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

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拓 著
图书标签:
  • 机床夹具
  • 夹具设计
  • 机械制造
  • 工装
  • 生产工艺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制造技术
  • 数控机床
  • 模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00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15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页数:5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吴拓编著的《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是一本实用性强、便查宜用的机床夹具设计工具书。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典型结构以及设计步骤、设计方法。2、资料丰富,列举了机床设计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大量设计范例对各类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3、图、文、表相结合,查阅方便。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设计人员在机床夹具设计过程中的需求,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典型结构以及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列举了机床设计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大量设计范例对各类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定位装置设计,夹紧装置设计,定心夹紧机构设计,电动、电磁、真空及自夹紧装置设计,床夹具气压传动装置设计,机床夹具液压传动装置设计,对刀及引导装置设计,分度装置设计,夹具体的设计,机床夹具零件、部件及其应用图例,典型机床夹具设计图例等。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图、文、表相结合,查阅方便。
本书可为机械领域的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查阅参考。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1
1��2机床夹具的分类及组成2
1��2��1机床夹具的分类2
1��2��2机床夹具的组成3
1��3机床夹具在工艺系统中的地位4
1��3��1机床夹具对工艺系统误差的影响4
1��3��2机床夹具在工艺系统中的能动性4
1��4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4
1��4��1现代机械工业的生产特点4
1��4��2机床夹具的现状5
1��4��3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5
1��5夹具设计的要求5
1��5��1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5
1��5��2设计机床夹具时应注意的问题6
1��6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7
1��6��1设计准备8
1��6��2设计过程8
1��7夹具设计的相关资料10
1��7��1机械加工定位、夹紧及常用装置符号10
1��7��2常用夹具元件的公差配合16
1��7��3夹具零件的材料与技术要求22
第2章定位装置设计34
2��1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34
2��1��1六点定位原理34
2��1��2工件定位中的约束分析35
2��1��3工件定位中的定位基准36
2��2工件的定位方法及其定位元件38
2��2��1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38
2��2��2常用定位元件所能约束的自由度38
2��2��3常用定位元件的选用43
2��3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50
2��3��1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51
2��3��2定位误差的计算52
2��3��3设计示例56
2��3��4定位误差计算示例58
2��4定位装置设计典型图例61
第3章夹紧装置设计64
3��1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其设计原则64
3��1��1夹紧装置的组成64
3��1��2夹紧装置的设计原则65
3��1��3夹紧机构的设计要求65
3��2夹紧力的确定67
3��2��1确定夹紧力的基本原则67
3��2��2计算实际所需夹紧力的安全系数71
3��2��3各种加工方法的切削力计算72
3��2��4典型夹紧形式实际所需夹紧力的计算76
3��3夹紧误差的估算80
3��3��1夹紧误差的概念80
3��3��2弹性变形的计算80
3��3��3接触变形的计算80
3��4斜楔夹紧机构82
3��4��1斜楔夹紧机构夹紧力的计算82
3��4��2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82
3��4��3斜楔夹紧机构的增力特性与升角的关系82
3��4��4斜楔夹紧机构夹紧力的计算83
3��5螺旋夹紧机构90
3��5��1螺旋夹紧机构的形式90
3��5��2螺旋夹紧机构夹紧力的计算92
3��5��3螺旋夹紧机构原动力计算示例95
3��5��4快速螺旋夹紧机构101
3��5��5钩形压板夹紧机构夹紧力的计算104
3��6偏心夹紧机构104
3��6��1偏心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104
3��6��2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105
3��6��3偏心轮工作段的选择105
3��6��4偏心轮的工作行程106
3��6��5偏心夹紧力的计算107
3��6��6偏心轮的设计与计算108
3��6��7偏心夹紧机构示例及其夹紧力矩的计算108
3��7端面凸轮夹紧机构111
3��7��1偏心夹紧的工作原理111
3��7��2端面凸轮夹紧机构夹紧力及夹紧行程的计算111
3��7��3端面凸轮夹紧机构示例112
3��8铰链夹紧机构113
3��8��1铰链夹紧机构的类型113
3��8��2铰链夹紧机构主要参数的计算113
3��8��3铰链夹紧机构的设计步骤115
3��8��4铰链夹紧机构示例116
3��9联动夹紧机构117
3��9��1联动夹紧机构的类型117
3��9��2联动夹紧机构示例119
3��10杠杆夹紧机构126
3��10��1杠杆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性126
3��10��2杠杆夹紧机构的类型126
3��10��3钩形压板夹紧机构夹紧力的计算127
3��11夹紧装置设计典型图例127
第4章定心夹紧机构设计138
4��1定心夹紧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138
4��1��1定心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138
4��1��2定心夹紧机构的基本类型138
4��2弹性夹头的设计与计算141
4��2��1弹性夹头的结构尺寸141
4��2��2弹性夹头夹紧力的计算141
4��2��3弹性筒夹的材料及热处理规范142
4��3弹性薄壁夹盘的设计与计算142
4��3��1弹性薄壁夹盘的工作原理及结构142
4��3��2弹性盘的设计与计算143
4��4液性塑料薄壁套筒夹具的设计与计算147
4��4��1液性塑料薄壁套筒夹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47
4��4��2薄壁套筒的设计与计算147
4��4��3滑柱的设计与计算149
4��4��4套筒的材料和液性塑料的配方150
4��5波纹套定心夹具的设计与计算150
4��5��1波纹套定心夹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50
4��5��2波纹薄壁套的结构尺寸151
4��5��3波纹套的设计与计算153
4��6碟形弹簧片定心夹具的设计153
4��6��1碟形弹簧片定心夹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53
4��6��2碟形弹簧片的夹紧特性及结构尺寸154
4��7V形弹性盘定心夹具的设计155
4��7��1V形弹性盘定心夹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55
4��7��2V形弹性盘的结构156
4��7��3V形弹性盘的安装形式157
4��8定心夹紧机构示例158
4��8��1斜楔式定心夹紧机构158
4��8��2螺旋式定心夹紧机构159
4��8��3偏心式定心夹紧机构160
4��8��4弹性定心夹紧机构160
4��8��5其他定心夹紧机构161
第5章电动、电磁、真空及自夹紧装置设计163
5��1电动夹紧装置163
5��1��1电动卡盘的工作原理163
5��1��2电动卡盘的主要参数164
5��2电磁夹紧装置164
5��2��1电磁无心夹具的工作原理164
5��2��2电磁无心夹具的结构165
5��2��3电磁无心夹具的参数调整166
5��3真空夹紧装置167
5��3��1真空夹紧的工作原理167
5��3��2真空夹紧系统的设计167
5��4自夹紧装置168
5��4��1切削力夹紧装置168
5��4��2离心力夹紧装置169
第6章机床夹具气动系统设计170
6��1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图形符号170
6��1��1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70
6��1��2常用气压传动系统图形符号170
6��2机床夹具用气压传动元件174
6��2��1气缸174
6��2��2气阀176
6��2��3气动辅件184
6��3机床夹具气压传动基本回路195
6��3��1速度控制回路195
6��3��2压力控制回路196
6��3��3顺序控制回路196
6��3��4同步动作回路198
6��3��5延时动作回路199
6��3��6安全保护回路199
6��3��7遥控回路200
6��3��8双活塞气缸控制回路200
6��3��9自动控制回路201
6��3��10多位转台上的多缸控制回路202
6��4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202
6��4��1机床夹具对气动回路的基本要求202
6��4��2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程序202
6��4��3气动系统的有关设计与计算203
6��5气缸的设计与计算205
6��5��1气缸的类型与应用205
6��5��2气缸结构形式的确定208
6��5��3气缸的设计步骤214
6��5��4活塞式气缸主要参数的确定214
6��5��5气缸的技术条件217
6��5��6气缸的装配与使用要求220
6��6气阀的种类及其使用220
6��6��1气阀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20
6��6��2气阀的选用222
6��7气动辅件的选择与使用223
6��7��1分水滤气器的选择与使用223
6��7��2油雾器的选择与使用223
6��7��3压力继电器的选择与使用224
6��7��4消声器的选择与使用224
第7章机床夹具液压系统设计225
7��1机床夹具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225
7��1��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225
7��1��2常用液压图形符号226
7��1��3机床夹具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回路233
7��1��4机床夹具液压传动系统示例239
7��2机床夹具用油缸和气液增压器241
7��2��1液压传动夹具用油缸241
7��2��2气液压组合传动增压器244
7��2��3手动液压装置247
7��3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248
7��3��1设计方法和步骤248
7��3��2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计算248
7��3��3油缸主要参数的计算249
7��3��4油缸的技术要求251
7��4气液压传动增压器的设计252
7��4��1增压夹紧传动装置的特点252
7��4��2气液增压器的设计252
7��4��3液压增压器的结构与控制回路256
第8章对刀及引导装置设计258
8��1对刀装置设计258
8��1��1常用对刀装置的基本类型258
8��1��2对刀元件到定位元件位置的尺寸计算259
8��2引导装置设计260
8��2��1钻套的选择和设计260
8��2��2镗套的选择和设计267
第9章分度装置设计271
9��1分度装置的基本形式271
9��2分度装置的对定机构和操纵机构273
9��3分度板(盘)的锁紧机构276
9��4典型分度装置示例278
9��5精密分度装置280
9��5��1端齿盘分度装置280
9��5��2电感分度装置285
9��5��3钢球分度装置285
第10章夹具体的设计287
10��1夹具体设计的基本要求287
10��2夹具体毛坯的结构与类型288
10��2��1夹具体毛坯的结构288
10��2��2夹具体毛坯的类型288
10��3夹具体的设计289
10��3��1夹具体外形尺寸的确定289
10��3��2夹具体的技术要求289
10��3��3夹具体的排屑结构290
10��3��4夹具的吊装装置291
第11章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292
11��1定位件292
11��1��1定位销292
11��1��2固定支承296
11��1��3调节支承296
11��1��4V形块302
11��2辅助支承304
11��2��1自动调节支承304
11��2��2推引式调节支承306
11��3导向件308
11��3��1钻套308
11��3��2镗套311
11��4对刀件315
11��4��1对刀块315
11��4��2对刀用塞尺316
11��5对定件317
11��5��1手拉式定位器317
11��5��2枪栓式定位器318
11��5��3齿条式定位器319
11��6夹紧件321
11��6��1螺母321
11��6��2螺钉328
11��6��3螺栓332
11��6��4垫圈333
11��6��5压块336
11��6��6压板337
11��6��7偏心轮347
11��6��8支座349
11��6��9快速夹紧装置350
11��6��10其他夹紧件355
11��7键358
11��7��1定位键358
11��7��2定向键359
11��8支柱、支脚、角铁359
11��8��1支柱359
11��8��2支脚363
11��8��3角铁364
11��9操作件367
11��9��1把手367
11��9��2手柄367
11��10其他件372
11��10��1顶尖372
11��10��2过渡盘373
11��10��3夹头377
11��10��4其他件379
第12章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应用图例384
12��1定位件384
12��2辅助支承386
12��3导向件386
12��4夹紧件387
12��5其他元件395
12��6自动线上的物料传送装置396
12��6��1上下料自动化装置396
12��6��2输料自动化装置405
12��6��3自动线辅助工作自动化412
12��6��4物料输送机器人415
第13章典型机床夹具设计图例419
13��1铣床夹具419
13��1��1卧式铣床夹具419
13��1��2立式铣床夹具429
13��1��3其他铣削夹具431
13��2钻床夹具434
13��2��1固定式钻模434
13��2��2回转式钻模438
13��2��3翻转式钻模442
13��2��4盖板式钻模445
13��2��5滑柱式钻模447
13��3镗床夹具450
13��3��1金刚镗床夹具450
13��3��2专用镗床夹具452
13��4车床夹具457
13��4��1心轴类车床夹具457
13��4��2卡盘类车床夹具460
13��4��3角铁类车床夹具467
13��4��4花盘类车床夹具473
13��4��5其他车床夹具475
13��5磨床夹具477
13��5��1外圆磨床夹具477
13��5��2内圆磨床夹具480
13��5��3平面磨床夹具483
13��5��4齿轮加工磨床夹具484
13��6其他机床夹具485
13��6��1牛头刨床夹具485
13��6��2龙门刨床夹具487
13��6��3拉床夹具487
13��6��4切齿机床夹具489
13��6��5随行夹具与自动化夹具490
13��7通用夹具493
13��7��1车床通用夹具493
13��7��2铣床通用夹具495
13��7��3钻床通用夹具497
13��8可调夹具501
13��8��1车床可调夹具501
13��8��2钻床可调夹具503
13��8��3铣床可调夹具506
13��8��4磨床可调夹具506
参考文献508

前言/序言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核心工艺以及关键设备。内容涵盖了从原材料的准备、成形加工到装配与检测的各个环节,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深入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机械制造基础理论 本部分着重阐述支撑现代机械制造的理论基石。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材料科学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各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能特点,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如何优化材料性能,为后续的加工奠定基础。 紧接着,我们会详细讲解金属切削原理,从切削运动、切削力、切削热等基本概念出发,深入分析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并介绍各种切削刀具的结构、材料和选用原则。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关键。 此外,还会涉及塑性加工理论,包括锻造、冲压、挤压、轧制等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对于焊接与连接技术,我们将系统介绍各种焊接方法(如电弧焊、电阻焊、激光焊等)的原理、设备及应用,并探讨螺纹连接、键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第二部分:主要机械制造工艺 本部分将聚焦于机械制造中的核心工艺流程。 切削加工工艺: 详细介绍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镗削等常见切削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设备类型和操作要点。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精度要求以及表面质量控制方法。针对数控机床加工,还将详细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指令系统以及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实例。 特种加工工艺: 随着技术发展,传统的切削加工已不能满足所有需求。本部分将介绍电火花加工(EDM)、电解加工(ECM)、超声波加工(USM)、激光加工(LAM)以及等离子弧加工(PAM)等特种加工技术。我们将阐述它们的加工机理、设备组成、工艺参数以及在模具制造、精密零件加工、微细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成形加工工艺: 重点介绍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包括锻件的制造工艺(自由锻、模锻)、冲压工艺(落料、冲孔、弯曲、拉深等)的原理与模具设计基础,以及挤压和轧制等工艺在实现复杂形状零件制造中的作用。 表面处理与强化工艺: 介绍化学氧化、电镀、喷涂、阳极氧化、渗碳、氮化等表面处理技术,以及滚压、喷丸、激光强化等表面强化方法,分析它们如何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等性能。 装配与检测技术: 涵盖机械产品装配的基本原则、常用装配方法(如基准件选择、公差配合设计)、装配顺序安排,以及现代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技术。我们将介绍几何量测量(如游标卡尺、千分尺、三坐标测量机)、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以及材料性能检测等方法和设备。 第三部分:现代机械制造设备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支撑上述制造工艺的关键设备。 金属切削机床: 详细介绍普通车床、数控车床、铣床(卧式、立式、龙门式)、刨床、磨床(外圆磨、平面磨、无心磨)、钻床、镗床等传统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选择依据。 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 深入讲解数控技术的原理、组成(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执行机构)、编程语言(G代码、M代码)以及数控机床(如数控铣削中心、数控车削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应用优势。 特种加工设备: 介绍电火花机床、激光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超声波加工设备等特种加工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和操作特点。 成形设备: 讲解锻压设备(压力机、锻锤)、冲压设备(冲床)、挤压机、轧机等成形设备的结构和应用。 测量与检测设备: 介绍各种量具、量仪、工具显微镜、投影仪、表面粗糙度仪、三坐标测量机(CMM)等先进检测设备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制造系统与智能化 面向未来,本部分将探讨现代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 柔性制造系统(FMS)与制造单元(MU): 介绍FMS和MU的概念、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阐述CAD/CAM技术在产品设计、工艺规划、数控编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实现设计与制造一体化。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 介绍工业机器人在焊接、装配、搬运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构建与管理。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以及智能工厂、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的实现。 本书力求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实用、权威的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提升在现代机械制造实践中的分析、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手册”,不如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它非常全面地涵盖了机床夹具设计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原理到最前沿的技术,都有涉及。 书中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复杂的夹具设计知识,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从最初的定位原理,到夹紧力的计算,再到各种夹具类型的应用,每一个部分都讲解得非常透彻。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夹具的详细介绍。无论是通用夹具、专用夹具,还是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夹具,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它会从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生产批量等多个维度,来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夹具方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夹具的强度和刚度校核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夹具的可靠性和加工精度至关重要。它会详细介绍各种校核方法,并且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进行校核和优化。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夹具设计方法,还涉及了模块化夹具、柔性夹具等新兴的设计理念。这让我能够了解到夹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且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机床夹具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设计师,都能够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在模具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工人,我对手册这类书籍的看法一直比较挑剔,毕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是有一些隔阂。但是《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夹具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讲得明明白白。 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夹具元件时,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比如,书中对各种定位方式的阐述,不仅仅是给出几个图,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实际加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各种定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定位方式最合适。我以前在加工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时,常常会为如何精确地定位而头疼,看完这部分内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多巧妙的设计方法。 关于夹紧力的选择和控制,书里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操作安全至关重要。它会教你如何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加工时的切削力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夹紧元件和夹紧方式,并且会告诉你如何进行必要的力学计算,以确保夹紧力既能牢固地固定住零件,又不会导致零件变形。我曾经因为夹紧力控制不当,导致加工精度下降,甚至损坏零件,这本书里的知识,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书中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展示一些精美的夹具图纸,而是会详细地剖析每一个案例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点以及最终的实现效果。我常常会反复研读这些案例,从中学习作者的经验和智慧,有时候甚至能从中找到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灵感。 而且,这本书对于夹具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也有很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我认识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尽量利用现有的标准件,并且在设计中考虑夹具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这样才能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提高夹具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的部分。这对于加工精度高的零件尤其重要。作者会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多个角度,给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并且会结合实际的受力分析,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夹具的刚性。 除了技术性的内容,这本书还包含了夹具的维护、保养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夹具生命周期,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更包括了后期的使用和维护。 对于我这样一线操作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会给你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会让你明白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总之,《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为我传授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到《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夹具设计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让我觉得“实用”的却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方向。 书中的内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但又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定位原理讲到复杂的夹紧机构设计,再到各种特殊夹具的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掌握夹具设计的核心要点。 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夹具”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出各种夹具的类型,而是会深入分析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艺、精度要求、批量大小等因素,来指导读者如何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例如,在讲解定位元件时,它会详细分析滚子定位、角定位、V型定位等不同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且会给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我能够学以致用。 关于夹紧力的计算和应用,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提供了基本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会教你如何考虑夹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变形、应力集中等,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和夹具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书中对夹具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理念的强调,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尽量利用现有的标准组件,并且在设计中考虑夹具的模块化和可重用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还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技巧”和“窍门”,这些都是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非常有启发性。 这本书的插图也非常精彩,各种夹具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都绘制得非常精美,而且非常清晰。有时候,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图纸帮助我快速地理解了复杂的夹具结构。 我认为,《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初学者提供的入门指南,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它也能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做得非常到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在机床夹具设计领域遇到的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它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个在精密机械加工行业工作了近十年的技术人员,我对手册这类书籍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内容准确,更要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无疑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 书中关于夹具整体结构设计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要求以及生产批量,来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并且如何进行整体布局。例如,它会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底座、立柱等支撑元件,以确保夹具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定位元件的详细分析。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定位元件,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分析每种元件的受力特点、精度影响以及适用范围。例如,在讲解挡块定位时,它会区分平面挡块、圆柱挡块等不同类型,并给出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选择建议。 关于夹紧装置的设计,书中的内容更是干货满满。它会从力学原理出发,讲解如何计算所需的夹紧力,如何选择合适的夹紧元件,以及如何避免夹紧力过大或过小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它会详细介绍杠杆式夹紧、螺旋式夹紧、液压夹紧等不同方式的原理和应用,并且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设计的精妙之处。 让我觉得这本书特别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注重夹具的经济性和通用性。书中会反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以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例如,它会介绍如何利用组合夹具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 这本书的插图也非常精美,每一张图都准确地展示了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动手实践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辅助。 我个人认为,《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不仅仅是为机床夹具设计人员量身定做的,对于生产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以及对夹具设计感兴趣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夹具设计,也离不开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这对于延长夹具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真正做到了“实用”的夹具设计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夹具设计的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机床夹具的设计领域充满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过于抽象,缺乏实际应用的指导。《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严谨但又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夹具设计殿堂的大门。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夹具基本原理的深入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介绍定位原理时,它会从自由度分析的角度,详细阐述不同定位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定位元件来约束零件的自由度,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这种基于理论的讲解,让我对夹具设计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关于夹紧装置的设计部分,更是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会详细介绍各种夹紧方式的特点,如机械夹紧、液压夹紧、气动夹紧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我以前只知道有这些夹紧方式,但具体怎么选择,又该如何设计,一直没有清晰的概念。这本书给了我非常系统性的指导。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夹具强度的校核和刚度分析的讲解。这些都是确保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可靠的关键。它会给出详细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且还会提醒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因素,比如应力集中、材料的疲劳强度等。这对于我以后进行实际设计,非常有帮助。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通用夹具到专用夹具的各种类型,并且对各种夹具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模块化夹具和柔性夹具的设计章节,这让我看到了夹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书中对于夹具的经济性评估和成本控制也有很多实用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夹具设计,不仅要满足技术要求,更要符合经济效益。 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完美地结合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工具书。我常常会在学习过程中,将书中的内容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对照,这样能够加深我的理解,并且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这些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扎实的夹具设计理论基础,并且培养我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我坚信,《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机床夹具设计领域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个在模具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工人,我对手册这类书籍的看法一直比较挑剔,毕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是有一些隔阂。但是《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夹具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讲得明明白白。 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夹具元件时,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比如,书中对各种定位方式的阐述,不仅仅是给出几个图,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实际加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各种定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定位方式最合适。我以前在加工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时,常常会为如何精确地定位而头疼,看完这部分内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多巧妙的设计方法。 关于夹紧力的选择和控制,书里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操作安全至关重要。它会教你如何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加工时的切削力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夹紧元件和夹紧方式,并且会告诉你如何进行必要的力学计算,以确保夹紧力既能牢固地固定住零件,又不会导致零件变形。我曾经因为夹紧力控制不当,导致加工精度下降,甚至损坏零件,这本书里的知识,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书中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展示一些精美的夹具图纸,而是会详细地剖析每一个案例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点以及最终的实现效果。我常常会反复研读这些案例,从中学习作者的经验和智慧,有时候甚至能从中找到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灵感。 而且,这本书对于夹具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也有很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我认识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尽量利用现有的标准件,并且在设计中考虑夹具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这样才能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提高夹具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的部分。这对于加工精度高的零件尤其重要。作者会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多个角度,给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并且会结合实际的受力分析,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夹具的刚性。 除了技术性的内容,这本书还包含了夹具的维护、保养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夹具生命周期,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更包括了后期的使用和维护。 对于我这样一线操作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会给你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会让你明白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总之,《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为我传授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机械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我对技术书籍的品鉴,更侧重于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价值。《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我反复翻阅和引用的宝贵资料。 书中对于夹具设计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分析。例如,在讲解定位要素时,作者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定位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会从几何约束、接触应力、零件变形等多个角度,去剖析不同定位方式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一点,对于避免设计上的“拍脑袋”决策,非常有指导意义。 夹紧要素的设计部分,更是充满了实践智慧。书中所提供的关于夹紧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都非常实用,并且作者还会强调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夹紧面的粗糙度、夹紧力的施加方向、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夹紧对零件造成损伤。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夹具结构设计的部分。它会从受力分析、刚度要求、工艺性等多个方面,来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出稳定、可靠、易于制造的夹具结构。书中给出的各种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夹具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在讲解具体夹具设计时,作者会常常提醒读者考虑夹具的装卸方便性、调整的灵活性,以及日常的清洁和维护。这一点,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它们不仅直观易懂,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关键的设计要点。 总而言之,《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手册,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夹具设计难题,并且提升我们的设计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在自动化设备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对夹具的设计一直非常关注。《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最令我满意的一本。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全面地阐述了机床夹具设计的各个方面。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夹具基本原理的细致讲解。它从工件的定位、夹紧、支承等基本功能出发,深入剖析了各种设计方案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工程实践。比如,在介绍定位元件时,它会详细分析各种定位方式的自由度约束能力,以及它们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这让我对夹具设计的“为什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对夹紧装置的讲解,更是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夹紧装置,如手动夹紧、气动夹紧、液压夹紧等,还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我以前在设计自动化生产线时,常常为如何选择合适的夹紧方式而苦恼,这本书给了我非常清晰的思路。 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夹具刚度和强度的分析方法。它会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计算结果来优化夹具结构,以确保夹具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从而保证加工精度。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从通用夹具的设计到专用夹具的设计,再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夹具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还涉及了夹具材料的选择、表面处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在实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夹具图纸,而是会详细地剖析每一个案例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点以及最终的解决效果。这让我能够从别人的实践中学习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是一本真正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扎实的夹具设计理论基础,并且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机床夹具设计、自动化设备设计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评分

作为一个在机床夹具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不得不说,《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简直是我的随身宝典!我记得刚开始接触夹具设计的时候,那种迷茫和无助,感觉就像是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摸索,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市面上零散的资料很多,但总感觉不成体系,看完一本也理不清思路。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简直就像黑夜中的一道曙光!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得透彻、生动。 书里对于各种定位元件、夹紧元件的讲解,我都觉得特别到位。比如说,关于定位元件的选择,它不仅仅是罗列出各种类型,而是会结合具体的加工工序、零件的形状、精度要求,来分析哪种定位方式更合适,为什么。它会告诉你,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优先选择V型块,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用挡块或者定位销会更经济高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背后的设计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 而且,书中对夹紧力的计算和分析也花了很多篇幅,这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它会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教你如何计算所需的夹紧力,如何避免夹紧力过大导致零件变形,或者夹紧力不足导致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位移。书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和图表,都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套用,并且作者还会提醒我们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夹紧面的光洁度、夹紧力的施加方向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往往能决定夹具设计的成败。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组合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章节。组合夹具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标准化的元件,快速搭建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夹具,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和制造成本。而对于专用夹具,书中也给出了系统性的设计流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针对特定零件和加工工艺,设计出最优化、最高效的夹具。这些案例,不仅仅是图纸和参数,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经验和巧妙的设计思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点石成金”的技巧。 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非常关注夹具的通用性和经济性。在设计过程中,它会不断提醒我们考虑夹具的可换装性、易于调整性,以及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制造成本。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很多时候,设计出一个功能完美的夹具固然重要,但能够让企业接受、并且经济效益高的夹具,才是真正的“实用”。 书中的插图也非常丰富,各种夹具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都画得非常清晰。有时候,文字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张精美的图纸来得直观。这些图纸不仅帮助我理解了复杂的结构,更激发了我自己的设计灵感。我经常会翻阅这些图纸,从中汲取养分,然后结合自己的项目需求,进行二次创作。 我个人觉得,《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做学问。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完全照搬书本上的例子。 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夹具的维护和管理,也让我耳目一新。过去我可能更关注于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对于夹具的后期使用和维护,了解不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夹具,不仅要设计得好,更要用得好、管得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总而言之,《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是我在机床夹具设计道路上遇到的最重要的一本参考书。它系统性强、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贴近实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机床夹具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技术人员阅读。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数控加工的车间技术主管,我一直认为夹具设计是数控加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效率和成本。《机床夹具设计实用手册》这本书,可以说是解决了我们车间很多实际问题。 书中的内容,非常贴合实际生产需求。它不仅仅是介绍理论,更是提供了大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在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定位基准时,它会结合实际的零件形状和加工工序,给出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们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定位错误。 关于夹紧力的计算和施加,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重要的是,它会教我们如何考虑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力,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夹紧元件和施加方式,以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既能被牢固夹紧,又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提高夹具的通用性和模块化的章节。在我们的车间,由于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如果每种产品都设计一套专用的夹具,成本会非常高。这本书介绍的模块化设计理念,让我们能够通过组合不同的标准模块,快速搭建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夹具,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书中的插图非常丰富,而且都很清晰,这对于我们车间一线人员来说,理解起来非常方便。一张好的示意图,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更能说明问题。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夹具设计的水平,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每个从事机床夹具设计、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评分

买 回来还没有仔细看,不过就书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评分

希望有用

评分

内容丰富

评分

东西非常好

评分

书写的一般吧,但是好评

评分

希望有用

评分

感觉挺好的,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毕竟这书是正版的!呵呵!

评分

书写的一般吧,但是好评

评分

希望有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