盛放,它又是为了谁而怒放呢?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以及用典和拟人的手法。波心荡、冷月无声。上下结合,俯拾相看,一片凄凉。即使如此凄凉,词也没有激烈情感的爆发,最后只是淡淡地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词爆发的情感还是不如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来得真切和猛烈。
……
说实话,在读《人间词话》之前,我对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遣词造句”和“情感抒发”的层面。总觉得好的诗词,无非就是用词讲究,意境优美,或者情感真挚。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让我意识到,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诗词,背后蕴含着一种更为深邃的“力量”,这种力量,王国维先生称之为“境界”。他不仅仅是分析词的字面意思,而是挖掘词作背后所承载的词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书中提到的“能写真景,不能写心;能写心,不能写真景;写真景、写心,乃是佳句”的观点,对我来说,简直是点醒梦中人。它让我明白,好的词,是能够将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景物因情感而生动,情感因景物而具象。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之前认为很好的词,发现它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们都具备了这种“写真景、写心”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欣赏诗词,不仅仅是看它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它背后蕴含的生命力量,以及词人是如何通过文字,将这种力量传递给读者的。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凝练隽永的宋词。总觉得它们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微涩,细品则醇厚绵长,韵味无穷。近来,我开始深入研究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条通往诗词世界更深处的小径。它不像一般的诗词鉴赏那样,逐一解析每一首词的字词意境,而是从更宏观、更哲学的层面,去探讨词的本质,去揭示那些成就伟大词篇的内在精神。《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对我理解词的意境有了颠覆性的认知。王国维先生将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又进一步细分为“壮美”与“悲凉”的“境界”。这种划分,不是简单的好恶之别,而是对词人情感表达方式和作品生命力的一种深刻洞察。他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描绘出词人情感世界的种种形态,让我在阅读时,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些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的情感浪潮,体会到词人内心的波澜壮阔。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拨开重重迷雾,看到了词背后那更为广阔的文学图景。我开始明白,好的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凝结,是人生体验的升华。它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能激荡起最澎湃的情感。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文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概念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诗词鉴赏领域。《人间词话》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美学的“秘籍”。王国维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词人名号,或者品评某首词的优劣,而是深入到词的“神”与“魂”之中,探讨如何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他对“境界”的论述,我反复咀嚼,越品越有味。他提出的“词有境界,而山水不能为诗,诗不能为境界”这一观点,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真正伟大的词,并非仅仅是对景物的客观描绘,而是将词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景物也带有了生命和温度。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人间词话》中最为我着迷的部分。他举例说明,苏轼的“大江东去”,李煜的“春花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些词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们所创造的“境界”,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古人的情感在今人心中重新鲜活起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过去对许多词作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欣赏和创作出有“境界”的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就像对陈年普洱的品鉴,越是深入,越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层次。《人间词话》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打开了更深一层味蕾的“钥匙”。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古诗词读起来总是那么有力量,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我的内心,而有些则显得平淡无奇。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他提出的“境界”说,对我理解词的艺术魅力,简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并没有将“境界”定义得过于僵化,而是通过引经据典,通过对词作的精妙解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境界”的内涵。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悲凉之美”的阐释,他指出,真正的悲凉,并非是无病呻吟的感伤,而是经历过人生的风雨,在看透世事后,仍然保持着一种内敛而深刻的坚韧。这种“悲凉之美”,在我看来,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喜乐哀愁的,更为宏大的生命体验。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从更深层次去欣赏诗词,不再局限于字面的意义,而是去感受词人内心世界的起伏跌宕,去体会那些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超越时空的生命智慧。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有些古代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充沛,但总觉得隔了一层纱,难以窥得其精髓。直到我接触到《人间词话》这本书,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词”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技巧层面,而上升到了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的高度。王国维先生对“境界”的划分,尤其是“三种境界”的说法,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他并没有生硬地给出标准,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体会。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孤寂而充满渴望的状态,是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种执着而坚定的追求,是对梦想的无怨无悔。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是在经历无数寻觅后,终于找到心灵归宿的喜悦。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理解词,更适用于理解人生中的种种追求与得失。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伟大的词人,是如何在人生的起伏中,提炼出如此深刻而动人的情感,并将其融入到词作之中。
评分看书让人心情愉悦,读好书像是与名人对话交朋友,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非常干净,京东快递很给力,喜欢,好评!
评分哈,好啊
评分书真的非常不错的,好读易懂
评分是正品,很喜欢,比现实中便宜。
评分书是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一次买了29本这个系列的书,不知道是否正品,有几本有明显瑕疵,建议下次出库时能检查清楚,懒得换了。但这个系列的书真的不错,浅显易懂
评分印刷清晰,图文精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