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业 著,曾祥波 译
图书标签:
  • 杜甫
  • 唐诗
  • 中国文学
  • 汉学
  • 诗歌
  • 文化
  • 历史
  • 传记
  • 海外汉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16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16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外汉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3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出版于1952年的《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zui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zui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由于洪业平生所著他书在国内均已出版,《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zui伟大的诗人》的出版将填补最后一片空白,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福建侯官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1923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学报》,并以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64种。1946年春赴美讲学,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1980年在美国去世。其学术名篇有《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1937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TuFuChina'sGreatestPoet(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曾祥波,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博士。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系作访问学者。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目录

引论“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第一章 “记一不识十”(712-735)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736-745)
第三章 “骑驴三四载”(745-749)
第四章 “陵厉不飞翻”(749-752)
第五章 “故山归兴尽”(752-755)
第六章 “东胡反未已”(756-757)
第七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757-758)
第八章 “一岁四行役”(759)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760-76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762-766)
第十一章 “夔子之国杜陵翁”(766-768)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768-770)
结语“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附录一】注疏卷自叙
【附录二】洪业《杜诗引得序》
【附录三】洪业《我怎样写杜甫》
【附录四】洪业《再说杜甫》
索引
洪业及其《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代译后记)
补记显示部分信息

精彩书摘

  李隆基(685-762)在历史上以其死后的谥号“玄宗”闻名,更普遍的称呼是明皇。710年夏天,他还仅仅是一名二十四岁的王子,就领导了一场为叔父中宗复仇的政变,杀死了中宗的妻子、也就是凶手韦后,以及韦后的情人和同谋者。然后他拥戴自己的父亲睿宗登基。睿宗皇帝是一个好脾气的谦退之君。睿宗的大儿子宋王李成器和父亲的性格一样,他坚持说弟弟李隆基应当立为太子。712年9月8日,睿宗宣布退位,太子继登大宝,尽管太上皇已经退位,但还有相当部分的重要权力掌握在他手里。
  那时国家中权势最大的人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退位的太上皇,而是太平公主,也就是太上皇的妹妹,皇帝的姑姑。七位国家的宰相中,有五位完全承仰她的鼻息。因此,年轻的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策划另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上演于713年7月末。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被朝廷军队镇压之后,她和家人被施恩允许自裁。这时退休的太上皇才交出了朝廷的一切权力,以完全退休的方式度过了余生最后的三年,也许忙于注释儒家经典,练习书法,在这些方面他被誉为行家里手。
  明皇在位共四十三年。在其执政的前半个时期,他全身心投入到治国事业中,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事上的内卫外防,提高普通人的生活,繁荣文学艺术。作为拥有无限权力的绝对君主制的帝王,他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他也的确做了很多。有性格、有能力的人被任命为宰相。
  其中一位住在庙宇中,只为了节约房费开销,另一位去世时一贫如洗,以致于他的老仆要卖身为奴,以便筹集到足够的钱给主人下葬。在唐代的官员酬劳制度下,很难看到一名宰相会如此之穷,除非他拒绝接受他的份内所得或者放弃他的收入。这种节俭和自我牺牲的极端例子无疑是不寻常的,但的确会对朝廷的官僚作风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这个时期,腐败实在是例外而非惯例。
  因为皇帝挑选勇敢的良将去边塞任职,蛮族的入侵逐渐被赶回去。
  在742年,帝国拥有了362个州郡(这还没包括800个羁縻州),1,528个县,16,829个村镇,8,525,763户家庭,48,909,800人口。在边境地区还有大量的重要军事前哨镇,每一个都由一名将军镇守。在东北方向,由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镇守,首府在范阳和(营州)柳城,监控着奚、室韦、靺鞨、契丹等蛮族的所在区域,即后来的满洲和内蒙古地区一带。高丽人在七十年前就已经臣服于中国,承认其宗主权,就不需要朝廷军队的戒备了。在西方,由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镇守,治所在太原和灵武,主要负责击退来自蒙古的突厥人的进攻。在明皇执政的初期,突厥人对北部边境造成过相当大的破坏,但随着突厥内部的纷争和中国军队的打击,这种破坏逐渐减弱了,721年之后他们就很少引起麻烦。到了743年,突厥的绝大部分势力被回纥部落统一,而这个部落与唐帝国的关系保持着友善。
  在西南方向,由河西节度使镇守,治所在武威,其边境一直延续到西北,大致与今天甘肃省相对应,其主要职责是防止突厥部落从北部进攻、吐蕃部落从南部增援袭击。再往西南延伸,由陇右节度使镇守,治所在西平,主要职责是防止吐蕃部落的主力进犯。再往南,由剑南节度使镇守,捍卫蜀郡,同样是防止吐蕃从西面进犯,附带宣抚南方边境一带(今云南省)的蛮族。尽管吐蕃首领赞普在707年与唐朝金城公主成婚,成为唐朝廷的女婿,但这个部族好战,并未减少对边境的进犯。不过,他们败多胜少,到了730年,他们更渴望和平而非战争。在唐帝国的南海岸,由岭南节度使镇守,治所在南海,主要负责镇静山夷,其地相当于今天的广西和广东西部,另外还负责南部沿海的防务,因为此时南海已经是国外贸易的一个繁荣中心了,无数的外国商人往来于城市,许多阿拉伯商船在港口停泊。
  ……

前言/序言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关注海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海外红学论集》、《金瓶梅西方论文集》等著作,并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80年代后期,在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和海外著名汉学家的支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海外汉学丛书》的出版计划,以集中展示海外汉学研究的成果。自1989年推出首批4种著作后,十年间这套丛书共推出20余种海外汉学名著,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海外汉学丛书》包括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各国著名汉学家的研究著述,涉及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富于创见的研究精神,是其宗旨,也是这套丛书入选的标准。
  因此,丛书人选著作中既有不少已有定评的堪称经典之作,又有一些当时新出的汉学研究力作。前者如日本学者小尾郊一的《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法国学者谢和耐的《中国和基督教》,后者以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为代表,这些著作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对研究对象作了深入细微的考察和分析,体现出材料翔实和观点新颖的特点,为海内外学术界和知识界所借鉴。同时,译者也多为专业研究者,对原著多有心得之论,因此译本受到了海内外汉学界和读者的欢迎。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日趋频繁而密切,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成果的借鉴也日益及时而深入,海外汉学既是中国高校的独立研究专业,又成为中国学人育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取资对象。新生代的海外汉学家也从专为本国读者写作,自觉地扩展到以华语阅读界为更广大的受众,其著作与中文学界相关著作开始出现话题互生共进的关系,预示了更广阔的学术谱系建立的可能。本世纪以来,虽然由于出版计划调整,《海外汉学丛书》一直未有新品推出,但上海古籍出版社仍然持续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海外汉学专题译丛,或从海外知名出版社直接引进汉学丛书如《剑桥中华文史丛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出版经验及资源。
  鉴于《海外汉学丛书》在海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决定重新启动这套丛书,在推出新译的海外汉学名著的同时,也将部分已出版的重要海外汉学著作纳入这套丛书,集中品牌,以飨读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3月
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一部深入探索“诗圣”杜甫灵魂深处的巨著 《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并非一本简单的诗歌选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术论文集。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一场对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星辰——杜甫——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解读的盛宴。本书汇聚了海内外顶尖汉学家的智慧与心血,以国际化的视野、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对杜甫作品精妙入微的体察,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鲜活立体的杜甫形象,并深刻揭示其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恒久价值与不朽魅力。 超越时空的对话,洞悉诗歌与人生的交织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杜甫的诗歌创作置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之中,并置于唐代社会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并非孤立地欣赏他的名篇,而是跟随他一同经历“安史之乱”的烽火,体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民生疾苦;我们并非仅仅解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之情,而是探寻这背后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对一个敏感而深刻的灵魂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作者们如同考古学家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与诗篇中细心挖掘,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并以此为基石,解析杜甫诗歌中强烈的人文关怀、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 本书的主旨绝非简单的“盖棺定论”,而是在承认杜甫“诗圣”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伟大”的深层原因。这伟大,不仅在于他数量庞大的诗歌遗产,更在于其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思想、高超艺术以及对后世文学乃至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因此,本书的研究触角延伸至多个领域,力求从不同侧面展现杜甫的卓越与不凡。 多角度的审视,揭示杜甫精神的丰富内涵 首先,本书深入探讨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政治动荡、社会动荡的年代,杜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将目光投向了最广大的底层民众。他笔下的农民、士兵、妇孺,甚至是贫苦的僧侣和道士,都栩栩如生,他们的苦难与辛酸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作者们详细分析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以及《兵车行》中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症结的深刻诊断,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本书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置于中国诗歌传统中进行比较,并与西方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大师进行对话,从而凸显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其次,本书着重阐释了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质。杜甫的诗歌,是唐代社会最生动、最详实的百科全书。从政治风云的变幻,到民生百态的描摹,从社会制度的弊端,到文化习俗的变迁,无不包含在其中。学者们通过对特定诗篇的细致解读,例如对《丽人行》中奢靡享乐的讽刺,对《北征》中战乱后民不聊生的描绘,揭示了杜甫如何通过文学的手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像。这种将文学与史学紧密结合的“诗史”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它赋予了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 再者,本书也对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杜甫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格律严谨,同时又充满革新精神。作者们从格律、意象、修辞、结构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技巧。例如,他对炼字的独到功夫,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与“滚滚”;他对意象的巧妙运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他对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使得宏大的历史场景与个人的悲欢离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本书还将杜甫的艺术风格与同时代及后世的诗人进行比较,如与李白的浪漫洒脱形成对比,与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相辉映,从而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杜甫在诗歌艺术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深刻思想的知识分子。本书挖掘了他在困顿时期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忧国忧民的精神,以及他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学者们通过解读《赠卫八处士》、《梦李白》等作品,展现了杜甫内心的孤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他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他身上所体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以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都使其成为后世读书人景仰的楷模。 国际化的视野,跨文化的对话 《海外汉学丛书》的定位,决定了本书必然带有国际化的视野。本书的作者群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以非中国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杜甫,从而带来一些独特的解读和发现。这种跨文化的对话,有助于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以更广阔的胸襟去理解杜甫的伟大。例如,西方学者可能会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杜甫诗歌与西方史诗、抒情诗的异同;他们可能会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杜甫诗歌对理解唐代社会结构的价值。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解读,无疑丰富了我们对杜甫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确信,杜甫的伟大,是能够跨越国界、赢得世界认可的。 一本集大成之作,献给所有热爱文学的读者 《海外汉学丛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一部集杜甫研究之大成的著作。它不仅适合汉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更适合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以及伟大灵魂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但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它将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世界,感受他诗歌的震撼,理解他精神的升华,从而真正领略这位“诗圣”为何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闪耀的星辰之一。 本书的出版,是海外汉学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献礼。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有助于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我们相信,阅读本书,将是一次令您受益匪浅的精神之旅。它会让你重新认识杜甫,重新认识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重新认识文学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深度。它将让你明白,为什么在“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面前,杜甫当之无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老实说,初期阅读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它完全跳脱了我过去阅读的那些传记文学的叙事窠臼。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用生平的跌宕起伏来抓住读者,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偏向于文献考据和诗歌文本细读的路径。初读之下,我甚至觉得有些“冷”,缺乏那种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冲突,更像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学术论文的精炼版本。然而,正是这种克制的叙事,让我得以沉下心来,真正去关注杜甫诗歌内部的逻辑和时代背景的细微纹理。当作者开始深入剖析某几首传世名作的创作心境与用典时,那种深厚的学养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背景知识储备,但一旦你跟上了作者的节奏,你会发现之前所有模糊的认知都被精确地矫正和深化了。这种由表及里、由事及情的深入挖掘,远比表面上的名人轶事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样,初见时便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庄重感。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阳光极好的午后,在一家老旧的书店角落里翻到它的。那种纸张的触感,略带粗粝却又散发着油墨的香气,瞬间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封面上的诗句选得极其巧妙,既没有过度渲染杜甫晚年的漂泊之苦,也没有过分拔高其“诗圣”的地位,而是用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勾勒出一位伟大诗人的基本轮廓。内页的排版更是考究,字距行间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愿意细细摩挲,慢慢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扉页上的印章纹理,都透露出出版者对这位唐代巨匠的由衷敬意。它成功地用视觉语言,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奠定了一种肃穆而又亲切的基调。

评分

从最终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去神话化”后的杜甫形象,但这种“去神话化”并非贬低,而是更高层次的肯定。它没有回避杜甫诗歌中那些晦涩难解的典故,也没有回避他创作中偶尔流露出的技术性瑕疵,而是用一种极其严谨和审慎的态度去处理这些问题。全书的基调是谦逊的,作者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而非最终裁决者。他将梳理好的材料呈现给读者,鼓励我们自己去感受和判断。这种“开放式”的解读,极大地激发了我重新研读杜甫全集的欲望。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感到的不是一个故事的终结,而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对话的开始。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真正想“认识”杜甫的读者准备的,它需要的投入多一些,但收获的深度与广度,也远远超出了普通传记所能提供的范畴。

评分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杜甫诗歌中“忧患意识”的解读方式。不同于许多评论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这种忧患如何内化为诗人个体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如何与他个人的贫病交加、颠沛流离相互缠绕,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景观。作者没有将杜甫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楷模,而是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的文人。比如,书中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析,不仅从字面上解构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宏大愿景,更结合了唐代中晚期的土地兼并和社会结构变动,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的“蜗居”之叹,而是那个时代底层知识分子普遍的无力感投射。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的精妙结合,使得杜甫的形象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的符号,而是一个活在历史切面上的、有温度的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旁征博引能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以杜甫为中心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连接着唐代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地理变迁,乃至当时的服饰器物。我记得有一次查阅关于“剑南采风”的章节时,作者插入了一段关于安史之乱后蜀地经济恢复情况的描述,那段文字详实到连当地的盐铁税收都有所提及。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执着,让整本书的论述具有了坚实的地面支撑,绝非空中楼阁式的空泛赞美。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不得不停下来,去查阅地图和一些历史名词,这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乐趣——仿佛跟着这位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每一个结论都有其坚实的证据链条。它培养的不是读者对诗人的盲目崇拜,而是对整个唐代社会复杂性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

艾朗诺书可谓越写越好。作为汉学家真心无法在新材料新史料上觅得先机,但他在方法和视角上着实犀利~在李清照研究领域确实可谓凿开鸿蒙、手洗日月~译者译笔精良、通顺雅驯,尤其还更正了原著一些历史地理学和文言文理解的错误,这等翻译态度令人激赏。

评分

商品正是我需要的,京东快递很及时。

评分

从外国人角度解读李清照,纸质印刷都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有些画面可以不忘,因为经典。有些语句能够记得,因为喜爱。在那画面出现的瞬间,在那些语句从口中说出刹那,记忆中的点滴也再现脑海。

评分

不错,质量可以,值得收藏!!快递很快! 不错,质量可以,值得收藏!!快递很快!

评分

印刷质量好,设计清雅,给个好评,慢慢看。资料比较多,美籍华人之作。

评分

不错的书,名气很大,代表作

评分

很好的书,作为平时知识的补充。

评分

超级好啊,买回来就射了,五套内设,老婆爽歪歪啊&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超级好啊,买回来就射了,五套内设,老婆爽歪歪啊&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超级好啊,买回来就射了,五套内设,老婆爽歪歪啊&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