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香事原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製中的祭祀之用,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魏晉南北塴時期隨佛教東傳的香事之種種,不過是融入本土固有的習俗,麵非創立新製,至於兩宋香事的興盛發達,卻是與高坐具有成熟密切相關,其時土人的焚香,原是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後世看得是風雅,而在當日,竟可以說風雅處處是平常。元代齣現綫香,香事裏便有瞭“快餐文化”,不過追求古法與古意的一脈,卻始終不曾斷絕,直到明清。
香識是揚之水女史的大作,名作,這部書早就聞其名,今日收入囊中,幸事!
評分1970年初中畢業,於北京房山縣山區插隊。迴城後在北京市王府井果品店上班,開過卡車,賣過西瓜。1979年,調往民間文藝研究會負責圖書館工作。80年代曾考入光明日報齣版社。
評分沒啊,滿意的一次購物-謝謝謝謝!!!!
評分大勢如此,唐路德延《孩兒詩》五十韻便近乎空榖足音而格外令人珍視,雖仍不免有人為它附以“本事”,但撇開詩以外的種種說法,詩本身不過是以賦筆寫童嬉、寫童趣,不含教訓,也無所謂比興寄意。有趣更在於,同時代美術工藝中的孩兒遊戲差不多與它在在相契。如果說供奉宮廷的職業畫傢一枝繪筆或難免帶齣帝王意旨,但齣自唐代民間工匠的不同形式的嬰戲圖,則多是生活場景之寫生。嬰戲圖的活潑自然與健康,也正是大唐氣象中的一縷清新之氣,且融入兩宋風俗而彌漫始終。然而明清、特彆是清代以來,以童嬉錶現吉祥寓意的設計意匠漸成主流,嬰戲圖中的各個元素也脫離開渾樸的童趣而演變為成年人的思維,以此納入以諧音為吉語的祈福框架,真正的童心已經不復存在。
評分想清楚那個時候,和我們一樣的人,怎樣生活。
評分2010年獲選《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50人----釋古之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評分揚之水的經典之作,還有精靈美禮物,全收
評分其實這麼貴的書完全可以全布麵精裝。圖片珍貴,而太小。內容自不必說,唯留白甚大,似綫裝。書末附一箋,雅。定價太高,望而卻步。能買一冊,已經不易。
評分印刷精美,圖文並茂,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