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点,作者的表述是:“我们在此要讨论的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变,即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美学,前者是基于对不变的、超验的美的理想的信念,后者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变化和新奇。”首先,作者在使用超验这个词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讲先验,因为如果美是超验的,没有人能感觉到它,并且没有人能说那是美。其次,如果作者说的先验的美是指知性和想象力作为两种人先天具有的能力所达到的和谐作用而产生的对外在事务的感觉,那么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把先验的美想象成永恒的。但是,除了康德意义上的先验,还有其他意义上的先验。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也是先验的,虽然黑格尔自己不用“先验”这个词,但黑格尔的先验比康德更彻底。(关于黑格尔的先验,见邓晓芒《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www.douban.com/group/topic/1480809/)因此,即使不用涉足后现代主义,也可以在黑格尔逻辑学的意义上批驳作者:先验≠永恒。黑格尔从一个完全没有预设的“有”作为逻辑起点,并且认为变是这个“有”的必然结果。因此,在黑格尔的意义上说,如果美是先验的,那么它先天就包含了变化的因素。我提到黑格尔,是因为这本书写于1977年,当时要求作者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成果去思考是强人所难。如果这本书不是写得这样早的话,我会希望它看看《现代性理论》当中清晰的立论基础。在这本书中,作者干脆把“自由”当作讨论现代性的基石。她所说的“自由”当然是先验的,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自由地讨论现代性,比如说我在写这篇笔记的时候为自己只看了四本现代性的书感到战战兢兢,虽然我在先验的意义上绝对享有在这里胡说八道的自由。她的“自由”就是在先验的意义上为现代性保证本书作者所说的先锋性。
评分(六)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
评分好东西,正品,质量好,强烈推荐。
评分中国古代思想中历来有“变”的智慧。《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几千年.“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照史家说法,“变”有三个级度:一日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曰百年期的缓慢渐变;第三种变化并不基于时间维度,通称“激变”或 “剧烈脱节”。这种变化实为根本性的摇撼和震动,它动摇乃至颠覆了我们最坚实、最核心的信念和规范,怀疑或告别过去,以无可遏止的创新冲动奔向未来。倘使以此来透视中国历史之变,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变革也许正是这第三种。
评分(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评分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一般说,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评分(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在彻底摆脱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人又称脱尽三伪文学的语言文字艺术为纯文学,通常我们在说文学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区别于三伪文学的文字艺术品。
评分(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在彻底摆脱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人又称脱尽三伪文学的语言文字艺术为纯文学,通常我们在说文学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区别于三伪文学的文字艺术品。
评分(五)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属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在先秦时,含文学与博学二义。现代专指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一般分其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