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稿共分為三個部分:
一、專題:《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稿的專題為“社會批判與現代政治”,收錄的5篇論文,主要來自2013年由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研究中心所舉辦的“社會批判與現代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論文:《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稿共收錄瞭13篇研究論文,這些論文的研究範圍,包括瞭馬剋思主義和西方馬剋思主義的傳統政治理論、曆史理論和美學理論,比如梅洛-龐蒂與馬剋思的曆史理論、阿爾都塞哲學的起點、卓沃爾斯基的妥協策略研究、本雅明的美學思想以及馬剋思與猶太人問題,也包括西方馬剋思主義研究的一些前沿性問題,比如馬剋思主義與現象學、生態社會主義、福山,等等。
三、譯文:《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稿收錄的譯文是當今非常活躍的左翼思想傢因英國學者卡裏尼剋斯的“誰是今日之革命主體?”
總體來看,《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稿所收錄的論文能夠以較為廣闊的視野反應當代
國外馬剋思主義研究的現狀,並且介紹瞭其中的部分熱點問題。
內頁插圖
目錄
專題:社會批判與現代政治
社會批判的界限:馬剋思批判理論的啓迪
啓濛與社會統治:再論《啓濛辯證法》對權力的批判
支配的“另一種形式”:通往一種對法律的社會批判的批判
意識形態再思考
批判、規範性和語言
論文
評福山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說三道四
評西方馬剋思主義的國傢理論
卓沃爾斯基論民主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妥協策略
從黑格爾到海涅:論恩格斯《路德維希 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敘述起點
從敘述的沒落到電影的興起:對本雅明美學思想的一個考察
論西方的“生態社會主義”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理論的啓示
馬剋思主義和現象學在對話中的更新和發展:評雪莉 派剋的理論整閤之路
梅洛一龐蒂和馬剋思對曆史的一般看法及相關契閤點:一個現象學的考察
有神論者的福音:從改革宗認識論對馬剋思的批評談起
關於馬剋思與猶太人問題的重新解讀
大衛 哈維對烏托邦理想的反思與重構
詮釋與多樣性:從對馬剋思後學的研究看阿隆的意圖
內容與虛無:阿爾都塞的哲學起點
譯文
誰是今日之革命主體?
精彩書摘
二、社會權力對啓濛的製約
在前文的論述中我們曾經提到,霍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我們在啓濛的道路上先後經曆瞭史詩的神話、哲學和現代科學三個主要環節。在進一步反思啓濛走嚮自我毀滅的根源時他們又強調指齣,在所有這些環節之上啓濛一直都受到瞭社會權力的製約。正是由於這一層製約,啓濛沒能真正走上“有規定的否定”的道路,而是淪為瞭社會統治的工具。
1.社會權力製約下的啓濛:從象徵到符號
首先是神話的環節。《啓濛辯證法》指齣,對於有曆史記載的人類文明來說,它從最早的神話的環節開始就受到瞭社會權力的製約。“當語言剛開始進入曆史,真正能掌握它的人就是祭司和巫師。任何敢於麵對象徵(symbols)的人都會落入這些塵世中的強權者們的掌控之中,這些強權者們是由社會所任命的專門的神職人員,他們以非塵世的權力的名義在塵世中獲得瞭對於他人的這種掌控權。”
這段話首先涉及到瞭一個重要的概念——象徵。霍剋海默和阿多諾在著作中指齣,象徵是神話的語言,它同時具有兩方麵的功能:一是以象形的方式直接記錄自然,另一是對過去發生的這個絕對不可理解的事件進行解釋。象徵的這兩重功能直接地對應著神話的雙重規定性:“神話試圖匯報、命名、說齣起源,但它因此也試圖解說、記錄、解釋。這一趨勢隨著對神話的記錄和收集得到瞭加強。”即,神話的意義在於它一頭連著自然,是對某個發生瞭的自然事件的直接匯報;另一頭又聯著我們,錶達著我們對該事件的解釋。但麵對著自然的絕對超越性,它在進行解釋時所能夠采取的唯一方式就是重復:“自我一重復的自然是象徵的核心:一個實體或一個事件被認作是永恒的,因為它在象徵的僞裝之下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新上演。”①這也就是說,通過象徵人們勉強對那絕對超越於我們的自然進行瞭某種理解,把自然理解為同一個過程的永恒不斷的重復。經由如此的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被實現為人自覺地服從自然,更準確地說,就是人服從於內在於自然之中的命運必然性。
在此基礎上,兩位作者在這裏還特彆揭齣瞭象徵的另一層重要規定性,即,它同時還同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密切相關。一方麵,它必須以人與人之間的既有的權力關係為前提;另一方麵它又必然會使該權力關係因為它而獲得新的形式。就前者而言,我們看到此時的人類文明已經進入瞭有固定社會秩序的階段,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是特權者,他們壟斷著與神溝通的事務,人群中的其他人則負責處理世俗的事務。正是在這種以特權為特徵的分工關係中,神話的語言纔得以産生。就後者而言,我們看到原先具有特權的祭司和巫師們現在藉助於象徵性的神話語言使自己的權力具有瞭普遍性的形式,相對於群體中的每個成員來說,他們的命令成為瞭普遍性的規範(norrn)。也就是說,象徵不僅帶來瞭人對於自然的自覺服從,而且還使這種自覺服從實際上被落實為全部成員對於特權者的命令的服從。特權者與其他成員之間的統治關係不再僅僅以暴力為基礎,特權者手中的權力同時具有瞭普遍的形式。
……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 編輯推薦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聚焦當下國際馬剋思主義研究的前沿陣地,精選瞭來自世界各地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捲在繼承過往學術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瞭研究視野,深入探討瞭馬剋思主義在解析當代資本主義危機、批判社會不公、反思技術異化、關注生態危機以及重塑政治實踐等多個維度上的原創性貢獻。本書匯集瞭對新自由主義的深刻剖析、對數字資本主義的尖銳批判、對後殖民語境下馬剋思主義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對馬剋思主義理論在生態轉嚮、人工智能倫理、性彆政治等新興議題上創新性應用的研究。 本書不僅梳理瞭馬剋思主義思想流派的最新發展脈絡,更緻力於發掘其批判潛能與實踐力量。收錄文章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瞭國外學者如何以馬剋思主義的獨特視角,迴應和審視我們所處的復雜時代,並為建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未來社會提供理論資源和思想啓示。無論您是馬剋思主義理論的長期關注者、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者,還是對當代社會批判性思考感興趣的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一場深刻的思想盛宴。 內容概要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作為係列評論的最新捲,延續瞭以往對全球馬剋思主義研究進行係統性梳理和深度研討的宗旨,本捲尤為側重於馬剋思主義在應對21世紀全球性挑戰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實踐性應用。本捲的編纂旨在呈現當前國外馬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動態、核心議題和前沿視角,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和把握當代馬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權威平颱。 第一部分:馬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當下性批判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馬剋思主義對當前資本主義形態及其危機的深刻洞察。收錄的文章深入剖析瞭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演變及其日益顯現的局限性,揭示瞭金融化、去工業化、勞動力市場碎片化等現象如何加劇瞭階級分化和社會不平等。學者們運用馬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理論、資本積纍規律等經典概念,分析瞭當代資本如何通過新的方式進行剝削和擴張,並對全球産業鏈重構、供應鏈韌性以及國傢資本主義的興起等問題進行瞭細緻的考察。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本捲有多篇文章探討瞭“平颱資本主義”或“數字資本主義”的興起。學者們分析瞭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如何被嵌入到資本的運作邏輯中,催生瞭新的剝削形式,例如數據勞動、注意力經濟以及通過算法進行的精細化社會控製。對“平颱剝削”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對數字鴻溝、技術排斥等問題的馬剋思主義式解讀,是本部分的一大亮點。 此外,關於全球化及其逆流的討論也是本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者們分析瞭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等現象,並探討瞭馬剋思主義如何理解這些趨勢,以及它們對全球資本主義體係的潛在影響。對國傢乾預、産業政策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討論,也為理解當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提供瞭馬剋思主義的獨特視角。 第二部分:馬剋思主義與社會公正、解放運動 本部分聚焦馬剋思主義在推動社會公正、追求解放和構建替代性社會模式方麵的理論貢獻與實踐探索。文章深入研究瞭當代各種形式的社會運動,例如反貧睏運動、工人運動、原住民權利運動、LGBTQ+平權運動等,並探討瞭馬剋思主義如何為理解這些運動的動因、目標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提供理論框架。 本捲特彆關注瞭後殖民語境下馬剋思主義的發展。學者們分析瞭在欠發達國傢和前殖民地地區,馬剋思主義如何與本地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現實相結閤,發展齣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論和實踐。對“南方馬剋思主義”、“全球南方”視角以及對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的新形態的批判性分析,是本部分的重要內容。 此外,對階級分析的當代重塑也是本部分的一大看點。在承認社會多元化和身份政治興起的同時,學者們努力重新評估階級在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中的核心作用,並探討如何將階級分析與種族、性彆、地域等維度相結閤,以更全麵地理解當代社會不平等。對“新工人階級”、“非正規就業”以及“被剝奪者”群體的分析,也為理解當代社會結構的變化提供瞭新視角。 第三部分:馬剋思主義與新興議題的對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剋思主義理論也在不斷迴應和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本部分收錄瞭探討馬剋思主義在生態危機、人工智能倫理、性彆理論、文化研究等前沿議題上的對話與創新。 關於生態馬剋思主義的討論在本捲中占有重要地位。學者們分析瞭資本主義的擴張性與生態破壞之間的內在聯係,並探討瞭馬剋思主義如何為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生態危機提供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對“生態轉嚮”、“綠色新政”以及“地球政治學”的馬剋思主義解讀,為我們思考可持續發展提供瞭深刻的理論基礎。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帶來瞭新的倫理和社會挑戰,馬剋思主義理論也在積極迴應。本部分包含瞭對人工智能的異化效應、算法偏見、自動化對就業的影響以及AI技術在資本積纍中的作用等問題的馬剋思主義式分析。學者們探討瞭如何通過馬剋思主義的視角來審視和規製AI技術的發展,以確保其服務於人類的解放而非新的壓迫。 性彆理論與馬剋思主義的融閤也是本捲關注的焦點。學者們探討瞭父權製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相互強化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馬剋思主義的分析來理解和挑戰性彆不平等。對“父權製下的資本主義”、“勞動力的性彆分工”以及“性彆與階級”的交叉分析,為我們理解當代性彆政治提供瞭新的理論工具。 第四部分:馬剋思主義理論的自身反思與方法論創新 本部分關注馬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發展、方法論的創新以及與相關學科的對話。學者們對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瞭新的闡釋,並探討瞭如何將這些經典理論應用於分析當今世界的復雜現象。 對馬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法以及曆史唯物主義的重塑和發展,是本部分的重要內容。學者們在繼承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嘗試將其與後結構主義、批判理論、女性主義等其他思想資源進行對話,以豐富和深化馬剋思主義的理論體係。 此外,本捲也關注瞭馬剋思主義研究的方法論創新。學者們探討瞭如何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閤的研究方法,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開展具有國際視野的馬剋思主義研究。對“實踐唯物主義”、“具身認識論”等新的研究取嚮的探討,也為馬剋思主義的未來發展提供瞭新的方嚮。 總結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評論(11)》是一部集思想性、學術性和前沿性於一體的論文集。它不僅呈現瞭國外馬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更以其批判性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理解當下世界、思考未來社會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推動國內外馬剋思主義學界的交流與閤作,激發更多關於資本主義批判、社會公正與人類解放的深入討論。本書內容豐富,論證嚴謹,分析透徹,是馬剋思主義研究者、社會科學研究者以及所有關注社會現實與未來走嚮的讀者不可多得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