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是为配合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展览的一项展览——圆明园全球巡展,邀请历史学者汪荣祖、艺术史学者陈葆真、建筑史学者郭黛姮等,分别就中西文化的相遇、宫廷与地方、清代皇家园林、图像与影像等题目撰写文章,并收入圆明园展全部图片。《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运用丰富的中西历史文献、图档,探讨清代皇家的园居生活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并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历史事迹、园林建筑复原为虚拟的生动场景。本展览将在2013-2015年举办世界巡回推广活动,努力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打造成继长城、故宫、天坛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新名片。
目录
序一林柏亭
序二黄兴涛
前言圆明园策展的发现之旅林芳吟
上篇专论
一清代皇家园林
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郭黛姬
清代三山五园与清帝园居理政何瑜
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图档的发现与研究王其亨、张凤梧、何蓓洁
二宫廷与地方
风雅之外:乾隆南巡、苏州胜景与政治意涵马雅贞
乾隆皇帝《八旬万寿图》的表现特色、图像意涵与历史意义陈葆真
三两个世界的相遇
从圆明园西洋楼看中西文化的相遇汪荣祖
浅谈乾隆帝营建圆明园西洋楼的艺术思维侯皓之
18世纪英国外销至中国的钟表及类似的奢侈品罗杰.史密斯
欧洲中国风泰莎·默多克
四图像与影像
战争、图像与“西方影响”:《平定西域得胜图》铜版画的前世今生
马雅贞
马戛尔尼使节团的中国图文记录徐家宁
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徐家宁
谈新媒体科技与亚洲艺术的诠释丁维欣、林芳吟
不只是一次文化全球巡展,更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吴迪
下篇展览
I隔世光影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天
II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观
III走进样式房皇家建筑事务所
lV印象江南乾隆的设计之旅
V东方凡尔赛宫18世纪的皇家时尚
VI继承与发展
展品索引
附录马戛尔尼东方见闻录
圆明园大事记
精彩书摘
一、“三山五园”的历史地位 “三山五园”是指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即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的香山静宜园、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的玉泉山静明园、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畅春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圆明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的万寿山清漪园(图1 )。 这些皇家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之一,当年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走向了世界,并引起了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园林。这种风格的园林曾经在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瑞典等地皆有建造。同时在欧洲人的著作中明确地说它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英国建筑师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1723—1796)1757年在《绅士杂志》(The Gentleman's Magazine)上发表了《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Of The Art of Laying out Garden Among the Chinese),钱伯斯称“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1 他在1772年出版了《东方造园论》(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他说:“造园在中国人当中远比欧洲保有更高的尊敬,……那个艺术……有着人类知识的伟大产物”,“中国配置园林经常性的方法是发明多样的景致供从特定的视点来看;……他们园林的完美在于这些景致的数目和多样;和在于他们的局部之间的艺术结合;……形成一个幽雅而显著的整体。”“没有任何国家在园林结构物的壮丽和数量曾经与中国相当。”2 他不仅谈到中国花园的设计原则,并且还在欧洲造园实践中建造出中国园林式的景物。如英国丘园的中国塔。1775年另一位园林学者度切斯那(A.N. Duchesne)在《论花园构成》(Sur la Formation des Jardins)中说:“1757年钱伯斯先生所介绍的……中国人关于花园布局的观念,在英国和法国造成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对当时的英国自然式园林产生了重要影响。”3 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在18世纪的世界造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三山五园” 承载着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 “三山五园”虽然形成于17-18世纪,但这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三山五园”的周边环境处处可见文物古迹,随着它的诞生,又在继续演绎着新的历史,它成为北京历史最丰富的地段之一,在那里留有足以见证北京800年历史的建筑和人文景观。静宜园中现存的香山寺原为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永安寺4,园内寝宫“中宫”东侧山坡龙王庙旁的双井泉为金章宗的梦感泉。5 静明园早在金代已有行宫6,作为金章宗避暑之处。在静宜园北侧的昭庙,是为纪念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禅额尔德尼来京为皇帝祝寿这一民族团结的盛事所建7。清漪园建设之前,万寿山即元代的瓮山,山前有大湖,名瓮山泊,湖北岸有大承天护圣寺,明改称功德寺,明代在瓮山脚下皇家出资兴建圆静寺。这时瓮山泊改称西湖,湖东侧私家园林荟萃。清代则在此建造皇家园林;如在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故址上建畅春园,紧接着在其北建造了圆明园,后来又在瓮山和西湖建造了清漪园。随着清漪园的建成,三山五园从东到西联成一体,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经过认真雕琢的最大的一片皇家园林区,其中的每座园林不但历史积淀丰厚,而且造园手法各有特色,各园景观、功能、寓意各有所本,不拘一格。 三、“三山五园”个性独具 由于五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简单的归类可分成两类,畅春园、圆明园属于平地造园,利用原有水源丰沛的地理条件,挖湖堆山,山体不高,水体变化丰富,彼此有溪流串连。与建筑、植物、山石相结合,共同构建一处处景区。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可属为山地造园,在三座山地园中都不同程度地与水相结合,其中最突出的是颐和园。 1、保持自然生态的静宜园 静宜园1677年开始作为康熙行宫8,乾隆十年(1745)进行扩建9,形成二十八景,此后虽有添建,但却始终不失自然生态的深邃幽雅。该园利用西山的东坡而建,地段平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最宽处约1200米,成不规则的杨树叶状,东宽西窄,西侧山势陡峻,东侧山势较缓,占地面积149公顷。香山静宜园所在的山体在北京算是较高的山,造园用水采取零星水池作为点缀。水池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园,以增加园林趣味。 园中各景建筑成散点布局,建筑群规模、构成、朝向各不相同,每处皆因山就势、参差错落。其中几处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如中宫、永安寺、昭庙,也都因借地形变化布置庭院、建筑,如中宫虽讲究轴线,但建筑布局未为完全对称。永安寺布置在几处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其他各景或为小庭院、或为单体建筑,但都似乎依偎于各处的山谷、崖壁,镶嵌在山体之中,大多被起伏的山体所隐藏,只是偶尔透露几分信息(图 2)。 2、湖山建筑尺度适中的静明园 静宜园是清代帝王经常来拈香、祈雨、谢雨的行宫。康熙十九年在玉泉山建行宫“澄心园”10,康熙三十一年改称“静明园”11,乾隆十五年进行扩建,此园占地65公顷,南北长1350米,东西宽950米,园中景观乾隆帝概括为《静明园十六景》。 玉泉山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多,山体居于园的中部偏北,由于山体走向是南北向的,水体采用了湖、溪小水面串联的方式,从南侧的宫门附近的玉泉湖开始,向东北有裂帛湖,在山的西侧又有两个小湖,位于玉泉山西坡的最大建筑群“东岳庙、仁育宫”两侧。水体时宽时窄,包着玉泉山南端的山脚。玉泉山的建筑群采用散点式布局,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和体量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凸显了玉峰塔的高耸。对于东西宽450米,高50米的玉泉山来讲,建筑体量与山水匹配良好(图 3)。 3、特色景观最多的圆明园 圆明三园作为皇家御园,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年园居理政的场所,本为康熙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2 雍正登基后“圆明园为常时听政之所,……每岁初春即驻跸于此,谘度机务引见百官,皆日以为常”。13 乾隆帝于乾隆十年(1745)开始建长春园 。14 同时自乾隆三十四年开始,将周边达官贵戚的私家园林逐步收归圆明园管辖,乾隆三十四年定名“绮春园”15,嘉庆帝接着完成绮春园的改建扩建,最终形成圆明三园。16 其所处地段水源丰沛但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中景观步移景易、层出不穷,特色景观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三园用于朝仪性的建筑在三园中各有一处,而在圆明园中寝居建筑却有多处,除了供帝后、嫔妃、太后、太妃居住者之外,还有为皇子居住的建筑,全园共有大小景区百余处,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之中规模最大。 圆明园中不仅有理政、居住建筑,还有多种其他类型建筑,如宗教、文教、观稼验农,以及多种园林景观建筑,诸如仙境、欧式园林、写仿名山胜景等。 圆明三园中处理朝政的建筑群大多位于宫门区,而寝宫则不拘一格,圆明三园基本遵照前朝后寝的传统作法,但每处有所变化,圆明园的正大光明与九洲清晏之间有寿山、前湖相隔,但以一条虚设的中轴线贯穿。长春园的澹怀堂与含经堂有山水相隔,且轴线错位。绮春园朝、寝两区之间也有土山相隔,但主殿前后以轴线贯串。 园内宗教建筑数量属三山五园中最多者,其中不但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还有若干民间宗教建筑,正如乾隆所说“何分西土东土,倩他装点 ……
前言/序言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