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卷十辨正《<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各个非常细节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评分评分
柏拉图对于人的三重性的比喻,对于政制的分析,要高于任何二手材料对其进行归纳的能力。
评分在一开始,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展开了对话。克法洛斯作为长者,提到了索福克勒斯。接着,克法洛斯在说明了自己的生活之后,前去祭祀了。这不仅意味着一种死亡在生命中的降临过程,而且也引出了正义的话题。注意克法洛斯是笑着前去祭祀的,他并未就正义和苏格拉底辩论,但显然他的行为符合苏格拉底的义人的标准。
评分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评分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