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业职业培训系列用书: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教材(种植业)》是农业职业培训系列教材中的一种。这本教材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结合浙江省域特点,组织相关专家集体编写而成。培训内容主要涉及职业道德、职业守则、专业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不同等级的操作技能要求。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一节 道德概念
第二节 职业道德
第二章 职业守则
第一节 爱岗敬业,服务三农
第二节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
第三节 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第四节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第三章 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农作物栽培基础知识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基础知识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基础知识
第五节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第六节 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基础知识
第四章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 农业法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法
第三节 种子法
第四节 农药管理条例
第五节 植物检疫条例
第三部分 技能操作
第五章 高级工技能操作要求
第一节 信息采集处理
第二节 技术示范推广指导
第三节 技术咨询培训
第六章 技师技能操作要求
第一节 信息采集处理
第二节 技术示范推广指导
第三节 技术咨询培训
第七章 高级技师技能操作要求
第一节 信息采集处理
第二节 技术示范推广指导
第三节 技术咨询培训
第四部分 鉴定试卷实例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一)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二)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于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容易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也容易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能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绝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
一、职业道德的特征
职业性。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实践性。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职业道德的水准。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继承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会被作为经验和传统继承下来。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
前言/序言
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教材(种植业):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赋能新时代农业发展 本书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指南,而是专为致力于成为新时代优秀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深度培训教材。它以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为核心,旨在全方位提升参训人员在种植业领域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引领农民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绿色化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一、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深耕作物生长规律与科学原理 教材首先将引领读者深入理解各类主要作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食用菌等)的生长发育规律。这并非简单的农业知识罗列,而是基于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剖析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等环境因素的需求与响应。例如,在讲解小麦的返青期管理时,教材将详细阐述低温对分蘖的影响,以及适当的水分和氮肥供应如何促进分蘖节的形成,为后期产量奠定基础。同样,对于果树的开花坐果期,教材会深入分析花粉活性、授粉媒介、激素调控等微观机理,指导指导员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和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坐果率。 更进一步,教材将深入探讨病虫草害发生的生态学原理和生理生化机制。我们将详细解析病原菌(如细菌、真菌、病毒)的侵染途径、繁殖方式、致病机理,以及害虫的生命周期、取食危害、繁殖策略,还有杂草的竞争机制和生命周期。这有助于指导员理解“为什么”病虫害会发生,从而掌握“如何”进行精准防控,而非被动应付。例如,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教材将深入分析稻瘟病菌的孢子传播、侵染过程,以及稻田环境(湿度、温度、通风)对其发生流行的影响,从而指导员制定基于环境监测和抗病品种选择的综合防治方案。 土壤科学是种植业的根基。教材将系统介绍土壤的物理性状(质地、结构、容重、通气性、保水保墒性)、化学性状(pH值、有机质、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CEC、AEC等)和生物性状(微生物种类及活性、土壤酶活性等),以及这些性状如何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我们将详细讲解土壤改良的各种技术,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消毒、物理改良(如深耕、免耕)等,并结合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指导指导员制定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案。 二、 聚焦现代种植技术:掌握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核心技能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现代种植技术的深度解析和实践指导。我们将超越传统的农耕经验,系统介绍和推广当前最先进、最有效的种植技术。 1. 现代耕作与栽培技术: 精准耕作与保护性耕作: 详细阐述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其对土壤结构改善、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长期效益,并指导如何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 高产栽培模式: 针对不同作物,介绍当前公认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包括优良品种的选用、科学密度的确定、合理的播种或移栽技术、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策略、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适时适量的收获技术。 设施化栽培技术: 深入讲解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结构设计、环境控制(光、温、水、气、肥)的关键技术、不同作物在设施内的栽培模式、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设施农业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在讲解智能温室控制时,会详细介绍传感器原理、PLC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在作物生长环境优化中的应用。 特色种植技术: 针对部分特色作物,如药用植物、香料植物、食用菌等,介绍其特殊的生长习性、栽培环境要求和关键技术环节,指导员能够掌握这些特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 2. 绿色植保与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基础: 系统讲解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的基础知识,使指导员能够准确识别病虫草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危害特点。 绿色植保理念与技术: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介绍物理防治(如诱捕器、防虫网)、农业防治(如轮作、间作、抗性品种)、生物防治(如天敌利用、微生物农药)等绿色植保技术,并指导如何将其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农药安全使用: 详细阐述农药的种类、作用机制、施用技术、安全剂型选择、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强调精准用药、减量用药,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病虫害监测预警: 介绍各类病虫害监测方法(如田间普查、诱捕器监测、气象监测),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如何建立和运用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早期防治。 3. 精准施肥与土壤健康管理: 作物养分需求与吸收规律: 详细解读各类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吸收动态,结合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分析。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系统讲解土壤养分检测方法、养分速效指标的解读,以及如何根据测土结果、作物养分需求和肥料特性,制定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新型肥料应用: 介绍缓释肥、控释肥、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的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指导员如何科学选用和推广。 土壤健康与可持续性: 强调土壤健康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介绍有机质提升、土壤改良、土壤酸化或碱化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技术,指导员能够从长远角度管理土壤,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应用: 常用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介绍当前主流的种植业农业机械(如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指导员能够为农民提供机械化作业的指导。 精准农业技术: 深入讲解GPS导航、变量施肥、变量喷药、遥感监测、无人机应用等精准农业技术,阐述其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指导员如何理解和推广这些技术。 智能化农业装备: 介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作物生长监测系统等,帮助指导员了解并引导农民应用先进的智能化装备。 三、 提升服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成为农民信赖的“技术参谋” 优秀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本书将贯穿培养指导员成为农民真正信赖的“技术参谋”的目标。 沟通与咨询技巧: 教授如何与农民进行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农业技术。学习倾听、提问、反馈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问题诊断与分析: 引导指导员建立系统性的问题诊断思维,从作物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病虫草害等方面,全面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息获取与传播: 指导员如何及时获取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政策动态、市场趋势,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做出科学的决策。 技术推广与培训: 学习如何组织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示范田建设等活动,将先进技术有效地推广到广大农户。 农业政策与法规理解: 简要介绍与种植业相关的农业政策、补贴项目、法律法规,帮助指导员了解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向,并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相关政策。 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本书将包含丰富的实际案例分析,涵盖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鼓励指导员通过实践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结语: 《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教材(种植业)》是一本承载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使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的桥梁。我们坚信,通过系统学习本书,未来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们将能够更加自信、高效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这片沃土上,播种下希望,收获着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