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移植(第2版)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刚 等 著
图书标签:
  • Linux
  • 系统移植
  • 嵌入式系统
  • 操作系统
  • 内核
  • Bootloader
  • 驱动开发
  • ARM
  • 开发板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44261
版次:2
商品编码:11397768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Linux典藏大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6
字数:7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内的Linux系统移植图书全面升级,ChinaUnix社区鼎力推荐,赠送17.5小时高清语音视频讲解、教学PPT

  通过15个典型案例,全面、系统、深入地剖析Linux系统移植的方法

  内容新颖:书中的开发环境、编译工具和软件都是当前流行的稳定版本

  内容全面:涵盖Linux内核、文件系统、驱动及数据库等各种系统的移植

  循序渐进:遵循原理分析,代码分析,编译,测试,移植的学习顺序

  讲解详细:所有编译过程都附有编译命令,并对复杂的命令给出了详细说明

  技巧性强:穿插了大量的经验和技巧,并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给出了专门的提示

  注重实战:通过典型案例,让读者深入体验Linux系统移植的方法和全过程


  

内容简介

  “Linux典藏大系”自2010年陆续出版以来,因其内容丰富、讲解细腻、通俗易懂和实用性强等特色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位居同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累计销量近10万册。丛书中部分图书荣获51CTO读书频道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技术图书奖,还有多种图书的中文繁体字版权输出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丛书中的多个品种被国内几十所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选为教材。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国内Linux领域最知名的技术社区ChinaUnix的大力支持。读者在ChinaUnix社区的论坛上与社区中的Linux爱好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2014年2月“Linux典藏大系“全新升级版(第2版)正式出版,第2版图书迎合了Linux技术的最新发展,全部采用当前最流行和稳定的Linux发行版或者相关工具,是Linux爱好者学习Linux的好帮手。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是获得了大量读者好评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Linux系统移植》的第2版。《Linux系统移植(第2版)》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Linux系统移植的各方面知识。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实例编译或移植过程,每个移植实例都具有代表性,在实际应用和开发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Linux系统移植(第2版)》赠送17.5小时多媒体教学视频及书中涉及的实例源程序,便于读者高效、直观地学习。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分为4篇。第1篇简单介绍了Linux内核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第2篇介绍了一个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部分、Bootloader移植、内核移植和文件系统移植;第3篇介绍了LCD、触摸屏、USB、网卡、音频、SD卡、NandFlash等流行的设备驱动移植过程;第4篇从嵌入式产品角度出发,介绍了GUI、Qtopia、嵌入式数据库BerkeleyDB和SQLite、嵌入式Web服务器BOA和Thttpd、JVM虚拟机的移植及目前流行的VoIP技术和相关协议。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适合嵌入式Linux系统入门人员、Linux系统开发和移植、系统分析师等相关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刘刚,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嵌入式Linux领域的研发工作。现任职于某知名通信公司,从事嵌入式通信领域的开发工作。对嵌入式Linux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对公司的产品研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曾经参与了接入网设备的开发和TD上网卡驱动开发及移植等项目。

  赵剑川,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得了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嵌入式Linux领域的驱动开发工作。先后任职于两家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参与了公司多项大型项目的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目前致力于WLAN领域的研发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系统移植基础篇
第1章 Linux内核介绍
1.1 系统调用接口
1.1.1 Linux系统调用
1.1.2 用户编程接口
1.1.3 系统调用与服务例程的对应关系
1.1.4 系统调用过程
1.1.5 系统调用传递的参数
1.2 进程管理
1.2.1 进程
1.2.2 进程描述符
1.2.3 进程状态
1.2.4 进程调度
1.2.5 进程地址空间
1.3 内存管理
1.3.1 内存管理技术
1.3.2 内存区管理
1.3.3 内核中获取内存的几种方式
1.4 虚拟文件系统
1.4.1 虚拟文件系统作用
1.4.2 文件系统的注册
1.4.3 文件系统的安装和卸载
1.5 设备驱动程序
1.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1.5.2 块设备驱动程序
1.5.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1.5.4 内存与1/0操作
1.6 小结
第2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2.1 虚拟机及Linux安装
2.1.1 虚拟机的安装
2.1.2 虚拟机和主机通信设置
2.1.3 虚拟机与主机共享文件
2.1.4 虚拟机与主机文件传输
2.2 交叉编译工具
2.2.1 交叉编译工具安装
2.2.2 交叉编译器测试
2.3 超级终端和Minicom
2.3.1 超级终端软件的安装
2.3.2 配置Minicom
2.3.3 配置SecureCRT
2.4 内核、文件系统加载工具
2.4.1 烧写Bootloader
2.4.2 内核和文件系统下载
2.4.3 应用程序和文件传输
2.5 在开发中使用网络文件系统(NFS)
2.5.1 虚拟机设置
2.5.2 虚拟机的IP地址设置
2.5.3 验证网络连接
2.5.4 设置共享目录
2.5.5 启动NFS服务
2.5.6 修改共享配置后
2.5.7 挂载NFS
2.5.8 双网卡挂载NFS
2.6 小结
第2篇 系统移植技术篇
第3章 Bootloader移植
3.1 Bootloader介绍
3.1.1 Bootloader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关系
3.1.2 Bootloader基本概念
3.1.3 Bootloader启动过程
3.2 Bootloader之U-Boot
3.2.1 U-Boot优点
3.2.2 U-Boot的主要功能
3.2.3 U-Boot目录结构
3.2.4 U-Boot的编译
3.3 小结
第4章 Linux内核裁剪与移植
4.1 Linux内核结构
4.1.1 内核的主要组成部分
4.1.2 内核源码目录介绍
4.2 内核配置选项
4.2.1一般选项
4.2.2 内核模块加载方式支持选项
4.2.3 系统调用、类型、特性、启动相关选项
4.2.4 网络协议支持相关选项
4.2.5 设备驱动支持相关选项
4.2.6 文件系统类型支持相关选项
4.2.7 安全相关选项
4.2.8 其他选项
4.3 内核裁剪及编译
4.3.1 安装内核源代码
4.3.2 检查编译环境设置
4.3.3 配置内核
4.3.4 编译内核
4.4 内核升级
4.4.1 准备升级内核文件
4.4.2 移植过程
4.5 小结
第5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制作
5.1 文件系统选择
5.1.1 Flash硬件方案比较
5.1.2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分层结构
5.2 基于Flash的文件系统
5.2.1 JFFS文件系统(Journalling Flash File System)
5.2.2 YAFFS文件系统(Yet Another Flash File System)
5.2.3 Cramfs文件系统(Compressed ROM File System)
5.2.4 Romfs文件系统(ROM File System)
5.3 基于RAM的文件系统
5.4 文件系统的制作
5.4.1 制作Ramdisk文件系统
5.4.2 制作YAFFS2文件系统
5.4.3 制作JFFS2文件系统
5.4.4 其他文件系统制作
5.5 小结
第3篇 系统移植与驱动篇
第6章 LCD驱动移植
6.1 认识LCD相关硬件原理
6.1.1 LCD概述
6.1.2 LCD控制器
6.1.3 LCD控制器方块图
6.1.4 LCD控制器操作
6.1.5 LCD控制寄存器
6.2 LCD参数设置
6.3 内核LCD驱动机制
6.3.1 FrameBuffer概述
6.3.2 FrameBuffer 设备驱动的结构
6.4 Linux 2.6.32的LCD驱动源码分析
6.4.1 LCD驱动开发的主要工作
6.4.2 s3c2410fb_init()函数分析
6.4.3 s3c2410fb_probe()函数分析
6.4.4 s3c2410fb_remove()函数分析
6.5 移植内核中的LCD驱动
6.5.1 LCD硬件电路图
6.5.2 修改LCD源码
6.5.3 配置内核
6.6 小结
第7章 触摸屏驱动移植
7.1 触摸屏概述
7.1.1 触摸屏工作原理
7.1.2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7.2 S3C2440 ADC接口使用
7.2.1 S3C2440触摸屏接口概述
7.2.2 S3C2440触摸屏接口操作
7.3 2.6内核触摸屏驱动源码分析(s3c2410_ts.c源码分析)
7.4 Linux内核输入子系统介绍
7.4.1 Input子系统概述
7.4.2 输入设备结构体
7.4.3 输入链路的创建过程
7.4.4 使用Input子系统
7.4.5 编写输入设备驱动需要完成的工作
7.5 触摸屏驱动移植和内核编译
7.5.1 修改初始化源码
7.5.2 修改硬件驱动源码s3c2440_ts.c
7.5.3 修改Kconfig和Makefile
7.5.4 配置编译内核
7.5.5 触摸屏测试程序设计
7.6 小结
第8章 USB设备驱动移植
8.1 USB协议
8.1.1 USB协议的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8.1.2 总线物理拓扑结构
8.1.3 USB设备、配置、接口、端点
8.1.4 USB设备状态
8.1.5 USB枚举过程
8.1.6 USB请求块(URB)
8.2 USB主机驱动
8.2.1 USB主机驱动结构和功能
8.2.2 主机控制器驱动(usb_hcd)
8.2.3 OHCI主机控制器驱动
8.2.4 S3C24XX OHCI主机控制器驱动实例
8.3 USB设备驱动
8.3.1 USB骨架程序分析
8.3.2 USB驱动移植的时钟设置
8.4 USB鼠标键盘驱动
8.4.1 USB鼠标驱动代码分析
8.4.2 USB键盘驱动代码分析
8.4.3 内核中添加USB鼠标键盘驱动
8.5 U盘驱动
8.5.1 内核配置
8.5.2 移植和测试
8.6 小结
第9章 网卡驱动程序移植
9.1 以太网概述
9.1.1 以太网连接
9.1.2 以太网技术概述
9.1.3 以太网的帧结构
9.2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体系结构
9.2.1 嵌入式Linux网络驱动程序介绍
9.2.2 Linux网络设备驱动的体系结构
9.2.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编写方法
9.2.4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应用实例
9.3 net_device 数据结构
9.3.1 全局信息
9.3.2 硬件信息
9.3.3 接口信息
9.3.4 设备方法
9.3.5 公用成员
9.4 DM9000网卡概述
9.4.1 DM9000网卡总体介绍
9.4.2 DM9000网卡的特点
9.4.3 内部寄存器
9.4.4 功能描述
9.5 DM9000网卡驱动程序移植
9.5.1 DM9000网卡连接
9.5.2 驱动分析--硬件的数据结构
9.5.3 驱动分析--数据读写函数
9.5.4 驱动分析--重置网卡
9.5.5 驱动分析--初始化网卡
9.5.6 驱动分析--打开和关闭网卡
9.5.7 驱动分析--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
9.5.8 DM9000网卡驱动程序移植
9.6 小结
第10章 音频设备驱动程序移植
10.1 音频设备接口
10.2 Linux音频设备驱动--OSS驱动框架
10.3 Linux音频设备驱动--ALSA驱动框架
10.4 音频设备应用程序编写
10.5 音频设备驱动移植
10.6 音频播放程序madplay的移植
10.7 小结
第11章 SD卡驱动移植
11.1 SD卡简介
11.2 SD卡驱动程序分析
11.3 SD卡移植步骤
11.4 小结
第12章 NandFlash驱动移植
12.1 NandFlash介绍
12.2 NandFlash驱动介绍
12.3 NandFlash驱动移植
12.4 小结
第4篇 系统移植高级篇
第13章 MiniGUI与移植
13.1 MiniGUI在上位机中的安装
13.2 MiniGUI的交叉编译和移植
13.3 小结
第14章 Qt开发与Qtopia移植
14.1 Qt安装与编程
14.2 Qtopia Core在X86平台上的安装和应用
14.3 Qtopia Core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
14.4 小结
第15章 嵌入式数据库Berkeley DB移植
15.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5.2 Berkeley DB数据库安装
15.3 使用Berkeley DB数据库
15.4 移植Berkeley DB数据库
15.5 小结
第16章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移植
16.1 SQLite支持的SQL语句
16.2 SQLite数据库编译、安装和使用
16.3 移植SQLite
16.4 移植SQLite数据库
16.5 小结
第17章 嵌入式Web服务器BOA移植
17.1 BOA介绍
17.2 BOA编译和HTML页面测试
17.3 CGI脚本测试
17.4 BOA交叉编译与移植
17.5 BOA与SQLite结合
17.6 小结
第18章 嵌入式Web服务器Thttpd移植
18.1 Thttpd介绍
18.2 Thttpd编译和HTML页面测试
18.3 CGI脚本测试
18.4 Thttpd交叉编译与移植
18.5 Thttpd与嵌入式数据库结合
18.6 小结
第19章 JVM及其移植
19.1 JVM介绍
19.2 类装载
19.3 垃圾回收
19.4 解析器
19.5 Java编程浅析
19.6 KVM执行过程
19.7 PC机安装JVM
19.8 KVM移植和测试
19.9 小结
第20章 VoIP技术与Linphone编译
20.1 VoIP介绍
20.2 oSIP协议概述
20.3 oSIP状态机
20.4 oSIP解析器
20.5 oSIP事务层
20.6 SIP建立会话的过程
20.7 RTP协议
20.8 Linphone编译与测试
20.9 Linphone交叉编译
20.10 小结

前言/序言

  随着各种芯片技术的发展,各种嵌入式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了。目前,嵌入式产品应用领域涉及移动通信、汽车、医疗、家电等很多领域。而且,如今的嵌入式硬件的速度和容量越来越接近于PC,因此在这些嵌入式产品上运行操作系统就成为了可能。一直以来,很多企业花费了巨大成本研发了大量运行在PC上的软件产品。如果将这些优秀的软件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将会成为快速开发嵌入式系统,降低嵌入式产品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专门介绍Linux系统移植的图书只有笔者2011年初出版的《Linux系统移植》一书。该书也是获得了大量读者好评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一个分册,出版后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这本书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因此笔者对这本书进行了升级和改版,便有了这本书的第2版。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改版,升级了操作系统版本和Linux内核版本,并将编程环境和各种开发工具升级到了当前最新版本,也对第1版书中的一些疏漏进行了修订,对书中的一些实例和代码进行了重新表述,使得本书更加易读。相信升级后的图书易读性更强。
  本书是笔者从事嵌入式开发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目前从事嵌入式研发和学习的读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能使读者的嵌入式系统最快地运行起来,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移植开源软件。
  本书使用的源代码均为开源代码,读者可以从对应的官方网站获得。本书对于源码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议读者在阅读时对应源码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好。
关于“Linux典藏大系”
  “Linux典藏大系”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自2010年1月以来陆续推出的一个图书系列,截止2012年,已经出版了10余个品种。该系列图书涵盖了Linux技术的方方面面,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读者学习Linux技术的需求。该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已经成为了Linux图书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品牌之一。其销量在同类图书中也名列前茅,其中一些图书还获得了“51CTO读书频道”颁发的“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技术图书奖”。该系列图书在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内Linux领域最知名的技术社区ChinaUnix(简称CU)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读者在CU社区中就图书的内容与活跃在CU社区中的Linux技术爱好者进行广泛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本书第2版
  本书第1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并被ChinaUNIX技术社区所推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本书第1版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结合Linux系统移植的最新技术推出了本书的第2版。相比第1版,第2版图书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系统版本由Fedora 6升级为Fedora 19。
  (2)系统移植内核版本统一升级为2.6.32。
  (3)编译工具GCC版本升级到4.4.3。
  (4)MiniGUI、Qt、Berkeley DB、SQLite、Linphone等均升级为最新版本。
  (5)将一些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表述得更加准确。
本书特色
  1.内容全面、选材具有特点
  本书介绍了最小系统的引导程序移植、内核移植、文件系统移植、各种驱动移植等内容。另外,本书还专门介绍了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GUI、嵌入式Web服务器、嵌入式JVM、VoIP技术等内容。对于数据库、GUI、Web服务器分别选择了两种进行介绍,读者可以从性能上进行对比,然后应用在自己的项目中。
  2.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
  本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安排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书中每章内容都遵循原理分析?代码、分析?编译?测试?移植的学习顺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编译过程详细
  本书的编译过程都附有详细的编译命令,对于复杂的命令均给出了说明,方便读者实际操作。读者可以边阅读本书,边动手进行实验。
  4.贯穿了大量的编译技巧,可迅速提升移植水平
  本书在讲解编译过程时贯穿了大量的编译技巧,并针对移植过程中的编译错误介绍了如何发现错误的源头,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法。这有利于读者解决类似的编译问题,提升系统移植的水平。
  5.提供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源文件
  本书赠送17.5小时多媒体教学视频和实例源文件,便于读者高效、直观地学习。这些学习资料需要读者按照封底的提示自行下载。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注重实践,包含了丰富的移植实例,这些实例各具特点,从基础的系统组成到设备驱动,再到高级应用,适合各个层面的读者学习和研究。本书中的实例是笔者根据实际项目中嵌入式产品的功能需求,专门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开源软件进行移植,包含了常见的嵌入式产品的最小系统组成部分移植,同时选择了应用比较多的数据库、Web服务器、GUI等进行移植。笔者通过亲自体会,在每次编译和移植过程中详细说明移植的细节,对移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方法。本书最后还介绍了VoIP技术,并结合源码分析了VoIP的实现,同时还介绍了VoIP的详细编译过程。本书共20章,分为4篇。简单介绍如下。
  第1篇 系统移植基础篇(第1~2章)
  本篇介绍了系统移植的基础。首先对Linux内核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了系统移植环境的搭建。通过对本篇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对Linux系统有初步认识,能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工具的使用,能正确搭建开发平台,能够制作编译好的嵌入式系统。
  第2篇 系统移植技术篇(第3~5章)
  本篇介绍了一个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部分、Bootloader、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移植。学习完本篇内容后,读者能够动手独立编译和移植一个基本的嵌入式系统。
  第3篇 系统移植驱动篇(第6~12章)
  本篇介绍了各种驱动的移植,包括LCD、触摸屏、USB、网卡、音频、SD卡、NandFlash等流行的设备驱动的移植过程。通过对本篇内容的学习,读者对嵌入式Linux驱动移植将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基本掌握驱动的移植步骤,能完成简单的驱动移植。
  第4篇 系统移植高级篇(第13~20章)
  本篇从嵌入式产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系统移植中各种类型的高层软件移植,包括GUI、数据库、Web服务器、虚拟机的移植,最后还介绍了目前流行的VoIP技术,并结合源码介绍了VoIP相关协议和编译方法。通过学习本篇内容,读者可以掌握很多移植技巧,能够将这些实例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图书简介 前言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其特有的灵活性、高性能和低功耗,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Linux作为一款开源、稳定、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早已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首选平台。然而,将Linux成功移植到各种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并非易事。这需要对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开发以及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迫切需求而生。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Linux系统移植的方方面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Linux嵌入式开发解决方案。相较于第一版,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扩充,紧密结合当前嵌入式Linux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了最新的开发工具、内核特性和应用案例,力求为读者带来最前沿、最贴合实际的知识。 本书并非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以大量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引导读者一步一步掌握Linux系统移植的核心技术。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核心组件的剖析,再到实际移植过程的指导,本书力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理解“为什么”,更能掌握“怎么做”。我们深信,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嵌入式硬件平台的Linux系统移植工作,并为后续的嵌入式应用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本书在讲解Linux系统移植的原理和技术的同时,大量引入了基于 ARM、MIPS 等主流嵌入式处理器架构的实际移植案例。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内容全面且结构清晰: 本书从零开始,系统地介绍了Linux系统移植的各个环节,包括 bootloader、kernel、rootfs、驱动开发等,并对交叉编译、文件系统、系统调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阐述。结构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紧跟技术前沿: 本书充分考虑了当前嵌入式Linux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对最新的Linux内核版本、Yocto Project、Buildroot 等构建系统的介绍,以及对容器化技术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探讨,确保读者所学内容具有前瞻性。 面向读者群体广泛: 无论是初次接触嵌入式Linux的开发者,还是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钻研的工程师,亦或是对嵌入式系统感兴趣的学生,本书都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配套资源丰富: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配套代码和参考资料,方便读者进行实验和验证,加速学习进程。 目标读者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寻求提升Linux系统移植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项目开发的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 希望将Linux移植到特定硬件平台,进行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对嵌入式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感兴趣,希望获得系统性学习和实践指导的学生。 有志于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技术爱好者。 本书章节概述 本书共分为X个章节,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移植的各个关键环节。以下是本书主要章节内容的概览: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与准备工作 第一章: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深入剖析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详细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架构和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优势。 探讨嵌入式Linux的开发流程和常见挑战。 为后续的移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讲解交叉编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详细介绍如何选择和搭建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包括 GCC、Binutils、Glibc 等。 提供不同架构(如 ARM)下交叉编译环境搭建的具体步骤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学习使用 `make`、`cmake` 等构建工具进行交叉编译。 第三章:嵌入式Linux开发板的选择与分析 介绍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架构,如 ARM Cortex-A 系列。 分析不同嵌入式开发板的硬件资源(CPU、内存、存储、外设等)。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并理解其硬件特性。 第二部分:Bootloader的移植与理解 第四章:Bootloader详解 深入理解Bootloader在嵌入式系统启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详细介绍 U-Boot、Das U-Boot 等主流Bootloader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讲解 Bootloader 的主要功能,如硬件初始化、加载操作系统内核等。 第五章:Bootloader的移植实践 手把手指导读者完成 U-Boot 在目标开发板上的移植。 讲解 Bootloader 配置选项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硬件平台进行定制。 演示如何编译、烧写 Bootloader,并进行初步的启动测试。 介绍 Bootloader 的调试方法,如使用串口终端。 第三部分:Linux内核的移植与定制 第六章:Linux内核概述与配置 介绍 Linux 内核的模块化设计和关键子系统。 讲解 Linux 内核的编译系统(Kconfig、Makefile)。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目标硬件平台配置内核选项,包括 CPU 类型、内存大小、外设支持等。 介绍 `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 等图形化配置工具的使用。 第七章:Linux内核的移植实践 详细演示 Linux 内核在目标开发板上的移植过程。 讲解如何生成设备树(Device Tree)文件,并描述硬件资源。 演示如何编译内核镜像(如 zImage、uImage)和设备树 blob。 指导读者如何将内核和设备树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内核。 第八章:Linux内核驱动程序开发基础 讲解 Linux 内核驱动程序的分类和开发模型。 介绍设备模型、总线、驱动、设备(BDM)框架。 学习编写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和网络设备驱动。 介绍驱动程序的加载、卸载机制。 第四部分:根文件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第九章:根文件系统的构建方法 深入理解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在 Linux 系统中的作用。 介绍不同类型的根文件系统,如 cpio、ext2/3/4、JFFS2、UBIFS 等。 讲解如何使用 `buildroot` 和 `Yocto Project` 等自动化构建系统来生成根文件系统。 提供手动构建根文件系统的详细步骤。 第十章:根文件系统的移植与优化 指导读者如何将构建好的根文件系统烧写到目标存储介质(如 SD 卡、NAND Flash)。 讲解如何配置和挂载根文件系统,并进行必要的系统服务配置。 介绍根文件系统的优化技巧,以减小系统体积,提升性能。 第五部分:系统调试与优化 第十一章:嵌入式Linux系统调试技术 详细介绍各种嵌入式Linux系统的调试方法,包括串口调试、JTAG/SWD 调试。 学习使用 GDB、KGDB 等调试工具进行内核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讲解日志(syslog)的配置和使用,以及性能分析工具(如 perf)。 第十二章:嵌入式Linux系统性能优化 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性能优化的常见瓶颈和策略。 讲解内核参数调优、文件系统优化、应用程序优化等。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提升系统响应速度、降低功耗。 第六部分:高级主题与应用 第十三章:嵌入式Linux下的网络通信 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网络协议栈。 学习编写网络应用程序,实现设备间的通信。 探讨 Wi-Fi、Ethernet、Bluetooth 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十四章:嵌入式Linux下的用户界面开发 介绍嵌入式Linux下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框架,如 Qt for Embedded、GTK+。 学习开发嵌入式设备的应用程序界面。 第十五章:容器化技术在嵌入式Linux中的应用 介绍 Docker、LXC 等容器化技术。 探讨容器化技术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结语 Linux系统移植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极具价值的工作。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嵌入式Linux开发世界的大门。本书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经验的分享,我们鼓励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手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 我们相信,掌握了Linux系统移植的核心技术,读者将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嵌入式开发项目,为创造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贡献力量。祝愿各位读者在Linux系统移植的道路上,学有所成,事半功倍!

用户评价

评分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操作指南,不如说是一本“Linux系统探险地图”。我最开始是因为工作需要,希望找到一些关于嵌入式Linux系统部署的实用技巧,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书中对于Linux内核的模块化设计、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原理的讲解,让我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中断处理、信号量、互斥锁等并发机制的详细阐述,对于理解嵌入式系统中多任务的调度和同步至关重要。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某个具体硬件平台的详尽移植步骤,但它所提供的通用框架和分析方法,能够让我举一反三,快速掌握在不同硬件平台上进行系统移植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任何一位对Linux系统底层运作有好奇心的工程师,都能获得巨大的启发。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让你能够领悟到“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的精髓。

评分

当初选择这本书,主要是被其“系统移植”这个关键词吸引,想着能够快速掌握如何在不同硬件平台上构建和部署Linux系统。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入。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命令和配置,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Linux内核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移植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关于根文件系统的构建,书中不仅介绍了构建方法,还详细讲解了不同文件系统类型(ext4, SquashFS等)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性能和部署。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内核模块的加载机制、驱动程序的编写规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理解和调试底层驱动非常关键。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Linux基础知识,但它能够帮助你从一个“使用者”转变为一个“创造者”,能够更自信地去修改和优化Linux系统。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Linux系统解剖学”指南,让你能够深入了解系统的每一个“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评分

这本书,我当初是抱着学习Linux系统移植的初衷买的,因为工作需要,急需对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定制。然而,拿到这本书后,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慢慢摸索出它真正的价值所在。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教材那样,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比如,书中对内核编译过程的讲解,并不是简单地列出命令行参数,而是花了大篇幅去分析每个配置选项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生成的镜像。这种深入的剖析,对于我这种想要理解底层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且,书中举例的硬件平台,虽然不是我正在使用的,但通过其对硬件抽象层的描述,我能够触类旁通,理解不同SoC架构下移植的核心差异和解决思路。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你只是想快速“上手”移植一个现成的系统,这本书可能需要你更多的耐心和思考,因为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你独立思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但正是这种引导,让我对Linux的理解,从“会用”提升到了“能改”,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极其宝贵的收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想要在Linux内核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开发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版本或某个特定架构的讲解上,而是用一种更普适的方式,去阐述Linux系统移植背后的通用原则和技术。即便我所从事的项目使用的Linux版本与书中略有差异,但书中的方法论和对关键概念的解析,依然能让我快速定位问题,找到解决方向。例如,书中对设备树(Device Tree)的讲解,不仅仅是介绍语法,更深入地分析了其在内核中的解析过程、与驱动程序的交互机制,以及如何根据硬件差异进行定制。这种对核心技术原理的透彻讲解,让我能够摆脱对具体工具或API的依赖,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去理解整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Linux内核开发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会耐心解答你的每一个疑问,并引导你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希望构建自己定制化Linux系统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参考书。

评分

坦白讲,刚拿到《Linux系统移植(第2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其内容的期待是比较功利性的,希望它能直接解决我在嵌入式项目开发中遇到的实际移植难题。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内功心法”,它所传授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对Linux系统核心机制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招式”演示。书中对Linux引导流程的讲解,从Bootloader到内核的初始化,再到用户空间的启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即使我之前对引导过程的理解比较零散,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也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此外,书中对于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内核关键模块的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些内容并非直接用于“移植”,但它们是理解和优化移植后系统性能的基石。这本书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但会教会你如何去寻找答案,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我来说,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评分

书不错,正在学习中

评分

很适合刚入门的小伙伴们,很赞哦

评分

书印刷质量不错,送货也快,后续学习使用。

评分

内容看着不错,有较大的帮助~

评分

挺好的书,要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

该书很好,很容易看懂,很好

评分

还没用,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排版有错,代码有错,代码冗长,视频全部是文字没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说话吐词不清,讲解视频也不专业

评分

别人推荐的的,感觉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