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野史中之精品,书中对当时社会的各方面均有详细描述,例如里面一段有关普洱茶的描述很有意思。书里记载说:“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这段文字首先表明,民国时期普洱茶名遍四海,懂茶的名士贵宦都喜欢,普洱茶从一种宫廷品饮文化蔓延到了文士和官员阶层,价格在当时很高。“价等兼金”,意思是易武、倚邦普洱茶价格是黄金的两倍。而“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柴萼将普洱茶与龙井对比,以杜甫喻普洱茶,而以陶渊明喻龙井,前者博大精深,集茶美之大成;后者清新可爱,显得寡淡小众。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如此。
评分全书共事目1183,条数1998。共计56万字,历时十年完稿。柴小梵于1936年病逝北京,年仅44岁。考据非其所长,但读书、读报之博览令人惊叹。本书中有许多志怪、因果、狐仙等文字。一个留居日本的现代学人,为何会大量撰录此类文字?当绝非仅以纯属猎奇视之。对神明神灵之敬畏,对因果报应之警世,可谓别有深意也。本书最吸引人者是明清两朝之掌故野史,稍觉寡味者是诗文评骘。
评分“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巨细靡遗。”
评分 评分丛网上的博客中知道有这本书的,我觉得笔记类的书,尤其是那些谈逸闻逸事之类的,此书正中下怀,不错。
评分1997年夏季,我向时报提出准备选择该报部分原始报道来编纂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期望寻找到《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对美国主流社会形成美武“中国观”的影响线索,同时也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领域的变迁,捕捉到中国积弱而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轨迹。这个提议获得时报的重视和响应,并评价为“这是力图以时报原始资料重现一个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伟大尝试”。因此,我们从1997年冬开始着手,首先形成了“纽约时报看中国”三部曲的编纂总纲,然后选择晚清社会为第一部,至1998年秋完成这一时间段的资料选辑工作,以此奠定了本书的原始文献基础。将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准备着手第二部(民国卷)和第三部(人民中国卷)的编纂工作。
评分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巨细靡遗。衡其体例,盖与潘永因之《宋稗类钞》、朗瑛之《七修类稿》等书相近……要自与今之芜杂剽窃、苟以欺世者不同。”郑逸梅许此书为民国笔记中难得之作。作者柴小梵(1893~1936),名萼,又名紫芳,今掌起镇洋山田央村人。 柴小梵早年曾在慈西丈亭、芦江及慈北柴家志成学校任教。1917年东渡日本,在慈溪籍华侨吴锦堂创办的中华学校执教。旅日7年,于1924年回国,在安徽省财政厅、广东筹饷处、黄埔军校等处任职。1930年起任河南省政府秘书。1936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44岁。
评分《梵天庐从录》这部民国时期少见的佳作以生动的文笔记述了诸多的史实,对这些生动史实的描写于今来说很有价值,对于搞历史研究的人来说,更是具参考价值。读历史学的书籍除了要析出不关历史的之外,对所存的历史典籍或历史文献最重要的是得出正确的事实,史实不正确而所下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想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首要的就是要考据,考据之用有二,一是会考据,二是参考外国史书。考据之中需要参稽很多相关的历史事实,《梵天庐从录》就是这样一部有历史事实的著作。是一部好书!
评分《梵天庐从录(套装上中下册)》共三十七卷,事目一千一百八十三,条数一千九百九十八,在民国笔记中也是难得的巨编了。但作者因为去世较早,身世不能广为人知,现仅从作者家乡慈溪的网站上搜得以下材料,供读者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