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信息係統分析與設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專業規劃教材》從信息係統的基本概念齣發,結閤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狀況,全麵、係統地介紹瞭信息係統分析與設計的理論、方法、工具,並結閤雲計算技術簡要介紹瞭雲環境下的信息係統。《信息係統分析與設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專業規劃教材》共分九章,包括概述、信息係統技術基礎、係統規劃、係統分析、係統設計、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係統開發與實施、係統評價與運行管理和信息係統新發展。書中主要章節給齣瞭大量案例,並附有思考題、設計題和案例分析題,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信息係統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促進對開發工具的掌握。本書配有電子教案,可以提供給使用本書作教材授課的教師(詳見前言)。
《信息係統分析與設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專業規劃教材》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用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本科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信息係統項目開發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網絡信息時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
第二節 信息係統的概念
第三節 信息係統沿革
第四節 信息係統開發的生命周期
第五節 信息係統開發方法與方式
思考題
習題
第二章 信息係統技術基礎
第一節 關係數據庫技術
第二節 列式數據庫技術
第三節 係統分析技術
第四節 係統設計技術
第五節 係統開發中的項目管理技術
思考題
第三章 係統規劃
第一節 網絡環境下企業的信息係統發展戰略
第二節 信息係統規劃的內容、特點與作用
第三節 信息係統規劃的組織
第四節 信息係統規劃的方法
第五節 信息係統規劃報告的撰寫與審查
第六節 係統規劃案例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係統分析
第一節 係統分析概述
第二節 可行性分析
第三節 業務分析
第四節 數據流程分析
第五節 數據字典
第六節 新係統邏輯模型
第七節 係統分析報告
第八節 係統分析案例
思考題
設計題
第五章 係統設計
第一節 係統設計的原則、特點、任務和步驟
第二節 網絡化環境下的計算機係統設計
第三節 係統功能及其結構設計
第四節 係統功能模塊及其處理設計
第五節 數據庫設計
第六節 編碼設計
第七節 輸入/輸齣設計
第八節 係統設計報告
第九節 係統設計案例
思考題
設計題
第六章 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
第一節 麵嚮對象方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麵嚮對象方法的主要概念
第三節 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工具——統一建模語言(UML)
第四節 麵嚮對象分析
第五節 麵嚮對象設計
第六節 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案例
思考題
設計題
第七章 係統開發與實施
第一節 係統開發的組織工作
第二節 係統開發的項目管理
第三節 係統開發的文檔管理
第四節 係統開發監理
第五節 程序設計
第六節 係統測試
第七節 係統切換
思考題
第八章 係統評價與運行管理
第一節 係統評價
第二節 係統運行管理
思考題
第九章 信息係統新發展
第一節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第二節 ERP、CIMS、SCM、CRM與雲環境下的信息係統
第三節 智能信息係統
第四節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思考題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節 網絡信息時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
20世紀90年代,由於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到一個網絡時代,全球都開始瞭一個網絡化的發展進程。這種發展進程對於信息係統的建設和應用也産生瞭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中最有代錶性的發展分支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係統,以及以雲計算為基礎的信息服務係統。正是由於網絡技術的推進作用,使得信息係統的應用範圍從傳統的隻能處理管理問題擴展到瞭能夠處理經營問題。這是網絡信息時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大環境一一網絡化。正是這種網絡化的大環境使得現代企業麵臨的內外部環境産生瞭很大變化。
一、網絡信息時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
(一)世界經濟全球化
當今世界,全球化貿易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頭號經濟強國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主要依靠進齣口,歐洲和亞洲發達國傢的工業經濟增長也是如此。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2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為3.88萬億美元,同比上升3.5%。中國2012年貨物貿易總額達3.87萬億美元。其他世界重要的經濟體和國傢也正麵臨著全球貿易飛速增長的局麵。
與此同時,世界各大跨國企業巨頭也正麵臨著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美國波音公司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其客戶分布在全球90多個國傢。在全球化趨勢下,波音公司擁有上萬個供應商,位置遍布全球135個國傢。而美國的連鎖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在全球27個國傢開設瞭超過1萬傢商場,2013財政年度(2012年2月l曰至2013年1月31日)的銷售金額達4660億美元。中國無疑也是沃爾瑪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市場。目前,沃爾瑪中國已在21個省、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的150多個城市開設瞭近400傢商場,與多達2萬餘傢供應商展開閤作,經營多種業態和品牌,包括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社區店等。跨國公司進行全球貿易當然不是為瞭體驗如今運輸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而是通過這種世界範圍內的采購和銷售,利用各地的相對優勢得到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收益。而這種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極大地增加瞭信息對企業的價值,並為企業提供瞭生産經營的新機遇。企業快速地捕捉到瞬息萬變的有利信息,利用各地商品價格和成本的差異可以獲得驚人的收益。在一個每分鍾都有企業退齣、無數企業跟進的全球商業世界中,企業不但要麵對周邊同行的激烈競爭,更要直接應對國際商業巨頭的強勢壓力。為瞭維持現有的生存地位,為瞭做大做強,企業就要努力走嚮全球化,實行全球戰略,成為世界産業鏈中的一個環節。此時公司不得不開發全球信息係統來跟蹤訂單、發貨和付款,與分銷商和供貨商聯絡,一天24小時在不同的環境中經營,及時、可靠地獲得價格和質量信息,滿足國內及國際管理報錶的需要。簡而言之,企業及時地管理和協調相距遙遠、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經營活動是公司成功的主要挑戰。可見,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當以處理信息為産品的微軟公司的産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産值的總和,當憑藉進行全球采購、齣色協調管理、優質服務的連鎖商沃爾瑪成為500強第一位,當依靠新技術“白手”起傢的信息技術(IT)新貴們包攬瞭福布斯的前幾名時,世界經濟已經從工業型經濟轉變成基於知識和信息的服務型經濟(AKnowledge:andinformation.basedSeIiceEconomy),即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企業生産經營環境將處於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直接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産、擴散和應用。軟件的發展、網絡的産生、虛擬技術的應用,正在使企業資産中無形資産的比例不斷增加。知識經濟的來臨將對人們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管理決策産生重大影響,企業管理將由生産嚮創新轉變,其經濟效益將越來越依賴於知識和創新。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依靠信息係統的支持,用動態的觀點來研究所麵臨的新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在經濟發達國傢的許多服務行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産等)將70%以上的投資都用於發展信息技術的原因。
(三)電子商務日益普及
因特網在全球的迅速普及使現代商業具有瞭不斷增長的供貨能力、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和不斷增長的全球競爭三大特徵。高速的信息獲取與處理方式使得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無法跟上現代經濟的發展。解決傳統商務模式的弊端肯定是利用現在方便、快捷的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Internet開展電子商務。
……
前言/序言
《現代企業信息係統構建與管理實務》 引言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信息係統已成為驅動企業運營、決策和創新的核心引擎。從企業資源的整閤到客戶關係的深度挖掘,從供應鏈的高效協同到戰略決策的科學支撐,無一不依賴於強大而靈活的信息係統。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價值的視角,解析現代企業信息係統的構建、實施與持續管理的全過程。我們不僅僅關注理論框架,更強調知識在真實商業環境中的落地應用,緻力於培養具備信息係統戰略思維和實操能力的新一代復閤型人纔。 本書的編寫,力求跳齣單一技術或理論的局限,將信息係統視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一個成功的信息係統,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業務流程的優化、組織結構的革新和企業文化的驅動。因此,本書將信息係統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業務需求、組織架構以及人員能力緊密結閤,提供一套係統化的方法論和實踐指導,幫助企業識彆、評估、設計、開發、部署和維護能夠真正創造價值的信息係統。 第一部分:信息係統戰略與規劃 在信息係統建設的初期階段,明確的戰略方嚮和詳盡的規劃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信息係統在企業整體戰略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將其有效融入企業發展藍圖。 第一章:企業戰略與信息係統戰略的協同 核心理念: 信息係統不應是孤立的技術項目,而應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關鍵賦能者。 內容詳述: 企業戰略的內涵與類型: 深入剖析不同類型企業(如成長型、成熟型、轉型型)的核心戰略目標,包括成本領先、差異化、聚焦等。 信息係統在企業戰略中的角色: 探討信息係統如何支持成本降低、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運營效率、促進産品創新、開拓新市場等。 戰略協同模型: 介紹常見的企業戰略與信息係統戰略協同模型,如Samson & Straub的模型,強調信息係統戰略的形成過程,包括戰略選擇、目標設定、資源配置等。 案例分析: 通過分析一些知名企業的成功案例,展示信息係統如何成為其戰略執行的關鍵支撐,例如亞馬遜的電商平颱戰略、Netflix的個性化推薦係統戰略等。 如何進行戰略評估: 探討如何評估現有信息係統與企業戰略的匹配度,識彆差距,為戰略調整提供依據。 第二章:信息係統規劃方法論與過程 核心理念: 係統化的規劃是信息係統項目成功的基石。 內容詳述: 信息係統規劃的層級: 區分企業級信息係統規劃、業務部門級規劃和項目級規劃。 主流規劃方法: 詳細介紹如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經典規劃方法,並分析其適用性和局限性。 現代規劃理念: 引入敏捷規劃、價值驅動規劃等新理念,強調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規劃的靈活性和迭代性。 規劃的關鍵階段: 涵蓋現狀分析(SWOT、PESTEL分析)、需求分析、目標設定、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操作)、方案選擇、項目優先級排序、資源需求評估等。 信息係統架構規劃: 介紹如何規劃企業級信息係統架構,包括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技術架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投資迴報分析(ROI)與效益評估: 強調在規劃階段就應考慮信息係統的經濟效益,介紹ROI、NPV(淨現值)、IRR(內部收益率)等評估工具。 風險管理在規劃階段的作用: 識彆和評估在規劃過程中可能齣現的風險,並製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第二部分:信息係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在明確戰略方嚮後,深入理解和精確捕捉業務需求,是構建有效信息係統的關鍵。本部分將側重於需求分析的技術和方法,以及如何將需求轉化為信息係統的藍圖。 第三章:業務流程分析與重塑 核心理念: 信息係統應服務於優化的業務流程,而非簡單地固化舊有流程。 內容詳述: 業務流程的定義與分類: 闡述核心業務流程、支持業務流程、管理業務流程等概念。 業務流程建模技術: 詳細介紹如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等流程建模標準,以及如何通過流程圖、泳道圖、數據流圖等工具進行可視化。 流程分析方法: 講解如何識彆流程中的瓶頸、冗餘、偏差,進行效率和效果的評估。 業務流程重塑(BPR)原則: 探討如何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徹底顛覆和創新業務流程,實現效率和效益的飛躍。 案例研究: 選取不同行業的典型業務流程(如訂單處理、客戶服務、庫存管理),進行分析與重塑的實例講解。 如何將流程需求轉化為係統需求: 強調流程分析結果與信息係統功能需求之間的轉換路徑。 第四章:信息係統需求獲取與管理 核心理念: 全麵、準確、可驗證的需求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內容詳述: 需求獲取技術: 深入介紹訪談、問捲調查、焦點小組、原型法、場景分析、用戶故事、用例模型等多種需求獲取方法,並分析其優缺點及適用場景。 用戶分類與需求識彆: 講解如何識彆不同用戶群體(終端用戶、管理者、技術支持人員等)的關鍵需求。 功能性需求與非功能性需求: 詳細定義和區分功能性需求(係統做什麼)與非功能性需求(係統如何做,如性能、安全性、易用性、可維護性等)。 需求規格說明書(SRS)的編寫: 提供編寫高質量SRS的指南,包括結構、內容、語言要求。 需求驗證與確認: 介紹原型評審、用戶驗收測試(UAT)等驗證和確認需求的方法。 需求變更管理: 探討在項目生命周期中,如何有效地管理需求變更,包括變更的評估、批準、實施和跟蹤。 敏捷開發中的需求管理: 介紹Scrum、Kanban等敏捷方法中,需求是如何被管理和迭代的。 第五章:信息係統架構設計 核心理念: 良好的架構是信息係統穩定、可擴展、易維護的基礎。 內容詳述: 架構的基本原則: 講解模塊化、解耦、高內聚、低耦閤、分層、麵嚮服務等架構設計原則。 不同類型的係統架構: 介紹單體架構、微服務架構、SOA(麵嚮服務架構)、事件驅動架構等,分析其特點、優劣及適用場景。 企業級應用架構模式: 深入探討 MVC(Model-View-Controller)、MVVM(Model-View-ViewModel)等常見設計模式。 數據架構設計: 包括數據庫模型設計(關係型、NoSQL)、數據集成、數據倉庫、數據湖等。 集成架構設計: 介紹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消息隊列等集成技術和模式。 安全架構設計: 考慮認證、授權、加密、審計等安全機製。 可擴展性與性能設計: 探討如何通過負載均衡、緩存、分布式係統等技術提升係統性能和可擴展性。 架構評審與治理: 強調架構設計過程中的評審機製和持續的架構治理。 第三部分:信息係統開發與實施 需求轉化為藍圖後,便是將設計落地執行的過程。本部分將聚焦於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係統上綫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六章:軟件開發方法與模型 核心理念: 選擇閤適的開發方法,能夠顯著提升開發效率和産品質量。 內容詳述: 瀑布模型及其演進: 介紹傳統的瀑布模型,分析其在需求穩定項目中的適用性,並討論其局限性。 敏捷開發方法: 詳細闡述Scrum、XP(eXtreme Programming)、Kanban等敏捷方法的理論、實踐和應用。重點講解敏捷中的迭代、增量、自組織團隊、持續集成等核心要素。 DevOps理念與實踐: 介紹DevOps如何打通開發與運維的壁壘,強調自動化、持續交付、監控和反饋。 不同模型選擇的依據: 分析如何根據項目規模、復雜度、團隊經驗、客戶參與度等因素,選擇最適閤的開發模型。 案例對比: 通過實際項目案例,對比不同開發方法的應用效果。 第七章:軟件開發過程管理 核心理念: 精細化的過程管理是保障開發效率和質量的關鍵。 內容詳述: 項目管理基礎: 介紹項目範圍、時間、成本、質量、風險、溝通等管理要素。 配置管理: 講解源代碼控製(如Git)、版本管理、發布管理等配置管理策略。 質量保證(QA)與質量控製(QC): 區分QA與QC,介紹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係統測試、用戶驗收測試(UAT)等測試活動。 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 詳解CI/CD流程,包括自動化構建、自動化測試、自動化部署,以及其帶來的效率提升。 團隊協作與溝通: 探討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如何建立高效的團隊協作機製和溝通渠道。 工具鏈介紹: 介紹各類常用的開發工具,如項目管理工具(Jira)、代碼托管工具(GitHub, GitLab)、CI/CD工具(Jenkins, GitLab CI)、自動化測試工具等。 第八章:信息係統實施與上綫 核心理念: 順利的上綫是信息係統價值實現的第一步。 內容詳述: 數據遷移策略: 討論數據清洗、數據轉換、數據加載(ETL)等數據遷移的關鍵環節,以及如何確保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 係統集成與部署: 講解如何將開發完成的各個模塊進行集成,並在生産環境中進行部署。 硬件與網絡準備: 明確係統上綫所需的硬件基礎設施、網絡環境和安全配置。 用戶培訓計劃: 設計有效的用戶培訓方案,確保用戶能夠熟練使用新係統。 上綫策略: 介紹一次性上綫、分階段上綫、並行上綫等不同上綫策略,並分析其適用性。 上綫後的監控與支持: 建立完善的上綫後監控機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並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迴滾計劃: 製定詳細的迴滾計劃,以應對上綫過程中齣現重大問題的情況。 第四部分:信息係統運維與管理 信息係統的生命周期遠未在上綫時結束,持續的運維和有效的管理是保障係統長期穩定運行和持續創造價值的關鍵。 第九章:信息係統運維管理 核心理念: 運維不僅僅是“救火”,更是保障係統可用性、性能和安全的關鍵環節。 內容詳述: 運維的核心職責: 涵蓋日常監控、故障排除、性能調優、補丁管理、安全加固等。 服務水平協議(SLA): 講解SLA的製定、監控和達成,以及其在運維中的重要性。 事件管理與問題管理: 介紹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框架中的事件管理和問題管理流程,如何快速響應並根除故障。 變更管理: 規範化變更流程,降低因變更引入的風險。 容量規劃與性能調優: 持續監控係統負載,預測未來需求,進行性能優化。 備份與恢復策略: 製定有效的備份計劃,並定期演練恢復流程,確保數據安全。 安全性管理: 持續的漏洞掃描、安全加固、訪問控製,以及應急響應機製。 運維自動化: 介紹自動化運維工具和腳本的應用,提升運維效率。 第十章:信息係統安全管理 核心理念: 信息安全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綫。 內容詳述: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識彆潛在的安全威脅,評估資産的脆弱性,分析風險等級。 安全控製措施: 講解物理安全、網絡安全(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應用安全(輸入驗證、權限控製)、數據安全(加密、訪問控製)等。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 介紹多因素認證、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等。 安全策略與閤規性: 製定信息安全策略,並確保係統符閤相關法律法規(如GDPR, HIPAA等)和行業標準。 安全事件響應與應急預案: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響應流程,包括偵測、分析、遏製、根除和恢復。 用戶安全意識培訓: 強調人為因素在信息安全中的重要性,提升員工安全意識。 安全審計與監控: 實施日誌審計、行為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活動。 第十一章:信息係統性能管理與優化 核心理念: 持續的性能監控與優化是提升用戶體驗和係統效率的關鍵。 內容詳述: 性能指標定義: 確定關鍵性能指標(KPI),如響應時間、吞吐量、並發用戶數、資源利用率等。 性能監控工具與技術: 介紹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日誌分析、係統級監控等工具。 性能瓶頸分析: 運用科學方法,如壓力測試、負載測試、基準測試,定位係統瓶頸。 優化策略: 探討從代碼優化、數據庫優化、網絡優化、服務器配置優化等多個層麵進行性能提升。 緩存技術應用: 介紹分布式緩存(Redis, Memcached)等技術,提升數據訪問效率。 數據庫性能調優: 包括索引優化、SQL語句優化、查詢計劃分析等。 負載均衡與容錯設計: 通過負載均衡提升係統吞吐量,通過冗餘設計提高係統可用性。 第十二章:信息係統評估與改進 核心理念: 係統評估是識彆改進機會、實現持續價值增長的起點。 內容詳述: 係統評估的維度: 從技術、功能、性能、安全、用戶滿意度、成本效益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 評估方法: 介紹用戶滿意度調查、係統審計、基準測試、ROI分析等評估方法。 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設定與跟蹤: 建立一套能夠衡量係統績效和業務價值的KPI體係。 反饋機製的建立: 收集用戶反饋、運維日誌、業務數據,為係統改進提供依據。 係統改進與升級策略: 基於評估結果,製定係統的迭代開發、功能升級、架構優化計劃。 技術趨勢分析與應用: 關注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在信息係統中的應用潛力,推動係統創新。 知識管理與經驗積纍: 建立信息係統建設與運維的知識庫,沉澱經驗,促進團隊學習與成長。 結論 《現代企業信息係統構建與管理實務》提供瞭一套從戰略規劃到運維改進的係統性框架。本書不僅涵蓋瞭信息係統領域的核心理論與方法,更注重其實際應用和落地執行。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的有機結閤,我們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信息係統在現代企業中的價值,掌握構建、實施和管理高效信息係統的關鍵技能,從而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成為驅動企業創新與增長的優秀專業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